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劳伦斯(Lawrence)曾在1974年对伤亡事故提出几个假设:设事故是包含着产生不希望伤害的一组相继发生的事件;进一步假设这些事件发生在某些活动的进程中,并伴随有人员伤害和物质损失以91的其他结果。在深八研究这两个假设时,自然会得出另外的假设。例如认为“事件”是导致事故的因素;每个事件的含义应该清楚,以便调查者能正确地描述每个事件。  相似文献   

2.
为定量描述城市轨道交通灾害事件间的传播关系,帮助决策者在发生灾害事件时作出更加科学的判断,采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法,提出城轨系统灾害事件集的提取方法;基于城轨事故历史数据,通过共现矩阵的构造和Jaccard指数的计算,构建灾害链有向网络模型;然后,针对给出的灾害链网络,结合复杂网络统计指标,定量评价其节点和边的重要程度。利用历史事故数据,验证模型和评价方法。结果表明:所建灾害链网络模型能客观反映灾害事件间的传播关系;网络的边和节点的重要度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3.
五、多重线性事件过程链 1.事故机理概述事件是构成事故的因素。任何事故,当它处于萌芽状态时都有某种扰动(活动),称为起源事件。事故过程是一组自觉或不自觉地指向某种预期的或意外的结果而相继出现的事件链。它受外界条件的影响,并在自动调节的动态平衡中进行(Pask,1963)。  相似文献   

4.
在上海第十七棉纺织厂,每个职工从进厂门到车间要多次看见绿十字安全标志,它不断提醒职工要注意安全,防止发生事故。 走进厂大门迎面就会看到一面白底绿十字旗(如图1)。大门旁边的宣传栏里镶嵌着一个一米见方的绿十字日历标志。它划分成31格,每格代表一天(如图2)。每天早上八点,厂安技科把前一天的安全生产情况用预制好的标记牌挂在那天的小方格里:未发生事故挂绿牌;发生工伤事故挂红牌;发生其它事故就相应地挂上其它牌子 (如图3)。在每个工场门口也有个绿十字日历标志。每天工场安技员根据前一天的安全生产情况挂上相应的牌子。在每个车间…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非巨灾型Natech事件演化模式并降低发生风险,基于164个事故案例,归纳出6种典型演化路径,构建非巨灾型Natech事件演化模式分析框架,并基于突发事件关联网络,分析影响Natech事件风险的水平关键节点及潜在发生路径。结果表明:暴雨灾害是对全局影响力最强的节点,与人为异动的协同作用最显著;电力事故Natech链路径较长;水污染事故是较容易被自然灾害或首发事故触发的事件。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集体食堂普遍使用一种很不安全的铰肉机,几乎每个使用单位都发生过铰伤、铰断手指事故。例如我厂7个集体食堂,每个食堂都有铰肉机,先后有10个炊事工人铰伤、铰断过手指。前几年,我帮助我厂各食堂设计、加装了铰肉机安全防护罩,经过几年的使用,效果较好,除有一次因工人把安全罩拆下来不用,造成铰断两个手指外,再也没有发生过饺手事故。铰肉机加装安全防护罩如图1、图2所示。  相似文献   

7.
近代事故链     
正近代事故链之一:1972年,威格斯沃斯(WiggleSworth)对事故链发生的原因进行的总结,提出了教育模型如下:近代事故链之二:博德现代事故因果连锁理论博德(FrankBird)提出了现代事故因果连锁理论,理论认为: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8.
工伤事故源于生产现场人和物两个方面的隐患,如人流和物流中的隐患未能消除,两个流动线路轨迹相交叉的“点”就是发生事故的“时空”。人流中的隐患(即人的不安全动作或行为)、机械和物质危害是构成能量逆流中的不安全状态。如图1,左图是逻辑“或(OR)门”连接“人为失误”和“机械事故”两个事件,其中人或物的事件有一个发生,事故就会发生;右图是逻辑“与(AND)门”连接“人为失误”和“安全装置故障”两事件,只有两事件同时发生,才能发生。  相似文献   

9.
《现代职业安全》2005,(5):57-57
安德森模型(新的莎莉模型)在20多年以后的今天,重新考虑早期的模型,与当时所作出的有关事故研究方面的学说和模型进展的背景,至今仍然是惊人的、有竞争力的。这些模型基本的假设(即事故及其原因应该看成是偏离意想的过程)仍然具有突出的前景(见 Inter alia,Benner1975;Kjellent Laesson1981)。模型对损伤的概念(作为健康结局的)和事故的概念(作为事前发生的)之间作出了明显的区分,而且证明,事故并非是一个“事件”,而且是一个过程,可作为一个系列步骤进行分析(Andersson  相似文献   

10.
最小割集与最小径集在事故树分析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事故树分析是利用事故树对事故进行预测的方法,是安全系统工程中最重要的分析方法之一,它是按照演绎的原理对事故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定性分析包括最小割(径)集的求取和重要度分析。最小割集是顶上事件发生的最低限度基本事件的集合(用于事故分析,对应有事故树);最小径集是顶上事件发生所必须的最低限度的基本事件的集合(用于安全分析,对应有成功树)。定量分析主要求取顶上事件(即环境危害事故)的发生概率。在事故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传统安全性定量分析方法不能描述航天器总装这一复杂人-机-环系统的失效数据波动性和非严格逻辑关系的问题,结合生产实际,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找出影响总装事故的风险因素,即导致事故的事件发生可能性、输入事件对输出事件的影响程度等。在验证调查数据的有效性之后,应用基于模糊数的模糊因果图(FCD),计算某航天器与支架车连接作业的事故风险可能性。提出原因事件重要度的计算方法。通过计算发现,人员注意力和发动机保护罩作用是导致发动机损伤的关键事件。与模糊事故树(FFT)、贝叶斯网络(BN)重要度计算结果对比表明,模糊重要度计算结果能反映事故发生可能性对原因事件发生可能性值的增减的敏感度。  相似文献   

