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经费投入据1990~1991年度统计,英国政府各部和各研究委员会在全球环境变化研究方面的经费投入为1.2182亿英镑,约合12亿人民币。各研究领域的经费投入情况英国将全球环境变化研究分为七大类,它们是: ①气候与水文学; ②生物地球化学动力学;  相似文献   

2.
目前全球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等生态环境问题,以及治理和保护环境问题,已成为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认识和要求。本文阐述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保护环境重大问题上的合作与分岐,以及我国对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3.
本文讨论了全球环境变化与土地持续利用的相互关系,分析了全球环境变化对我国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有利和不利影响,提出了全球环境变化下我国土地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全球环境变化与中国土地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讨论了全球环境变化与土地持续利用的相互关系,分析了全球环境变化对我国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有利和不利影响,提出了全球环境变化下我国土地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6.
全球系统研究的某些动向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扼要说明了当今全球系统研究的某些重要动向,包括全球气候变化,全球环境管理、历史环境变化及环境过程的综合研究,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在全球系统研究中的应用,此外,就地理学工作者如何参与全球系统研究及地理学本身的建设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7.
流域是一个复杂的环境系统。长江流域环境研究表明,山-河-湖-海互动是流域环境系统变化的实质,同时也是流域对全球变化响应最敏感,最直接的体现。地貌过程变化,水、沙等物理通量变化,C、P、N等化学通量变化是系统内各子系统之间联系的纽带,也是流域环境系统中最活跃的因子。以山-河-湖-海互动为核心的流域环境系统模型,主要包括:山河、湖、海各系统之间的能量流与物质流的输入,迁移和输出理论,系统演化平衡理论和  相似文献   

8.
土壤与全球环境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着重论述了“土壤变化”与“全球气候变化”之间的相互作用。土壤圈通过其内部一系列的理化、生化变化及土地利用变化等,产生CO_2、CH_4、N_2O等“温室效应”气体特别是CH_4和N_2O向大气的排放,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重要的影响,而全球气候变暖又会引起土壤沙漠化、酸化、盐渍化等退化过程的进一步加剧,严重改变人类生存的环境。加强科学宣传,提高全球民众环境意识,加强科学研究与监测,提出相应措施,是适应或改变上述全球变化的重要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9.
2006年地球系统科学联盟(ESSP)全球环境变化科学大会11月9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代表中国政府发表致辞并出席招待会。他指出,全球环境变化问题日益成为关系国家安全、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认真研究和积极应对全球环境变化,大力防御和减轻自然灾害,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提高供暖技术,减少供暖能耗对节约能源与改善建筑热环境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阐述了目前我国供暖技术及耗能现状,提出在改善居住热环境前提下,面向21世纪供暖技术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1.
我国人居环境现状和改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我国人类环境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改善人居环境的对策,研究制定法规政策和发展规划、计划,并切实实施,把住宅建设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加强科技工作和国际合作工作。  相似文献   

12.
13.
征税,还是补贴--对当前环境经济政策的反思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现行环境经济政策的目标在于纠正经济主体的外部不经济性,具体是通过税收或产权交易使外部成本内部化,本文称其为环境经济政策的“不对称性”。因为外部效应除了外部不经济以外,还有外部经济,现行的环境经济政策只考虑了前者却完全忽视了后者,只强调了外部成本的内部化却忽视了外部收益也应该内部化。以此为出发点,文章从现行政策的对立面出发,探讨了围绕外部收益内部化制定环境经济政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最后作者分析了目前排污权交易存在的严重问题,并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已经形成了社会、经济与环境三大支柱的格局.根据进程追踪的方法,本文通过回顾环境进入《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目标的过程,着重分析环境目标未来15年将对全球与中国环境治理产生的重要影响.在全球环境治理层面的基本结论是:①全球环境治理体系的重要性将显著上升.②新型伙伴关系将强化环境非政府组织与市民社会的作用.③未来全球环境治理将形成以数据和指标为驱动的特点.④联合国系统内环境机构的作用将进一步强化,联合国环境署的发展受到关注.⑤环境与气候变化中的资金融资与技术转让渠道将进一步多元化.⑥气候变化问题与其他环境问题将在全球和国家层面深度融合.对中国环境治理的积极影响,体现在:①《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将为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强大动力,并形成倒逼机制;②将显著提升中国公众的环保意识;③为中国在全球治理中发挥关键性作用提供了难得的着力点;④将使中国的区域合作更加“绿色化”.当然,在新常态的经济形势下,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目标也使得中国环境治理的压力与责任不断增加.同时,《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也存在一系列问题与不足之处:①目标过多且模糊不清,实现难度大.②当前所罗列的一些目标间可能包含潜在的冲突,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与论证.③环境目标缺乏量化的标准.尽管如此,就环境目标而言,《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比千年发展目标更加综合、全面和系统,是当今国际社会应对环境问题集体努力的成果,必须高度重视与研究.  相似文献   

