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也谈全球气候变暖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已成为一个人们热议的话题。通过分析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因素,得出全球气候变暖是众多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其中自然因素是基本的影响因素,而人为因素则为主导性的影响因素。认为目前人类能够做到的也只能是提高环保意识,尽量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和增加温室气体的吸收量,而对自然因素是无能为力的。中国应采取适合自己的措施应对全球变暖问题。同时分析了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以及生物圈的影响,认为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给人类带来更大的是灾难,而不是利益,因此要尽一切努力减缓气候变暖趋势甚至解决气候变暖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当前流行的人类活动导致CO_2增加使未来气候变暖的温室效应的说法提出质疑,研究表明,自大气圈形成以来,CO_2已由原始大气主要成分(91%)波动下降到现在的微量组分(0.034%),其演化过程主要受自热因素控制,当前CO_2浓度增加是人为因素与自然作用叠加的结果,并不一定是人类活动或工业革命的产物,与此同时已经证实,冰期降温不是因为CO_2减少、温室效应减弱,而近年CO_2增加,温室效应加强又未得到确证,因此,以未来人为活动导致的CO_2变化趋势预测气候变化及可能的环境影响还为时尚早。  相似文献   

3.
全球人口持续增长以及节节攀升的人均资源消耗,导致了地球生物多样性的过度损耗,并且加剧了全球范围的气候变化、海洋酸化以及其他因人类行为所导致的环境影响.我们认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对维系人类生存和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4.
基于IPAT扩展模型分析人口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5个典型国家(中国、日本、印度、德国和美国)为研究对象,利用IPAT模型比较分析了人口总量、能源强度和人均财富对碳排放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中国和印度的人口总量是影响其碳排放变化的主要因素;而美国和日本财富的积累刺激碳排放增加的作用明显.基于1978─2007年中国人口和能源相关数据,以STIRPAT模型为框架,分别构建了总人口模型及家庭户模型,用于分析我国人口数量、人口结构、能源强度及消费变化对碳排放产生的影响.经模型验证发现,家庭户模型的解释力度总体优于总人口模型.碳排放量的各解释因素按其影响程度的大小依次为平均家庭户规模、人均居民消费额、人口结构、能源强度和家庭户数.针对适应低碳发展的人口政策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不断增长,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的排放加速了全球气候变化及环境影响,而且这种影响越发严重。根据气候科学家的计算,到205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水平与2000年相比必须减少85%,才能使全球平均气温与工业化以前的水平相比上升不超过2℃。而高于这个温升水平将会给人类和生态系统带来无法预计的影响。因此,当前迫切的任务是加大力度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相似文献   

6.
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最严重的全球环境问题,对自然生态系统、人类生存环境及经济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全球气候变暖也使中国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面临新的压力,雾、霾,酸雨等极端气候环境事件发生频率增加,干旱化及生物多样性减少趋势加剧.气候变化与环境污染及生态退化互为因果,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既是维护生态系统平衡和人类健康的必要措施,也是减缓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国际绿十字会(Green Cross International)于1993年4月在日本京都宣告成立,该组织的口号是 "保护人类的自然环境,保证人类和一切生物的未来,通过一切有益活动促进价值的变换,用它来建立适当的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与国际红十字会的宗旨相呼应,其功能是为挽救因为环境问题、人口问题而处于危险状态的地球,对因环境影响而受到破坏的现场给予救援,对人类进行日常的环境教育等.  相似文献   

8.
不久前,能够探测地球资源和观测地球环境变化的美国陆地卫星7号顺利升空。这颗卫星不仅价值连城,而且对保护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近些年来,欧美多次出现高温或低温及厄尔尼诺现象,亚非地区则随季风变化起伏,全球气温也日趋变暖……另外,森林的大量砍伐,水土严重流失,大气和水域污染,有害化学物质(如氟利昂)对臭氧层的破坏,加速改变了大气环境和生态环境。这些都使人类认识到,地球环境关系到人类生存的重大问题,必须全面研究它,保护它。 大量研究表明,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造成的全球性异常现象,必须跟踪全球的环境变化,搞清海陆空之间的相互关系,对全球生态进行  相似文献   

9.
国际应用系统协会(IIASA)成立于1972年,是一个非政府组织。其宗旨是联合东西方科学家,根据模型技术研究实用政策,用跨学科手段进行决策研究,将危险性和不确定性纳入管理过程中。 IIASA的一些研究直接针对环境问题,如酸雨、生物圈动态、水资源分配、植被和森林覆盖等,还研究全球环境、人口增加、能源利用和全球安全之间的联系。该协会越来越强调社会和人类对全球变化的  相似文献   

10.
设施番茄生产系统的环境影响生命周期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以陕西省西安市郊区为例,对设施番茄生产系统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结果表明,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生产1000kg番茄消耗的能源和水资源分别是1740.58 MJ、50.767 m3和1502.346 MJ、53.734 m3;全球变暖潜值(以CO2当量计)、环境酸化潜值(以SO2当量计)、富营养化潜值(以PO3-4当量计)、光化学烟雾潜值(以C2H2当量计)、土壤毒性(以1,4-DCB当量计)、水体毒性(以1,4-DCB当量计)和人类毒性潜值(以1,4-DCB计)分别为271.943 kg、2.151 kg、0.247 kg、0.157 kg、24.217 kg、19.545 kg、0.124 kg和239.163 kg、1.88 kg、0.305 kg、0.109 kg、31.686 kg、19.7 kg、0.304 kg.设施构筑物自身建设和维护带来的主要潜在环境影响是能源耗竭、全球变暖和环境酸化;番茄种植环节引起的主要潜在环境影响是水资源耗竭、富营养化、全球变暖、土壤毒性和水体毒性;农资生产环节的主要潜在环境影响是能源耗竭.设施番茄生产系统中对环境影响大的建材和农资是钢材、聚乙烯材料、氮肥、农药和含过量重金属的有机肥.设施番茄生产系统对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应展开以降低其环境影响为目标的设施结构与建材、温室内气候条件调控、合理施肥和施药的研究,并对采取的技术方法进行生命周期评价,以确保设施蔬菜的可持续发展.研究结果可为促进设施蔬菜生产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