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刚 《环境科技》1996,(1):38-39,44
徐州钢铁厂焦化分厂排放的污水,经荆马河流入大运河。由于水质差水量大,既威胁徐州地面水厂取水,又影响南水北调工程,因此控制焦化排污总量意义重大。1存在的问题焦化分厂排放的废水主要包括来自生物脱酚的含酚污水和来自煤气冷却系统的工业水。其中,含酚污水水量约为40吨/小时,工业水水量约为60吨/小时。工业水主要用于对含酚污水的稀释,稀释后焦化总排水的污染物浓度见表1。从青中可看出我厂外排水水量大、污染物浓度高,对周围水体污染严重。2控制措施焦化分厂排放的污染物主要来自生物脱酚。现通过对生物脱酚进行改造,控制焦…  相似文献   

2.
由于苧麻纺织工业的迅速发展,株洲苧麻纺织印染厂的规模逐步扩大,80年前完成了第二期扩建工程。在第二期扩建中选用了20台3米直径的生物转盘处理苧麻脱胶煮炼污水。全流程于1980年3月投入运行。运行时,将调节池的混合污水经自来水稀释4—6倍后进生物转盘进行处理,每天处理经稀释后的污水1250吨,COD_(cr)年平均去除率在61.5%,BOD_5年  相似文献   

3.
生物转盘法处理毛纺织工业染色废水效果好在毛纺织工业染色废水的各种处理方法中,生物转盘法应用得此较广泛。这是因为试验研究及运行资料都表明:生物转盘法处理毛纺织工业废水,能收到此较满意的处理效果。当水力负荷0.08~0.12米~3/米~2·日时(有机负荷约为15~25克/米~2·日),COD_(cr)去除率为40~70%,BOD_5去除率为80~90%,色度去除率为30~50%,处理后的水质指标,基本能达到国家“三废”排放试行标准的要求。下表为国内某些毛纺织厂染色废水处理的一些实际运行数据:  相似文献   

4.
焦化污水中有酚、氰、COD、萘、苯、硫氰酸盐,文中介绍了用传统生化法处理焦化污水中的主要污染物工艺生产情况及活性污泥组成情况.生产装置运行正常,处理效果稳定,可将含酚量从240mg/L 降低到5mg/L 以下,平均脱酚效率达99%.  相似文献   

5.
工业“三废”的排放,按国家标准GBJ4—73的规定,挥发性酚是单测项目之一,其标准为0.5毫克/升。我厂生产酚醛树脂时,每天有高浓度的含酚废水(苯酚含量约50%)170公斤和低浓度含酚废水(苯酚含量约5%)630公斤产生。全年苯酚排放总量约34吨,其中高浓度含酚废水苯酚量占73%,低浓度含酚废水苯酚量占27%。除含苯酚外,还含少量甲醛和成份复杂的焦油。  相似文献   

6.
膜生物反应器(MBR)是膜技术和污水生物处理技术相结合的污水处理新工艺。金陵分公司污水处理场新建一座MBR处理装置,处理量为250t/h,自2005年11月正式投用,至今已连续运行一年的时间。该装置对炼油污水COD、油、硫、酚、氨氮、浊度的平均去除率分别稳定在80%、60%、100%、98%、90%、99%以上。为炼油污水回用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7.
大连化工七厂地处海滨,是燃料、润滑油型炼油厂,工业污水主要是生产装置排出的工艺废水,设备用的海水及压舱海水为主的海、淡混合含污水,氯离子含量12000~15000mg/L,其水量为300t/h。这股含油污水原采用隔油、砂滤处理设施,处理后的污水综合合格率为28%。为了解决污水处理后能达到排放标准,通过考察和试验研究,确定了“隔油—砂滤—生物渗滤”处理流程。该流程是由重力分离处理法和生物膜处理法相结合而组成的废水两级处理系统,其原理是运用物理和生物的综合作用,使废水得到净化。首先在隔油设施中通过物理作用,分离并  相似文献   

8.
由北京工业大学研究设计的一种高效率节能型的废水处理设备~BST型厌氧生物转盘,最近在江苏省江都县净化机械设备厂研制生产成功,并在北京香油厂正式投入安装运行。该产品是一种用生物膜法处理污水的新型设备,由传动装置、转盘、密封简体三部分组成。使用时只需在常温或中温条件下进行,它通过附着在转盘片上的生物膜(厌氧微生物)对废水中的有机物质进行吸附、吸收、生物氧化和合成作用,使废水水质得到净化。它主要适用于处理各种不含有毒物  相似文献   

