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促进韧性理论在安全科学领域的研究与实践,在论述系统安全韧性理论研究价值的基础上,提炼系统安全韧性定义,构建并解析其概念框架;从定性与定量2方面分析系统安全韧性评估与塑造的研究现状,其中定性评估包括概念框架和半定量指标,定量评估包括基于面积的方法和基于系统安全状态的方法;最后探讨系统安全韧性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进行展望。结果表明,系统安全韧性研究具有重大理论与实践价值,但目前研究存在仅局限于单一技术物理系统等问题,在心理安全韧性与城市生命线安全韧性等方面亟需展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复杂系统事故成因的复杂性促使人们从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的角度来分析和处理复杂系统的安全问题.通过探讨复杂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的关系,论证安全是复杂系统的整体涌现这一论题.通过分析系统安全涌现的内涵,提出用于度量复杂系统风险状态的风险熵理论,给出了复杂系统安全事故立体致因网络的构建方法,并提出了通过控制复杂致因网络上风险熵的动力学传播过程来控制复杂系统安全涌现的研究思路.研究结论对复杂系统安全问题的研究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完善安全系统学理论体系,立足于理论思辨层面,基于韧性科学和安全系统学,提出安全韧性的定义,并解析其内涵,论述其研究意义。基于此,从3个维度构建系统安全韧性塑造体系的概念模型,并对其进行扼要阐释;深入剖析系统安全韧性塑造体系的作用机理,并构建其作用模型。基于系统安全韧性曲线,构建系统安全韧性评估的数学模型,并进行系统安全韧性曲线的对比分析。研究结果可为安全系统学研究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系统安全韧性是安全系统学和韧性科学交叉领域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范式。  相似文献   

4.
王凯全 《劳动保护》2011,(4):114-115
本期讲座(上)介绍了我国安全工程的学科地位、学科结构;安全工程对安全监督和管理的指导作用;以及学习和应掌握的重点之一,指导安全工程的理论基础—系统安全工程。  相似文献   

5.
为更好地抵御各种灾害,在困境中快速积极地恢复,展开对群体韧性的相关研究。通过对灾害相关研究文献的分析,探讨不同灾害类型给人们造成的创伤;剖析个体韧性、群体韧性概念及内涵;结合人群适应性、风险感知及行为动机等经典理论,探索群体韧性建设的关键维度,进而提出一个有关群体韧性研究的理论框架。结果表明:目前在群体韧性领域尚未形成系统的研究体系,缺乏必要的理论支撑;提出的理论框架包含4个维度,是群体韧性开展进一步研究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完善系统安全学科体系,深入探究系统的安全结构特性及规律,基于安全系统工程学,结合系统论和安全原理,提出并分析系统安全结构的相关理论。通过对系统安全问题的致因分析及其安全结构的演变规律研究,提出常态、应变和失效3种结构的概念,并深入研究3种系统安全结构间的运动规律,建立事故、灾害演化与系统安全结构演变之间的关系的"三轨结构"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系统安全结构理论完善了复杂系统的安全分析理论内容,弥补了安全系统科学中系统结构与系统安全问题关联的理论欠缺,针对复杂系统的安全问题研究提出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吴超 《安全》2020,(4):54-58
安全系统学是安全科学的核心基础理论,很适用于研究城市系统安全问题。本文从认识论和本体论出发阐述系统发生事故的本质原因,归纳了城市安全需要研究全生命周期与全球视野问题、微系统—中系统—宏系统耦合匹配问题、可持续—智慧—公共服务—多系统—生活生产安全—公共安全协同问题、输入与输入平衡关系、应急与涌现关系、信息与安全情报关系、安全管理与自组织关系、复杂城市与复杂科学关系,简述本质安全并非基础设施安全、风险管理需要精准安全、韧性并非物理性问题,认为使命—人—机—物—管—环—信—文的体系,以及工程—教育—管理—文化等对策应赋予新的安全内涵。上述内容是城市系统安全学的重要理论基础问题。  相似文献   

8.
为完善安全系统学基本理论体系,首先,辨析安全系统思维与系统安全思维的区别与联系;其次,基于安全系统思维与系统安全思维2方面,分析安全系统学理论研究路径及其下属理论分支;在此基础上,结合安全系统尺度划分,构建安全系统学理论体系框架。研究结果表明:安全系统思维与系统安全思维有不同的内涵;安全系统学理论包括安全系统信息、安全系统结构等8类认知型基础理论和系统安全分析、系统安全评价等8类应用型基础理论;安全系统学理论体系框架由不同尺度的安全系统,融合安全系统思维和系统安全思维2条路径及其下属理论分支构成。  相似文献   

