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淇淇挽歌     
公元2002年7月14日,白鳍豚淇淇辞世于武汉。被称为“长江女神”的白鳍豚,正处于灭绝边缘。一个不祥的日子珍稀的你走了一池清水依在虚空溢满我的心我们远隔千里却不曾分离因你的呼吸我的存在才完整  相似文献   

2.
很久没有听到有关白鳍豚的消息了,自从中国科学院武汉水生物研究所那头世界上唯一人工饲养的白鳍豚“淇淇”去世后,人们似乎把这可爱的水府珍兽遗忘了,然而,作为一名环保工作者,我却不能将它遗忘……万里长江像一位流淌着乳汁的母亲河,世世代代哺育着两岸的人民,也哺育着大自然众多的生灵,其中不乏奇禽异兽、稀世珍宝,举世瞩目被称为“长江女神”的国宝白鳍豚就生活在这里。白鳍豚体态优美,活泼可爱,极富灵性,但由于其稀少珍贵和特殊的生存环境,很少有人能亲眼见到它,而我由于工作的原因,曾在不同的地方三睹其风采,可谓幸运之极。那是1984年…  相似文献   

3.
2005年7月14日,是”淇淇”去世三周年的日子。“淇淇”是我们人类饲养的唯一一头白豚。记得那是2002年7月14日深夜,我的邮件箱里有一封主题上写着“大坏消息”的信,是从中科院水生所发来的。大坏消息指的是”淇淇”走了。2002年10月我再次到“淇淇”生活过的中科院水生所采访时  相似文献   

4.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长江和洞庭充满深情,为江豚的命运感到悲伤!为什么我时常感到痛苦和惆怅,因为作为人类的我们还没有自省和觉醒!"2002年7月14日,全世界人工饲养最成功的白鳍豚"淇淇"彻底离开人们的视野,这让长江鲸类保护工作者们十分悲伤。10年后,白鳍豚在长江唯一的近亲,也是全世界江豚种类中唯一生活在淡水中的长江江豚,正在步白鳍豚的后尘。"据最新监测数据显示,2006年至2012年,长江  相似文献   

5.
《绿色视野》2008,(6):16-17
全球正在爆发物种灭绝危机,每20分钟就有一物种消失。安徽特有物种金头闭壳龟活体仅存100只左右。鼠狐猴,中国仅存1只。已在地球上生存了两千多万年,只在中国长江出没的白鳍豚已经接近灭绝……一个个悲  相似文献   

6.
2011年10月28日,家住湖北省鄂州市燕矶镇的潘先生在长江边散步,他正眺望滔滔的江水,突然,有两个巨大的“鱼”在江面上快活地戏水,潘先生认真地看了看,凭着在电视里见过的白鳍豚画面,他立马就判断,这戏水的家伙,是白鳍豚!是白鳍豚!  相似文献   

7.
水生生物学家警示:比大熊猫更古老、更美丽、更稀有、更濒危的国宝——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鳍豚,总数已不足100头,如再不采取特殊措施加紧抢救,它将在20年之内彻底灭绝。  相似文献   

8.
<正>今天老师让我们学习了一个课件。课件中介绍,工厂将产生的废水倒入长江,导致许多淡水生物濒临灭绝。老师说,在她儿时,白鳍豚总是越过水面换气,到处是它们的身影。而现在,长江的白鳍豚已确认全部死亡。看完课件真是让人心碎。目前科学家们已把白鳍豚的亲戚——江豚保护起来,并在湖北省石首市成立了自然保护区。因为江  相似文献   

9.
2005年7月14日,是"淇淇"去世三周年的日子. "淇淇"是我们人类饲养的唯一一头白(既鱼)豚.记得那是2002年7月14日深夜,我的邮件箱里有一封主题上写着"大坏消息"的信,是从中科院水生所发来的.  相似文献   

10.
2007年1月17日,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主任廖晓义发表了“辞去中华环保联合会理事职务的声明”。她在信中说:“很抱歉刚刚获悉《中华环保联合会关于金光集团APP中国林浆纸一体化调研报告》发布。我认为对于这样一个有争议的项目,中华环保联合会至少应该征求全体理事的意见。作为该组织的理事,我在事前未被告知的情况下,得知中华环保联合会不仅于2006年12月20日发表了《中华环保联合会关于金光集团APP中国林浆纸一体化调研报告》,而且为APP集团颁布  相似文献   

11.
<正> 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新闻局于1993年10月6日举行发布会,一项以新闻媒介为主体的环境保护宣传活动——“中华环保世纪行”,于10月5日正式在全国各地全面展开。今年的主题是“向环境污染宣战”。李鹏总理为这次活动题词:“保护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相似文献   

