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今年 9月 ,关于生物安全性的 Cartagena议定书生效实行 ,该议定书是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倡导下的一项协议 ,规定了遗传变性生物体 (GMOs)安全转移、处理和使用步骤。有 10 3个国家参与签订议定书。美国不是生物多样性公约成员国 ,也不能参加签订该项议定书 ,但与参签的 10 3个国家有贸易往来。美国也曾向世界贸易组织 (WTO)申诉过 ,要求欧盟撤消其暂停批准新的转基因 (GM)谷物。美国农业界接受 DNA重组技术速度确定惊人 ,虽然美国多数人民都在消费 GM谷物 ,但对此类产品仍有些警惕 ;不象欧洲和日本的消费者那样 ,对食用 GM谷物反对…  相似文献   

2.
应用DNA随机扩增多态性(RAPD)分子标记技术研究了光合细菌(PSB)对Cd、Pb及呋喃丹污染土壤的微生物群落DNA序列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d、Pb及呋喃丹单一污染或3者复合污染土壤的微生物群落DNA序列的丰富度相对对照土样(S0)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受Cd、Pb或呋哺丹污染,可能会引起土壤微生物群落DNA序列...  相似文献   

3.
工业型煤燃烧烟气排放苯并(a)芘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前言苯并(a)芘(简称BaP)是一种强致癌性的有机污染物。生物试验表明,它能和人体的遗传基因DNA键合生成DNA的加合物,使DNA损伤而导致癌变,对人类的健康带来了潜在的威胁。因此,它已成为国内外环境  相似文献   

4.
PCR-DGGE分析脱苯脱酚生物塔中的生物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扩增,从脱苯脱酚生物塔中提取微生物的总DNA,得到其16S rRNA(分子钟)的V3可变区的特定片段,然后运用变性梯度凝胶电脉(DGGE)分析其微生物的多样性。实验表明:在脱苯和脱酚塔中生长着多种微生物,两个生物塔中微生物有很大的差别,也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在携带RK2质粒的供体菌E.coli K12:RK2负荷下群体感应对好氧颗粒污泥稳定性的影响,同步运行了2个反应器(R1与R2),分别向反应器中添加E.coli K12和携带RK2质粒的供体菌E.coli K12:RK2,考察了其对系统污染物去除效率、污泥形态、EPS以及AHL含量的影响,分析并验证群体感应在维持好氧颗粒污泥稳定中的作用。结果表明,R1和R2中氨氮降解及污泥形态变化趋势一致,系统氨氮降解率下降,反应器中大颗粒污泥解体、絮状污泥增多。投菌作用下,R1和R2中胞外聚合物(EPS)含量显著降低(P<0.05),分别由(369.28±67.70) mg·g-1和(372.22±86.53) mg·g-1(以MLSS计)降至(242.47±20.25) mg·g-1和(175.66±37.99) mg·g-1,且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通过荧光定量PCR及荧光显微镜镜检发现RK2质粒在系统中发生接合转移。C4-HSL为系统的主要响应AHLs,在投菌后出现,R1和R2...  相似文献   

6.
为了构建能够稳定遗传且高效降解多环芳烃的工程菌,利用PCR技术对Pseudomonas songnenensis wp3-1的邻苯二酚-2, 3-双加氧酶(C23O)基因进行克隆,并将其与自杀性载体pUTmini-Tn5连接,得到重组载体pUTmini-Tn5-C23O。在三亲接合作用下,经mini-Tn5转座子将重组载体pUTmini-Tn5-C23O中的C23O基因整合到菌株Pseudomonas sp. wp4的染色体DNA中,最终得到基因工程菌wp4-C23O。在不同pH、温度下,菌株wp4和工程菌wp4-C23O对浓度为50 mg?L-1的芘进行降解7 d。2株菌降解最适温度为37℃、最适pH为7.5。在此条件下,工程菌wp4-C23O对芘降解率显著高于wp4菌株(P0.05),降解率提高11.45%。以PAHs降解优势菌株为受体构建工程菌可以去除石油污染土壤中的PAHs。  相似文献   

7.
随着生物技术在环境污染控制领域应用的兴起,遗传工程可以说是一项具有潜在应用前景的新技术。最近,马里兰大学化学与生化工程系的Coppella博士提出了处理有机磷废物的遗传工程学方法。他们从能降解有机磷的微生物如假单胞菌、黄杆菌中分离得到编码对硫磷水解酶的基因(opd),把opd基因克隆到Streptomyces质粒PIJ702上,形成修饰性质粒PRYE1;然后将质粒PRYE1转化到Streptomyces lividans寄生  相似文献   