15.
《2 0 0 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2 0 0 3年城市环保工作有所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加大。“公报”表明,2 0 0 3年我国监测的3 40个城市中,有14 1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占监测城市数的41.5 % ,比上年提高了7.7个百分点;有10 8个城市为三级,占3 1.8% ,比上年下降了3 .2个百分点;有91个城市为劣三级,占2 6.7% ,比上年下降了4.5个百分点。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42 .1%、5 8.0 %和5 3 .5 % ,比上年提高了2 .1、3 .8和1.5个百分点。全国建成烟尘控制区3 .3万km2 …  相似文献   

16.
地区差异化环境税政策为污染企业通过跨区转移回避环境成本提供了空间,由此带来了污染与绿色技术创新的空间溢出。显然这种空间溢出效应增加了环境税激励绿色技术创新的难度。不仅如此,地方政府环境监管强度也会影响环境税的绿色创新效应,忽略政府环境监管因素,有可能对污染减排政策与技术创新之间关系作出不恰当的推断。文章构建政府环境监管、环境税与地区绿色创新的理论分析框架,利用2005—2019年省际面板数据,运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实证分析环境税对绿色创新的空间溢出效应及政府环境监管的调节作用,并进一步考察了环境税对邻地绿色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环境税的“本地-邻地”绿色创新效应均呈现倒“U”型特征,且政府环境监管通过提升环境税的创新补偿效应、降低政府官员的环境规制俘获概率,进一步增强了环境税对绿色创新的影响;环境税绿色创新效应的地区异质性明显,本地环境税绿色创新的非线性特征及环境监管调节作用只适用于东部地区。而邻地效应中,政府环境监管调节作用只在中部地区显著,而且显著增强了环境税的绿色创新效果;人力资本跨区流动与污染产业跨区转移是造成环境税“本地-邻地”绿色创新效应空间特征的重要因素。环境税高税率地...  相似文献   

17.
工业革命以来,全球环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将可能给地球系统带来灾难性后果,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人的行为深受意识的影响和制约,环境意识对于环境问题的产生和解决至关重要。本文选取上海、香港两个地区来分析公民对环境的关注度、公民的环保意识、环保行为以及公民对政府环境工作的看法和评价,研究公民对全球环境变化反应的区域差异,为政府制定相关环境保护政策提供理论依据。调查结果显示,上海、香港两地公民在很多环境闷题上具有共识。但是。在对手环境状况好转的期待值、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积极性、对人为因素主导力量的认识、环境保护与日常生活的切实关系、为环境保护的支付意愿、对于环境教育内容的认可度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我国粮食安全保障中改善农业环境的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我国粮食安全及粮食持续生产所依托的农业环境状况。从我国粮食生产状况与经济发展水平看,全国粮食生产处于结构性过剩与低水平安全中,区域性粮食安全与不安全并存;耕地资源、水资源以及农民的经济收入状况等均不容乐观,加之自然灾害加重,粮食生产的环境成本将随之增加,这将影响我国未来粮食安全。为此,本文提出了走农业集约化道路是解决我国粮食安全与改善环境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9.
就生态环境角度而言,在怎样的国家或地区生活最幸福?英国“新经济基金”组织对全球178个国家及地区做了一次大排名,出炉了一份“幸福指数”报告。其中,太平洋岛国瓦努阿图荣登冠军,一批发达国家反而名落孙山。结果之所以出入意料,原因在于,评选依据的标准是“获得幸福的投入产出比”,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民生活水平与其对自然资源开采使用的比值。  相似文献   

20.
农民工对流出地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各地农民工的大量外出,农村的经济、政治、居住环境等都受到了极大影响。本研究拟以四川省为例,通过在不同区域内进行实地调查和访谈,构建相应的指标评价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系统地分析农民工对流出地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所产生的影响。分析结果发现:农民工的流动对山区人居环境改善的影响最大,丘陵次之,平原最小;在对家庭影响方面和对公共环境影响方面,农民工对丘陵的影响值都明显高于平原和山区;在对周围人影响方面,对山区和平原的影响值差异不明显,但对丘陵地区的影响却基本为零。因此,政府应该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投入力度,拓宽农民工的就业途径;加强宣传教育,重视对农民工的科普知识教育;合理规划环境,强化农村环境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