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针对东营压气站外排污水中的CODcr、挥发酚含量超标,利用正交试验法使外排污水中的CODcr、挥发酚含量降到最低,以保护环境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本文着重研究了焦化废水中特征污染物挥发酚含量与COD之间的相关性、确定了COD与挥发酚含量间的相关关系,并测定了挥发酚在特定条件下的氧化率,为企业污染治理设施的运行管理和达标排放措施的落实及改进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3.
水中挥发酚检测方法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酚类属高毒物质,水中挥发酚的含量直接影响人类健康。近10年来,我国研究人员对水中挥发酚的测定方法开展了很多研究,特别对于采用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4-AAP)(GB 7490-1987)测定水中挥发酚的各个环节,如样品的采集、保存、预处理、试剂纯度、反应时间控制等相关因素进行了研究,找到了影响含量准确的因素,为测定水中挥发酚的含量提供了快速、准确、重复性好的方法。对一些非国标法测定水中挥发酚的方法也进行了介绍。文章对这些方法进行了分类总结。希望能对实验人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重氮化对硝基苯胺比色法和4-氨基安替比林直接光度法测定废水中挥发酚含量的比较,证实前法能全面、正确地反映出废水中挥发酚的全部含量,因而比后法“测定的结果仅能代表水中挥发酚的最小浓度”优越。  相似文献   

5.
酚类化合物是一种具有毒性的物质,水中挥发酚的含量直接影响人类健康,因此测定饮用水中挥发酚含量至关重要。4-氨基安替吡啉三氯甲烷萃取分光光度法是饮用水中测定挥发酚的主要方法。本文针对此方法进行了改进,从样品预处理、显色剂的纯度、显色时间、振荡时间等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为改进方法测定挥发酚时在0~0.04 mg/L范围内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回收率为92.5%~109.4%、标准偏差为1.3%~3.9%之间。  相似文献   

6.
矿物油(原油、机油、柴油等)、苯胺、部分金属离子及CIO-等物质对4-AAP法测定污水中的挥发酚有干扰。本文采用标加干扰物的方法研究了各种干扰物质对挥发酚测定过程中的回收率的影响规律,得到总回收率Y方程。由Y值和4-AAP法测定值CD可求得水样中挥发酚的实际含量CT(CD/Y)。混和干扰物加标拟合实验结果的相对误差<±5%。该方法测定实际水样的结果与4阶导数光谱法的结果基本吻合。本文是针对油矿区污水特点,提出的消除各种干扰挥发酚测定物质影响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7.
韦红钢 《环境工程》2005,23(5):24-26
介绍了新疆某高原地区炼油厂石油废水处理系统的改造工程。通过对隔油-气浮-生物接触氧化工艺的改造,解决上游装置污水严重超标排放现象;采用替换不合理设备、改建和完善气浮系统、启动和改造生化系统,改革相应配套制度等措施,使生产中产生的工业废水,经过处理后,CODCr含量<80mg/L,石油类<10mg/L,硫化物<0.1mg/L,挥发酚<0.5mg/L,出水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一级排放标准,为该厂的污水回用作循环水改造创造了条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外排污水回用于绿化水初步目标。  相似文献   

8.
水环境污染问题以已经成为了当前全球关注的重点话题,酚类物质是水体污染中常见污染物,对水体中酚类物质的监测,依靠的衡量指标就是水中挥发酚的含量,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水中酚类物质的含量,因此,对水中挥发酚的监测是水环境监测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本文就主要针对水中挥发酚的环境监测方法进行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国内某化工企业产生大量的硝基甲苯生产废水,废水量300t/d,进水CODCr质量浓度为8 000mg/L、硝基苯类质量浓度为200mg/L、挥发酚质量浓度为40mg/L,经中和预处理后与其它中浓废水混合后水解生化处理,出水水质COD、色度、硝基苯类、挥发酚稍有超标,改造后采用微电解-Fenton组合工艺进行强化预处理,对工程设计参数和对污染物去除机理进行了探索,并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实践证明,微电解-Fenton组合工艺可以经济有效的预处理硝基甲苯生产废水,COD去除率70%以上,硝基苯类和挥发酚的去除率95%以上,ρ(B)/ρ(C)比值从0.2提高到0.45左右,后续生化处理系统负荷降低,可生化性得到提高,生化出水可稳定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10.
目前对挥发酚在废水中的监测通常采取随机取样,很少考虑污染物在废水中的分布情况,通过对某焦化企业废水的实际监测分析,研究了挥发酚在废水中的特性和分布规律。研究表明,挥发酚在废水中的横向分布比较均匀,而在纵向分布上表层浓度较低。  相似文献   