9.
笔者阐述了企业安技人员的工作职能已发生转变的背景和原因 ,由原来“直接实施安全”转变为“间接实施安全” ;而负有为企业培养安技人员职责的高等院校 ,其安全工程本科专业的知识结构须作相应改革 ,从“系统安全”型的“拼盘式”知识结构转变到“安全系统”型的“有机”知识结构 ;通过深入研讨和分析后 ,笔者认为 ,推动和加速安技人员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的职能及其转变 ,并实现安全工程本科专业知识结构的改革 ,对提高我国企业整体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安全韧性城市的理念和相关理论是当前研究热点,雄安新区作为国家千年大计,如何构建韧性雄安新区是新时代国家战略发展和相关理论研究领域的重要命题。从雄安新区"规划—建设—运行"过程中公共卫生应急风险出发,研究其城市化进程中重大传染病输入性风险以及人口大规模迁移和聚集、重大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带来的风险和需求;在充分分析新区现有薄弱的卫生应急基础条件以及未来发展要求的基础上,提出在安全韧性雄安新区构建中纳入卫生应急的全风险应对模式,创新雄安新区卫生应急平台,基于新技术搭建卫生应急预警系统和优化区域卫生应急协同等对策,为雄安新区城市化进程中的公共卫生风险管理提供解决思路,最终实现雄安新区公共卫生应急风险的防范化解以及整体公共安全保障水平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深水输运系统风险耦合作用形式,评价其风险,保障输运系统安全运行,首先以深水输运系统3类风险群为视角,结合系统动力学(SD)原理建立系统风险流图。然后,考虑风险因子间的耦合关系,采用熵值法确定其权重。最后,根据耦合关系建立系统风险非线性耦合模型,计算系统风险群耦合度与风险值。以南海某深水油气田为例进行分析。实例分析结果表明,管内非常规流动风险系统、管外环境风险系统以及管体自身风险系统中,管内非常规流动风险系统的综合风险值最大,管体自身风险系统波动性最大;在双因素耦合下,管体自身风险系统与管内非常规流动风险系统带来的耦合风险最大。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地铁建设施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开展地铁工程系统抵抗风险并快速恢复能力的研究。通过引入韧性概念,分析影响地铁工程系统韧性的主要因素,利用贝叶斯网络(BN)建立表达各因素间因果关系的韧性模型,并通过调查采集的数据样本学习网络模型的参数;通过调整网络中的各结点分析各因素与系统韧性的关系,明确应采取的措施和重点控制的对象,从而提高系统韧性,确保正常施工安全有序地开展。研究表明:用该模型能够量化地铁工程系统韧性值,并推理分析各因素对韧性值的影响,从而提高建造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为保障地铁车站深基坑在多种因素侵扰下的施工安全,首先提出地铁车站深基坑韧性理论概念,指出系统韧性的时间属性和功能属性,综合考虑这2大主要属性,选择内部应力、风化程度、坑外水位、地表沉降、周边房屋沉降、立柱隆沉、支撑轴力和墙体倾斜等参数作为地铁车站深基坑韧性的评估指标;其次选用欧氏距离法综合评估地铁车站深基坑韧性,利用变异系数法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赋权评估指标;最后选取南宁市某地铁车站深基坑实例,评估得到最终欧氏距离为0. 357 5,对应韧性等级为4. 028级。结果表明:利用欧氏距离法能够评估出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地铁车站深基坑结构安全工程属性的优劣程度,评估结果与实际工程相符。  相似文献   

