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巴黎协定》让更多国家投入到碳达峰、碳中和行动中来。作为全球气候治理的贡献者,我国要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完成“碳达峰”到“碳中和”的跨越。近年来,一些国家在可持续发展与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立法是重要的手段之一。虽然应对气候变化已经上升为我国的国家战略,但仍存在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缺位、缺少法律强制力以及上位法缺失导致相关工作进展缓慢等问题。提出将应对气候变化纳入我国法律体系,完善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内涵,通过上位法及相应强制力的制定,为“双碳”目标的实现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引人关注的气候变化问题已经对自然生态系统,人类生存环境及经济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做好生物多样性应对气候变化的工作,既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必要措施,也是减缓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 3月在北京召开的2008年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国际研讨会上,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吴晓青强调了要加强生物多样性应对气候变化的工作,为推进全球可持续发展而不懈努力,本栏特别全文刊发吴晓青副局长的讲话。  相似文献   

3.
吴昌华和斯蒂芬以及嘉宾舌枪唇剑,围绕着中国青年的环境教育,中国的大国责任等问题和斯蒂芬进行了辩论。在这个收视率超高的节目中,吴昌华的专业和睿智征服了所有观众。2011年12月6日,在南非德班召开的联合国应对气候变化大会高端会议——"驱动变革,全球行动"会议上,当气候组织"千村计划"被宣布为公私合作伙伴关  相似文献   

4.
朱志胜 《环境教育》2007,(10):56-56
2007年16日晚7点,在北京塞万提斯学院举办了关于"全球变化:对未来的一瞥"的圆桌论坛。论坛内容涉及到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缩减、全球水环境恶化等环境问题。会上,西班牙及中国的研究员作了讨论报告,另外,西班牙环境部部长克里斯汀娜·纳尔伯纳女士也会出席了讲座。  相似文献   

5.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九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九次缔约方会议部长级会议11月19日在波兰首都华沙开幕。中国代表团团长、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谢振华在会上发表讲话,阐述了中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的主张和立场,呼吁发达国家切实兑现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基金的出资承诺,称这是本次气候大会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近来,全球范围的环境问题已作为制约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提到了各国的议事日程上。其中,CO_2等大气中的微量物质引起气候变化的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科学家普遍关注的研究课题。大气中含有微量的二氧化碳、一氧化二氮、甲烷、氯氟碳化物类(或称氟利昂气)以及臭氧等物质,它们具有在地表附近,阻碍太阳照射到地球表面后的热量散发出去的作用,这就是“温室效应”,而这些气体则称为温室气体(GHGS)。这些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至今仍然非常低,但确有增加的趋势(见表1),造成地表和围绕着地球的大气下部变暖。其结果将给未来的气候变化带来较大影响。有关“温室气体”引起气候变化的科学的最新  相似文献   

7.
全球气候变暖的速度在加快,气象规律将逐步改变,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的影响以负面为主。本文从大气、土壤、水和生物等方面分析了气候变暖对农业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我国农业适应气候变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全球气候变化与21世纪我国能源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全球气候变化特点及对我国的挑战,提出21世纪我国能源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9.
从环境政治经济视角分析低碳经济发展路径问题。认为发达国家率先提出低碳经济等概念的背后隐含着重大的政治图谋,即突破气候变化公约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引导建立利己的全球环境政治经济新秩序。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发展低碳经济,应结合本国环境状况和经济发展等国情,科学选择低碳经济路径。同时,应联手应对美欧等国提出的"碳关税"措施,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公民的环境政治经济权益。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碳卫星,TanSat)是依托于"十二五"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与示范"重大项目和中国科学院"应对气候变化的碳收支认证及相关问题"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由国家科技部和中国科学院共同资助,是继2009年日本GOSAT卫星、2014年美国OCO-2卫星后世界第三颗温室气体监测卫星,计划于2015年发射。碳卫星主要用于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混合比(XCO2)的高精度观测和全球碳排放监测。  相似文献   

