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施肥对华北高产区土壤NO-3-N淋失与作物NO-3-N含量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利用4a的平衡施肥定位试验,研究太行山山前平原高产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制度下施肥对潮褐土中硝态氮的分布、移动、积累、植株吸收以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剖面中硝态氮含量与施肥量直接相关,过量施用氮肥使硝态氮在土壤中大量积累并向下层快速移动;氮磷对作物的养分供应存在着既相互促进又相互竞争的关系,施用适量磷肥可以促进小麦、玉米对氮素的吸收,提高作物产量,减少氮素在土壤中积累和淋失,但施磷量太高,由于氮磷之间的竞争作用,作物吸氮量反而下降,从而导致土壤中硝态氮的积累和淋失加剧,施用钾肥抑制了土壤硝态氮积累,促进了两季作物植株对氮素的吸收,从减少土壤硝态氮积累和淋失的角度,提出该区合理的施肥配比为组合N2P2K2,即ρA(N)=200kg hm^-2,ρA(P)=32.5kg hm^-2,ρA(K)=150kg hm^-2。图6参13。 相似文献
2.
中国北方土壤硝态氮的累积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98,自引:0,他引:98
运用统计资料和调查研究资料,揭示中国氮肥用量在地区之间和作物之间分配的不平衡现象,经济发达的东南部地区和城郊地区氮肥施用量远高于西北部地区,经济作物远高于粮食作物,氮肥短缺和过量施用并存。中国北方某些地区土壤剖面硝态氯的大量累积对水体环境构成了某种程度的威胁。由于大田作物获得较高产量的“平均适宜施氮量(N150—180kg/hm^2)”与氮素环境安全指标尚有一定距离,中国完全可以实现水体环境安全和农业高产优质的双重目标。氮肥对水体环境的影响主要是由不合理大量施用氮肥造成的。因此,中国应制定施肥技术标准和法规,鼓励农民降低氮肥用量。 相似文献
3.
九龙江流域规模化养殖环境风险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GIS支持下采用养分收支平衡法对九龙江流域规模化生猪养殖的环境风险进行评价。规模化养殖污染负荷在不同类型养殖场的分配、空间分布规律以及规模化养殖的环境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规模化养猪业年产粪尿量达107万t,以小型规模化养殖场产生的污染负荷最高;整体来看,规模化生猪养殖的环境风险不大,但由于养殖场的地理分布集中,造成近郊区域规模化养殖的环境风险极高;由于过多施用化肥,中远郊规模化养殖粪尿未得到合理利用而流失。位于水系附近的养殖场对水体影响较大,根据“福建省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为减少规模化生猪养殖对九龙江水质的直接威胁,需搬迁主要支流沿岸1km范围内的规模化养猪场250个。 相似文献
4.
上海市蔬菜地土壤硝态氮状况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以上海市郊不同管理方式下菜地表层土壤采样测定土壤硝态氮含量为基础,并以水稻土等土壤作为对照,以期了解上海蔬菜地土壤硝态氮的现状,为菜地的合理施肥提出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由于管理方式不同,土壤的硝态氮的NO3--N质量分数差异明显。大棚蔬菜地土壤中NO3--N明显高于其它其他用地管理方式下的土壤,依次为:w(大棚蔬菜地)>w(露天蔬菜地)>w(传统自留地),而且土壤硝态氮的积累是全剖面性的,而非仅在表层,如在80~100cm土层,大棚土壤硝态氮也为农田的好几倍。而且,大棚蔬菜地土壤盐渍化明显,主要特点之一是硝态氮积累,盐分高的土壤一般硝态氮也高。此外,长期大量的N肥投入引起了土壤酸化。土壤pH与土壤NO3--N质量分数呈线性负相关,经统计检验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5.
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和平衡研究Ⅱ. 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根据大量的观测分析资料,论述了刚果W5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养分的地球化学循环和生物小循环。研究结果表明,每公顷每年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渗漏从生态系统输出的养分质量以K最多,达21.25 kg/(hm2a);其次为N,达17.21 kg/(hm2a)。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养分流通质量的净变化值f(K)、f(Ca)为负值,f(N)、f(P)、f(Mg)为正值;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养分的生物小循环研究表明,在一个轮伐期内,每公顷桉树吸收养分的质量,依次为Ca 429.03 kg/hm2,其次为N 277.01 kg/hm2和K 208.12 kg/hm2。而在一个轮伐期中归还的养分质量,Ca只有99.78 kg/hm2,K为113.04 kg/hm2。在养分循环率方面,与热带半落叶季雨林比较,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率要小得多,说明桉树人工林土壤养分趋向于减少。 相似文献
6.
