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对泉州市区域地壳结构、地质构造、构造应力场和地震活动性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泉州市在第四纪中更新世之前位于环太平洋中、新生代构造-岩浆活动带中,地壳运动频繁而又强烈,地质构造复杂;现代处于菲律宾海板块对欧亚板块挤压形成的"台湾动力触角"影响区,但区内的断裂不具全新世活动性,新构造运动不强烈,有史以来未见≥5.0级地震记载,属于地壳相对稳定区,未来遭遇6.0级地震的危险性不大,其地震破坏性影响主要来自周边孕震区,特别是东部海域,与"台湾动力触角"的作用和滨海断裂带的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2.
黄淮海南部位于长江、黄河、淮河等重要水系长期相互作用的关键区域,其沉积地层记录了中国东部第四纪构造活动、海平面变化和人类活动等诸多环境演变的信息。研究显示黄淮海南部第四纪广泛发育海侵—海退旋回层序,然而海侵次数和时间仍存在争议,相关层序地层研究开展较少。基于黄淮海南部地区公开发表的34口典型钻孔,结合3个露头剖面,对地层进行了分区。将黄淮海南部第四系岩石地层划分为连云港平原区、里下河平原区、长江三角洲北翼和南黄海陆架区四个地层区。基于钻孔的岩相和生物相特征,识别出暴露相、风暴潮相和浅海相冷水团沉积三个标志性沉积特征,并将地层划分为五个典型的沉积相组合,即河道—河漫滩相组合、潮间—潮下—浅海相组合、滨岸沼泽—障壁海岸—滨海相组合、潮坪—潮上相组合和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相组合。在此基础上,重建了黄淮海南部第四纪的环境演变历史,结果表明首次海侵时间为早更新世(不早于1.9 Ma),中更新世后才出现明显的海、陆交替特征。最后,还对年代地层的新方法(如宇生核素)和层序地层的建立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在冈底斯火山—岩浆弧中段的邦多地区,火山构造丰富多彩,且独具特色。根据区域构造背景、火山岩地层时空分布特征、岩性、岩相及喷发形式,将研究区划分为三个火山喷发带,其中宁果—措麦火山喷发带又可划分为宁果和德诺两个火山构造洼地,卢当—查孜火山喷发带划分为孔隆—邦勒、松拉勒—腊尔格和孔驹密波—查孜三个火山喷发亚带。研究区共圈定火山机构62处。文章较全面地阐述了各级火山构造的基本特征,总结了各自的分布规律和产出状态,为在整个冈底斯地区开展火山岩地质及矿产调研,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调研区位于冈瓦纳大陆北缘。中生代以来班公湖—怒江洋及雅鲁藏布江洋相向俯冲、消亡,形成多岛弧—盆系洋陆的转化和陆内汇聚—高原隆升,构成了极复杂的构造格局。根据藏北1:25万邦多幅、措麦幅地质调查成果及区域前人资料综合分析,以多岛弧盆造山模式为理论,认为在Ⅰ级大地构造单元班公湖—怒江结合带及拉达克—冈底斯—拉萨—腾冲陆块上,由北至南可进一步划分晚侏罗世前陆盆地、白垩纪残余海盆、阿索构造混杂岩、燕山期岩浆弧、中生代复合弧后盆地、断隆带、晚燕山—喜马拉雅期岩浆弧带及新近纪—第四纪南北向地堑等Ⅱ级大地构造单元,将复杂的造山活动遗迹进行了有序的时空配置。  相似文献   

