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汉江“水华”成因分析及防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汉江是长江的最大支流,是陕西、湖北两省沿岸居民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的重要水源。随着沿岸人口的增加,工业的发展,排污量不断增加,使汉江水质逐年下降,于近几年多次出现水华。本文在调查的基础上,对汉江水华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防治措施,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2.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生态环境影响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研究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后对汉江中下游地区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和经济损益。由于汉江水流量和水环境容量减小 ,将引起汉江水生生物种群和数量的减少并给两岸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很大影响 ,经济损失约在 12 0 .5 2亿元左右。提出了相应的补偿措施 :加大沿岸城镇入江废 (污 )水的处理深度 ,以补偿水环境容量的损失 ;兴建碾盘山梯级 ;实施引江济汉工程。  相似文献   

3.
南水北调中线不同调水方案下的汉江水华发生概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平  窦明  夏军 《环境科学学报》2005,25(10):1343-1348
为评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水华的影响,从汉江水华的成因机理分析入手,提出了汉江水华发生概率的计算模型.该模型由河流一维水动力学模型、水体富营养化模型以及随机数生成模型组成,它不仅可以模拟汉江水华的发生机理,而且可以对诱发水华的各种因子进行随机抽样组合,从而求出中线调水不同方案实施后汉江水华的发生概率.计算结果表明,在现状情况下汉江水华的发生概率为9.2%,南水北调中线各调水方案(无引江济汉工程)实施后,汉江水华发生的概率将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而如果调水方案与引江济汉工程同时兴建将大大减少汉江水华发生的概率.最后提出建议,汉江自身的水污染治理是减少水华发生概率的最根本措施,而丹江口水库和引江济汉工程的联合调度将会减小汉江水华发生的概率.  相似文献   

4.
为了评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水华的影响,根据汉江水华发生的成因和关键因子的分析结果,对汉江水华发生的概率进行了定性分析;应用水动力学模型和富营养化动力学模型以及随机模拟法对汉江水华发生的概率进行了定量计算,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结果表明熏南水北调中线工程145×108m3方案实施后将增加汉江水华发生的概率,而引江济汉工程的兴建将极大地减少汉江水华发生的概率。汉江自身的水污染治理是减少水华发生概率的最根本措施。丹江口水库增加枯水期下泄流量和三峡电站减少枯水期下泄流量的联合调度将减小汉江水华发生的概率。  相似文献   

5.
水体富营养化通常发生于湖泊和水库等闭合水域,在大型流动性河流中通常较少发生.然而,随着近年来人类活动的干扰,汉江中下游水华事件频繁暴发,给沿岸居民的饮用水安全带来了严重隐患.科学辨识可能导致汉江下游水华暴发的多要素变化特征,是揭示河流水华成因和优化上游水利工程调度的重要依据.基于收集的汉江流域下游气象、水文、水环境和水生态长序列数据,系统检测了可能导致汉江河流型水华暴发的多要素特征和不同时期的变化差异.结果表明:①汉江中下游降雨量(1961-2015年)下降、气温(1961-2012年)显著上升,汉江流域近50年气候逐渐呈现暖干的变化趋势.②1992-2013年汉江中下游径流变化呈显著下降趋势,在水华严重暴发的2008-2011年,汉江干流中下游主要断面年均流量和水位均处于历史上相对较低的一段时期.③2004-2014年汉江下游主要水环境指标变化趋势不显著,但总体水质状况较差,水华年ρ(CODMn)和ρ(TP)明显高于非水华年.④汉江水华暴发季节时间自2008年后有明显前移趋势,每年春季的2月中下旬-3月中旬将是水华暴发的重点防控时段.研究显示,汉江下游藻密度的变化相对于营养盐和水文情势要素更加敏感,在不同水华暴发时期的差异也最为显著,是导致河流型水华暴发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6.
汉江下游江段春季频发“硅藻水华”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汉江下游从1992年至2000年发生的3次“硅藻水华”跟踪调查资料和近10年的汉江下游水质监测数据,对汉江下游水华的特征、发生的原因、以及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和探讨。结果发现汉江下游水体中浮游植物生长所必须的磷、氮等营养物质浓度均已超过典型的富营养化湖泊,并逐年上升。这是汉江水华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另外,汉江流域近年常出现暖春,干旱气候,导致汉江下游水流减缓、水温升高、光照充沛,为浮游植物大量增殖提供了适合的环境。  相似文献   

7.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主要内容本标准依据汉江水系(陕西段,下同)地面水水域使用功能和保护目标,划分了汉江干流的功能区段。1.2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汉江水系的干流、支流、水库等具有使用功能的地面水域。本标准是陕西省汉江流域排污水单位环境管理、排污收费和建设项目  相似文献   

8.
汉江中下游硅藻水华形成条件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总结了汉江中下游五次硅藻水华开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范围、持续时间、浮游植物最高密度以及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点,1992-2000年汉江中下游硅藻水华呈现加重趋势,2000年以后,硅藻水华发生范围有所减小,但发生频度明显增加。在对历次硅藻水华形成的气象条件、水文条件、营养条件和生物条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控制汉江污染途径、提高汉江中下游硅藻水华预警时效和生态调水方式等方面,提出了防治汉江中下游硅藻水华对策。  相似文献   

9.
COD在线监测仪在汉江中下游水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瑞 《山东环境》2003,(1):32-32,29
建立汉江流域COD实时监测网络,便于环保管理部门实时掌握和分析汉江中下游污染排放现状;利于汉江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实施:利于汉江污染总量控制;更利于汉江出现污染突发事件的应急监测。  相似文献   

