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鸟之歌     
爱女儿的父亲,逮住一只小鸟,为了女儿的欢笑剪去了鸟翅膀上的羽毛。女儿起身下了床,另一只鸟慌忙飞离了窗。屋内屋外声声鸣叫一唱一和甚是惊扰。女儿就像一只快乐的小鸟绕在父亲的身旁。鸟儿是女儿眼中的宝拿出水和食物照料。女儿问小鸟:你们是一家人吗,等你翅膀上长出了羽毛你再回去找它好不好?女儿捧着小鸟大哭一场:小鸟你为什么不理我7小鸟对不起·我不会照顾你小鸟.我以后再也不把你和亲人分开了。晚上女儿甜美地睡着了。梦中她与小鸟一起歌曲云儿云儿不动了小鸟小鸟不飞了。女儿拿出纸箱给它铺床喂它牛奶和面包。鸟儿不吃不喝也不睡觉…  相似文献   

2.
当你偶然翻开一本专门介绍鸟类的书籍,看到这样一段文字:中型鸣禽,头颈部均黑色,上体灰褐色,双翅和尾羽灰蓝色,下体灰白色。你一定是一头雾水,不知其所云。虽然这些描述已经非常详尽,但这只鸟在你脑海里呈现出来的影像依然是平面而粗糙的。不过,假如你漫步在树林中,有这样的动物从头上飞过,你会立刻喊出:“看,一只灰喜鹊,它正在为我们唱歌呢 !”   的确,那是一只灰喜鹊。这就是为什么读过朱自清的游记《威尼斯》中那些优美辞句,却依旧渴望一睹意大利水城风采的原因了。知道并不等于感觉到,正如一位环境教育家所说:知道…  相似文献   

3.
放飞     
随着一声枪响,一只小黄雀斜斜地跌落到院子里。走过去一看,那鸟被击中了右翅,蓬乱的翎毛上还带着血痕。它挣扎着,黑豆似的眼睛露出痛苦的神情。 “这些人真可恨!”明明愤愤地说,并用发颤的手捧起它,他觉得这小鸟太可怜。 “爸,找只笼子把它养起来吧。”明明说。 “不行,那会影响你的学习,再说养了它又何用?”听了爸的话,再看看那鸟,明明几乎想哭。”你可知道,天下的鸟都是人类的朋友。”无奈,爸爸只得同意了儿子的要求。于是小小的院落便成了明明与小黄雀的天下。  相似文献   

4.
养鸟需知     
常常看见你在鸟店徘徊留连终日素描一只笼中的画眉所以猜想你喜欢鸟我也喜欢不过比你贪心一点总共拥有几万几千几百零几只统统养在天空里从来不必担心  相似文献   

5.
任冠潮 《环境教育》2013,(Z1):115-116
窗外,阳光明媚,而小威的心情却是阴云密布。因为,他发现自己双臂上开始生长羽毛,而且还在向四周不断生长。小威实在忍受不了,他开始寻医问药……他先去了一家大医院,在做了血液透析之后,医生对他说:"你得了一种很奇怪的病,你的基因变异了,你正在向鸟退化。我们无能为力!""为什么会这样?"小威带着哭腔问。"对不起,我们也不知道。或许与现在的转基因食品有关,抑或者  相似文献   

6.
悖论人生     
人生也许是一个永远的悖论。你没有什么办事能力的时候,许多事情急待你去办,你能应付各种场面的时候,重头戏已选不上你这个角色;你搞不清爱情是什么时,爱来得如火如荼,真弄清是怎么回事时,它已作光速退行。不妨先看欲念需求。你热望有些社会分量时,谁也不把你放在眼里,你渴望金钱支撑一把时,你的存折却一再让你失望。但如果你已成了比尔·盖茨,便会发现“金钱不过是一种符号,简直毫无意义”;你有了卡斯帕罗夫那种国际象棋战绩,又会为世界上找不到一个敌手而无比懊丧。我们的面前总横亘着一座“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大山。总是  相似文献   