5.
西藏措麦地区处于冈底斯火山—岩浆弧的中段,新生代火山活动强烈,火山岩相发育齐全。根据火山喷发类型、火山物质搬运方式和定位环境,可划分为爆发相、爆溢相、喷溢相、侵出相、潜火山岩相、火山通道相、喷发—沉积相等7大类型。再依据区内火山活动特点,火山相序及相组合特征,结合火山沉积地层及其接触关系,可将其火山活动划分四个喷发—沉积旋回,依序对应于典中组、年波组、帕那组、鱼鳞山组四个岩石地层单位。文章阐述了各类型火山岩相的基本特征,对各火山岩相序、相组合及火山活动旋回作了初步分析和归纳,对提高整个冈底斯地区火山岩研究程度,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
帕米尔高原是我国极端干旱区——塔里木盆地的西部边界,也是青藏高原西部构造结所处的位置,所以,它的构造演化过程对于研究青藏高原生长过程及塔里木盆地的干旱化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帕米尔高原东北部正断裂活动的空间展布、活动性质及运动时代的分析,结合最近构造观测结果,提出帕米尔高原在晚中新世已经隆升到了能够影响西风气流通过的高度。尽管高原在晚中新世已经存在东西向的拉张应力,木吉-塔什库尔干谷地可能最终形成于早-中更新世。这一事件奠定了作为喜马拉雅山到南天山之间过渡的帕米尔高原的现今地貌形态及塔里木盆地的气候特征背景。本文结合西昆仑北部及南天山的古地理演化及构造运动证据分析,提出帕米尔高原晚中新世以来的构造地貌演化可能是塔里木盆地晚中新世干旱化加剧的主要原因,中更新世气候代用指标解释复杂性可能也与此密切相关,全球变冷和特提斯海西退可能对晚中新世以来的气候变化也有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位于贝加尔裂谷带中部的滨奥里洪地区主要包括3个大地构造单元:西部滨海山脉、滨奥里洪高原和小海地堑.笔者着重对该地区中新世以来的新构造活动特征,特别是对第四纪夷平面的变化、断层的发育、河流的变迁、河流阶地的发育等进行了研究,表明该地区在中新世以来具有强烈的拉张运动与升降运动特征,是贝加尔裂谷带新构造运动表现最强烈的地区.新生代贝加尔裂谷带的发育受印度板块-欧亚板块碰撞、西太平洋俯冲引起弧后扩张作用的影响;中部滨奥里洪地区受到NW-SE向拉张作用,发育了强烈的新构造.  相似文献   

8.
采用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连片解释了莺歌海盆地底辟构造地震反射层,利用MOVE软件恢复了古构造发育史,并研究了底辟构造之间演化差异性。结果表明,东方区、昌南区、乐东区底辟构造活动集中在中新世、上新世和全新世~更新世,但具体活动时间及期次均差异较大,揭示了底辟构造演化具有非同期性。同时也说明:虽然盆内底辟构造展布可大致划分成5排,但由于其活动确切时间和期次均不同,所以不可能为盆地左旋或右旋某期应力场走滑作用的产物;因沿底辟轴线方向并未发现两个同期发育的底辟构造,所以走滑断裂不可能穿过底辟带;底辟演化的差异性了决定其每个单体成藏过程均具有独立性。  相似文献   