12.
麋鹿传奇     
<正>正是夏日,近千亩的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内到处都是绿茵茵的,平坦辽阔的草地上亮晶晶地淌着一条小河。河水清晰地倒映着河岸临水的柳树,树下聚集着一群麋鹿,大多数泡在水里,或卧或立或啃食水草,神态悠闲。苑内还有马鹿、梅花鹿、黇鹿等其他鹿类与之相伴。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副主任、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博物馆副馆长郭耕介绍说,麋鹿曾在中华大地灭绝,但现在中国已有超过3000头。它们零星分布于湖北石首、江苏大丰、河南原阳、广州清远  相似文献   

13.
《环境教育》2004,(3):56-57
“非典和禽流感相继暴发,应当引起我们对现行生产、生活方式的反思,如不能制止严重破坏自然平衡的行为,不能与生物界和谐共存,人类可能会像恐龙一样因‘特化’走向灭绝。”谈到如何保持生态平衡,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殷鸿福激动地说。 “这并非危言耸听,而是研究生物演化史得出的科学结论。”殷鸿福委员说,生物界的消亡有两种可能:一种是通过全面进化,旧物种虽不复存在,但演变为更高更新的物种;另一种是未能绵延后代而绝灭。前一种消亡是好的,比如从猿到人的演变,人猿消亡了,却产生了更高级的人;后一种则是物种的悲哀,比如恐龙。 殷鸿福委员认为,引起恐龙灭绝的内因是“生物特化”。所谓生物特化,是指不与自然平衡,造成生物体某一方面非自然地过度发展。比如某些物种个体增大是一种特化现象,它是生物演化上升的表现之一,但并不是越大  相似文献   

14.
失乐园情报     
《环境教育》2006,(4):54-55
英科学家绘就物种灭绝地图英国科学家近日发表的一项研究成果预测,未来生活在世界20个地区的1000多种野生动物可能面临灭绝的命运。未来物种灭绝“热点”地区包括:北美洲北部到北极的冻土和森林带、南太平洋诸群岛、塔斯马尼亚岛、巴哈马群岛和南美洲的巴塔戈尼亚地区等。可能灭绝的物种高达1500个。  相似文献   

15.
水的自述     
我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虽然你们每天都能看见我,不怎么在意我,但是我在你们的生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如果没有我,植物就会枯死,动物就会灭绝,没有我人类无法生存,可以说,我是万物之源,我就是“水”。  相似文献   

16.
羽佳 《绿叶》2005,(10)
今年8月24日,是麋鹿回归中国20周年。麋鹿,古称“四不像”,是中国特有的鹿科动物,自古被视为“吉祥物”。麋鹿在中国的生长已有20万年的历史,却几度在中国灭绝。1985年,在中国绝迹近百年的麋鹿,重新回到了昔日的皇家园林——南海子,为这片濒危的湿地带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7.
朱志胜 《环境教育》2008,(12):73-73
2008年12月16日,第五届“中华宝钢环境奖”颁奖典礼于今天下午在北京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铁农、全国政协副主席罗富和、环保部副部长周建、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理事长曲格平等领导出席了颁奖典礼并为获奖者颁奖。中华环境奖是我国环境保护领域最高的社会奖项,本届环境奖评选以“节能减排,建设生态文明”为主题,山东省青岛市、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乔治嗄勒博士荣获获得本届中华宝钢环境奖,厦门市环保局、江苏省环境科学院副总工程师季耿善等来自全国的22个集体和个人获得了本届中华宝钢环境优秀奖。  相似文献   

18.
国家一类保护珍稀动物白鳍豚在安徽省安庆江段栖息量占全国生存量的百分之十。为加强对保护白鳍豚的宣传、管理、监督和执法工作,努力为白鳍豚创造良好的生活繁衍条件,在安徽省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厅和中国科学院水生物  相似文献   

19.
发表在《科学》(Nature)期刊上的多篇研究显示,世界已经走到濒临物种灭绝危机的边缘。根据美国植物学家进行的新研究,世界所有植物种类中近乎一半可能有灭绝的危险。 目前官方对濒危植物种类数字的统计是由世界环保联盟负责的。根据这项统计,13%的植物物种可能会灭绝。但是美国科学家们说,这个统计数字大大低估了实际情况,真实比例可能高达47%。他们指出,世界正濒临物种灭绝危机的边缘,每年都有越来越多的植物物种灭绝。而最受威胁的物种生长在某些小区域范围内。 世界植物种类一半可能灭绝@刘晓荻  相似文献   

20.
《绿叶》2006,(11)
2006年11月1日,“奥运主题歌曲公益演唱会”在上海体育场上演。作为“唱响奥运、畅想中华”演唱会的第一场,演出汇集了两岸三地华语歌坛众多知名艺人。以“唱响奥运、畅想中华”为主题的公益演唱会是北京奥运组委会支持举办的奥运文化项目,致力于2008奥运主题歌曲的大力推广,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