7.
草梅 《环境教育》2005,(1):78-78
“收养一条街道?”有没有搞错.只知道许多西人到中国去收养小孩.没听说街道也可以收养,这街道是怎么个收养法儿?假如你收养了一条街道.还真成了街道的爸爸妈妈不成?  相似文献   

8.
越来越多的野生动物被人们抓进城里被当作宠物来饲养了,从小鸟到猛禽,从松鼠到猴子,从龟、蜥蜴、蛇甚至到毒蜘蛛,真是无所不有啊。但是要知道,并不是所有的动物种类都适合作宠物。大家知道吗?每一只在市场上出售的笼养鸟,背后就有20只野生鸟为此丧生。而且,在人工环境下可以繁殖的鸟类、野生动物是极有限的,除鹦鹉等少数几种鸟外,鸟市上的其它鸟类都是野生鸟,都应该禁止销售和饲养,尤其是猛禽。而市场上见到的两栖、爬行动物中,除了巴西龟,其它的龟、蛇和蜥蜴都不能进行人工繁殖。同时,它们非常敏感,这些野生动物在没有专业知识的饲养和专门…  相似文献   

9.
北京有一个大款,要花钱买个宠物来玩。他在狗市上转悠,有人便向他推荐了一只小狗崽。这只小狗崽长得骨架子很大,一打眼就知道是长大了以后极凶猛的那种,于是他掏钱把它买下。回来之后小狗顿顿吃肉,又有专人照料,长得很快。不久一条凶悍强健的大狗站立在主人面前,大款很高兴。可是后来他发现这条狗瞅人时的眼神有点不对劲儿,阴阴的,透出一股吓人的凶光。  相似文献   

10.
尽管没有一个人愿意看到 最后一片叶子从枝头坠落 可一弓支繁叶茂的情景正在时光里渐渐隐匿了 人又寸于痛苦的回忆总是趋于忘记 人只有当回忆中的不幸赤裸和也再立心头时 才懂得后悔的无奈 然后一又一次狼狈地饱尝失去后的苦痛 你难道不知道? 自己手中的斧头比征服者的长矛更可怕 你难道不知道? 它能将土攘驱赶入海 将流沙引至身旁 你难道不知道? 曾经繁荣一时的亚伯拉罕的港口城市乌尔 它早已陷落远离海岸线的深深海港里 你难遗不知道? 著名的楼兰古国 也早已被刁仓理在历史的文字中 你难道不知道? 大唐时代的尼推 因丧失了森林和河流而停…  相似文献   

11.
韩蕊 《环境教育》2013,(7):76-77
父亲最爱跟我讲他小时候的事,有一次我和父亲去大桥散步。他说:"韩蕊你能想出这个桥下的河原来是什么样的吗?"我知道,他又要开始给我讲他的童年了,我摇头:"看这样原来也好不到哪去吧!"父亲笑了:"你没赶上好时候,我小时候,天很蓝,水很清,这牦牛河可宽了,就是站在河面上,也看得见河底的鱼,河底的鹅卵石。夏天大人们在  相似文献   

12.
世界上鸟多的地方不少,太平洋中的夏威夷可算是突出的一个。在这里,还有一个奇特的现象:鸟族从来是不怕人的。人在海滨照相,它胆敢飞落在游客肩头,只差蹲在你的照相机上;人们走在马路上,一只浑身翠绿的鸟儿从树上瞅冷子一翅儿飞下来,追随着你的脚步,不离你身前身后,有时候还眨巴着小眼睛,似在探测你的内心活动哩。更有一次,一种我从未遇到过的情况发生了。当时我在下榻的宾馆九层楼的阳台上写东西,一只类似我们胶东老家的“靛颏”鸟儿竟落在我的稿纸上,一副大大方方、毫无顾忌的样  相似文献   

