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媒介恐慌是媒介社会中一种常见的现象,它是指因为媒介对突发事件的大量报道或过度渲染而在社会上引起公众恐慌的心理。媒介对发生的风险不当建构加剧了社会对风险的恐慌程度,要规避媒介恐慌还要致力于完善媒介责任。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法治和伦理两个层面对车祸报道中的媒介失范现象进行分析,探析车祸报道中媒介失范现象的表现和原因,并力图通过论述报道中三个原则的平衡关系,协助媒介从业者规范地报道车祸。  相似文献   

3.
尼克·库尔德里的新著《媒介·社会·世界:社会理论与数字媒体实践》对当今数字媒介背景下社会现象进行了深刻的解析。该书通过分析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学术理论,深刻解析了"数字化民主"的发展前景,同时也丰富了"媒介力量"的学术理论。本文从数字媒体和社会理论、网络社会与政治、媒介文化以及媒介道德等方面予以重点解读。  相似文献   

4.
深度报道始终是纸媒面对其他媒体激烈竞争的核心优势所在,在媒介融合的时代条件下,纸媒深度报道需要借助微博等网络渠道进行传播。但是纸媒深度报道在网络传播的过程中往往遇到很多困境,如果不及时加以澄清和疏导,很容易使舆论朝着与报道初衷完全相反的方向发展。本文以2013年2月《人物》杂志的深度报道《厉害女士》的网络传播为例,分析造成这种传播困境的原因,并提出纸媒深度报道应对网络传播困境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5.
新闻媒体受政治环境、意识形态、媒介环境和特定读者群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任何报道要做到真正的客观中立几乎是不可能的。在本文的研究中,记者将雾霾的原因归咎于急速发展的经济,中国政府在公众的舆论压力下出台的环保举措宣告失败,随之而来的是公共卫生与政治风险。显然,美媒将这一经济和环境问题上升到了政治问题的高度。而这种意识形态的意义建构正是通过标题、框架、主题结构的不同组合来进行的。  相似文献   

6.
"甘肃校车事故"、"复旦投毒案"、"海南校长开房事件"……近年来,媒体的报道呈现出一种现象:一起负面事件一经曝光引起轰动后,紧接着一段时间内,同类性质的类似事件的报道在各媒体上不断出现。此报道现象可称为负面新闻的"井喷报道"。新媒体环境下的"围观文化"助推了这种报道现象的产生,带来了媒介恐慌、阅听污染等负面影响。走出此种报道困境,需要媒体在报道时注重平衡原则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7.
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这三大网络相互融合,带动了电视媒介与其他媒介的融合,这为电视新闻节目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电视新闻节目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成功,就需要从实现节目的伴随性;增强电视新闻节目的受众粘性;引导负责任的舆论导向;打造电视新闻节目强势品牌等四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甘肃三个特有少数民族聚集区的媒介接触情况进行了考察,探寻新的媒介环境下,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特有少数民族受众生活中的媒介烙印,以及媒介对他们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和媒介社会职能的完善,新媒体生态下的健康传播越来越成为学者关注的热点。新媒体环境对健康传播的消息来源、方式、内容等方面带来了深刻变化,健康传播在这种媒介生态下,从突发事件、常态传播,以及传播工作者三个方面展现出了新的特点。以此为基础,新媒体环境下健康传播的变革,主要体现在传播理念、传播模式、传播媒介、传播主体四个方面,从而构建出健康传播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北京2013年雾霾事件看媒体环境报道效果,聚焦雾霾报道在提升我国媒介公信力以及提升公众环保意识两方面产生的影响,并对改进环境报道,促进受众环境意识构建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酸性媒介黄GG ,酸性媒介黑T ,派拉丁兰RRN在厌氧条件下通过还原脱氮发生生物降解 .本文研究在葡萄糖作为共代谢基质时酸性媒介黄GG ,酸性媒介黑T ,派拉丁兰RRN的降解情况 .试验结果表明 :在厌氧微生物的作用下酸性媒介黄GG ,酸性媒介黑T ,派拉丁兰RRN还原氮氮双键效果较好 ,酸性媒介黄GG厌氧降解动力学方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 .酸性媒介黑T ,派拉丁兰RRN的厌氧降解都符合零级动力学方程 .其反应速率常数K分别为 0 0 4 99h-1,0 2 6 5 2mg·(h·L) -1和0 2 2 38mg·(h·L) -1;半衰期分别为 13 8h ,35h和 34h ,在同样条件下酸性媒介黄GG降解最快 ,酸性媒介黑T次之 ,派拉丁兰RRN较慢  相似文献   

