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过长期努力,我国环境污染加剧趋势得到基本控制,部分地区和城市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但污染物排放总量依然很大,环境污染依然很严重,防治的任务仍很艰巨;生态保护工作得到加强,但生态恶化的趋势尚未有效遏制,部分地区生态破坏程度还在加剧;放射性污染存在风险;传统的环境问题尚未有效解决,新的环境问题又不断出现;全球环境问题压力不断加大.总之,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取得很大成绩,但环境形势仍很严峻,而且随着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环保工作压力越来越大.新世纪初我国环保总体战略为"总体控制,重点改善,严防灾害,保障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环境所面临的形势依然是严峻的。城市的环境污染和自然生态破坏的总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控制;已经实践证明是正确的一些防治环境污染的方针政策,往往被视为是发展经济的“绊脚石”而受到多方面不应有的干扰和抵制;已经实行的保护环境、防治污染的管理方法和基本路子,也因政治体制的不尽合理而难以顺利推行,从而严重地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欲使我国贫穷落后的局面得到迅速改变,必须明确环境管理是构成生产力内在因素的概念,树立环境管理为生产力服务的思想,从而进一步发挥环境管理在保护和促进生产力  相似文献   

3.
麦文彦 《绿叶》2010,(8):96-105
环境公正从孤立事件发展成学术争论到规模运动,现已成为主流意识形态的一部分,并由美国一国扩至世界多国。不过.环境公正虽有十分必要.但是在现实社会经济社会框架内实现起来难度很大。在污染和环境破坏导致的冲突变得日趋严重和频繁的中国,环境公正尚未得到政府、主要环境NGO和广大民众的高度关注,这一点亟待改善。  相似文献   

4.
杜娜 《环境教育》2006,(9):71-73
“自然和环境由于其自身的价值和它在人类生存中所占据的基础性地位,本着对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所有已被人类居住和尚未被人类居住的地域都应该得到保护,保养,发展和必要的重建,从而使自然和环境的多样性,独一性以及自然景观和环境的自我恢复能力得到长期的保障。”——《联邦自然保护法》  相似文献   

5.
城市环境总体规划是对城市中长期环境管理的综合安排,是环境保护基础性的规划,其核心问题在于规模、结构和布局,即从城市环境、资源与生态约束角度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提出限制(环境、资源与生态红线),从环境承载力与发展生态适宜性分区角度为城市发展规划提出发展适度规模、结构与布局。在城市"多规融合"的实践过程中,城市环境总体规划,作为政府综合决策的重要支撑之一,可以为其他的规划编制提供约束条件以及土地供给能力测算值,使得各规划间能够相互支撑、相互融合,因此有必要先行。本文以北京市丰台区环境总体规划为例,从布局角度出发,基于区域土地资源供给能力对丰台区进行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并得到土地生态适宜性区划图,从而提出丰台区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的限制条件,为城市环境总体规划先行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高盟 《环境教育》2007,(9):64-65
创建"绿色社区"的意义在于:在"文明社区"的基础上,通过环境保护"软"、"硬"件建设,居住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环境质量显著提高;通过建立社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管理的新机制,在增强公众环境保护责任感的同时,维护了居民的合法环境权益;通过社区内环境意识和法制的宣传教育活动,倡导绿色文明,引导居民正确的消费及生活观念,创造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居民既是良好环境的受益者也是环保卫士的社会文明风尚。以下社区的创建工作在此次福建全民环境教育会议中做了经验交流。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分析油气基础设施建设、运行中,各工艺过程污染因子对环境敏感区产生的影响,研究得出主要问题为国土空间规划中三条控制线的划定和落实、相关环保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和具体化、环境敏感区划定缺乏充分论证、"有条件允许通过"未上升为明确规定、城市能源廊道规划未充分贯彻环保理念、空间相邻规划理念尚未得到贯彻。同时对油气基础设施建设部门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一带一路”战略的环境风险分析与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带一路"战略的目的在于促进亚洲、欧洲和非洲之间的往来联系,加强区域之间的经济合作与人文交流,从而达到各国共赢的可持续发展。"一带一路"战略目标是要建立一个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然而,由于东道国资源环境和生态环境等环境因素的不同以及限制性,在为企业带来一定的投资机遇的同时,使得企业在对外投资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日益增多。针对企业"走出去"时可能面临的环境风险,本研究建立了影响企业对外投资的环境影响因素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战略沿线国家的环境风险状况。根据研究分析,得出"一带一路"战略沿线国家环境风险指数,相关的资源限制和生态限制因素。最后,结合环境风险状况及以往的合作内容,总结了适宜沿线国家发展的投资类型,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本研究通过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环境风险评估,为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规避环境和投资风险提供依据,推动绿色化"一带一路"建设,与沿线国家分享可持续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9.
王洛 《环境教育》2007,(10):43-44
"限批"不是目的,是手段,只是环境监管部门行政权力的最大化使用。中国环境问题的最终解决,不在于一个部门的几次执法和几项新政策,而在于体制与法律的真正改革,在于公众监督力量的真正形成。新制度要经过多次博弈确立,每次"环评风暴"都是一场博弈,"区域限批"无非是更接近底线而已。  相似文献   

