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发展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孙杰  杨再鹏  刘正 《化工环保》2005,25(1):33-36
介绍了超临界水氧化法的研究现状与进展,阐述了其原理、特点、工艺流程及反应器,并对其应用领域做了重点描述,指出了其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在烟气除尘及粉煤灰的综合利用中,经常需要了解粉煤灰的粒径和粒径分布。因为它是粉尘重要的物理性质之一,许多其它性质都与之有关。目前描述粉尘粒径的方法很多,如投影径、几何当量径、斯托克斯径等。归纳起来可分为几何径和动力径两大类。测定粉尘粒径的方法根据其原理也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测定粉尘的几何径,如筛分法、显微镜法、光散射法;另一类是测定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氨法脱硫工艺的物料衡算模型,描述了物料计算软件的计算框图和开发过程,介绍了计算模型在实际脱硫工程中的应用,表明该模型对工程设计和设备选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张振珠  李亚 《化工环保》1989,9(5):306-310
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化工区地下水水质污染进行了评价,把环境质量参数的监测值,通过函数关系转化为反映环境质量优劣程度的质量值。与指数法相比较,模糊综合评判法能更准确地、有效地反映出客观实际状况。  相似文献   

5.
结合进口废物原料检验检疫把关的难。最,探讨了模糊综合评价法在把关中应用的可能性、合议制度在把关中应用的可行性,以及强化检验检疫人员的培训工作和提高废物原料检验检疫工作的科技水平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火力发电厂锅炉柠檬酸酸洗废液处理方法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石洞口电厂锅炉柠檬酸酸洗度液处理的实践。比较了石灰凝聚沉淀,次氯酸钠氧化和过氧化氢氧化等处理方法。认为把多种处理方法组合是降低处埋成本,提高处理效率的有效途径。提出带有研究方向的焚烧法、粉煤灰吸附法和生物处理法。  相似文献   

7.
用硫化铁作转化剂,通过难溶硫化物沉淀的转化,把废水中砷(V)、砷(Ⅲ)转变成硫化物沉淀而被除去。“转化法”兼有离子交换法、硫化物沉淀法、铁盐凝聚法和中和法的共同作用。在较宽pH(2—10)范围内,含砷废水通过转化处理后,除砷效果好;废水中所含的Cu~(2+)、Cd~(2+)、Hg~(2+)、Pb~(2+)、zn~(2+)等重金属离子亦可同时被除去。  相似文献   

8.
在"GDP至上"发展模式下,环境污染加剧、资源枯竭等问题已成为困扰人类的社会性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以下简称《环评法》)的诞生与实施使环境管理模式由"末端控制"转变到"源头控制"成为可能。但是《环评法》实施十年过程当中,暴露出不少理论和操作层面的问题。本文鉴于当下的环境危机和《环评法》实施中的松、乱、假现象,把视角转移到《环评法》制度设计的具体问题,从回顾与分析环评对象范围入手,为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管理的重构略谈自己见解。  相似文献   

9.
用改进聚乙烯醇-硼酸法将活性污泥制成固定化颗粒,考察了改进聚乙烯醇-硼酸法的最佳条件及固定化颗粒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改进聚乙烯醇-硼酸法的最佳条件为聚乙烯醇质量分数6.5%、包泥比(包埋剂与活性污泥质量比)1.2:1、二氧化硅质量分数1.5%、活性炭质量分数0.3%、海藻酸钠质量分数0.6%;用最佳条件下制得的固定化颗粒处理模拟化工废水,连续运行15d后的COD去除率达90%以上,且固定化颗粒耐冲击负荷和pH变化能力强;固定化颗粒对模拟化工废水的COD去除速率随进水COD的变化曲线类似于米氏方程所描述的反应初速度随底物浓度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0.
为梳理欧盟、美国、中国3个区域的塑料的产生与处理情况,对3个区域的塑料产生、再循环利用、进出口贸易等相关数据进行汇总,对数年来塑料的产生与处理变化情况、市场需求进行分析对比,数据表明,3个区域的塑料产生量均持续增长,欧盟、美国塑料出口量大于进口量,中国塑料进口量大于出口量,中国塑料市场仍有非常大的增长空间。  相似文献   

11.
以粉煤灰为原料,采用改进的水热合成法制备了粉煤灰沸石,并将粉煤灰和粉煤灰沸石用于高浓度氨氮的吸附去除。实验结果表明:在粉煤灰和粉煤灰沸石的投加量分别为0.10 g/m L和0.04 g/m L、反应体系p H为5~7、初始氨氮质量浓度为500 mg/L的条件下,分别吸附660 min和60 min,粉煤灰和粉煤灰沸石对氨氮的去除率分别约为20.1%和50.7%左右,粉煤灰沸石对高浓度氨氮的去除效果明显优于粉煤灰;粉煤灰和粉煤灰沸石对氨氮的吸附动力学行为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能较好地描述粉煤灰对氨氮的等温吸附过程,而粉煤灰沸石对氨氮的等温吸附过程则更适宜用线性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描述。  相似文献   

