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昆汀·塔伦蒂诺素有"暴力美学大师"的称号,在国际影坛独树一帜。本文对昆汀最新作品《被解救的姜戈》中的暴力内容进行了分析,包括暴力内容出现的频次、暴力内容总时长占整个影片的比例等,同时对本影片与其他昆汀电影相比的新颖之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电影《美国往事》中的暴力内容进行分析,以内容分析法对该片中的暴力内容的场景、形式、性质等做具体的分析,从叙事的角度分析该片中暴力内容对电影的主题刻画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昆汀·塔伦蒂诺的代表作《低俗小说》被认为是昆氏"暴力美学"的范本之一,它展现了昆汀独特的暴力美学——暴力的日常化和游戏化。本文通过设定类目,对《低俗小说》进行暴力内容分析,认为昆汀的暴力美学在《低俗小说》中得到了一定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个别幼儿教师因师德失范而出现的"语言暴力"现象确实存在。这些教师的不良行为,严重影响了幼儿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和幼儿的健康成长。因此,关注幼儿教师的"语言暴力"问题,从道德、法律、制度等层面探讨基于身份伦理的预防和应对措施是当前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命题。  相似文献   

5.
媒介暴力是大众媒介中的暴力内容,是媒介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选取十多年前风靡全国并引起巨大社会影响的电视连续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为样本,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其暴力内容及其传播效果进行了分析,探讨媒介文本中的暴力内容的正负效果。  相似文献   

6.
电影《转山》是传播西藏文化的优秀作品,本文从影视传播的文化符号入手,结合影视传播学、电影符号学等相关理论,分析《转山》中的西藏文化符号,解读其编码和解码过程,探讨《转山》的成功之处。  相似文献   

7.
本文使用内容分析法,分析了《大逃杀东京圣战:特别篇》中暴力内容的出现频率、平均时长、时态和发生时间,对其牵涉人数、攻击方式、武器类别等进行统计,分析暴力双方的屏幕形象和后果,对施暴动机、有无幽默成分和暴力内容的血腥程度等进行评判。通过对影片暴力内容的分析,结合剧情来探讨影片的深层含义和导演意图向观众传递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现有研究将抗争行动中的暴力现象视为非理性情感的宣泄,这一观点未能合理解释中国社会中带有暴力行为的抗争行动。在个体和群体的抗争行动中,有相当一部分理性策划的暴力行为。在这些抗争行动中,抗争者将暴力行动作为实现自身利益的理性工具。个体往往将"表演暴力"作为抗争行动的重要手段,而在群体抗争中,"理性暴力"也常常存在。"理性暴力"和"表演暴力",是抗争者在特定的制度条件下,理性计算的结果。强大的国家权力和高度负责任的政府,是理性暴力和表演暴力产生的制度环境。这一理论意味着,带有暴力行为的抗争行动,并不预示着政治社会出现了严重的危机,而是需要更科学的社会治理举措。  相似文献   

9.
《进击的巨人》是一部在2013年广泛传播的日本动画作品。在成为传播热点的同时,它也因为自身所包含的较多暴力成分而引发了巨大的争议。本文通过对《进击的巨人》进行内容分析,对暴力内容在其中起到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沂蒙地区有着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孕育了伟大的沂蒙精神。建国以来,与沂蒙相关的历史事件、人物典故多次被搬上银幕,成为中国红色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主流价值观的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电影符号学视野下分析沂蒙精神元素在红色电影中的符号系统,可以有效提炼红色电影中表达沂蒙精神的经典文化符号,以新的视角为今后进一步深度传播与弘扬沂蒙精神提供新的创意与灵感,提高沂蒙精神在新时代的辨析度与敏感度。  相似文献   

11.
在语言的发展变化和社会的发展变化中,社会发展起了主导作用,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生演变。本文对语言的发展规律、民族性语言、语言的符号系统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孔子像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主要以绘画、雕塑等形式存在。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在中华文明复兴之路上依旧闪耀着光辉,孔子像也内化为中国文化的象征符号。本文试对孔子像的变迁进行传播学解读,发现孔子像在思想和文化构建中的符号性表象,揭示其意义。  相似文献   

13.
当今我国新闻媒介领域中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在一些报道中,或因过分要求新闻真实性,或因过分追求画面的刺激性,提升传播效果,对残酷、血腥、暴力内容存在着过度表现的现象。本文对如何界定与报道含有这类元素的新闻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4.
<正>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很多,如,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对教材课程的把握能力、对课堂临时生成的资源的利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等。其实除了这些因素,还有一个因素不能忽视,那就是教师的非言语符号因素。非言语符号是指为增强师生互动的效度,提升教师讲解和学生理解效果,教师课堂上所展现的仪表、表情、动作、眼神、手势等非言语(有声语言)语言符号。都德的《最后一课》中的"最后一课"之所以感人,除了韩麦尔先生的有声语言,更  相似文献   

15.
接二连三的暴力袭医事件折射了医患间的信任危机。在医患关系报道中,媒体叙述往往"偏向"相对弱势的患者。正是这种对医疗行业的不客观评价,助推了医患间的不和谐。媒体应从整个医疗卫生行业大局出发,立足搭建医患沟通的平台,在监督报道的同时,更要深入挖掘正面典型,从有利于社会的角度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16.
电影《霸王别姬》和《梅兰芳》是陈凯歌导演的两部题材相同的电影,这两部电影都讲述了一代名伶大师的成长历程。或许是时光的变迁让导演的心态与创作感受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两部电影在展现京剧大师的生命历程时在许多方面有着较大的相异性,其中一点就是导演在某些电影美学表达上的改变。本文就陈凯歌在两部电影中如何演绎两位京剧大师几点美学表达上的相异性进行比较,同时探讨导演的电影艺术思维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触摸文本言语的奥秘,变语言符号为言语经验;寻觅文本言语的踪迹,变言语形式为言语经验;超越文本言语的形式,变言语表达为言语智慧,引导学生习得言语表达的方法,教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积累知识。  相似文献   

18.
如何把握故事叙述方式、视听语言和节奏,如何运用镜头语言塑造角色形象,推动剧情的发展等正是动画剧本创作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教学重难点,提出该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9.
传递性是符号的共同特性,影视语言作为一种相对于自然语言而存在的现代语言也是一种符号。本文通过影视语言同自然语言的比较,从影视语言的非对话式交流方式,影视语言的表意不确定性,影视语言语境的缺失以及受众群体的复杂性四个方面阐述影视语言受限传递性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电影《秋喜》作为一部主旋律谍战电影,相对"老套"的剧情该如何去抓住现代观众越来越挑剔的审美口味,也是电影导演孙周的挑战创新之处。这部电影中,几乎每一个镜头的设计和场景的布置都表现或暗示着剧情发展的进程。《秋喜》的画面符号对影片内容的表达,可以说是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本文试用意大利电影理论家艾柯的"十大代码"理论对此片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