11.
《油气田环境保护》2009,19(2):21-21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2009年5月13日呼吁世界各国能够在年底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达成协议,以便集全球之力应对气候变化所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全球气候变化特点及对我国的挑战,提出21世纪我国能源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3.
缤纷资讯     
《绿色视野》2011,(5):62-63
国际资讯建设低碳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第六届全球人居环境论坛近日在纽约举行,主题为"建设低碳城市,应对气候变化"。论坛交流分享了世界各国建设低碳城市的先进理念、创新技术和最佳范例,发布了联合国和世界银行"测定城市温室气体的国际标准"和"可持续建筑指数"等标准体系的最新成果以及《建设低碳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纽约宣言》。  相似文献   

14.
2月2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法国巴黎向全世界领导人发出了最严厉的警告:人类活动,尤其对化石能源的无节制使用,正是气候变化的最主要元凶,全球升温威胁就在眼前。这份报告认为,在过去50年中,“很可能”是人类活动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在IPCC的用词中,“很可能”表示可能性至少在90‰以上,这是IPCC成立以来,首次使用这样严重的措辞形容人类活动与气候变暖之间的关联。IPCC在2001年发布的上一次全球气候变化评估报告中使用的词语是“可能”,表示60%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前沿动态     
《绿色视野》2008,(12):4-5
国际动态奥巴马提出环保新政策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近日在全球环境高峰会上就美国环保政策发表讲话。他的讲话意味着新一届美国政府的环境和能源政策可能发生重大转变。奥巴马说,他就任总统之后,美国将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发挥领导作用,将再次积极投身有关谈判,以助把世界带入一个有关气候变化全球合作的新时代,他呼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碳中和愿景下的低碳转型之路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劲动力,也是坚持多边主义、完善全球治理的重要领域。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我国力争于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的目标与努力争取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愿景,并在气候雄心峰会上进一步宣布国家自主贡献的最新举措。  相似文献   

17.
全球气候变化与21世纪我国能源发展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全球气候变化特点及对我国的挑战,提出21世纪我国能源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8.
《环境教育》2010,(4):61-61
<正>赏花、登山、玩水,似乎已成为每年赏花踏青春季游的固定形式。然而,全球气候变化的形势日益严峻,人们越来越关注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方法。碳汇,尤其是林业碳汇,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特殊作用,也日渐被大众接受。游客在观赏花卉时,折掉的不是花,是固碳的功能;在走捷径时,踩踏的不是绿地,是阻挡沙尘的屏障;在登山玩水时,扔掉的不是垃圾,是碳排放源。2010年北京植物园桃花节的主题确定为"低碳桃花节",北京植物园将采取多项低碳措施:如收集园内  相似文献   

19.
2019年9月召开的联合国气候行动峰会,确定自然解决方案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行动领域,并由中国和新西兰担任牵头国家。近10年,自然解决方案理念发展迅速,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等呼吁将自然解决方案作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手段,并提出了具有指导意义的相关标准。本文介绍了自然解决方案的概念、历程与标准,列举了自然解决方案在气候变化、流域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粮食安全等领域的应用案例,从标准规范、工程管理、体系建设等维度对自然解决方案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行比较,最后提出了有效融合自然解决方案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7条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截至目前,贝迩项目已分别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等30余所高校开设了50多期课程,内容涵盖"环境技术市场化"、"气候变化与人类未来"等。"中国未来的领导者和决策者来自高校,大力开展高等可持续发展教育,将助推中国跨越式发展。"在"2012年高校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研讨会暨第九届中国贝迩年会"上,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中心主任贾峰指出。2012年7月29日,"2012年高校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研讨会暨第九届中国贝迩年会"在哈尔滨开幕,来自政府、高校、企业的百余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旨在总结中国贝迩项目十二年成果,加强高校可持续发展教育师资能力建设,交流国内外高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