9.
一、处理废碱水的意义: 我厂81年1月试验用碱水洗涤催化汽油脱除硫醇时,排出大量高浓度含酚废水,使污水处理场中浮选,曝气受到明显危害,不能正常运转,排水水质严重恶化。本试验对此废碱水常用中和、萃取的方法处理后,脱酚率达64~95%以上,脱氰率96%以上。高速离心萃取机的萃取效率为95%,投资小,操作简单,为煤油厂处理酚废碱水开辟了一条经济易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总结了生物法,尤其是专性联合菌群在油田生产污水处理领域应用的理论原理、技术特点的基础上,结合陆上油田典型工程实例分析讨论了生物法应用于油田生产污水回注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生物法与传统物化法相比在处理油田生产污水,特别是含聚污水和特低渗透油田采出水等水质复杂、注水标准要求高的生产水方面具备突出优势,但同时该工艺仍存在技术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用活性污泥的生化原理来处理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是国内外广泛采用的污水处理方法。活性污泥法一般可分为“悬浮式”活性污泥法——传统鼓风曝气,完全混合式曝气等和“固定式”活性污泥法——生物滤池、转盘等。不同的活性污泥法。它们的生物相是有差异的。本文主要针对完全混合式表曝法处理炼油含酚废水的活性污泥中生物相的组成及变化规律,提出一些探讨性看法。  相似文献   

12.
催化裂化废水连续萃取脱酚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焦化粗柴油为萃取剂,在转盘萃取搭连续试验装置中,对催化裂化含酚废水进行脱酚预处理。结果表明,用焦化粗柴油做萃取剂,进水pH值为80~90不加调节;油水比(体积比)17∶1~21∶1;转盘转数1100r/min,酚萃取脱除率达到85%以上。萃取后的粗柴油依据现有工艺而进行加氢精制,不需进行再生等后处理。整个萃取工艺简单易行,能满足预处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污水处理后的余氯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林新  郭建军 《环境保护》1991,(11):17-17,7
氯能大规模控制病原微生物而具有良好的消毒杀菌效果。因此,氯化法作为一种非常有效的消毒方法而被广泛应用于医院污水处理。同时,液氯和次氯酸盐作为强氧化剂也较多地用于含氰、酚等工业废水处理。氯化法处理后的外排污水每升含有数毫克至数百毫克的余氯。这样高的余氯含量对渔业水体造成严重的污染,美国规定对饲养鳟鱼的水体,总余氯不得超过0.002mg/L,对其他水生生物(如鱼类、贝类等)不得超过0.01mg/L。近几年因消毒后的医院污水直接排入渔塘、水库、湖泊造成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内河最大的港口——南京港,为解决新生圩外贸港区综合生活污水污染长江水资源问题,投资约二百多万元,占地500多平方米,新建一座日处理生活污水600吨的三级“SQ——气动型生物转盘”,我们对这套装置进行了运行效果的监测与评价。其处理效果基本上达到了设计要求,解决了外贸港区生活污水污染长江问题。  相似文献   

15.
苯酚是造纸、塑料、农药、医药合成等行业生产的原料或中间体。随着经济的发展,未经处理的含酚废水对人类的生存环境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利用微生物降解的方法处理含酚废水是一种经济有效且无二次污染的方法。论文通过从被苯酚废水污染的污泥和污水中进行筛选细菌,得到11株耐受菌和降酚菌,在以苯酚为单碳源的培养上筛选降酚菌,通过药物培养得到7株高效降解酚菌。选择8号菌为研究菌种,进一步测定苯酚降解的影响因素。考察了温度、pH值、苯酚初始浓度、接种量对苯酚降解的影响。得出该菌的最适温度为30℃,最适降酚pH为8.0~9.0,最适初始苯酚浓度为200—240mg/L,最适接菌量为10%~15%。通过对8号菌降解苯酚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得出8号菌的苯酚降解率可达到90.01%,耐酚浓度可达1.6g/L。  相似文献   

16.
马沛  邱红英 《陕西环境》1998,5(3):17-19
本文主要介绍了生物法处理含酚废水的原理、教学模型以及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生物接触氧化法等常用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7.
化工部第一胶片厂污水处理工程,半年来经过该厂净化车间化工试生产取得成功,元旦正式投入生产。这项工程采用塔式生物滤池和传统曝气法净化污水,处理能力为8400吨/日,有毒有害物质的去除率在90%以上。目前该工程各项设  相似文献   

18.
含酚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概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含酚污水在我国水污染治理中被列为重点解决的有害污水之一 ,它具有浓度高、排放量大、涉及面广等突出特点。它的大量排放给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对含酚污水的各种处理技术 ,包括正在研究的各种处理技术的现状和进展 ,进行介绍和评述  相似文献   

19.
焦化厂、煤气厂等工厂企业产生的酚氰废水,水质成分复杂,除含酚、氰外,还含氨、苯、硫化物、焦油、萘、吡啶等,具有较高的 BOD 值与 COD 值,这类废水若不妥善处理外排,将严重污染水体。目前国内外对于酚氰废水的处理可归纳为两大类型:一是采用除油、萃取脱酚、汽脱蒸氨,解析脱氰和生物处理的流程;二是不设萃取脱酚设备,使废水稀释,除  相似文献   

20.
齐鲁30万吨乙烯污水处理装置采用纯氧曝气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其实质就是利用各种微生物降解污水中的有机成份。该装置1987年5月投用后,随着运转情况的稳定,生物相的变化也趋于稳定,并呈现一定规律。一、活性污泥法的特点及处理工艺在活性污泥法处理石油化工污水中,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