14.
为揭示旅游安全风险传播效果与旅游者信息搜索的关系,引入主观知识变量,分析两者间的影响过程。根据社会信息加工理论、风险社会理论构建调节模型,针对出境旅游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层次回归分析法,检验旅游者主观知识在信息搜索及各维度与旅游安全风险传播效果关系中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旅游安全风险传播效果与信息搜索及各维度显著正相关;主观知识虽强化了两者之间的正向关系,但对旅游者网络和传统口碑信息搜索与旅游安全风险传播效果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为有效解决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注册安全工程师任职标准脱节的问题,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安全专业认证委员会在广泛的国内外调查研究基础上,构建安全工程专业认证双标衔接的关系模型和复杂安全工程问题模型,将注册安全工程师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相对应。结果表明:安全工程专业认证双标衔接模式将高校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和毕业要求与注册安全工程师解决复杂安全工程问题所需的能力素质要求有机地建立对应关系;可推动高校安全工程专业教学模式的改进,使得安全专业人才的培养与社会需求联系更加紧密。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不同风向下海上石油平台工艺区的风场特征和系统韧性,采用Fluent软件从8种不同风向角度对海上平台工艺区风环境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分析研究高于工艺区地面1.5,3,4.5 m水平风场风速分布特征,确定微静风区和强风速区面积,并以微静风区域占比为指标评估系统抗灾韧性。研究结果表明:风速激增区出现在障碍物前缘或侧翼;风口顺延形成强风道,风速介于1.6~3.1 m/s之间;系统韧性与微静风区占比呈现负相关,在1.5 m高度风场处,E-90°风向时微静风区域面积占比约为69%,工艺系统韧性较弱,风险较大;NW-315°风向时微静风区域面积占比约为9.6%,工艺系统韧性较强,风险较小;随着风场高度增大,各个风向系统韧性均有所提高,W-270°风向时系统韧性升幅达12.1%,N-0°风向时系统韧性升幅达12.24%。研究结果可为海上石油平台逃生路线设计、火气监控设备布置及提高平台自身抗灾韧性方面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7.
针对系统安全风险评估和预警过程中,系统安全特性和各预警因素所存在的模糊不确定性问题,将熵理论和模糊数学相结合,提出一种基于模糊熵和非对称贴近度的系统安全预警评估方法。在建立系统安全预警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首先,分析基于模糊熵理论确定预警指标权重的可行性,给出系统预警指标赋权算法;其次,建立基于模糊非对称贴近度确定系统安全等级的过程,第三,给出系统安全预警评估的具体计算步骤;最后,以人为因素系统的安全预警评估为例进行方法的实例验证。实例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所确定的系统预警指标权重更加符合客观实际,能有效解决系统安全预警评估中存在的模糊不确定性问题,系统预警决策结果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18.
罗云 《劳动保护》1991,(11):19-22
一、基本概念与理论 二.价值与安全工程的价值 根据价值工程理论,价值是功能与成本的综合反映,也是功能与成本的比较。价值V与功能F和成本C的关系如下:上式可用于定性分析,也可用于定量分析。 由以上价值工程理论的基本原理,可推得系统安全工程价值、系统安全功能与安全成本具有如下关系:安全价值=安全功能/安全成本(2)可以看出,要了解安全的价值,关键的是要研究清楚安全的功能。 2.经济效益及安全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是指某种经济活动(或投资)所获得的成效(收益)与为它所付出的代价之比较的度量。效益可由如下两种数学形式来反映:效益=收益…  相似文献   

19.
为科学测度和分级评价系统对安全风险的管控能力,持续改进和提高系统安全风险管控行为,基于系统安全结构理论,针对复杂巨系统建立系统安全风险管控(SSRMC)-能力成熟度模型(CMM)体系;采用决策试行与评价实验室(DEMATEL)与网络层次分析法(ANP),定量分析指标因素并赋权,进一步利用三元区间数评价模型描述决策数据,计算管控能力成熟度级别。结果表明:DEMATEL-ANP结合三元区间数的定量分析方法应用于SSRMC-CMM,考虑了因素间的依赖性与反馈性影响;克服了评价指标定量描述模糊等问题;能够有效地确定责任主体改进和提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0.
教练直升机训练系统安全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保证教练直升机的使用安全,预防事故发生,针对当前教练直升机安全风险决策数据量少、存在模糊的特点,提出基于模糊D-S证据理论的教练直升机训练系统安全评价模型。从人-机-环-管4个系统出发,建立教练直升机训练系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评价技术评估教练直升机系统安全影响因素,利用D-S证据理论的层次递归算法对不同层次影响因素的评估等级进行合成,并以某型教练直升机为例,给出评价步骤。结果表明:该方案适用于研究教练直升机训练系统安全评价;根据安全性量化值,能够实现按安全性能优劣对系统的快速排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