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城市生态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生态安全是生态承载力的“底线” ,超过了这一临界值 ,生态安全问题就会凸显而变得严重 ,甚至出现崩溃。笔者通过对生态足迹需求和生态承载力的计算 ,判断该地区处于生态盈余 /赤字 ,得出该地区自然生态系统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供应量超过了 /不足以该地区人们正常生活的需求量的结论。计算出珠海 2 0 0 2年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 ,该结果显示出珠海的发展属于地方可持续性的。通过计算珠海从 2 0 0 2~ 2 0 2 0年各指标的时间序列值来追踪各个时点的可持续程度 ,弥补了生态足迹计算法中指标静态性的缺陷。预测了未来 18年珠海的生态足迹需求 ,其结果表明珠海市生态承载力严重不足 ,生态功能水平薄弱。城市生态承载力的研究不仅能指导珠海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而对其他城市的生态规划及发展也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构建以生态保护红线为基础的生态网络格局对维护区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生态保护红线为基础,结合景观连通性指数识别生态源地,利用Linkage Mapper模型提取生态廊道与生态节点,构建漳州市生态网络并提出修复措施。结果表明:(1)漳州市重要生态源地面积达1 715.20 km2,占全市陆域面积的13.61%,呈现“四周高,中间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共有65条生态廊道,其中一级生态廊道36条,总长度243.78 km;二级生态廊道29条,总长度550.37 km。(2)全市生态“夹点”11处,零散分布在各区县交界处;生态障碍点18处,主要分布在长泰区与平和县;生态断裂点61处,集中分布于南靖县、华安县和漳浦县等地。通过综合分析生态廊道与生态节点等生态网络重点区域土地利用现状与空间分布特征,结合漳州市生态环境特征,因地制宜提出分级分类生态修复措施,以期为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与修复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3.
生态纺织品及其标准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生态纺织品和国内外主要生态纺织品标准的发展.首先介绍了纺织品生态学及广义生态纺织品、狭义生态纺织品和有机纺织品,阐述了国内外生态产品的标准及其发展,详述了"Oeko-Tex Standard 100"生态纺织品标准、"Europen Eco-Label"欧盟生态标签及国内生态纺织品相关技术法规、标准的发展历程,有利于人们对生态纺织品及其主要技术法规、标准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4.
中国1997-2006年可持续发展动态测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生态足迹分析法对中国1997-2006年的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进行核算,从而定量测度近10年来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状况,根据结果对生态足迹的供给和需求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结果表明:10年来,中国的生态足迹快速增长,由1997年的1.287 hm2增长到2006年的1.941 hm2,人均生态赤字从1997年的0.596 9hm2增长到2006年的1.267 0 hm2,自然生态系统处于不可持续的发展状态; 在生态足迹的构成中,能源和水域的生态赤字最为严重,远未满足供需平衡;此外,万元GDP占用生态足迹从1997年的2.014 8 hm2降低到2006年的1.209 8hm2,说明中国资源利用效率提高较快,经济增长方式在向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运用基于能值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对天津市1998-2007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时间序列的测度,在此基础上对天津市生态安全的动态变化趋势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0年间天津市人均生态足迹迅速增长,由1998年的0.588 hm2/人增长到2007年的1.063 hm2/人,人均生态赤字从1998年的0.274 hm2/人扩大到2007年的0.569 hm2/人,万元GDP生态足迹从1998年的0.409 hm2/人下降到2007年的0.235 hm2/人,这说明天津市在近10年的发展中,生产生活强度大幅度增加,资源消费已远超过承载力水平,但资源利用效率提高较快.天津市生态压力指数不断增加,已从稍不安全状态发展到很不安全状态,总体上天津市社会经济的不可持续度在增加.  相似文献   

6.
天津市近20年生态足迹的动态测度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生态足迹分析法对天津市1987-2006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时间序列的测度,将天津市资源利用的动态特征纳入生态足迹模型中,在此基础上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结果表明,20年来.天津市人均生态足迹快速增长,由1987年的1.446 9 hm2增长到2006年的2.892 5 hm2,人均生态赤字从1987年1.127 2hm2增长到2006年的2.609 2 hm2.这说明天津市在近20年的发展中,生产生活强度大幅度增加,大大超过了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力,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处于一种不可持续的状态.同时万元GDP占用生态足迹从1987年的5.470 4 hm2降低到2006年的0.713 3 hm2,说明天津市资源利用效率提高较快,经济增长方式向良性发展.针对天津生态环境现状,提出了天津建设生态城市的对策措施,包括减少生态赤字、控制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变消费方式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等.  相似文献   

7.
从分析我国城市生态问题出发,指出建设生态城市是城市发展的方向,就生态城市的含义、特点,以及建设生态城市实施措施做了探索,以期推动我国生态城市建设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8.
立足四川重要生态屏障地位,分析了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指出的问题和关注趋势,将四川省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报告指出的问题与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公开典型案例进行了对比,发现生态破坏类问题占比最多,总结分析了生态保护与发展、安全边界、自然保护地、监管执法四方面的问题,提出构建“生态安全屏障体系”“生态价值转化体系”“生态保护制度体系”三大生态保护修复政策体系,并进一步给出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加快建立生态价值转化体系、提升生态环境现代化治理能力等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生态城市规划和建设经验,从生态城镇空间结构,城镇生态廊道打造与旧城区生态改造三个方面展开两江新区生态城市规划和建设思考,提出规划建设思路和方案,并指出两江新区未来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有机模式。  相似文献   