12.
分析粉尘颗粒样品的分散度对于选择除尘器、评价除尘器的特性以及评价烟气粉尘排放对大气污染的影响极为重要。粉尘粒径分散度反应了粉尘颗粒大小的分布频率,其表示方法可呈正态分布、对数正态分布、罗氏(Rosin and Rammer)分布等。通常在使用仪器(如显微镜、筛分、气相冲击仪、巴柯离心仪、库尔特计数器等)测得粉尘样品的一组分散度数据后,需要进行数据  相似文献   

13.
国内简讯     
改进“软性填料生物接触氧化法”新工艺上海石化总厂涤纶厂于1983年8月把活性污泥曝气池改造为以软性纤维作填料的生物接触氧化池。经过半年运行,结果表明:与改造前相比,具有废水处理能力强、容积负荷大、不出现污泥膨  相似文献   

14.
废旧纺织品的再利用可以分为物理再利用、化学再利用、机械再利用和热能再利用,各种再利用方式各有优缺点。化学再利用法虽然不降低纤维质量,可以多次循环利用,但对于废旧纺织品有严苛的要求,并且成本较高,流程复杂;其他3种再利用法,适用的纤维广泛,成本较低,技术相对简单,但物理法使得纤维质量变差,价值降低,无法多次循环利用;机械法有可能造成原料浪费,热能法则可能排放有害物质,造成环境污染。安徽广德天运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物理法再利用废旧纺织品的典型企业,公司利用开松后的长纤维,生产汽车、空调隔音、隔热材料,而把原来丢弃的短纤维和杂质用于生产物流托盘,使得废旧纺织品得到更为充分的利用。  相似文献   

15.
1990年12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决定”通篇贯彻了一个“法”字,这标志着“八五”期间,我国在民展国民经济的同时,将进一步把环保工作推进到“法治”阶段,实现国民经济与  相似文献   

16.
国外动态     
微生物法生产1,3-丙二醇Chemical&EngineeringNews,2 0 0 3 ,81(2 6) :3 32 0 0 3年绿色化学美国总统挑战奖之替代溶剂/反应条件奖由杜邦公司获得,获奖原因是杜邦公司成功开发出一种微生物法生产1,3-丙二醇的工艺。杜邦公司在生产其最新聚合物Sorona(R)的平台上融入了生物技术。结合新陈代谢工程和聚合物科学,杜邦公司的研究者们正把一种微生物工艺引入其中,而传统的工艺则依赖于传统的化学工艺和石油化工原料。杜邦的研究成果包括了从可再生资源中采用生物技术生产1,3-丙二醇,具有经济和环保双重优势。这种新奇生物工艺的关键在于把从自…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以β-环糊精(β-CD)和环氧氯丙烷为原料,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合成的β-CD微球对对苯二酚单甲基醚( HQMME)的静态吸附行为,分析了吸附热力学性质和动力学特征.实验结果表明:β-CD微球对HQMME的吸附过程同时符合Lagergren一级吸附动力学方程和McKay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β-CD微球对HQMME的吸附等温线可同时用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描述;在不同温度下,β-CD微球吸附HQMME的吸附焓变、吸附熵变、吸附吉布斯自由能变均为负值,说明吸附是一个自发、放热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多氯二苯并-P-二恶英(PCOPS)和多氯二苯并呋喃(PCDFS)总称为二恶英类物质,它是在焚烧城市垃圾和在生产某些有机氯化物过程中的生成物。它的排放严重地污染大气、土壤、水体和食品等。目前,日本广泛采用活性炭吸附法去除二恶英类物质,即把含二恶英类物质的排放气通过填充了粒状活性炭的吸附塔。该法不仅具有去除二恶英类物质的作用,而且还能去除其他有害物质。采用该法处理排放气中的二恶英类物质,处理温度低虽吸附去除效果好,但怕发生低温腐蚀,因此,一般控制其处理温度为130~180℃。吸附塔处理排放气的空速…  相似文献   

19.
湿式氧化法处理工业废水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湿式氧化法即Zimpro法,是把溶解和悬浮于废水中的有机物及还原性无机物,通过液相氧化的办法,促进氧化降解或水解来降低COD和BOD的化学方法。美国早在50年代初期,就采用此法处理纸浆废液至今已有三十多年历史。70年代以后,随着世界各国现代化工业的迅速发展,也相继产生大量的废物,同时也对环境产生了严重的污染,在“三废”的治理过程中也发现  相似文献   

20.
以水性油墨废水絮凝污泥为原料、采用一步炭化活化法制备了吸附剂,并将其用于阳离子蓝X-GRRL溶液(300 mg/L)的吸附处理。考察了吸附剂投加量、吸附时间、吸附温度和吸附pH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并对吸附动力学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所制得吸附剂的总孔体积为0.5 cm~3/g,平均孔径为7.12 nm;在吸附剂投加量0.6g/L、吸附时间420 min、吸附温度25℃、吸附pH 5.4的条件下,吸附量高达486.21 mg/g,脱色率达97.24%;该吸附剂对于阳离子蓝X-GRRL的吸附过程可用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颗粒内扩散效应模型很好地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