鲁作民 《资源生态环境网络研究动态》1997,8(1):27-30
对不同养分类型(养分平衡、养分亏缺、养分严重亏缺)春小麦生态系统养分平衡研究表明,第一类型的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最高,籽粒中氨、磷、钾含量最多;第二类型的生物产量、籽粒产量较低,籽粒中氮、磷、钾含量较少;第三类型生物产量、籽粒产量最低,籽粒中氮、磷钾含量最少,研究还表明,春小麦养分平衡与土壤中氮、磷含量有关,春小麦从土壤中吸收钾,主要依赖于本身的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7.
阴离子态养分从第四纪红壤中的淋失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条件下,将第四纪红壤进行淋洗试验,旨在研究第四纪红壤中阴离子态养分的含量及其淋失特征。结果表明,第四纪红壤中各种可溶发生 阴离子态养分含量除NO^-3和Cl^-外,其它都是很低的,6种阴离子在第四纪红壤中的淋失强弱顺序是:Cl^-〉NO^-3〉H2BO^-3〉SO^2-4〉mOo^2-4?〉h2po^-4,而土壤对它们的固定或吸附能力则相反。 相似文献
8.
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和平衡研究Ⅲ. 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平衡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在当地现行的生产技术规程和营林措施的条件下,刚果W5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中,N和K的收支帐为亏损,P、Ca、Mg为盈余。在一个轮伐期内,每公顷养分质量的收入中,N为327.13kg/hm^2,P为110.48kg/hm^2,K为206.13kg/hm^2。,Ca为679.53kg/hm^2,Mg为173.72kg/hm^2;每公顷养分质量的支出中,N为366.59kg/hm^2,P为35_3lkg/hm^2,K为212.22kg/hm^2,Ca为452.77kg/hm^2,Mg为79.52kg/hm^2。但这仅仅是一种表观数字。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养分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是桉树凋落物和采伐剩余物不能回归土壤,以及严重的水土流失。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转变思想认识,制定有效的措施,使桉树凋落物和采伐剩余物回归土壤,同时在桉树行间间种豆科绿肥牧草。 相似文献
9.
紫色土小流域土壤及氮磷流失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紫色土区土壤及其养分流失对长江水环境产生严重威胁。然而,有关该地区自然降雨侵蚀下土壤及氮磷流失规律的研究却较为少见。以紫色土农田利用为主小流域为研究对象,监测自然降雨侵蚀下土壤及其氮磷的流失过程,以期服务于流域尺度土壤及养分流失的模拟与控制。结果表明,次降雨径流含沙量与流量的变化基本同步,峰值含沙量往往出现在峰值流量处或略有提前,此后,含沙量迅速降低。硝态氮流失浓度与流量的变化成反比,峰值流量处流失浓度一般达到最低,此后,随着流量的降低,其流失浓度存在较为明显的升高过程。铵态氮与水溶性磷的流失表现为剧烈波动的变化特征。氮素流失的主要形态是硝态氮,其占到次降雨无机氮流失总量的88%~97%。 相似文献
10.
九龙江流域规模化养殖环境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G IS支持下采用养分收支平衡法对九龙江流域规模化生猪养殖的环境风险进行评价。规模化养殖污染负荷在不同类型养殖场的分配、空间分布规律以及规模化养殖的环境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规模化养猪业年产粪尿量达107万t,以小型规模化养殖场产生的污染负荷最高;整体来看,规模化生猪养殖的环境风险不大,但由于养殖场的地理分布集中,造成近郊区域规模化养殖的环境风险极高;由于过多施用化肥,中远郊规模化养殖粪尿未得到合理利用而流失。位于水系附近的养殖场对水体影响较大,根据“福建省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为减少规模化生猪养殖对九龙江水质的直接威胁,需搬迁主要支流沿岸1 km范围内的规模化养猪场250个。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房山区农田表观磷平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田土壤养分的积累使潜在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增加,为对农田磷素优化管理、水环境质量改善及环境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通过OECD土壤表观磷素平衡模型,以2001、2003、2005和2007年北京市房山区农田的磷素平衡核算框架和数据库为基础,结合GIS技术对该区域磷素平衡强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化肥是房山区农田养分中磷素投入最重要的来源,化肥平均磷投入量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大,从2001年的111.34 kg·hm~(-2)增加到2007年的407.42 kg·hm~(-2),局部地区已远超过华北地区和全国平均水平.房山地区农田磷素输入总量和土壤表观磷平衡总量在2001-2007年表现为先降低后增加,而磷的输出量一直呈下降趋势;平均磷素投入量和平衡强度以较大速率逐年递增.区域表观磷素平衡量具有明显的空间变异特征,2001-2007年房山地区农田磷素盈余趋势表现为南高北低,中部和南部的磷素平衡强度一直在持续增加,特别是东南部和西南部地区增加速度较快.磷素平衡的驱动力的变化是造成磷素平衡空间差异得直接原因,总体表现为种植业驱动型盈余>双驱动型盈余>养殖业驱动型盈余. 相似文献
12.
