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淮南子.览冥训》载: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地不周载……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看来,我国古时就有生态、地质灾害之困厄,因此才有祖先补天之壮举,才有"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用今天的理解去解释,则是:古时天塌地陷,苍天不能完全覆盖,地球不能完整承载……幸亏女娲用特殊手段弥补苍天之缺失,补足地球之缺憾,于是,天圆地方,东西南北确定,淫水或者说泛滥之洪水,或者说污染之水干涸或圈定,于是,天下太平,人民安居乐业。  相似文献   

2.
哲夫 《环境教育》2012,(1):87-88
饿了五千年的中国人一旦开始吃这顿饭,那就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吃饭。这桌大餐费用之高,制作之狂妄大胆,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三岛由纪夫生前曾经非常人类地认为"创造孔雀这种鸟是自然的虚荣心。这种无用却灿烂夺目的动物,对自然而言是不必要的。"他的这种轻蔑的论调,间接导致野生孔雀的濒危与人工饲养孔雀的成功。只是调侃,三岛由纪  相似文献   

3.
希望的春天     
草长莺飞,桃红柳绿.春天是充满希望的季节.农家人常说"一年之季在于春",即在春天播下种子,秋天收获果实.在这个春天,<地球的孩子>也在孕育着新的希望.你难道没有发现最新一期<地球的孩子>在装帧设计和栏目设置上做了很大的调整吗?  相似文献   

4.
房宁 《绿叶》2008,(1):8-12
我们这一切的努力是为了什么?生活的真正意义是什么?难道我们的劳作仅仅就是为了过好日子?什么是好日子?如何定义幸福?这些问题,也就是我们现在重新提出的价值问题。今天,我们正面临着寻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这个大问题,需要进行文化重构。如果文化不能建构,我们只能随波逐流;如果文化能够建构,需要我们在传统与现代、"神性"与"俗性"之间找到一种新的综合。  相似文献   

5.
正我经常在想什么是环保教育?……我们做了很多很多,但是始终觉得效果还差的很远很远。为什么呢?(场景:在教学楼人来人往的走廊上,这团小小的纸屑已经静静地待了好久,一双双轻快的脚步,跳过去的,迈过去的,似乎都无视于它的存在,一个个路过,丝毫没有停留。终于一双干净的"小白鞋"停在了纸屑的前面,弯腰捡起,捏着纸屑的小手犹豫着,继而左右张望发现近处并没有适合送它去的垃圾桶,于是"小白鞋"迈开大步向教室走去。站在角落的我露出了会心的笑容,紧随其后,看到  相似文献   

6.
西虎 《环境教育》2010,(3):19-21
广袤的湖床上铺满犹如白箩卜丝样的盐碱,车轮碾过留下两道清晰的车辙,一两只水鸟在最后的一汪咸水上空迎风盘旋,发出凄楚的鸣叫;一只向东奔逃的老鼠的动态遗骸永远定格在了白霜状的盐碱下面,它似乎已知厄运将临仍渴望逃出这死亡之海;湖风掠过卷起阵阵细沙盐沫泛着淡淡的盐碱腥味,联想起那尊最后的台特玛(打鱼狩猎为生的罗布泊人)老人面东迎风而立的雕像,难道他也担心会像那只老鼠的命运而出走他乡?  相似文献   

7.
正二十多年前,国家环境保护部门顺利从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里独立出来,自立了门户,环保法开始发力,执法的作用也日益突显。当有人问到,中国的环保是怎样做到的?先行者曲格平先生回答"环境保护是靠宣传教育起的家"。"环保"一词,是从外国来的,在"八字局"时代,社会对环保知之甚少。但是当时统领环境保护的决策者的前瞻意识十分清晰:环境保护一定会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于是我们就有了世界唯一一份国  相似文献   

8.
正刘老师讲堂为什么要在《环境教育》里讲绘画?我们似乎明白,但又说不清。如果从绘画将"绿性"与"诗性"统一的角度,就不难理解了,尤其是山水画课的美育作用,对提升环境保护意识是有益处的,可以达成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中国山水画之溯源,大约到中唐时期才初步确立,在此之前山水画是从属于人物画的,只是作为人物画之背景。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作过极为生动的描述:"魏晋以降,名画在人间者,  相似文献   

9.
尽管没有一个人愿意看到 最后一片叶子从枝头坠落 可一弓支繁叶茂的情景正在时光里渐渐隐匿了 人又寸于痛苦的回忆总是趋于忘记 人只有当回忆中的不幸赤裸和也再立心头时 才懂得后悔的无奈 然后一又一次狼狈地饱尝失去后的苦痛 你难道不知道? 自己手中的斧头比征服者的长矛更可怕 你难道不知道? 它能将土攘驱赶入海 将流沙引至身旁 你难道不知道? 曾经繁荣一时的亚伯拉罕的港口城市乌尔 它早已陷落远离海岸线的深深海港里 你难遗不知道? 著名的楼兰古国 也早已被刁仓理在历史的文字中 你难道不知道? 大唐时代的尼推 因丧失了森林和河流而停…  相似文献   

10.
高校政治课教学中加强环境教育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玲 《环境教育》2000,(4):9-10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 ,自然界有着自身内在的发展规律 ,这种规律是客观的 ,是人类活动所必须遵守的。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又认为 :人“由于有表现本身的真正个性的积极力量” ,可以通过对自然的认识和掌握 ,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创造历史。然而 ,在现代社会中 ,随着社会的发展 ,科技的进步 ,人们掌握了无穷的“魔法”仿佛真的成了“自然界的主人” ,似乎可以“为所欲为”了。于是 ,人类一方面肆无忌惮地掠夺地球资源 ,另一方面又随心所欲地倾泻数以亿吨的废气、废液和废渣 ,使人类许多天然的朋友———花鸟鱼虫、飞禽走兽灭绝 ,就连人类自身…  相似文献   