9.
宿迁-南京地区区域构造稳定性分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遥感解译资料,结合研究区断裂分布特征、地震资料、地貌特征、地球物理场特征、第四纪沉积厚度及现代地壳形变等的综合研究,根据区域地震构造稳定性分区的基本原则,将研究区划分为活动区和相对活动区2个一级区,进一步可细分为4个二级带,即新沂—宿迁—泗洪活动带(Ⅰ)、扬州—仪征—南京比较活动带(Ⅱ1)、淮阴—洪泽—塔集比较活动带(Ⅱ2)、连云港—沭阳—泗阳比较稳定带(Ⅱ3),并且对各二级带的稳定性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0.
对长江三角洲平原BZK01钻孔进行沉积物14C测年、粒度、磁学、孢粉和微体古生物分析,结合伽玛测井、岩性地层讨论了上新世以来钻孔揭示的孢粉组合、沉积环境演化、沉积相和古气候特征,建立了钻孔的第四纪多重地层划分对比框架。结果表明,受原始地形地貌、海平面变化、海陆变迁、古气候冷暖更替及新构造运动的影响,研究区上新世以来经历了多次环境变化。钻孔自下而上揭示岩性地层依次为基岩长河组、新近纪-第四纪沉积的嘉兴组、前港组、东浦组、宁波组、镇海组,孢粉组合可划分出16个孢粉带,按暖期温暖潮湿-冷期寒冷干燥古气候旋回变化的周期律,BZK01钻孔反映该区域共存在7个古气候旋回。建立的钻孔多重地层划分对比揭示151.9~278.0 m为河流相和河湖相交替沉积的上新世-早更新世时期,存在两个气候旋回过程;83.5~151.9 m为河流相-河湖相-浅湖相沉积环境的中更新世,包含两个气候旋回过程;15.4~83.5 m为晚更新世,沉积环境自下而上为河口相-河湖相-潮坪相-滨海相-河湖相,与王店海侵-杭州海侵时期对应,包括两个气候旋回;0~15.4 m为河口相-河湖相-泻湖相沉积环境的全新世,对应富阳海侵,包括一个气候旋回。  相似文献   

11.
根据草海0.73 Ma.B.P的沉积记录和林树基等的草海研究成果,结合威宁地区喀斯特环境特征,以及贵州喀斯特溶洞及层状地貌、新构造运动等,确定了草海泥炭沼泽发育与喀斯特夷平面、层状溶洞、河流阶地之间的关系,大尺度上恢复喀斯特环境的侵蚀速率。建立了威宁地区岩溶发育期次,即经历了较强—缓慢—强烈—缓慢—强烈的五个发育阶段。认为喀斯特岩溶发育严格受构造控制,并且新构造运动是威宁地区喀斯特侵蚀速率主要控制因素。这一大尺度研究方法,为贵州喀斯特环境变迁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2.
四川西部(川西)地处青藏高原东部,黄土广泛分布于河谷和断陷盆地中.该地区黄土的主体属风成堆积,为附近及高原内部地区的冰川沉积、寒冻风化物、河湖沉积、风沙沉积和坡积物等多种沉积物中的细粒物质,在西风、高原冬季风和近地面风的搬运下堆积而成.局部有受坡面流水作用形成的次生黄土.最早的黄土堆积始于早更新世(1150ka),现主...  相似文献   

13.
野外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安丘-莒县断裂莒县盆地段是一条晚第四纪以来强烈活动的断层.根据断层走向、活动时代及活动性质的变化,可分为两段.董家坡-武家曲坊段和武家曲坊-太湖段,总长度约30km.从滑动速率的分布来看,董家坡-武家曲坊段全新世早期右旋水平滑动速率为1.83mm/a,垂直滑动速率大约为0.37mm/a;全新世晚期右旋水平滑动速率为0.86mm/a,垂直滑动速率大约为0.17mm/a.武家曲坊-太湖段晚更新世早期断裂右旋水平滑动速率为2.78mm/a,垂直滑动速率为0.65mm/a.全新世晚期右旋水平滑动速率为1.37mm/a.垂直滑动速率为0.18mm/a.上述资料表明,安丘~莒县断裂带盆地段的断裂活动无论是时间上还是空间上都有差异,晚更新世以来断裂的活动性有减弱的趋势,全新世时期断裂的活动北段比南段强.  相似文献   

14.
青藏高原北缘银石山地区差异隆升机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青藏高原北缘银石山地区晚新生代区域构造体制总体为南北向挤压,其主要构造表现有EW向断裂发育及其逆冲活动导致断块的差异抬升、渐新世阿克塔什组中两期挤压褶皱构造、新构造平移断裂发育及其形成多种类型的走滑成因型湖泊等。该地区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未发现晚新生代伸展构造形迹。其新构造特征的形成机制可解释为:晚新生代岩石圈地幔的拆沉及软流圈地幔的上隆使上部岩石圈破裂和抬升,同时印度板块与塔里木板块持续的南北向挤压作用使测区总体处于强烈的区域挤压应力场中,从而使表壳地块沿破裂面产生逆冲运动,并造成差异隆升。  相似文献   

