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国内外环境安全研究进展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环境安全是环境问题日益加剧和恶化而对人类社会构成的安全层次上的威胁。本文研究的目标是从整体上描绘当前环境安全研究的大致轮廓和发展前景。本文将当前国内外环境安全研究划分为三种视角并分别进行了述评:①“传统安全视角”:从传统安全的视角研究环境问题对传统安全的影响;②“狭义环境安全视角”:从安全的视角研究日益恶化的狭义环境问题:③“广义环境安全视角”:从安全的视角研究生态、资源、灾害等领域的广义环境问题。通过比较和评论,认为“狭义环境安全视角”研究针对人类社会面临的“继续生存还是自我毁灭”的“新生存安全问题”,揭示了环境安全研究的核心科学问题,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前景。就目前研究而言。在探讨环境安全基本理论和科学问题的同时。应注重加强在国家环境安全、生态环境安全、突发环境安全事件等领域的技术方法、案例的应用型研究。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关于企业发展的两种观点:企业环境决定论和企业资源决定论;提出了实现企业发展的“环境-资源”平衡战略的理念;为了达到企业环境与资源两者的整合和平衡,保持持续竞争优势,企业应以创新为核心,确立核心业务,重视组织的学习,作为一种特殊的企业资源,企业家精神和能力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围绕如何发挥价值规律作用推动自然资源合理配置的问题,构建了从价值理论到评估方法到价值实现过程的分析思路。剖析了环境和自然资源价值本质和价值形成机制的特殊性,并以价值评估问题为重点,分析各种价值度量方法所揭示的价值内容、对价值实现的支持和局限,最后从政府决策的角度讨论了通过价值评估将环境和自然资源价值纳入经济过程的动力机制。认为:自然资源价值本质和内涵的独特性,决定了价值评估和实现过程的特殊性。人类能否将环境价值完整地表达出来,受到评价方法和人类对效用和稀缺性等认知能力的局限,尽管每一种价值评价方法所揭示的价值内涵是有所差异的,但到目前为止,这些方法仍是评价环境及自然资源价值的最佳可得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生态伦理:可持续发展理论架构的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伦理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理论构架的根据.主要体现在:从自然内在价值论与自然权利论的角度出发为可持续发展价值观提供了合理性证明:通过对人与自然间伦理关系的确定、道德原则规范的制定及对人类道德境界的全新诠释,为人类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道德观支持;通过对“环境公正”理论的深入阐发.丰富和完善了“公正”这一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5.
消费问题:环境问题的另一种解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消费问题的理论透视,提出人类要摆脱环境问题就必须首先变革传统消费理念,消除和解脱不良消费模式。所谓消费问题乃是人类的消费行为存在问题,其最大特征就是消费大大超过了人类自身的实际需要,诸如高消费、过度消费、炫耀性消费等消费理念进入了大众的生活认知和心理层次。消费问题是环境问题的核心,受消费欲望驱使的不当消费行为,是造成资源危机和环境恶化的深层次原因。消费问题缘由于对消费者主权观片面曲解下的消费至上主义。消费者主权理论的偏颇在于其与生态伦理观是相悖的,它助长了人类对大自然的骄横,实际上是对人们贪欲的一种默许和肯定。因此,人类应当根除消费至上的价值目标,用生态文明理念引导和塑造消费行为,理性地实现自身的消费需求,这是人类解除消费问题并进而摆脱环境问题困扰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现代社会的主要特征体现在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的扩展、技术手段无目的地自我循环 ,并由此而导致人类社会的发展危机。本文主要论述消费者社会以及支撑消费者社会的现代经济体系存在的问题和对人类谋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并提出 ,若想维护自然生态环境并维持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 ,人类必须重塑生存价值、重新为自然立法  相似文献   

7.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核算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系统功能的综合,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所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对于人类生存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应该在社会经济体系中得以体现,本文探讨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类型,价值核算方法与理论及其应用研究在完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促进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并对今后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可持续发展的衡量与评价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出发,在两个不同层次上讨论了可持续发展的衡量与评价。首先,围绕着保持不变(或增加)资本存量,分析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可持续发展评价的基本理论,阐明了“持续收入”的计算方法。其次在微观上从持续性要求出发,系统阐述了投资项目如何进行持续性评价,从而保证资源环境价值在项目建设中得以考虑和可持续发展在宏观上的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9.
17万言的《人口环境论》,是由曹占泉著、重庆出版社出版的“现代化探索”丛书中的一部。该书在结构上分为三大部分——自然篇、工程篇和社会篇。这个结构,遵循着“人与自然”关系发展的逻辑进程,反映了人与自然这一对矛盾在不同发展层次上的关系、状态和结果。“自然篇”的主题是:自然制约人类。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人口发展十分缓慢。但自17、18世纪以来,世界一些国家先后进入资本主义工业  相似文献   