10.
生态浮床是一种无占地、环境友好、集水体美化和污染物去除为一体的生态修复工程。首先分析了组合式生态浮床的原理、特点和弊端,以及生态浮床技术的研究现状,引出了湿地槽式生态浮床的概念;其次阐述了纤维素物质在生态浮床领域的应用现状和发展;最后探讨了纤维素物质在生态浮床领域应用急需解决的难题。为生态浮床技术的发展和革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环境影响评价的新领域--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环境影响评价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生态安全评价的概念,阐述了生态安全评价的特点及理论基础,并对在中国开展生态安全评价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生态浮床技术处理景观水体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态浮床的形式,将黄菖蒲、美人蕉生态栽培植物单作、混作,根据植物的生长状况和植物对水体中氮磷等污染有机物的去除特征、去除率探明黄菖蒲、美人蕉处理城市景观水体的净化效果。经过60 d 的试验研究发现,植物生长良好,氮磷及有机污染物质得到有效去除。结果表明,单作黄菖蒲比单作美人蕉更能有效去除氮营养元素,对 TN 的去除率可达69.4%;单作美人蕉比单作黄菖蒲更能有效去除磷营养元素,对 TP 的去除率可达70.5%;混作 TN 、TP 的去除率分别为47.8%、56.8%,去除氨氮、高锰酸盐效果比单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3.
我国生态工业园中产业链存在的问题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工业园中共生产业链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生态工业园建设的核心。基于对我国生态工业园产业链构建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优化园区生态产业链、提高生态工业园绩效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杨海菊  韦锋  李嘉力 《环境与发展》2020,(2):179-180,182
文章利用2010年、2018年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项目土地利用类型数据,通过生态功能指数、生态结构指数和生态胁迫指数综合反映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状况,分析 2010-2018年广西水源涵养型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状况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广西水源涵养型重点生态功能区林地覆盖率明显提升,生态状况改善。其中疏林地及其他林地向有林地、灌木林地转变是水源涵养指数提升的主要原因,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等措施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状况改善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气候因素能够对城市生态规划和生态修复造成较大的影响,通过科学使用气象技术可以对城市生态规划进行改善,同时还能促进生态修复。本文主要对城市生态规划和生态修复中的气象技术进行分析,对气象技术在该领域的应用也做了一定的研究,旨在更好地促进城市生态规划和修复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划定和保护生态空间是提升生态功能和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保障。本研究基于生物多样性维护、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重要性评估和盐渍化、水土流失等敏感性评估结果,开展了特大城市--上海的生态功能重要区域和生态环境敏感区域的空间识别,筛选了适合上海特征和需求的生态空间要素类型,并结合生态空间连续性、稳定性和管理要求,确定了生态空间分布并划分了管控单元。研究结果显示,上海市生态系统重要性和生态环境敏感性均主要处于一般等级,识别并确定的上海市生态空间面积为1879. 20 km2,共包括11种要素类型。全市共划定113个生态空间管控单元,其中80个为一般生态空间管控单元。本研究可为特大城市的生态空间识别以及长三角区域生态空间格局的构建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的雄安新区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是保障区域生态安全的关键。沿用“源地识别—阻力面构建—廊道提取”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模式,选取粮食供给、产水量、土壤保持、固碳释氧和生境维持5项生态系统服务供给指标,以及人口密度、地均GDP和土地利用程度3项生态系统服务需求指标,综合生态系统服务供需2方面识别重要生态源地,利用夜间灯光强度进行基本阻力面修正,采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进行生态廊道提取,构建出雄安新区生态安全格局。研究表明:新区生态源地总面积约48433 km2,占新区土地总面积的313%,主要分布于新区西北部旱地和东南部水域;新区生态阻力系数空间分布较为破碎,大部分区域阻力值较低,间或分布高阻力值;新区生态廊道总长度18586 km,呈“Y”字型沿建设用地和水系分布,所处地类主要为旱地。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可为新区规划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林火对景观格局的影响及其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查阅国内外有关林火与景观生态学的资料,综述了景观对林火的可能响应过程,从景观尺度上,分析了林火干扰对景观的结构、功能、动态、格局及多样性规律的双重影响。分析了景观格局对林火的影响,阐述了林火与景观的相互关系,列举了林火在景观生态学研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生态环境问题是全球都面临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生态文明思想主要经历了四个时期即萌芽期、初创期、确认期以及成熟期,每个阶段都有其鲜明的特征。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一直是建立在以人为本的思想之上,坚持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将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齐头并进,不断总结过去的经验以及吸取失败教训,这不仅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奠定坚实基础,也为全球的生态环境问题做出率先榜样,对实现“中国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辽宁省13个城市1995-2005年城市环境状态、环境压力和人文环境响应3个子系统的23个指标的权重,计算13个城市不同年份的城市生态安全指数值,通过逐步回归法构建不同显著水平的3个预测模型,并验证2005年的实证数据.结果表明,大连、葫芦岛和营口不同年份的生态安全指数都较高,基本处于生态安全和理想安全水平;朝阳与锦州的城市生态安全指数值最低.3个预测模型的评价结果非常相似,并与PSR模型评价结果的变化趋势相似,可见通过3个预测模型得到的城市生态安全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