12.
网络让每个人都能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网络成为舆论的一种新的载体。许多司法案件在网络舆论的关注下,迅速演变为轰动全国的热点问题,媒介审判也在网络时代呈现出许多新的特征。本文从网民、新媒体、社会环境、历史传统等方面分析了"媒介审判"现象出现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随着以微博、微信等为代表的新兴媒介的迅速发展,以短小精炼为传播特征的"微时代"已经到来。其庞大的用户基数意味着丰富的注意力资源以及潜在的巨大商机。对于企业而言,充分利用新兴媒介既是企业品牌良好形象建构的重要途径也是企业立足新时代长远发展的有力保障。因此,本文从传播学视角切入,通过分析"微时代"背景下新兴媒介的传播模式与特征,运用传播学、心理学相关原理,提出企业在"微时代"背景下品牌形象建构的相应策略,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及潜在目标客户的培养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明确区域形象概念的前提下,探讨媒介与区域形象的关系,浅析省外与省内媒介中的甘肃形象,以期为改善甘肃媒介形象,增强其软实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是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麦克卢汉预言的"地球村"在媒介的推动下逐渐成为现实。全球化的跨文化传播过程中我们注意到存在着霸权主义,一些国家的新殖民主义正在试图控制着另外一些国家。本文从媒介发展的角度入手,浅析媒介发展对文化霸权的影响、文化霸权产生原因、文化霸权在不同国家的表现以及媒介在文化霸权中的角色。  相似文献   

16.
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已经对传统媒体产生了极大冲击,以往关于大学生媒介接触情况调查的结论已不再适用。针对西部地区在校大学生群体的媒介接触行为尚未有人做过系统性的调查研究。此次实证研究从媒介接触种类、途径、动机、时长、媒介可信度、重大新闻事件的媒介接触偏好等角度做出对四川省大学生媒介接触情况进行量化研究,并对以大学生群体为目标消费者的传统媒体的发展提出些许分析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网络恶搞成为现今时代一个典型的媒介景观,它凭借着打破教条和颠覆传统在网络世界里势不可挡地充斥着大众的视听。笔者认为网络恶搞的兴起与数字技术的推动、视觉时代的文化特色以及后现代主义潮流等因素密不可分。本文从"去精英化"、青年亚文化和商业化的病毒营销三方面来探索媒介环境下网络恶搞现象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18.
网络媒体以其时效性强、多媒体呈现、海量信息、互动性好的优势挤压着传统媒体,尤其是纸质媒介的生存空间。有人提出在新媒体时代,报纸应该以"深"取胜,但近几年发展壮大的网络专题报道又对报纸深度报道造成了不容忽视的冲击,甚至危及其生存。不过,网络专题并没有取代报纸深度报道,其内在的缺陷给予了报纸深度报道变革自身,探索挽救报纸新出路的机遇。  相似文献   

19.
随着web2.0时代的到来,网络媒介对社会各个层面的影响越来越深入和广泛,网络媒介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web2.0媒介环境下,媒介素养已经成为公民的基本素养。其中对网络媒体接触率较高,善于利用网络媒体的大学生群体的媒介素养越来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对媒介素养的定义及不同的研究范式做了简单概述,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提高当代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以及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几个主题内容。  相似文献   

20.
日新月异的技术改变了媒介生态环境,传统的新闻媒介形态开始变为多元的融合的媒介。为适应迅速发展的多元媒介,生产更多高品质的融媒产品,新闻行业所需要的人才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新闻学子应具备哪些必备能力和如何从自身出发培养这些能力是需要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