10.
江苏环境经济系统的能值分析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38,自引:2,他引:36  
能值分析将自然资本的价值纳入人类社会环境经济系统评价范畴,解决了传统方法无法衡量自然资本服务价值对经济过程的影响问题。文章通过对江苏主要能值指标的分析,得出江苏环境经济系统近20年来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并从能值分析角度提出实施江苏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人与自然的对抗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人类征服、改造甚至掠夺自然;自然又加倍报复人类;人类与动物争夺生存环境;人类与动物相互伤害。要实现人与自然从对抗走向和谐。必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自然观。改变传统的经济发展观。以及树立科学文明的消费观等等。  相似文献   

12.
论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辩证系统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较为系统地论述了用辩证系统的观点发挥资源整体效益和功能的重要性,提出应该树立资源系统观、资源辩证观、资源层次观、资源发展观、资源动态平衡观、资源价值观、资源开放观和资源法制观  相似文献   

13.
实现社会的持续发展,面临着诸多的环境问题。在现代化进程中,中国遇到了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脱节,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亟待解决。只有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来促进社会的持续发展,其主要任务为人口资源开发、自然资源的保护等等。  相似文献   

14.
确立生态价值观:人与自然和谐的关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构建和谐社会包括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的和谐,但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必须确立生态何时何地观。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向我们提出一个问题:每一代人究竟应当怎样衡量自己创造的文明成就。又应当如何评价自己决策行为的功过得失。要回答这个问题.关键在于价值,在于价值的取向与判断标准。我们反思过去的经济行为。必须确立这样的价值观。就是自然资源是有价值的。这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5.
Calls for humanity to ‘reconnect to nature’ have grown increasingly louder from both scholars and civil society. Yet, there is relatively little coherence about what reconnecting to nature means, why it should happen and how it can be achieved. We present a conceptual framework to organise existing literature and direct future research on human–nature connections. Five types of connections to nature are identified: material, experiential, cognitive, emotional, and philosophical. These various types have been presented as causes, consequences, or treatments of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From this conceptual base, we discuss how reconnecting people with nature can function as a treatment for the global environmental crisis. Adopting a social–ecological systems perspective, we draw upon the emerging concept of ‘leverage points’—places in complex systems to intervene to generate change—and explore examples of how actions to reconnect people with nature can help transform society towards sustainability.  相似文献   

16.
基于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的绿色价值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价值结构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一价值理念影响下的消费者消费价值观的结构要素。首先回顾了绿色价值结构的相关文献,提出了绿色价值结构的假设模型,设计并开展了以绿色化妆品为主题的面向女性消费者的问卷调查;然后用SPSS13.0对581份有效问卷数据进行了信度和效度检验以及探索性因子分析,并用AMOS17.0对假设模型和调查数据进行了结构方程模型的拟合和检验;最后分析了不同群组消费者的结构方程模型拟合参数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当前消费者的绿色价值结构主要由消费者的安全价值、环境价值、审美价值和社交价值构成;在这些消费者价值中,年轻消费者群体和低收入消费者群体的安全价值受到绿色价值理念的影响比较突出,高收入水平、高受教育水平以及年龄比较大的消费群体的环境价值受到绿色价值理念的影响比较明显,低学历消费者群体和年轻消费者群体的社交价值则比较容易受到绿色价值理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生态旅游本土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如何在接受西方生态旅游新观念的同时;又保持自己的本土特色,是值得我们认真关注的一个课题。生态价值观是人类如何看待同自然关系的一种整体意识,中西方生态价值观在历史进程中表现出相异的特点:西方主张人地分立.中国力求“天人合一”,但这一特点在当代又有所变异.受此影响,西方生态旅游资源强调其自然属性.而中国则以自然和人文融合的旅游资源为基础。因此.西方生态旅游市场呈现出一元特征,而中国则必须同时考虑市场的消费和培育双重功能,构造高端和大众二元结构的市场。大众生态旅游是现阶段朝向西方式严格生态旅游的一个有益过渡.注重本土化色彩的生态旅游认证体系的推行,生态旅游区的建设,以及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是发展中国生态旅游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可持续发展试验带建设要解决环境窖量小、人口密度大、支撑经济发展资源消耗大等问题。重点是打破行政区域的行政壁垒.减少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品的外部性和高风险性要求政府部门的介入和干预。文章从山东省可持续发展试验带建设存在的市场分割、风险投资机制尚未形成、外向依存度低、高技术人才短缺等问题出发,按照“问题——对策”模式探讨试验带建设中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金融政策、财税政策等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高科技发展角度论述了高科技发展与环境承载力之间的关系,并对已有的环境承载力理论做了补充和改进,使之更能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新发展观。本文还对不同国家在处理高科技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的途径做了概要阐释。最后指出,高科技污染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关于架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体系的深层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着重从把握人与自然共生的辩证关系方面入手分析 ,认为体系的框架主要有五个层面 :即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 ,确立人与自然的和谐观 ;在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的关系上 ,确立经济与生态的兼容观 ;在处理各方利益关系上 ,确立经济、生态和社会三个效益的统一观 ;在生产增长的理念上确立集约化经营观 ;在生活方式选择上 ,确立适度消费观。在实践中 ,我们要把这种新的观念变成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自觉力量 ,这就需要通过宣传教育、政策导向、责任考核、现代科技的“生态化”发展以及法制建设等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