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保过新年     
"欢度春节"这些标语在电视广告上经常可以见到,也正是这些标语为春节添上了欢喜的气氛。春节在我看来,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对我来说,可以开开心心的疯玩;而对于清洁工们来说  相似文献   

2.
读者来信     
《绿叶》2007,(6)
莫让通畅呼吸成奢侈前两天,和妻子散步路过一个楼盘,墙上有一条标语让我驻足良久。标语是这样写的,“这里可以让你自由通畅地呼吸”。呼吸,本来是生命得以持续的必然保障,是一种很平常的生命活动。曾几何时,自由通畅地呼吸竟  相似文献   

3.
春节鞭炮焰火的硝烟味尚未散尽,国家环保总局即掀起了新一轮的“环保风暴”。爆竹声声驱逐“食人之年”只是人们避凶趋吉的美好心愿,而今次“环保风暴”则是我们实实在在“自求多福”的大作为。这次“环保风暴”的第一套“组合拳”是“排查隐患项目127个,挂牌督办11家企业,严肃查处10个违规项目”。——不用说,这些企业和  相似文献   

4.
秦劲松 《绿色视野》2009,(12):47-48
不少人童年时都曾有过因好奇而拆掉自己玩具或家中电器的经历,大部分时候因为拆后无法复原而遭到大人的责骂。最近,在网络上活跃着一批为了追寻童年梦想的“拆客”,玩具火车、收音机、手机、台式电脑、笔记本……这些东西除了正常用途外,对于拆客来说,它们的共同功用是还可以拿来拆。但拆不是目的,拆完了还能装好,装好了还能接着用才是追求。  相似文献   

5.
努力构筑生态屏障实现西部山川秀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燕子庄严 《青海环境》2003,13(2):50-54,64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摇篮 ,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基础。恩格斯指出 :“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 ,是在他们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人类存在于客观环境中 ,又能动地作用于自然界 ,不断地从广度、深度上加强对自然界的影响力 ,成为自然界发展的重要因素。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既有积极的、建设性的一面 ,也有消极的和破坏性的一面。前者有利于提高环境质量 ,创造新的适宜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 ,而后者则因违背自然规律 ,破坏自然环境 ,导致自然界的报复。1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基本特点和问题西部地区的地形架构 ,是漫…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场特殊的官司,是在分界小学东侧的一条河边进行的。河岸上,醒目地写着这样一句警示的标语:停电了,蜡烛可以给你带来光明;道理不通了,可以另辟新径;水污染了,水没有了,什么可以替代?这一天,观者如堵。几经打听才得知,原告是小河,法官是大自然,而被告,竟是主宰大自然的人类!在低缓的乐曲声中,小河开始了它声泪俱下的诉述——"我曾经很美很美,绿得像一块无瑕的翡翠,清得像一面硕大的明镜,静得像一位文雅的少女。我哺育了两岸的几代人,他们到我腹中淘米、洗衣、洗澡、玩仗,我的身  相似文献   

7.
正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环保宣传标语:"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绿色你我他,环保靠大家。""优美环境,需要大家共同维护。"……但这些标语所倡导的,有多少人是这样做的呢?相信这会让你沉思……其实在一些小事中就暴露了我们平时不经意间的恶习。比如有志愿者在大街上分发的环保传单,但大约九  相似文献   

8.
“南方北方一个样,大城小城一个样,城里城外一个样”。而‘干城一面”所造成的缺憾,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愈加显现。“千城一面”无疑是现今中国的城建、城改之悲。  相似文献   

9.
有时候,你不得不面对一种非常滑稽的场景,黑烟滚滚的烟囱上刷着“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口号,污水哗哗的暗沟上方的围墙上写着“达标排放,造福子孙”的标语,这些标语口号就像伪劣产品的广告一样塞满了我们的视线,它的真实性只是呈现在轰轰烈烈环境大检查的瞬间或根本就没有真实过,所以我们常常站在虚张声势的幌子之外成为一种假象的道具。我们的天空下,虚构的环境注解着法律的尊严和人们美好的愿望,形形色色的环保口号标语像一种脂粉,涂抹或装饰着日益糟糕的环境,官方承认,中国百分之七十五的水资源已经污染,在工业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产值越来越大,环境越来越坏;税收越来越多,能喝的水越来越少;城市越来越高,环境质量越来越低。  相似文献   

10.
春节是一些意外和疾病的高发期,每年这个时候急诊室里都会“人潮汹涌”。春节就要来到了,在人们欢欢喜喜过新年的时候,一些我们想到的或想不到的意外也有可能发生。所以,掌握一定的健康急救知识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王栩慧 《环境教育》2011,(10):73-73
在不少公园里总会有一些“贵夫人?带着“宝贝”~一宠物,在草坪上乱踩踏,随地大小便,虽然有告示,但对他们来说告示还不如空气,一点用都没有。有好心人提醒他们,这些人就当一阵风吹过,反而说别人多管闲事,每一次我看到这些人时,我总会想:这些人看似有钱,其实他们都是知识上的穷人,有心思带宠物玩淡心思想想我们生活的环境吗?  相似文献   

12.
在周而复始的岁月里,许多节日正在被我逐渐淡漠,惟有中秋节格外令我难忘。年幼时家里拮据,为了供给我们弟兄三个读书,一家人都节衣缩食,平日里难得吃上一顿美味。但是到了中秋那天,母亲无论如何还是要亲手为我们蒸上一锅甜甜的“月饼”的。于是,中秋节成为我心目中除了春节以外最记挂的节日。也是在那个节日,我在母亲的怀抱里,知道了月亮上有琼楼玉宇和桂树,琼楼玉宇中有冰清玉洁的小白兔和美丽寂寞的嫦娥仙子。从那时起,对于我来说,中秋节的月亮不仅是一种美丽温馨的期盼,还是一种浪漫动人的情结。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个哥哥都在外地找到了工…  相似文献   

