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京津冀区域生产和消费CO2排放的时空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浩  陈操操  潘涛  刘春兰  陈龙  孙莉 《环境科学》2014,35(9):3619-3631
区分消费和生产二氧化碳排放是对开放的经济区域进行排放责任划分的基础,日渐受到政策制定者的关注.利用经济投入产出-生命周期分析模型,对京津冀区域1997年、2002年和2007年的消费和生产二氧化碳排放时空特征及二氧化碳排放平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京津冀区域消费和生产二氧化碳排放呈约4%的年均增长;贸易隐含二氧化碳排放比例为30%~83%,并以国内贸易隐含二氧化碳排放为主;河北的消费和生产二氧化碳排放占区域主导,增速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高于北京和天津;京津冀区域为二氧化碳排放净流入区域,存在部分排放责任转移;京津为二氧化碳排放净转入地区,冀为二氧化碳排放净转出地区;京津冀三地二氧化碳排放关键部门分布集中且相似度较高,可以考虑区域联合控制.其中,电力、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业和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对二氧化碳排放的依赖性最大,承担较大的其他部门的二氧化碳排放责任.投入产出分析解析了地区生产和消费二氧化碳排放情况,有利于区域减排的精细化管理和制定相应对策,并促进区域减排合作.  相似文献   

2.
经济结构调整的污染减排效应:以COD减排为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李名升  周磊  陈远航  李茜  张建辉 《环境科学》2014,35(8):3212-3218
经济结构调整是减少污染物排放的重要手段.为定量分析经济结构调整对污染减排的影响,将全国分为东部、东北、中部和西部4个子区域、工业分为39个行业,以化学需氧量(COD)为例,通过构建模型分析区域结构和行业结构调整对总量减排和排放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2000~2010年:1中国COD排放量由1445×104t降至1 238×104t,11 a间共排放14 950×104t.其中东部地区排放量最多,占总量的比重约为35.6%.2在工业COD排放量中,造纸及纸制品业排放量最大,占工业COD排放量的35.8%.3四大地区经济结构变化减少COD排放420×104t,使COD排放强度降低1.29%.4工业内部行业结构的变化减少COD排放533×104t,使COD排放强度降低3.1%.研究结果对指导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李海生 《环境保护》2013,(24):14-17
一直以来,我国都非常重视火电行业大气污染防治,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目前火电行业仍存在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今后火电行业发展应从实施西进东退绿色火电战略、火电三大污染防治工程、污染物三总量控制政策、三大绿色火电经济政策,以及完善火电全过程环境管理着手。  相似文献   

4.
《环境保护》2013,(24):13
"雾霾"无疑是2013年最火的一个名词。大气污染治理也成为这一年环保工作的重点。火电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基础行业之一,同时又是大气污染的重要污染源,其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居各行业之首。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火电行业从污染治理、节能减排、污染物总量控制方面开展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无论是脱硫脱硝还是除尘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5.
冯彤  赵红艳  张强 《环境科学学报》2017,37(4):1209-1215
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是贸易隐含污染物排放转移的主要驱动因素,排放转移的出现将排放责任的研究从生产者视角贡献逐渐引向了消费者视角贡献.合理的排放责任界定成为区域减排的重要参考.本研究利用多区域环境投入产出模型,以当前社会广泛关注的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硫为载体,详细分析了2007年全球各地区基于生产者视角、生产链末端视角、消费者视角、考量区域减排努力的改进的消费者视角的大气污染物排放贡献,并对各个视角下的区域排放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西欧、北美、日澳新等地区生产者、生产链末端、消费者视角的排放依次升高,而南亚、东亚地区的排放依次减小.大量的二氧化硫排放从西欧、北美随着国际贸易供应链转移到东亚地区.全球各地区二氧化硫排放强度的差异和全球贸易导致的生产格局的变化均为排放转移的原因.本研究是贸易引致环境问题研究的重要补充,为区域乃至全球从贸易角度降低区域大气污染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京津冀地区空气质量跨区域补偿机制欠缺,已成为制约该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短板.基于投入产出模型,核算了 2017年生产者负责原则与消费者负责原则下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虚拟治理成本,分析了空气质量补偿主体及资金规模.结果发现,京津冀地区污染物排放具有较强的区域关联关系,说明治理大气污染不只要关注本地减排,还要加强不同地区间...  相似文献   

7.
构建区域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框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煤炭消费总量大、地区分布不均衡、消费结构不合理及技术水平低等因素带来了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尤其是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由于煤炭消费和污染物排放过于集中,空气污染问题突出。在重点区域117个地级  相似文献   