10.
基于GIS的汉江中下游农业面源氮磷负荷研究   总被引:40,自引:6,他引:4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汉江中下游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决策的需求,在大量实地观测资料区域地理与农业环境数据基础上,开发并建立了汉江中下游农业面源动态监测信息系统。以此为技术支持,运用数学模型及其与GIS相结合的技术,研究了汉江中下游农业面源污染的负荷及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1.
对汉江两度出现“水华”污染的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汉江两次“水华”基本情况的调查,根据当时汉江的水文,地质,水温等数据,分析“水华”产生的直接原因,进而提出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环境影响汉江水资源保护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基于GWR模型的汉江流域土地利用类型与水质关系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利用类型与水质指标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地理加权回归与传统回归分析的不同点在于它是一种局部回归分析方法,可应用于空间数据以探讨土地利用类型与水质指标之间的空间变化关系。利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对汉江流域2015年94个采样点不同河岸带宽度(20m及50m)的5种土地利用类型(草地、林地、耕地、城市用地和未利用地)与7个水质指标之间的影响关系进行了对比分析与评估。结果表明:在分析土地利用类型与水质类型的空间关系时,GWR模型优于OLS模型。GWR模型评估结果表明:在汉江流域上段,耕地面积的增加使TN、PO_4~(3-)、活体Chl-a、Ca~(2+)、NH_3-N、COD和Na~+浓度显著增加;在汉江流域中段,城市用地的增加会使TN、PO_4~(3-)、活体Chl-a、Ca~(2+)和NH_3-N浓度显著增加,耕地使COD和Na~+浓度变大;在汉江流域下段,主要影响水质的是城市用地。此外,汉江流域中下游地区河岸带宽度控制在50m范围内可以达到降低污染物浓度的作用,有利于削减面源污染。该研究结果可为汉江流域中下游地区合理规划河岸带土地利用以抑制面源污染传输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汉江水华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控制方法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分析汉江水华的状况、影响因素及其水华发生的参数阈值着手,初步探讨了汉江水华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崂山区沿岸海域建起了许多旅游景点,吸引了大批的海内外游客,为岛城增加了收入,造就了前海的海上景观。但同时,近岸海域水质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水质保护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崂山区沿岸海域建起了许多旅游景点,吸引了大批的海内外游客,为岛城 增加了收入,造就了前海的海上景观。但同时,近岸海域水质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水 质保护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6.
黄姜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黄姜产业主要集中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汉江流域中上游沿岸秦巴山区城镇,近几年发展迅速,但相应清洁生产、废水治理技术滞后生产,导致局部地域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浪费,影响到丹江水库水质安全和黄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针对黄姜产业发展现状,分析黄姜产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压力和挑战,提出该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7.
基于汉江流域63个气象站点逐日降水数据,辅以超阈值抽样、极端降水集中度(EPCD)和集中期(EPCP)、Mann-Kendall趋势检验等分析方法,对1970-2015年汉江流域多尺度极端降水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在旬尺度上,汉江流域EPCD较高,呈现出“西高东低”空间特征;汉江EPCP多年均值为七月下旬,空间呈现出“东部早,西部迟”的分布特征,不同流域表现出不同的年代变化规律。(2)在月尺度上,汉江流域极端降水各月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5-9月,同年10月至次年4月为极端降水少发期。(3)在季尺度上,汉江流域极端降水夏季占比50%以上,但近期全流域夏季极端降水比例下降,其中上游主要为春季占比增加,中下游为秋季占比增加,说明夏季是影响汉江极端降水非均匀变化的关键季节。(4)在影响因素上,当东亚季风和南亚II区季风偏强时,汉江流域夏季极端降水量整体减少;当东亚季风偏弱时,夏季极端降水增幅呈南北分异,而南亚II区季风偏弱时,极端降水增幅呈东西分异。  相似文献   

18.
汉江水葫芦大面积水域出现对水环境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万咸涛 《城市环境》2002,16(1):27-28,30,48
进行汉江武汉江段水葫芦失控疯长对环境不利影响的科学分析,提出关键性保护对策,指出汉江武汉江段水资源是武汉人民生命之源,水域水安全,水生态安全已受到威协,治污和生态保护迫在眉睫,呼吁省,市领导高度重视立即采取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9.
汉江水污染现状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通过汉江水质同步监测数据资料说明汉江主要污染物是高锰酸盐指数、总磷和氨氮 ,汉江下游污染比中游严重 ,“水华”现象的发生说明汉江水环境系统的脆弱和不稳定 ,汉江水质现状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20.
汉江流域在我国区域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开展三生空间用转型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能为该区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土空间规划提供参考。基于1990—2020年土地利用/覆盖数据和“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视角,运用转移矩阵、生态贡献率等研究方法,分析了汉江流域三生空间用地转型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990—2020年汉江流域以生态空间为主,生态空间面积先减后增且集中分布在丹江口以上流域,生产空间由增转减,生活空间始终处于增加态势;1990—2020年汉江流域三生空间类型转移关系保持稳定,以生态空间和生产空间的互转为主,转移规模呈先减后增趋势;汉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呈西高东低空间格局,高质量区面积持续增加,其他质量区不同程度下降;影响汉江流域生态环境改善、恶化的主导用地类型分别为生产空间转化为林地绿色和蓝色生态空间,草地及林地绿色、蓝色生态空间转化为生产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