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汶川大地震"震后灾区恢复重建工作已经全面完成,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极大发展,为灾区经济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十二五"期间,灾区进入了发展重建阶段,灾区经济面临着从恢复向发展的转变、从投资拉动向市场机制回归的转变。但是,灾区物质建设的高起点对当地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克服未来经济发展面临的种种困难,必须理顺工作思路,按照减少贫困,提高经济水平,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的长期目标,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大力发展现代山区农业和旅游产业,形成以农业发展为基础,旅游产业为核心,带动实现工业结构多元化,将灾区建成社会、资源、环境与产业经济协调发展的循环经济示范区。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CuSO4·5n2O、Al2(SO4)3、KAl(SO4)2·12H2O单一除藻和与硅藻土、石英砂、泥沙组合除藻的规律,以及对COD、NH3-N、P、浊度4项指标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这3类硫酸盐对除藻都有很好的效果。在相同的初始条件下(即相同的水质条件、投药量、温度和搅拌强度),Al2(SO4)3的除藻效果优于CuSO4·5H2O和KAl(SO4)2·12H2O,对浊度也有较高的去除率,而对COD、NH3-N、P等指标则无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3.
中外大灾害对旅游业的影响及对四川旅游业恢复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不断出现极端的自然灾害事件,这些自然灾害对当地旅游业乃至全球旅游业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通过对比2008年中国冻雨和汶川地震、2004年印度洋海啸、2005年美国"卡特里娜"飓风等对当地旅游的影响和恢复研究,从而得出5.12汶川大地震后四川旅游业恢复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5·12”汶川地震灾区典型区域生态环境状况影响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秋劲  徐亮  周春兰  于飞  刘佳 《四川环境》2009,28(5):96-98,103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带来的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次生地质灾害等,给灾区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本文重点以汶川县作为典型区域,运用“3S”技术,通过对汶川县震前、震后的生态环境状况及其变化情况进行定量评价。分析“5·12”大地震对龙门山区生态环境的影响,以期为区域灾后重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四川广元由于重视生态修复和建设,与10年前相比,这里的农民人均年收入,从之前不足600元/年上涨到现在6000元/年,"10年翻了10倍。"生态环境有了巨大的进步。10年前,"5·12"汶川特大地震牵动人心。汶川特大地震灾害过去10年,当年的地震灾区,如今发生了哪些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广元,当地党委、政府将灾后重建工作与推进绿色发展实现绿色崛起有机结合,灾区实现浴火重生的实践成果。如今的广元,比震前更绿色、更生态、更秀丽。产业更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灾后重建之路,既是恢复之路,更是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6.
《环境教育》2008,(5):5-8
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7.8级地震,地震波及到全国大部分省市,灾区人民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血浓于水,生死相随,全国上下立刻行动起来,向灾区人民伸出援助之手。一切为了灾区人民的安全!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上至党中央,下至社会民众,社会各界立刻开始组织救援行动,关注的目光顷刻向灾区聚集。此次地震灾情严重,如果引发次生环境事件,会给灾区社会稳定和灾后群众重建家园带来危害,灾区环境问题牵动着环保部门的心,整个环保系统上下一心,为全力保障灾区环境安全紧密配合,精诚合作,为灾后重建打下良好的环境基础。  相似文献   

7.
在县域间旅游业发展进度不快、旅游资源趋同的情况下,通过县域间的旅游合作,实现资源、空间结构、产业结构的优化,是县域间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分析滨州市县域合作及生态化发展的影响因素:旅游资源、市场客源、区位条件、经济发展水平、文化底蕴和县域旅游发展政策,运用实证的研究方法,采取旅游业生态化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对滨州市县域间旅游业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完善交通网络、政府参与、打造统一品牌、联动开发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8.
黄山市几种水体中细菌总数的测定与水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标准平皿法测定了黄山市几种水体中的细菌总数,并结合水质评价标准对它们进行了初步的水质评价。结果表明,新安江(屯溪段)中细菌总数为260个/mi,属清洁水;率水河水样和听松湖水样中细菌数分别为5.0×10^3个/ml、3.4×10^3个/血,属不太清洁水;学校后池塘水水样中细菌总数为7.2×10^3/ml,属于不清洁水;自来水水样为极清洁水。  相似文献   

9.
地震的生态破坏及其恢复重建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红露  刘冬梅  孙辉 《四川环境》2009,28(4):97-101
本文从地震对生态系统的主要影响、地震破坏的生态系统恢复重建的政策及技术措施等方面,系统分析了目前国内外在地震灾害对生态系统危害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治理中采取的政策和技术措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震后生态恢复重建的策略和建议,以及今后对震后生态系统快速重建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恢复中需要加强的基础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0.
发展旅游业有利于优化煤炭资源面临枯竭的淮北市的经济结构,广开就业门路,美化城市环境,塑造城市新形象.通过对淮北市旅游资源总体特征的评价分析,设计出该市旅游发展的功能分区以及旅游线路布局,为淮北市旅游业的深度开发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