8.
活性污泥DNA样品的保存条件对聚磷菌FQ-PCR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目标微生物的准确定量是研究微生物群落的组成与功能的重要前提。荧光定量PCR技术作为目前流行的核酸定量分析技术,具有操作时间短,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等特点,但也存在由客观因素导致实验结果出现显著误差的缺点。针对目前环境微生物定量方法中容易忽略的污泥样品DNA保存步骤与上机时间等环节,详细探讨了保存条件、上机批次对聚磷菌(PAOs)荧光定量PCR结果的影响。结果显示保存温度、保存时间均对标准质粒和污泥DNA样品中PAOs定量结果产生影响:模板DNA的浓度及保存时间会影响标准曲线Ct值的重复性;同一样品在相同保存温度(4℃)、不同保存时间、不同批次条件下的定量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PPP>0.05)。因此,在对活性污泥样品进行定量分析时,DNA样品应平行保存于-20℃条件,尽量避免反复冻融,并确保对比的生物样品保存及上机条件完全一致,从而减少定量结果误差。  相似文献   

9.
细菌质粒中常带有一些可编码降解特殊有毒物质酶的基因,为了研究质粒对有毒物质CN^-的降解的意义,主要调查了焦化废水中好氧异养菌的质粒分布特点。从山西省焦化企业公司生化站、太原煤气公司焦化厂生化站中筛选出53株细菌,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采用GDS-8000型凝胶电泳分析仪进行拍照,同时测定各菌株降氰、降酚能力,CN^-采用异烟酸-毗唑啉酮法,酚采用4-氨基安替比林法测定。结果表明,质粒的存在与降氰力有一定的关系,但对降酚力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同时,通过对其中11^*号菌株进行了质粒转化和消除实验,证明质粒稳定,不可用十二烷基磺酸钠(SDS)消除掉,用E.cbli DHI作受体菌,用11^#菌株作供体菌。作转化实验,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筛洗到转化子。  相似文献   

10.
根据微生物之间协同关系的微生态理论筛选、组合获得一种由6株功能菌组成的除臭复合菌剂,该复合菌剂对粪便原位除臭效果良好,对综合恶臭的平均去除率为54.97%,最大去除率为72.95%。通过16 S r DNA、18S r DNA和26S r DNA D1/D2区序列同源性分析,菌剂中的6种微生物为罗伦隐球酵母菌(Cryptococcus laurentii)、Bacillus safensi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卷枝毛霉(Mucor circinelloides)、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和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鉴定结果表明,复合菌剂中有酵母菌、芽孢杆菌、霉菌、乳酸菌及光合菌,这些功能菌属于当前生物除臭复合菌剂中的主流菌群。  相似文献   

11.
重金属污染土壤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蚕豆毒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盆栽实验的方法,研究了重金属(包括Cu、Zn、Pb和Cd)复合污染和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Glomus mosseae对蚕豆(Vicia faba)生长及DNA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虽然接种菌根真菌对蚕豆生物量的影响并不显著,但是却显著影响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接种菌根真菌对蚕豆吸收4种重金属元素的作用有差异.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single cell gel electrophoresis,SCGE)法研究接种菌根真菌对蚕豆叶片的DNA损伤的影响,与重金属吸收的结果相吻合.结果表明,接种处理可显著增加蚕豆叶片的DNA损伤程度,这与接种处理可提高植物的重金属吸收相一致.  相似文献   

12.
氯化汞对小鼠睾丸生殖细胞的DNA损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索氯化汞对雄性小鼠生殖细胞毒性的分子遗传机制。分别以 0 .0 1、0 .10、1.0 0 mmol/L的氯化汞体外处理小鼠睾丸细胞和以 0 .5、1.0、5 .0 μmol/kg的氯化汞体内暴露小鼠 ,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生殖细胞 DNA的损伤。体外处理 3种剂量组小鼠睾丸生殖细胞 DNA损伤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 ( 0 mmol/L组 ,P<0 .0 0 1) ;0 .1、1.0 mmol/L剂量组慧星细胞迁移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 ( P<0 .0 0 1,P<0 .0 5 )。体内暴露 3种浓度氯化汞组小鼠睾丸生殖细胞 DNA损伤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 ( 0μmol/kg,P<0 .0 0 1) ,5 .0 μmol/kg组慧星迁移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 ( P<0 .0 5 )。一定剂量的氯化汞处理引起生殖细胞 DNA损伤作用可能是氯化汞细胞毒性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铜在沉积物不同稳定性组分上的吸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沉积物中不同成分的稳定性对重金属的迁移转化有重要影响。按照在自然条件下不同成分的稳定性将沉积物分为3个组分(轻组(LF)、腐殖质(HS)、去除HS的重组(HFRHS))。研究了铜在沉积物及其不同组分上的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以及pH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沉积物中,LF与HS对吸附铜的速率起控制作用,而HFRHS是主要的吸附组分,pH对铜的吸附有较大影响。在自然环境中,控制LF和HS的迁移转化,可以有效降低铜的迁移能力,减小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自1888年人们认识液晶中介相现象以来,近一百年了。近一二十年来,液晶的研究和应用,受到高度的重视,溶致液晶(lipotropic)中解相,涉及DNA,蛋白质等在生命现象中起关键作用的高分子,而温致液晶(Thermotropic)则通过  相似文献   