11.
酚类物质是水体污染中常见污染物,对水体中酚类物质的监测,依靠的衡量指标就是水中挥发酚的含量。本文主要针对水中挥发酚的环境监测方法进行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矿物油(原油、机油、柴油等)、苯胺、部分金属离子及ClO-等物质对4-AAP法测定污水中的挥发酚有干扰。本文采用标加干扰物的方法研究了各种干扰物质对挥发酚测定过程中的回收率的影响规律,得到总回收率Y方程。由Y值和4-AAP法测定值CD可求得水样中挥发酚的实际含量CT(CD/Y)。混和干扰物加标拟合实验结果的相对误差<±5%。该方法测定实际水样的结果与4阶导数光谱法的结果基本吻合。本文是针对油矿区污水特点,提出的消除各种干扰挥发酚测定物质影响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3.
李峰  何林钰 《环境工程》2006,24(1):64-64,83
通过对照试验证明氯气校正可以去除高氯离子对CODCr测定的干扰。事实上,对于特定的高氯废水,实验发现CODCr与实际样品的Cl-含量相关。氯气校正测定的CODCr可用国标方法测定的CODCr和Cl-含量表示。分别以M估计和最小二乘建立了校准方程。进而,实验结果对于存在个别异常值的体系前者相对后者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4.
进口废电器拆解后的残余固体废物是一种碱性废物 ,2— 3年雨量范围内的模拟酸雨淋出液中的Cu和Zn的含量超过排放标准中的一级排放标准 ,而Ni、Pb、Hg的含量可以达标 ;在整个 10年试验雨量范围内 ,所有淋出液中CODCr和油的含量均超过一级排放标准 .酸性介质有利于Cu、Zn、Pb、Ni的释放 .碱性介质有利于油和CODCr的释放 .在各种淋溶介质条件下 ,主要污染因子的淋溶释放一般符合Ct=C0 ·tb 模型 .  相似文献   

15.
小东江底泥中挥发酚的垂向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沿小东江流域布点采集到的底泥样,根据其理化性质,从上到下分为A(0~10cm)、B(10~20cm)、C(20~35cm)、D(35~65cm)层,分析发现:挥发酚含量B>A>C>D层;A~D层挥发酚含量最高点分别对应的是细砂土、面砂土、砂粘土和面砂土.   相似文献   

16.
酚类物质具有有毒、易挥发且极易溶于水的特点,因此通常情况下地表水体中都会或多或少的含有挥发酚。为了确保水资源利用的安全性,需要采取相应的手段,对地表水中的挥发酚进行测定。本文针对连续流动分析仪在测定地表水中挥发酚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酚及其衍生物对嗅觉和味觉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这类物质的一部份可为水体中的生物所富集,从而危及水产资源。所以,酚是水质监控的重要指标之一。按照沸点的不同,酚可分为挥发酚和不挥发酚两种。以挥发酚的毒害最大。本文主要讨论水中挥发酚的测定。目前,在分光范围测定挥发酚主要是采用4-氨基安替比林比色法。它又分为氯仿萃取比色法和直接光度法两种。其分析条件如表1所示。  相似文献   

18.
动态膜压法测定江、污混合水体中有机物含量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双驱动动态膜压仪测定江、污混合水中有机物含量。通过测定白龙港污水和长江水混合后的膜压和滞回环面积,用它们与相应的经典法CODCr作图,获得了滞回环面积和CODCr之间良好地线性关系,表明用动态膜压法可快速测定混合水中的有机物含量,不须加任何试剂,不会产生二次污染。同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初步的机理探讨。  相似文献   

19.
采用瑞士Buchi K-355型自动蒸馏仪对地表水中的挥发酚进行蒸馏预处理,按照(HJ 503-2009)方法分析样品中的挥发酚含量.考察了蒸汽度和蒸馏时间对蒸馏效率的影响.并将该自动蒸馏仪与传统的玻璃蒸馏装置蒸馏检测后的结果进行对比,两者测定结果一致,无显著性差异.利用自动蒸馏仪预处理地表水样品后进行检测,得到的相对标准偏差为4.33%~8.75%,加标回收率为92%~104%,适用于日常环境地表水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20.
废水中挥发酚的种类极其复杂,使用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和溴化滴定法测定废水中的挥发酚,二者结果相差甚远。本文通过两种方法的对比实验,确定溴化滴定法监测废水中挥发酚较好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