11.
同学们都去上操了,我因感冒而独自一人留在安静的教室里。没有了同学们的喧闹,空旷的教学楼顿时显得异常安静,偶尔响起的铃声也显得那样刺耳。我独守着这份无边的宁静,不忍心打破它,就在这时,我隐约听到了什么声音。循着声音走出去,已经听得异常清楚:是哗哗地流水声。难道水龙头又坏了?带  相似文献   

12.
"环保"这个词现在似乎经常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学校里老师提倡环保,电视里明星宣传环保,就连路边的广告牌上提的也是环保。那么我们该怎么环保呢?  相似文献   

13.
正海报的中央是一只抬头仰望天空的长颈鹿,长颈鹿非常高大,但是要将头伸出还在不断升高的海平面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啊。看着它昂起的头颅,我仿佛听到了它撕心裂肺的呐喊:"Who care?Who care?"是什么原因导致气候变暖?是什么原因导致海平面上升?是什么原因导致环境恶化?我查阅了很多资料,阅读了一幅幅海报,似乎有了一些了解:汽车尾气污染、大气污染、白色垃圾污染、森林消失……可是很多人对其麻木到什么程度?有多少人  相似文献   

14.
早在春秋时期,齐相管仲就十分注意保护山林川泽,他认为"为人君不能谨守其山林菹泽草菜,不可以为天下王",这是因为山泽林薮是"天财之所出","天财"者,自然资源也。也就是说,只有保护好山林川泽中的自然资源,人们吃的用的东西才不会缺乏。  相似文献   

15.
正街头正流浪着一只小兔子,身体很虚弱,一位青年走了过来看了一眼说:"谁还养这种脏兮兮的兔子!"于是头也不回地走了。几天后,有位老农夫路过这里,看到这只正在流浪的小兔子,就心疼地把它抱回家,并养得肥肥胖胖。转眼间,春天到来,小兔子觉得不能再待下去了,就慢慢地走出家门。它下定决心,必须要找到属于自己的家。大路上,小兔子正漫无目的地走着。忽然,一个人狠狠地揪住它的脖子,说道:"哈哈,今天的晚饭有  相似文献   

16.
1.“福特汽车环保黄河奖” (自然环境保护项目 )  项目名称:古长城下造林人   项目地点:河北省宣化县东望山乡   项目个人:李荣   “一面坡上一担粮,春种秋收饿得慌”这是青边口周边贫瘠的荒山给予村民的生存条件。从小生活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的李荣,中学一毕业就跟从时尚进城打工,走的地方多了渐渐生出一个疑问:为什么南方的山就那么绿、那么美、那么富,而北方的山就那么穷 ?难道大自然带给家乡人民的恶劣环境就不能改变 ?1996年春天,他决定回村承包乡林场,治理穷沟,从自己做起改变家乡的面貌。李荣随即签订了 4000亩…  相似文献   

17.
一个事实。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她养育了人类,然而人类却伤害了她。一桩事件。今年初,新《水浒》摄制组破坏黄河湿地被叫停,新《水浒》摄制组成了破坏湿地的反面典型。一个个事件的背后,"地球之肾"正在衰竭。一个日子。2月2日,世界湿地日,今年的主题是"湿地、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或许是临近春节的缘故,这一天,出奇得冷清、平淡,人们似乎把她遗忘了。一个命题。人生病药可救,湿地生病了,能救吗?倘若湿地消亡了,人类又将会怎样?  相似文献   

18.
所有环境问题其实都归结于一个现实的问题--急速增长的人口问题。但是,更为严峻的资源消耗问题也伴随而至,人们对资源的需求欲望也空前高涨:我国人均每日消耗的钢材相当于1949年全年的4倍,一天用掉的原油是40年前的6倍!"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限。"自居易早在那个时代就对人们随意挥霍资源的现象表现出了深深的忧虑,难道我们还没有古人的那种认识吗?  相似文献   

19.
王建 《绿叶》2010,(Z1):160-165
不到10%的居民能持续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美国几十万亿的金融坏账就能这么轻易过去?外需不可依赖,内需无法启动,超大量的投资来保增长难道可以持续?解决中国经济问题的关键在分配,突破分配难题的关键是改变只要工业化不要城市化的发展战略,实行城市化战略。城市化战略应两步走,先存量,让在城里"打工化"的一亿人和他们的家属总计四亿人真正"城市化";后增量,让在乡镇企业就业的一亿人和他们的家属总计四亿人迁往城市。大规模城市化需要大量资源,中国发展得快,资源相对就能到中国来,目前的世界危机正好是中国城市化的绝佳战略机遇。  相似文献   

20.
莫澄绮 《环境教育》2015,(Z1):118-119
<正>一天傍晚,我和妈妈漫步在绍兴世贸广场的人行道上,一片月光懒懒地洒落在肩头。"呀!妈妈快看,那是什么?"我指着一棵小树问。只见沿路小树的树枝上都挂着一个塑料袋儿,下面连着一根管子,管子的另一头插在小树的身上,水晶般的液体正在缓缓地流向树的身体。"好奇怪呀!"妈妈仔细地打量了一番,也不知道其中的原因。难道是这棵树生病了?像人一样要挂葡萄糖之类的盐水?可为什么这么长的人行道上,所有的树都挂了一个这样奇特的"盐水瓶"?难道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