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二月来了,春天的脚步离我们更近了。或许你还在疑惑:这春天究竟在哪里呢?为什么我不曾看见?其实,春天就在你我身边,只是粗心的你尚未发觉:品味野菜,是春天的气息在唇齿间荡漾“;出墙”的“红杏”,是春天欲遮还羞的倩影;而远足踏青的时候,春天的长度又在我们的脚下渐渐展开;就连那一成不变的建筑,也会披上一身绿色的外衣……“冬季严寒的地毯下,千万朵花蕾等着开放;来去有信的候鸟已经筑好新巢,在颤抖的枝头待时而唱;南方飘来的第一场细雨,将会引导春的脚步来到大地……”诗人布里吉斯笔下的春天总是充满…  相似文献   

2.
正玩是青少年的天性。中小学生走到哪里,玩到哪里;玩到哪里,环境教育开展到哪里。少年"绿"则中国绿,这是我国环境质量改善得以传递的希望。环境教育是青少年的必修课,怎样上好这门必修课?盘锦市黑嘴鸥保护协会与会员单位22所学校合作开展环境教育历时20多年。前期我们是在教室里,后来到自然保护区里开展环境教育。每当学生来到大自然,就像出了笼子的小鸟,他们欢呼雀跃,东张西望,尽情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每次活动都留  相似文献   

3.
我们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作用。环保工作的实践也证明了哪里的领导得力,哪里的工作就有生气和成效;哪里的领导不力,哪里的工作就会走入“低谷”。其关键性作用是不言而喻的。问题是在实际工作中,特别是在环保系统中,的的确确存在着不把它当成一回事的这样或那样的表现。比如,许多地区环保部门的主  相似文献   

4.
剜曲麻菜     
李青松 《绿叶》2012,(6):105-106
剜野菜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我一眼看到麦田边地埂上的曲麻菜时,激动得几乎要流泪。——久别了的曲麻菜啊!那是四月的一天,来福来电话说:"去田间地头看看,舒展一下筋骨吧!"我说:"好。这万恶的城里头太憋闷了!可是,去哪里呢?""当然去郊外!脚往哪里走,我们就往哪里去。"电话那边的来福笑嘻嘻地说。驱车向北,再向东,然后又向北……终于把喧嚣的城市抛在了身后。路边是一格一格白亮亮的  相似文献   

5.
法国绿色行     
李青松 《绿叶》2011,(7):98-103
法兰西酒店我是应法国公证人高等理事会的邀请访问法国的。一同访问的还有中国政法大学公证法学研究中心主任马宏俊教授。马教授是中国公证法学界著名学者,多次去法国访问,对法国已经相当熟悉了,这次是专程陪我。我跟他开玩笑说:"委屈你啦!"他摆摆手说:"哪里哪里,访问法国百来不厌。何况,此行是绿色之行呢。"  相似文献   

6.
泉水礼赞     
朱志胜 《环境教育》2009,(10):70-70
可爱的泉水吆,我要问你!你来自哪里,你要到哪里去? 泉水呵呵地说,我来自脚底下,去你们需要我的地方。 可爱的泉水吆,地底下这么远,是谁把你送上?  相似文献   

7.
石嫣 《绿叶》2013,(7):80-88
食物从哪里来?这似乎是个再简单不过的问题。但现如今,这个问题却不断困扰我们。更为准确地说,今天,从哪里可以获得安全健康的食物成为了我们的困扰。这无疑是一个有些滑稽的问题——在这个科技突飞猛进,人们已然可以奔向外太空的时代,我们却开始困扰于餐桌安全。然而,它却真实存在,并要求我们做出思考和选择。  相似文献   

8.
正春天,万物复苏。你可在嫩绿的芽儿中,娇艳的花从里,高高的树枝上找到那一点一点的春。"寻春"是每个人在这个美妙的季节里必做的事!有人认为春应走在那繁华的街市里,人们脱去了厚厚的羽绒服,换上了轻便的针织衫;有人认为春应在那美味的食物里,人们端出了有异香的春芽儿,这是专属于春天的味道……而我认为春应游走在幽静的山林中,动物们纷纷过好了冬,植物们个个探出了头。  相似文献   

9.
<正>"哪里有绿色,哪里就有生命。"现如今,郁郁葱葱的森林变成了座座工厂;一望无际的草地变成了荒原;清澈的小溪变成了浑浊的水沟;美丽的草原变成了贫瘠的沙漠……这是因为人类乱砍滥伐,毫无节制地破坏环境,没有保护好我们的地球家园。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而我们却  相似文献   