15.
选取长江三角洲北翼兴化-通州地区(分属东台和南通第四纪地层小区)的5个实测钻孔,以岩石地层、年代地层和磁性地层为基础,应用层序地层学理论与方法,对研究区第四纪地层进行初步划分,共划分出下更新统(Qp1)、中更新统(Qp2)、上更新统(Qp3)和全新统(Qh)4个地层单元。讨论了区内第四纪以来岩相古地理演化特征及古河道变迁的过程。研究区内北部东台地层小区第四纪以来以陆相河湖沉积为主;南部南通地层小区第四纪早期以陆相河湖沉积为主,中晚期为海陆交互沉积。第四纪以来古河道在海安以南区域摆动,至晚更新世晚期南移接近现长江位置。  相似文献   

16.
目前,对吐鲁番盆地更新世气候变化的研究几乎是空白。本文通过对吐鲁番盆地早、中、晚更新世典型剖面的孢粉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了其在更新世的古气候变化概况。研究结果表明:(1)吐鲁番盆地在早更新世的温度较低。(2)吐鲁番盆地在中更新世出现过干冷气候,直到中更新世后期才有所缓和。(3)吐鲁番盆地在晚更新世有较大的气候波动。此外,文中还将所得结果与天山的冰期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7.
大量第四纪钻孔揭示了长江三角洲南北平原在基底构造和地层分布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前第四纪的三角洲北部是一个巨大的沉积盆地。新第三系沉积地层可达一千多米 ,而此时南部却是由古生代和中生代火成岩、碳酸岩和沉积岩组成的台地 ,第三系沉积地层几乎缺失。然而 ,第四系地层厚度在长江三角洲南北两地的分布已经持平 ,且地层最厚处已转移到长江口崇明岛一带 ,全新统地层更有继承此演化特征。这表明了本区沉降中心从北部逐渐向南转移的趋势 ,反映了南部基底构造在第四纪以来有明显下沉的迹象 ,是长江主河道南迁的主要地质引力。由于大量全新世沉积堆积在崇明岛前缘的沉降中心 ,重力压实作用导致该中心前部出现“泥火山” ,周围地层变形明显。本研究提出在长江河口区进行大型桥遂工程建设时应充分考虑到上述由基底改造沉降和重力沉降产生的效应  相似文献   

18.
Pliocene baleen whale assemblages are characterized by a mix of early records of extant mysticetes, extinct genera within modern families, and late surviving members of the extinct family Cetotheriidae. Although Pleistocene baleen whales are poorly known, thus far they include only fossils of extant genera, indicating Late Pliocene extinctions of numerous mysticetes alongside other marine mammals. Here a new fossil of the Late Neogene cetotheriid mysticete Herpetocetus is reported from the Lower to Middle Pleistocene Falor Formation of Northern California. This find demonstrates that at least one archaic mysticete survived well into the Quaternary Period, indicating a recent loss of a unique niche and a more complex pattern of Plio–Pleistocene faunal overturn for marine mammals than has been previously acknowledged. This discovery also lends indirect support to the hypothesis that the pygmy right whale (Caperea marginata) is an extant cetotheriid, as it documents another cetotheriid nearly surviving to modern times.  相似文献   

19.
2019年8月20日,海南省三亚市天涯区连续发生两次有感地震.为研究本次地震的控震断裂及琼南地区未来的地震危险性,综合分析了琼南地区历史地震活动特征和主要断裂的构造活动特征.结果表明:近EW向九所-水断裂在琼南地区起主要控震作用,沿断裂带小型地震频繁而密集发生.震中周边的NW向乐东-田独断裂较其他方向断裂活动时代最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