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黄土高原地区生态建设的关键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历史经验教训,探讨了生态建设与农业发展、农民脱贫致富的关系.指出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人的问题,减少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干扰,因地制宜地进行植被建设和生态恢复,激励广大农民自觉参与生态建设对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成败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蒋高明 《绿叶》2013,(7):34-41
"三农"问题并不是三个孤立的问题,而是三个相辅相成、彼此关联的问题,任何一个问题的解决都依赖于其自身和其他两个问题。在乡村建设重新兴起的当下"三农"问题仍是如此。唯有兼顾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村与城市实现公共福利共享、农民的自觉和主体意识得到提高,乡村建设才可能取得良好效果。发展生态农业恢复大农业系统的良性循环问:近来年,农业的生态环境趋向恶化,您认为其主要原因是什么?答:农业的各种问题,包括生态环境恶化,从根本上说,是由于城乡发展不平  相似文献   

3.
论文分析了辽宁农业生态环境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辽宁农业生态环境治理的重点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4.
新疆农业生态环境现状与绿洲生态农业建设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新疆是以农业生产为支柱产业地处半干旱半荒漠、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内陆地区。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更新、农资产品、化学物质的大量使用的工业生产中产生的污染物日益增加,新疆农业生态环境(局部)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本文就新疆农业生态环境现状、发展趋势,及新疆绿洲生态农业建设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5.
新疆农业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与保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农业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两大类:一类问题为生态问题;另一类问题为环境污染问题。简要介绍了新疆农业生态环境面临的生态问题,重点介绍了新疆农业生态环境面临的环境污染问题。针对新疆农业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6.
随着科学发展观不断深入人心,人们对生态文明的认识明显提高,把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到法律层面和现代先进文明的高度来认识,并给予了极端关注和重视,已形成一种国际大气候,人们生态环境意识有了显著提高,保护生态环境的觉悟和自觉性明显增强。但是,与此同时也暴露出值得注意并应加以解决的不适应科学发展观要求和自然规律的一些现实问题。在农业生态环境方面,最为突出的是缺乏一盘棋的思想。各行各业和部门之间没有大生态、大环境、大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思想。虽然都在呼吁高度重视农业生态和环境保护工作,但存在互不协调、各自为政的现象;虽然从中央和自治区一级早已树立大生态、大环境意识和保护意识,并将生态环境提高到文明的高度给予了极端关注和重视,但在县级以下基层的决策和执行层次上还没有完全按照生态文明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到各项工作的始终;宣传力度不够大、执法不够严,群众的生态和环境保护意识较为淡薄,还没有把关注生态、爱护生态、保护环境作为一个文明的标志和社会行为规范来对待,更没有把它化为每个公民的自觉行为;对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的认识不够深刻,缺乏严谨的科学决策与执行机制。笔者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一些理性思考,提出了10个方面的看法和对策建议,以期促进新疆农业持续发展及有关人员研究,为决策、执行等各方提供参考并多层面讨论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7.
以保护新疆绿洲灌区农业生态环境为出发点,综合分析了新疆绿洲灌区目前农业生态环境状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宏观层面提出了保护新疆绿洲灌区农业生态环境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简明阐述玉米田施用除草剂发生药害和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玉米田施用除草剂发生药害及影响农业生态环境的原因,提出加强玉米田除草剂施用管理和控制以及预防农业生态环境受到污染和危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四川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素芬 《四川环境》1989,8(4):68-73
农业生态环境是进行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其质量的优劣,对人民生活和生产影响极大,特别是农业生态环境的破坏,常常是涉及全局,影响长远的带根本性破坏,一旦破坏后,恢复起来相当困难,有些甚至是不可逆转的。四川素有“天府之国”的美称,历来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基地。占全国耕地十五分之一的四川,供养着占全国十分之一的人口,其农业生态环境的好坏,对全国经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作用。所以,深入了解四川农业生态环境的现状、问题及危害,努力搞好农  相似文献   

10.
联系石河子区域环境与农业的实际,研究了绿洲生态环境与生态农业的关系,对农业条件、气象要素、水土条件等进行了分析与讨论。指出农业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工作必须加强,实现环境与农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达到农业增产、经济发展、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不断得到保护和改善。  相似文献   

11.
微博     
<正>@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联合部署严格规范禁养区划定和管理】近日,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和全国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通知,要求进一步规范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和管理,促进生猪生产发展。(9月5日)@山东环境:【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召开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约谈会议这4个地市被约谈】9  相似文献   

12.
马国鼎 《青海环境》2006,16(3):114-116
乐都县是一个以山地为主的农业大县,搞好浅山地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对推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针对乐都县浅山地区农业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治理和改善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在建设生态文明进程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近年来,河北省针对农业生态环境脆弱的客观现实,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和措施,不断加强农业环境保护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全省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4.
以三峡库区涪陵区南沱镇和丰都县高家镇的6个村212户农户为例,运用AHP-DEA模型分析了农户兼业行为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表明:1农户非农兼业程度越深,其农村生态状况越差,但农户兼业程度并不是农村生态环境状况好坏的唯一决定因素。2化肥使用强度、农业产值、农药使用强度、人均纯收入、农业投资额、农用薄膜使用强度等6个指标是农户兼业影响区域农村生态环境状况好坏的决定性指标。3经济越发达的区域,兼业农户的农村生态环境状态越差;经济越落后的区域,兼业农户的农村生态环境状态越好。因此,针对不同农户自身特点,制定适合他们的兼业选择对兼业农户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减少化肥、农药和农用薄膜的使用量,增加农业投资,大力发展低碳农业,是实现农村经济建设和生态保护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史玲  丁梅梅 《青海环境》2004,14(3):115-118
通过西宁至大通高速公路建设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公路施工期对沿线农业生态环境将产生一定的影响,随着公路的投入运营,这种影响将会减少,随着高速公路的建成,对沿线农业生态环境不会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我们搞农业生产,从根本上说,就是进行生物的再生产,管理一个庞大的农业生态系统。通过人们的生产劳动,同农业生态环境相结合,按照各种生物体的物质交换和能量转化的规律,创造出品种多、质量优、产量高的各种农副产品,以满足人们需要的各种生活、生产资料。所谓管理,就是决策;所谓决策,就是作出决定。所谓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管理,就是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作出正确的决策。所谓正确决策,就是按照一定的目标,从若干个方案中,选出一个最佳方案。所谓最佳方案,就是既要考虑经济效  相似文献   

17.
合理配置化肥资源对增加我国农业产出、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意义重大。在化肥总投入量不变的约束条件下,为了提高化肥的配置效率、实现农业经济持续增长、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基于农业增产和环境保护视角,利用边际效益理论对我国的化肥投入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4年我国农业产出回报率和环境优化弹性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经过优化后的农业产出增长率显著提高,农业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从政府和农户层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保持农业生态环境的平衡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条件,通过对伊犁地区农业环境条件的系统分析,提出了该区资源开发中要注意的问题,并相应提出生态环境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为探求西部生态脆弱区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发展进程中的关联性与协调性,通过构建双系统发展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选择西部生态脆弱区典型省份甘肃省为研究对象,对其2000—2013年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对经济与生态环境两者地位认知的转变与针对性的重心调整,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协调性由起初的失调状态演变为期末的初级协调,期间农业经济的发展一般滞后于生态环境承载力的提升,农业经济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而耦合度与政策在时间上的强相关性表明西部生态脆弱区亟需制定稳定有效的长期性生态保护与促农政策。  相似文献   

20.
就设施农业生产中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全面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具体防治措施,达到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和提升农产品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