10.
韩毓海 《绿叶》2008,(2):38-45
文化领导权的丧失、软实力的虚弱、在世界资本主义等级体系中处在被洗脑的打工者的地位,是我们今天所面临的三大危机。决定我们今天政权合法性的,不是正统和法统,不是你认同了什么经济制度、实行了什么宪政,而是思想路线的正确性。我们从哪里来,往哪里去;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在争夺文化领导权的视野中,我们要立足于批判地继承中国革命的遗产,重建中国社会的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无梦不蓬莱     
从诗意走向现实。寻根,找寻生命的起点。从此,他便如此踏上征途,离开首都、离开他的桌案,走进了自然、走进了森林,也走上了环境文学写作的新路。你从哪里来?从芦苇里来。你往哪里去?森林、大川以及小河。你为何而去?为了大地以黎明之光显现,为了花开花落,生生不息。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饮食博大精深,贴秋膘、冬令夏补,吃跟一年四季的变化紧密相连。春季里,"吃春"又是一门学问。我国关于"春分"前后的饮食,民间有很多流传,中医也有很多讲究,俗称"吃春""咬春"或者"啃春"。"吃春"吃什么,这里面也是有讲究的。总的说来,春天要多吃大自然赐予我们的食物,那味道和春天一样——清淡而甘甜。按照中医五行理论,春天是生长发育的季节,枯木逢春,肝胆之气生发,  相似文献   

13.
正当大脑遇到大自然,大自然能够把人的创造力提升50%;漫步森林中,可以慢慢恢复我们的注意力,这些都是脑神经专家的研究成果。我们做事的时候总是想原因,比如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去哪里,我们为什么要去那里。我们来一个地方总是有某些理由,这影响我们做某些抉择。我们在自然中长大,我们和自然有什么关系?在什么时候的关系?在哪里产生的互动?这种互动频繁吗?和谁在一起?这些相处到底有什么意义?很多时候,  相似文献   

14.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心依着你,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情牵着你……初春的一个夜晚,一艘行驶在北部湾的邮轮卡拉 OK 厅里,传出这么一曲优美动听的歌声:《绿叶对根的情意》。唱歌的是几位参加绿叶理事会会议的代表和《绿叶》杂志编辑部工作人员,他们唱的这首歌,最恰当不过地表达了他们之间这么一种“情意”关系:如果把《绿叶》杂志从事的绿色文化事业比做一棵大树上的树叶,那么绿叶理事会成员则是大树的树根——没有“根”的支撑和滋养,哪里谈得上“叶”的繁茂和存活!囿于这种“支撑”“滋养”的深情,《绿叶》杂志每年都要举办  相似文献   

15.
啊,还是黑暗,还是寂静,小鱼、小虾都到哪里去了呢?嗅,忘记自我介绍了,我是一节被废弃了很久很久的废电池。  相似文献   

16.
王英琦 《绿色视野》2011,(10):61-61
当西方的资本主义陷入经济衰亡时,当东方的恐怖主义加紧制造人肉炸弹时;当全球各种极端气候、生态危机直逼临界崩溃时;当仓皇的人类在大地上寻求种种拯救之路时,却忘了一个最重要、最迫急、最终极性的使命:越是进化接近尾声,越是应当面向星空,面向宇宙母亲回头追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我的最终使命是什么?  相似文献   

17.
李青松 《绿叶》2015,(3):84-99
看起来样子很迷人,姿态摇曳,婀娜曼妙。种子缤纷,像长了翅膀的童话四处飞。不要被美遮蔽了双眼,其实它的本性特别贪婪:残忍、蛮霸、无情。随地匍匐,逢草覆盖,遇树攀援。它蔓延到哪里,就把灾难播种到哪里。——题记一、薇甘菊爱情叶影斑驳中,薇甘菊暗怀心事。春天,广东东莞一座橘黄色的小楼。头戴长舌帽的吉他手小白在自家阳  相似文献   

18.
浩然在三河     
《绿叶》2020,(7)
正今年2月20日是著名作家浩然去世12周年忌日,3月25日是他诞辰88周年纪念日。应"怀念浩然"微信群诸多朋友的呼声,我整理出自己曾经写浩然老师的几段文字以做怀念。浩然是哪里人?浩然是哪里人?顺义县(现为北京顺义区)的乡亲们说,顺义人呗,金鸡河、箭杆河多次出现在他的笔下;长篇小说《艳阳天》就是写焦庄户的,"萧长春"还在嘛!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环境保护工作有了很大的发展,环境保护宣传工作也随之发展起来,成为环保工作的开路先锋。从几年的环境保护宣传工作中,我们得出这样几条经验: 第一,领导重视是关键。第二,哪里环保宣传教育搞得生动活泼,哪里环保工作就能够打开局面。第三,环保宣传教育工作要为环境监督管理服务,密切配合当地环保工作的中心和重点。第四,要有机构、人员、资金的保证。这几年尽管我们的环保宣传有力地促进了环境监督和管理,但是必须看到一些同志,甚至是某些领导同志对环保宣传的意义认识不清。  相似文献   

20.
正漫步于这些阡陌小路,任你走到哪里,哪里都是绿树掩映,鲜花盛开,景色旖旎。洁净、宁静、温馨、美丽的环境,让你随时随地都想站一站,坐一坐,歇一歇。我一直记得这么一句话:厦门的鼓浪屿,是个值得品味的地方,它不喜欢走马观花的过客。所以,多年前的仲秋时节,当我第一次同家人到达厦门之后,便数次登临鼓浪屿,如品茗一般,细细地品味了它一番。那天,秋阳明丽,海风轻吹。游船绕岛一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