轮耕对双季稻田土壤全氮、有效磷、速效钾质量分数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南方稻田连续免耕存在的主要问题,选择双季稻区连续7年免耕稻田,设置免耕-免耕(NT-NT)、翻耕-翻耕(CT-CT)、翻耕-免耕(CT-NT)、旋耕-旋耕(RT-RT)和旋耕-免耕(RT-NT)5个耕作处理,以连续免耕(NT-NT)作为对照,研究了不同轮耕技术对双季稻田土壤全氮、有效磷、速效钾质量分数和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连续免耕稻田土壤全氮、有效磷均呈现表层(0~5 cm)富集的现象;CT-CT、RT-RT处理较对照趋向于提高5~20 cm土壤全氮、有效磷质量分数。与CT-CT、RT-RT相比,CT-NT和RT-NT均有利于提高表层0~5 cm土壤全氮、速效钾质量分数,降低5~20 cm土壤全氮、有效磷质量分数。各处理早稻的有效穗均显著高于对照,分别比对照增加10.4×10^4、16.82×10^4、32.04×10^4和28.34×104 hm-2;产量分别比对照提高17.85%、21.58%、3.0%和19.38%。各处理晚稻的有效穗均显著高于对照,分别比对照增加43.46×10^4、9.12×10^4、17.13×10^4和27.34×104 hm-2;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9.98%、8.25%、4.69%和7.68%。CT-NT处理有利于增加早稻和晚稻的产量。 相似文献
13.
14.
15.
水稻缓释控释肥的增产效应与环保效应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广东省范围内对水稻缓释控释肥进行大面积试验示范,结果表明,(1)移栽前每公顷一次基施“农科”水稻缓释控释肥525~750kg,其肥效完全可满足水稻本田期对养分的需求。与常规分次施肥比较,施用该缓释控释肥平均增加稻谷497.7kg/hm^2,增产率7.78%;其中,获显著增产的概率达69.4%,平产概率占28.6%,说明施用该水稻缓释控释肥增产效果稳定。(2)施用水稻缓释控释肥显著降低氮磷肥料的养分施用量。与常规分次施肥比较,早晚造平均减少氮素用量26.5%、磷素19.3%,表明水稻缓释控释肥不但显著减少肥料资源的浪费,而且减少了肥料养分流失造成的污染,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持续10a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保持农业系统养分循环再利用的基础上,根据土壤养分供给力设计化肥施用量,可以在实现作物高产的同时,平衡土壤养分收支,从而避免土壤中肥料养分(主要是氮)过剩而进入环境。 相似文献
17.
Yongshan CHEN Xiuping XI Gang YU Qiming CAO Bin WANG Fran ois VINCE Youwei HONG 《Frontier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 Engineering》2015,9(3):394
An environmental risk assessment was performed for pharmaceutical compounds present in the aquatic environment of China. Predicted environmental concentration (PEC) of the compounds were calculated according to European Medicines Evaluation Agency (EMEA) guidelines. Available ecotoxicological data compromised by applying a very conservative assessment factor (AF) were employed to calculate the predicted no-effect concentration (PNEC). The screening principle and the risk assessment were based on risk quotient (RQ), which derived from the PEC and related PNEC values. PEC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ll the compounds except sulfadimethoxine and levocarnitine, should carry out phase II risk assessment in EMEA guideline. RQ values suggested that more than 36 pharmaceuticals may be imposed health threats to the aquatic environment; especially the antibiotic therapeutic class including amoxicillin, sulfasalazine, trimethoprim, oxytetracycline and erythromycin showed high RQ values. These substances with high RQ value (RQ≥1) were regarded as top-priority pharmaceuticals for control in the aquatic environment of China. However, the antibiotic substances which had low risk quotient (RQ <1), should be reassessed by its potentially induced resistance under low concentration in future. 相似文献
18.
根据京郊菜田的分布和土壤养分、土壤环境质量特点选择了监测点,按照各个指标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程度确定评价指标及其权重,并据此建立了无公害菜田土壤环境评价系统。系统采用分层体系结构,在目前基于J2EE架构开发Web应用的基础上,采用J2EE中的JSP,Servlet,JavaBean以及JDBC技术来构建该平台的基础组件框架,结合MVC结构的方式来构建Web应用系统,有效地提高了应用程序的可重用性、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根据过去3年的监测结果对于系统进行了初步应用,对各个监测点的菜田土壤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表明该评价系统对菜田环境质量管理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