8.
基于调查新中国成立以来炼油行业的发展历史和《炼化一体化》规划,预测了我国炼油行业2020—2030年的发展趋势.根据相关文献测量和调研结果及当前VOCs控制技术和政策,确定了炼油行业不同排放环节的VOCs源成分谱和排放因子.同时,运用排放因子法估算了2020年炼油行业分储罐、无组织、有组织和污水处理等4个环节的分组分VOCs排放量,分析了其时空演变;运用情景模拟法确定了不同地区和排放环节的减排技术、措施及两者之间的差异性、排放因子的减排率,并构建了3个不同情景,量化分析了未来10年内各省(区、市)炼油行业不同环节的VOCs排放量变化趋势和减排责任.研究结果显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炼油行业VOCs排放量以年均12.0%的增速增加至2020年的116.59×104 t,山东、辽宁、广东、江苏和浙江是排放量最高的5个省份,占全国炼油行业VOCs排放总量的55%;无组织VOCs排放占炼油厂VOCs排放总量的40.0%~44.0%,其次为有组织(28.4%~31.3%)、储罐(18.3%~25.3%)和废水处理(5.8%~6.6%)排放;烷烃是炼油厂排放量最大的化学组分(60%),其次是烯烃(...  相似文献   

9.
《环境保护》2014,(14):3
目前,我国大气污染形势严峻,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大气污染问题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污染防治问题,而是事关民生的重大经济社会发展问题。进入"十二五"时期,尽管有些火电企业在不断加快燃煤机组脱硫、脱硝以及除尘领域的减排进程,但是,企业减排步履迟缓,减排形势依旧严峻。6月12日,环保部发出通知,对2013年脱硫设施存在突出问题的19家企业处以4.1亿元罚款。这一处罚背后所体现的正是我国火电行业减排存在的普遍问题:减排空间小、减排技术难突破、减排监测监督不到位等。原有的排放标准已难以适应当前的污染形势,提高火电行业环保准入门槛、缩减排污限制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0.
总量减排已成为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十二五大气污染物减排指标,重点关注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放情况。从全省、区域、行业等多角度展开研究,以期弄清黑龙江省大气环境中两项减排指标的排放现状。  相似文献   

11.
控制碳排放总量是能源环境治理的重要手段,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更是我国完成2030年前碳达峰、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必然要求,但目前国家和地方并未明确实行碳排放总量控制。本研究以浙江为例,从能源生产侧、能源消费侧、区域三个维度,分析识别出浙江省碳排放总量控制的重点和难点:能源生产侧减排的重点在于提高非化石电力占比,难点在于推进存量火电机组的碳减排;能源消费侧减排的重点在于控制新上重大产业项目排放,难点在于控制第三产业和居民生活领域碳排放;区域减排的重点在于优化产业布局和用能结构,难点在于对地区碳排放总量缺乏有效约束。并提出电力结构低碳化、重点行业控碳、试点城市率先达峰和政策协同四方面突破点,争取到"十四五"末浙江省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为全国碳排放达峰做出浙江贡献。  相似文献   

12.
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协同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京津冀地区的大气污染问题,需要改变属地各自为政的管理模式,探寻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协同治理机制。本文论述了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机制与作用,分析区域大气污染现状与污染物排放总量情况,探讨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府际间的合作博弈,研究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的构建,应该从组建区域环境管理组织机构、加快建立联动执法机制、加快产业转移与结构调整等七个方面提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实施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摸清成渝地区工业大气污染的时空变化规律和关键影响因素,构建了2013—2019年成渝地区社会经济和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数据库,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冷热点分析方法,解析了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时空演化格局,并采用对数平均迪氏(LMDI)分解模型探究关键驱动因素. 结果显示:①成渝地区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整体呈明显下降趋势,高排放城市减少,低排放城市增多,高排放区由大面积圈层式分布逐渐向成都平原经济区南部区域和川南经济区北部区域零星式分布转变. ②成渝地区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状态,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且空间关联程度呈增大趋势. 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的空间分布趋于极化,且呈现明显的“西热-东冷”分异格局. ③经济发展始终是不同阶段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增量的首要驱动因素,生产技术进步与能源利用效率提升是减排的主要控制因素,高排放-低减排城市需注重工业生产技术和末端治理技术的提升. 产业结构调整对减排的贡献受区域产业发展政策的影响,工业内部结构效应对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具有促进作用,与近年来钢铁、水泥、玻璃、陶瓷等传统重工业行业在工业增加值中的比重逐年提升有关.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利用GHG Protocol、IPCC 2006等国际通用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全面分析上海市集成电路制造业的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并通过与台湾同类行业的排放水平及控制路径进行对比,针对上海实际情况提出一系列减排建议。研究表明:上海市集成电路制造业由工艺过程中全氟化物使用所引起的直接排放与晶圆产量呈正相关,并呈现递增趋势,至2010年,工艺过程排放量占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50%以上;由电力消费所引起的间接排放则较为稳定,受产品产量影响较小,且近年来开展的行业节能减排工作已产生明显的温室气体协同减排效应,2010年电力碳排放在2008年的基础上下降8%,总体来看,2008-2010年,每年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在300400万tCO2之间,排放强度保持稳定,至2015年排放量可能翻倍,而行业减排步伐落后于台湾等发达地区,应尽早制定宏观减排目标,加强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管理。  相似文献   