12.
在一个工厂或是一个车间的劳动生产过程中,在什么地点、什么状态下,可能发生什么样的事故?能否在事故发生之前做出预测和预报?这是我们从事安全技术工作的同志长期以来十分关注的问题。我们认为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是有规律性的。 一、事故发生规律: 一个工厂,一个车间或一个生产岗位,都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劳动生产过程。每个劳动生产过程都是由人(指挥者、组织者和操作者)和物(工具、环境和劳动对象)组成的系统。 物质条件中的危险因素是造成事故的基础。管理工作中的缺陷(包括错误指令和错误操作)则会激发危险因素而造成事故。这称为一次事故…  相似文献   

13.
事故因果论     
要预防伤亡事故的发生,必须了解事故发生、发展的机制。近年国际安全界广泛采用“事故事件链”和“事故致因模型”理论,探讨安全生产原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总结以往事故的教训,用伤亡事故致因模型,查出发生事故的近因、远因、直接原因、间接原因以及基本原因,以便加强安全管理,预防和控制事故发生,把安全生产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正>每个行业的专业人员都知道未遂事件对于安全有很重要的教育意义,吸取这些教训有利于避免事故的真正发生。未遂事件是应该被重视的一种警告。但不是每个人都这样认为,事实上,安全专业人员确实与常人看法不同。笔者想在此探寻这些不同,以及这些不同对于安全沟通意味着什么。后视偏见其中一个问题就是心理学家所称的"后视偏见"(hindsight bias)。即在每一个重大事故之后,专家、官员和记者都会寻找事故的导火索——没有被吸取教  相似文献   

15.
梁清 《安全》2022,(11):39-45
为丰富事故致因链,明确致因链中各致因因素间耦合关系及险兆事件在事故致因链中的作用,采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模型构建、案例实证等方法,梳理传统类与现代类事故致因理论的发展;并基于轨迹交叉理论,延伸风险与行为2条事故致因链,构建轨迹双耦合事故致因模型;以石景山隧道透水事故为例,验证模型的合理性。结果表明:通过风险链与行为链的双耦合,进一步明确事故风险与行为的关系,通过阻断风险链与行为链耦合,能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我厂梳并粗车间,一个梳棉值车女工和她的工长,在不到一小时内,在梳棉机的同一处,发生了同样的伤手事故。 值车女工在巡回操作时,发现梳棉机小滚筒右侧有飞花,用手去拿,被小滚筒右侧铁皮一挡,挤到了小滚筒墙板上,机台正在运转,把手指挤伤。 事故发生后,当班工长在分析值车女工伤手事故原因时,用手在小滚筒旁一试,她的左手的食指、中指立即被小滚筒右侧铁皮打伤。 这两个事故发生的原因,经过大家分析,一致认为; 1.值车女工伤手是因为违反了安全操作规程。机台运行时时,用手去拿飞花,在安全操作规程上是不允许的。 2.工长分析事故原因,应当停车…  相似文献   

17.
付亮 《安全》2005,26(3):37-38,55
海因里希于1931年在其<工业事故预防-管理手段>*一书中,首次提出了他的事故致因理论,其内容为"事故是由类似于多米诺骨牌一样的因果链所引起的".这个因果链为"人成长的社会环境或遗传因素(第一块骨牌)形成了他本身的某方面的缺欠(第二块骨牌),这个缺欠导致工作时他有不安全行为的和物(如机械设备等)的某方面的不安全状态发生(第三块骨牌),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导致事故(第四块骨牌)的发生,事故再最终导致人员发生伤害(第五块骨牌)."  相似文献   

18.
事故树分析是安全系统工程学中普遍采用的一种系统分析方法。用这种分析方法,不但可以预测和评价所研究的对象(设备或人)在进行某种作业时存在的危险,以便确定必要的安全措施,还可以对已经发生的事故进行原因分析。本文仅介绍事故树分析在预防压力容器事故上的应用。 进行事故树分析,首先要确定终端事件,即所分析的系统中最不应该发生而又最有可能发生的事件。确定压力容器事故树分析的终端事件,必须有针对性,不能把每一台压力容器的终端事件都笼统地定义为“容器爆炸”。因为容器的破坏型式很多,每一类容器并非机会均等地同时存在几种破坏…  相似文献   

19.
为更好地控制桥梁施工的安全风险,开发一种基于贝叶斯网络理论的安全性评价方法。首先,构建风险因素、风险事件的贝叶斯网络关系模型;然后,引入连锁故障的事故链理论,以环节控制为核心,由影响传递、重要度、失效影响等指标组成环节关联性指标,通过K-means聚类分析选取关联性最大的下级节点,与上级节点组成环节,构成事故链,形成事故链集;最后,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各事故链评分排序,识别诱发风险事件的关键线路。用武汉某斜拉桥上部结构施工实例验证所提方法,结果表明,该工程项目应从强化安全意识、加强安全监管方面控制风险。  相似文献   

20.
为解释全国电力安全事故的演化规律并为预控事故的发生,提出电力安全事故事理图谱的构建与推演方法。以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全国电力安全生产情况为数据源,使用规则模板提取事件槽对;利用Word2vec训练词向量,通过事件槽相似度计算泛化事件槽,并以热力图矩阵记录泛化权重;采用Neo4j构建事故事理图谱,以泛化权重和事件链的方向预测事故走向。结果表明:方法能够较好地揭示事故演化的关键节点、预演电力安全事故发展路径,为事故的预控提供1种有效的知识服务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