15.
以原油为唯一碳源,运用传统分离培养法,从中国江苏省淮安市金南油田石油污染土壤中筛选出9株具有原油降解功能的菌株并分别命名为JN1~JN9。对其进行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实验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最终确定其分别隶属于Lysinibacillus、Pseudomonas、Raoultella等5个菌属;在适宜条件下进行降解实验,9株菌对原油的降解率最高可达到32.63%;进一步对9株菌进行质粒和基因组上原油降解基因的分析,结果表明,GSTs基因广泛分布在其中8株菌的基因组上,同时JN1、JN3、JN4的质粒上也检测到了GSTs基因; alkB基因分别在7株菌的基因组中和2株菌的质粒检出;LmPH基因仅在JN9的基因组上检出。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对石油降解菌降解基因的分布的初步研究结果,可为原油污染场地的微生物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控制好氧区低DO浓度以及缩短好氧实际水力停留时间(actual hydraulic retention time,AHRT),在处理低C/N比实际生活污水的A2/O工艺中,成功启动并维持了短程硝化反硝化;系统亚硝酸盐积累率稳定维持在90%左右,氨氮去除率在95%以上。通过提取富集氨氧化菌(ammonia oxidizing bacteria,AOB)的基因组DNA,经两次常规PCR扩增和琼脂糖凝胶电泳,以纯化回收的DNA扩增片段作为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AOB数量的DNA标准品,建立了检测AOB数量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比较了A2/O系统在不同运行条件及亚硝酸盐积累率情况下AOB菌群数量。结果表明,随着系统亚硝酸盐积累率的上升,系统内AOB菌群数量也大幅上升。全程硝化和短程硝化时,系统内的AOB菌群数量分别为5.28×109cells/g MLVSS和3.95×1010cells/g MLVSS。此外,亚硝酸盐积累率的下降相对于AOB菌群数量的下降有一定的滞后性。  相似文献   

17.
环境DNA技术是近几年出现的新兴环境生态监测技术,为研究环境变量对表层沉积物中环境DNA变化的影响,通过小试实验模拟海水环境并以日本大螯蜚作为目标生物,引入4组不同的生物丰度,运用环境DNA技术研究了表层沉积物中环境DNA含量变化与周边环境变量的关系。在小试装置中养殖日本大螯蜚4 d后全部取出,之后启动实验。在实验启动后的第0、6、12、18、24、72、144、264、384小时进行取样,提取出的环境DNA片段含量通过实时荧光进行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的环境DNA在源生物移除后72 h内降低至较低含量水平,与水体中的环境DNA有较为相似的变化特征。通过广义线性回归分析,发现环境DNA降解速率与水质盐度呈显著负相关(P=0.000 5),与pH呈显著正相关(P=0.04),说明表层沉积物中的环境DNA对于周边环境变化具有一定指示意义。上述结果为进一步推动环境DNA技术的应用及其对环境变量影响作用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紫露草花序四分体和蚕豆根尖细胞微核频率大小分别反映花粉母细胞(性细胞)和营养细胞(体细胞)遗传物质(DNA)的损伤程度。目前,以此原理建立了高等植物致突变性检测系统,并广泛地应用于监测物化因素,药物和环境污染物。外源性损伤染色体因素对性细胞或体细胞的作用有一定的毒理学差别,最终诱导的效应将有所不同。因此,在单独或平行使用紫露草  相似文献   

19.
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建筑垃圾分类检测技术对建筑垃圾回收和资源再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了改进的YOLOv7算法实现对建筑垃圾的分类检测。改进算法采用内容感知特征重组 (content-aware reassembly of features, CARAFE) 上采样算子替换YOLOv7中最邻近插值方式的上采样算子,从而提高了目标检测精度;引入分布移位卷积 (distribution shifting convolution, DSConv) 模块替换YOLOv7的头部网络中部分传统卷积,实现了模型的轻量化。结果表明,改进算法的mAP值达到了90.7%,模型计算量仅为96G。该方法具有准确率高、稳健性强等特点,在建筑垃圾分类检测实际场景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作为一种致癌污染物,在水体中分布广泛且容易在生物体内富集,对人体健康有着严重的威胁。本研究将DNA与磁性纳米颗粒结合作为吸附剂,利用DNA与多环芳烃化合物的嵌入结合原理去除水体中的菲,分别考察了时间、菲的初始质量浓度、温度等因素对DNA结合菲的影响,以及对DNA磁性纳米颗粒去除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5 ℃、pH=7.4、时间为50 min的条件下,在DNA的质量浓度为0.1 mg∙mL−1、菲的初始质量浓度分别为150、200、250 μg∙L−1时,结合率分别为95.47%、93.46%、91.14%。在相同条件下,DNA磁性纳米颗粒用量为1 mg、菲的初始质量浓度分别为100、150、200、250 μg∙L−1时,去除率分别为96.47%、95.61%、93.46%、88.03%,吸附量分别为96、143、187、220 μg∙g−1。DNA磁性纳米颗粒对菲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模型,热力学参数表明吸附过程是自发和吸热的。DNA磁性纳米颗粒作为吸附剂可用于去除污水中的菲,以上研究结果可为基于PAHs-DNA嵌入结合作用处理污水中的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