15.
丁峰  张阳  李鱼 《环境保护》2014,(21):55-57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从政策和措施两方面提出了国家大气污染防治的具体目标和措施,北京、河北、天津也先后公开各地市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目的是通过各地实施严格的污染治理措施,达到控制以PM2.5为特征污染物的大气污染问题。然而,京津冀地区雾霾多发频发,大气污染呈现新特点。基于对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现状的分析,指出三地联防联控需要合理有效利用总量控制下的三种减排模式、实施区域内外多种污染物的协调控制、积极推动以环境空气质量改善为导向的污染物减排模式。  相似文献   

16.
大气污染总量控制的GA方法,是利用遗传算法(GA)的自适应全局搜索寻优功能,通过模拟的自然进化机制来求算经过全局优化的区域允许排放总量以及区域允许排放总量在区域内各污染源之间的分配方案的一种新的大气污染总量控制方法。在基于遗传算法的大气污染总量控制中,需要运用一个高效而可靠的大气污染多源模拟系统,以便根据源强分布快速计算出准确的浓度场。文章介绍了该大气污染多源模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技术。  相似文献   

17.
如何完善落实排污许可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佑海 《环境保护》2014,(14):17-21
三十年来,我国积极推进排污许可制度建设。2014年4月修订通过的新《环境保护法》,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排污许可管理制度。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法律对该制度的定位不够明晰,《大气污染防治法》与《水污染防治法》关于排污许可证管理主体的规定明显不一致,在许可条件、许可程序、责任承担等方面也无法可依。为保障我国今后治污减排工作的顺利开展,当务之急,是在明确排污许可制度定位的基础上,加快修改《大气污染防治法》,使之与《水污染防治法》的相关规定衔接一致,并加快制定排污许可证条例以及相关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18.
沈鹏  李保艳  武皓阳  赵慈  王琛 《环境保护》2020,48(15):64-67
"2+26"城市作为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是京津冀大气污染的重污染源排放区,也是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的重要区域。鹤壁市作为"2+26"城市之一,通过基于污染特征所确定的大气污染防治政策措施的施行,2016年以来大气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本文基于鹤壁市大气污染物的行业特征,对大气污染防治的具体对策和治理效果进行了分析,并针对现状问题提出应通过进一步控制本地工业排放和区域联防联控相结合的方法,降低PM_(2.5)、PM_(10)的排放,同时,针对臭氧排放逐年增加的趋势,建议将重点控制臭氧前体物排放作为其治理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9.
“十三五”挥发性有机物总量控制情景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总量控制制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污染控制手段,我国从2016年开始对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进行总量控制.采用"排放因子法"和"回归分析法",估算和预测我国2015年和2020年人为源VOCs排放量,结果表明,2015年我国人为源VOCs排放量约为3 111.70万t;2020年基准情景VOCs排放量预计为4 173.72万t,相比于2015年增长了34.13%.根据"十三五规划纲要"中的减排要求,全国2020年VOCs总量控制目标为2015年排放量的90%,即2 800.53万t,"十三五"期间,全国至少需减少排放1 373.19万t的VOCs.在此基础上,以2015年为基准年、2020年为目标年,通过情景分析法,设置我国"十三五"期间可能推行的3种总量控制情景:重点区域全面推进VOCs减排、重点行业全面推进VOCs减排、重点区域重点行业推进VOCs减排,并对每种情景下的控制总量进行分配.结果表明,3种情景的减排潜力与削减任务均存在一定的缺口,实现"十三五"总量减排目标难度大,需要加大VOCs污染控制力度.  相似文献   

20.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区域贸易隐含二氧化硫排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索成  赵红艳  王鑫  张强 《环境科学学报》2019,39(11):3916-3923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山西和河南)是我国大气污染重点控制区域,厘清这一地区内部各省各行业之间贸易隐含污染物排放是加强区域产业协作、推进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重要前提.本研究以二氧化硫(SO_2)为对象,结合自下而上排放清单与中国多区域投入产出(MRIO)模型,估算了2012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各省(直辖市)和各行业之间的贸易隐含污染排放,并基于产业链分析了区域贸易对重点行业SO_2的排放贡献,识别了主导排放的区域贸易产业链.研究结果表明,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六省市之间,河北和山西是主要隐含排放输出区域,北京和天津是主要的隐含排放输入区域.京津冀及周边地区SO_2排放主要来源于能源动力行业、金属冶炼和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和化学工业,而装备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是拉动四类重点行业SO_2排放的主要产业.进一步分析六省市内部排放与区域产业链之间的关系发现,山西省是主要的能源消费SO_2排放输出区域;河北省是主要的金属冶炼和金属制品隐含排放输出区域;河北和河南是主要的非金属矿物制品隐含排放输出区域;山西是主要的石化与化工隐含排放输出区域.以上结果有助于理解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排放与产业结构的关系,为制定区域环境管理政策,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