13.
我曾经在英国呆过几个月,对那里的优美环境不能忘怀。美丽的自然风光,是人刻意爱护的结果。一天,我和朋友Rhysd到几十英里外的海滩去玩,路过一处巨大设施,但见一只大网严严实实地网住了那设施,我不解,问了Rhysd才知道,那是政府的垃圾填埋场,大网是为了隔开鸟与垃圾,防止鸟在垃圾里找食物,危害了鸟的健康!早就听说英国政府对动物爱护备至,有一  相似文献   

14.
鸟的犹疑     
一只鸟从你的头顶飞过,也许你并不在意,像一切没有发生那样,平静如常地往前赶路,或迟缓,或匆匆,顶多习惯性地用手碰碰帽沿。如果一群鸟从你的头顶掠过,甚至鸣唳不止,逢这种场景你无论如何不能忽视,更无法漠视。当你举头仰望,它们也许在你的视野渐渐地遁失,你难免长吁短叹,惊鸿一瞥,  相似文献   

15.
鸟的风景     
正远古,鸟破天荒地叫了。这个世界最早的声音不是恐龙,也不是猿猴,而是鸟。鸟唤醒了大自然的寂静。最初,山川、河流、森林、海洋都哑巴似的无声无息。某日清晨,一只鸟突发臆想,张开喉咙"啊"了声,于是声音诞生了。鸟精灵般的叫声让自然界充满魅力。格雷先生《鸟的魅力》以梦幻般的手法记录了数以百计的鸟的鸣叫,彰显着心灵与自然的和谐。鸟的叫声从一诞生  相似文献   

16.
<正>——你见过最美的蓝天吗?是那种最纯净、不掺杂一丝脏污的蓝。"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天空澄碧,纤云不染,远山含黛,和风送暖"这是诗人们曾用最美的语言描绘过的蓝天,你可曾见过么?不,你永远不会再见到了。现在是2070年,我是最后一片蓝天了。我  相似文献   

17.
鸟的风景     
赵丰 《绿叶》2014,(1):69-78
远古,鸟破天荒地叫了。这个世界最早的声音不是恐龙,也不是猿猴,而是鸟。鸟唤醒了大自然的寂静。最初,山川、河流、森林、海洋都哑巴似的无声无息。某日清晨,一只鸟突发臆想,张开喉咙“啊”了声,于是声音诞生了。  相似文献   

18.
诗歌三首     
Wild Flowers Growing on the Altiplano高原上的野花我愿意为任何人生养如此众多的小美女我愿意将我的祖国搬迁到这里,在这里,我愿意做一个永不愤世嫉俗的人像那条来历不明的小溪我愿意终日涕泪横流,以此表达我真的愿意做一个披头散发的老父亲一只鸟的车祸一只鸟撞在挡风玻璃上“,砰”的一声一只鸟放弃了飞我们急刹车。回头,看云一只鸟倒毙在国道正中央小脑袋粉碎小眼睛圆睁......这是在川西的途中。我们唱着歌不断朝那朵云进逼汽车直立起来了司机瞟了眼后视镜,有人在里面看见了亲人的悲戚。数不清的杂物自货架滚向她的脚趾、足踝和内心…  相似文献   

19.
不要说环保离我们还很遥远,其实节约就是环保。你知道吗,我国目前每生产一吨纸就要耗费7棵大树、100立方米的水。如果每人每天浪费一张纸,全国就要浪费约2700吨纸、27万吨水!在一些大公司的垃圾篓里不知道有多少还能再用的纸,多少只写了一  相似文献   

20.
青秋 《绿色视野》2009,(7):57-58
儿啊,咱家门前你栽的那棵小槐树又长高了许多你知道不?儿啊,咱家里已经存了三千多斤麦子你知道不?儿啊,娘的头发又白了很多你知道不?电话里,娘每次都这样朝他絮说,每次都怕他今年过年又不回去。并且腊月二十八这天,从早到晚,娘一天就打来了三遍这样的电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