13.
欢庆的背后     
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是举国欢庆的节日,是2011年第一个月圆之时,也是春节的最后一天。这元宵节当然也就少不了烟花爆竹的燃放。放烟花爆竹就是为了庆祝,可是在美丽的同时却有着不为人知的一面。  相似文献   

14.
转眼间又到年关。如今的春节与二十年前相比已是大相径庭。大家几乎年年都被包围在琐碎繁多的聚会礼仪和走往交谊之中。许多人的春节,是在水泥浇铸的各种密封舱中、在电视等的陪伴下度过的,怎么着也不是味道。因此,找一种绿色的过法,使自己从春节火红的消费高峰、电视高峰、交通高峰中,从春节的疲劳综合症中解脱出来,实在很有必要。也许您可以精心装扮一下自己的居室,为家人准备一顿健康丰盛的年夜饭,或者干脆和家人、朋友一起出游,去异地他乡体验别样春节风情。如果您是一个喜欢怀旧的人,也不妨买一双“千层底”,去重温那已陌生的感觉。总…  相似文献   

15.
保护环境     
请大家回忆一下:十几年前,房子还没拆迁,还没变成现在的小区。春天,每次出门,都能看见在门前的土地上有许多金黄的油菜花。每当这时,我会爱上这花海,爱上这春天!现在拆迁了,再也见不到花海了,最多是在太湖边看到一些,也就没有了小时候的感觉。大家可以在许多草地上看见一些标语,例如:"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绿水青山是我家,大家不要破坏它。""保护环境,造福后代。"……但是,有几个人做到了这些呢?是我们都不识字吗?还是我们无视了它呢?  相似文献   

16.
春节一过,经过“酒池肉林”考验而矢志不渝重返工作岗位的我们,忽然发现季节转换真是奇妙,虽然只有半个月的光景,但已经是换了人间:春天如约而至,却又不期而至。从办公室的窗户望去,枝叶稀疏的树木已经隐隐有了星星绿意,草坪也不是枯黄一片了,路上的行人放慢了脚步徜徉在大好春  相似文献   

17.
抽水马桶文明的膜拜咱们中国人在“吃”的文化上很有成就,是公认的世界上最讲究“吃”的国家。所以近年来到过中国大陆观光的游客,莫不对中国“吃”的艺术大加称赞。然而在饕餮一顿美食之后,到了新陈代谢必须上访的地方时,大多都有个共同的经验,不是被脏臭惊恐得踌躇不前,就是即刻回头另觅他处。有人被逼得实在没有办法,终于就位,然而在数次勇试之后,竟又被四周的污秽逼得难以“下文”。中国的厕所落伍是无可否认的,尤其对使用过西式的抽水马桶的人来说。而抽水马桶也确是大家所公认的一个能代表西方现代文明的“标的物”,人们对它的膜拜也自然成了“大趋势”一九三三年元旦,《东方杂志》曾以“梦想中的未来中国”为题,辑录了许多名作家、教授  相似文献   

18.
鉴赏     
道法自然人们常说”道法自然”,这是一切从艺者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老庄思想的核心。我理解它的是两层含义:其一,从艺者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艺术作品浑然天成。其二,艺术家要想进入自由王国,必须深入大自然去寻找艺术作品所需的营养,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是获得书本知识,而“行万里路”则是汲取大自然的灵性,激发创作灵感。因此,自然环境对艺术家来说极为重要,我们必须珍视和爱护它,使之永远成为艺术家的创作源泉。  相似文献   

19.
鲁枢元 《环境教育》2005,(11):51-55
本文认同地球已经进入“人类纪”这一学术界的最新判断,而且认为“人类纪”远远不仅是一个地质科学概念,同时也是一个跨越了人与自然的多学科的概念,一个全体地球人类都不得不密切关注的整体性概念。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类纪”才是真正意义上“全球化”,一种充盈着生态学意味的“全球化”。而“精神圈”的存在则是“人类纪”的重要表征。人类在酿造了地球生物圈的种种危机的同时,也给地球的精神圈遗留下种种偏执和扭曲、空洞和裂隙。修补地球破碎的“精神圈”,是文学艺术在“人类纪”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20.
过去人们来大寨,登虎头山,就是看七沟八梁一面坡,在这里体验以陈永贵为首的大寨英雄向穷山恶水宣战的豪情和艰辛。而今,来大寨登虎头山,看到的则是另一番景象,不但让你沉思历史,更让我们憧憬未来。沿着当年周总理三上虎头山的路线攀缘,青翠欲滴的油松中一座六角形纪念亭映入眼帘,这就是1965年周总理第一次登虎头山休息的地方。周总理站在这里看着对面山坡上有一片葱绿的松树林,问:“那是什么地方?”贾承让回答:“那是武家坪的天齐山。”周总理自语:“要是能把所有的山头都搞成像武家坪那个山头那样,该多好啊!”陈永贵解释:“我们的虎头山只有石头,没有土,没法种树。”周总理说:“永贵啊,你们可以向山东厉家寨学习石山上植树的经验,这山上要多栽树啊,水果树、木材树都要种。”站在周恩来纪念亭,凭栏远眺,我仿佛看到当年的大寨人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