10.
环境管制和企业土壤污染防治行为之间关系的研究对于我国相关法规的制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情境脚本的方式模拟不同外部压力情形下企业可能的土壤污染防治行为,目的在于了解我国尚未通过的《土壤污染防治法》应以何种制度设计为佳。结果发现,正式环境管制压力中违规罚金对企业的土壤污染防治行为的影响程度较大;在非正式环境管制压力中,消费者与客户压力对企业土壤污染防治行为的影响程度较大。本文最后还对模拟实验研究的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环境问题已经制约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我国环境持续恶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制度的缺陷,要使我国的环境恶化得到遏制,在进行全民环保教育的同时,最重要的是进行制度的创新。  相似文献   

12.
企业开展清洁生产的重点在于整体预防性和持续性,通过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机结合,将有利于推动企业清洁生产的建设与持续发展。清洁生产只有与环境管理体系相互渗透和促进,才能得到最有效的实施。  相似文献   

13.
田飞龙  王又平 《绿叶》2012,(9):13-19
环境类群体性事件的兴起标志着中国"环境政治"的登场,同时也表明原有的环境政治治理模式的式微。原有模式以管制型政治文化资源与制度技术为主要特征,无法适应现实挑战。单纯的"压力政治"和"民粹政治"不是真正的民主政治,民意需要置于一个公共理性的制度结构中加以权衡。环境信息公开在此类事件的进展中已经获得了某种理解与运用,但其完整的治理逻辑尚未成为共识。环境信息公开,是中国环境政治治理乃至于整体性的现代政治转型的起点步骤和有效动力。  相似文献   

14.
徐刚 《环境教育》2011,(4):32-35
陕西,资源富集与生态脆弱并存,生态环境保护是陕西三大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因此,陕西省委、省政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历来十分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坚持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通过解决环境问题促进科学发展,污染减排实现圆满收官,"一山两水三大板块",使环境问题得到初步解决,在全省经济社会得到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5.
环境保护事业的基础是什么?是教育,是全民教育。 环境保护事业的希望在哪里?在于全体公民环境素质的提高;在于公众环境意识和法制观念的不断加强;在于他们对环境保护事业的支持和参与;在于日益众多的环保社团、NGO出现并发挥越来越大的社会影响力;在于越来越多的环保志愿者加入到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监督污染和破坏环境行为的队伍中来;在于人人都是环保志愿者。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我国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工作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广西环境监理工作的现状;梳理了试点省份建设项目环境监理的主要做法、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重点对其工作管理模式、监管要求、收费标准及对机构、人员素质的要求等加以总结;针对广西建设项目环境监理管理体系尚未建立等实际,提出了当前广西环境监理初步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汤伟 《绿叶》2011,(8):74-79
环境问题本质上是市场失灵造成的外部性问题,这决定了环境保护法应是一部以行政规范为主的法律,由此赋予了政府可根据客观现实对企业、公民涉及环境的权利义务做出相应调整,政府环境责任和环境治理绩效也由此产生了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由于发展阶段、政治架构的影响,地方政府面对环境与经济矛盾时更多选择的是经济而非环境,因此政府的环境责任并不简单在于环境主管部门,而在于整个政府。笔者认为要严格禁止地方政府保护主义和主要领导人的不当干预,必须确保政府的可诉权和环境公益诉讼的实现。在经过各方利益的博弈之后,《环境保护法》将体现它的基本功能。  相似文献   

18.
王国玲 《青海环境》2000,10(1):27-30
文章简单论述了人口与资源、环境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指出协调三者关系的途径之一在于发展教育 ,开发人力资源 ,提高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研究的深入,环境哲学、生态伦理学、可持续发展战略等环境人文学科得到发展,并以"绿色"文化的形式迅速渗透到生产、消费、生活的各个领域,"绿色教育"作为新时期的环境教育,也伴随着中小学环境素质教育的开展,扩展到大学生的环境素质教育。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的  相似文献   

20.
对排污权交易的现实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颖辉  余晖 《四川环境》2005,24(5):108-110
排污权交易作为一种制度,在我国尚未完全建立.在准市场机制调整之下的排污权交易市场具有比现行排污收费制度更合理之处.排污权交易制度的目的在于逐步减少污染排放,而非刺激排污.其具有的激励和资源配置功能,不仅能较好地控制排污总量,还能提供更丰富的控制污染的方法和途径.公众甚至可以直接参与对环境的管理.本文作者试图从经济学和竞争法的角度对排污权交易的现实问题作一浅显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