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6 毫秒
1.
一位有识之士写过这样一段文字:“一个人,要心胸坦荡,光明磊落,爱憎分明,不负(?)华,不负他人。只要真正地爱过,也真正地恨过的人,就是一个大写的人。人在活人面前,往往失去自己的存在,人,只有在死者面前才真正相信自己活着。”显然,其意是针对社会上有那么一种人,面对假、恶、丑,不痛心,不愤恨,遇有真、善、美,不去爱,不赞美,仿佛心肝脾肺全坏死,是非不分,善恶不辨,实在不能称其是一个活着的人,起码不是一个完整的人。大凡熟悉(?)任过旗、盟团委书记、  相似文献   

2.
很想有一个深深的院落,在这个院子里,种上一地花,一地植物,无论是春夏秋冬,都有不同的花开满院子。无论哪个季节,只要有鲜花和绿叶陪伴,有它们的茂盛开放,心底总会充满温馨和感激。特别是炎热的夏季,风扇、空调无法抚慰燥热的心,只有那翠绿的树、盛开的花朵能给人带来沁人肺腑的清凉。若还有一丝风吹过指头,带着绿叶的清香,诱人的花香,仿如带来了琼脂玉液,令人一下子神清气爽。有庭院当然最好,即使没有,我们也可以在高空,在阳光可以照射进来的地方自己辟出一角“庭院”来——就为了那一道绿荫,为了枝繁叶茂时的微笑。种花,需要的不只是一个…  相似文献   

3.
都市帕客     
<正>手帕,很多人小时候都用过,现在已经难寻踪迹,如今将手帕重新拿上台面在一些人看来似乎有些不合时宜,五毛钱一包的手帕纸在任何一个小商店都能买到,但即便如此,仍有  相似文献   

4.
范碧萱 《绿色视野》2008,(11):57-57
第一次听到"三眼井"这个词,是在丽江。丽江有"东方威尼斯"之称。住在丽江古城的客栈,出门便是石桥与流水。一个人行走在石板路上,有穿街而过、入院过墙的流水相伴,不会感觉孤单。  相似文献   

5.
神农架云海     
《绿叶》2003,(5)
遭遇神农架的云海不仅是在画片上,还在行程中。有一次过天门垭,明明晴空万里,上了垭子,突然云雾迷蒙,甭说看不见山了,就是眼前的路也不见,只好停下车来,等那云雾散去,人就像一下子失去知觉一样,意识模糊,认知功能丧失,且有一些恐惧与惶惑。可见山上骤起的云雾是能打击人的思维的,并不如人们常说的那么美妙,比如腾云驾雾之感,对于我,从来就没有出现过。在神农架呆久了,对它的云海,连看带听,遂有以下心得。先讲神农架云海中最神奇的佛光,在天门垭和神农顶皆出现过。我听一个  相似文献   

6.
凡有点儿文化的人多半都知道达尔文。尽管他是100多年前的人,仍然是现代人心目中的科学权威。能够把达尔文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学说引证得头头是道的人,不仅在科学界,几乎遍及文学、经济、军事等各个领域,尽管他们未必读过达尔文的原作:《物种起源》。这就是权威的力量,似乎不需要后代人去怀疑,去考证。只要我们说:“达尔文说过……”就已经胜券在握。我们常说“事实胜于雄辩”,其实在很多人的论文中我们常常看到的却是“权威胜于雄辩”,为了证明一件事、一个道  相似文献   

7.
过大年     
过年,有些人往往又加一个"大"字,称之为"过大年"。这里所说的"大",有超过一般、非常重要的意思,意味着过年是一年中最重大的节日。老话这样说:小孩盼过年,大人盼插田。在孩童时代对过年充满着兴奋和惊喜,每到过年,有新衣服穿,有好戏看,有糖果吃,还有压岁钱,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拜街坊,那种过大年的热闹和喜庆令人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8.
舍身饲虎     
佚名 《绿叶》2006,(10)
凡是到敦煌莫高窟参观过的人,大多都被北魏第254窟的一幅壁画震撼过,那就是南壁的《萨埵舍身饲虎图》蛉嗣?讲述的是一个古老的故事:古代有一位国王名叫大车。他有三个儿子,长子叫摩诃波罗,次子叫摩诃提婆,最小的叫摩诃萨埵。一天,三位王子外出游玩,来到一座陡峭的高山。这时,他们发现,在山谷中有七只出生不久的小虎正围着母虎嗷嗷待哺。而母虎由于饥饿和生产的折磨,已经筋疲力尽、奄奄一息。面对这八只即将饿死的老虎,三位王子都深表同情。“死亡正向母虎一步一步逼近,为了能活下去,它最终或是吃掉自己的幼子,或是与七只小虎一起死掉。…  相似文献   

9.
安徽省首届"十佳环保人士"评选表彰落幕已经一年多,这一年多,他们过的还好吗?事业与产业是否有了新进步?作为民间环保人的旗帜与标杆,他们在安徽省环保公益事业中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为了使他们的事迹产生更广泛的后续影响,本刊记者特选择了4名有故事的"十佳环保人士"回访,再度走进他们的身  相似文献   

10.
<正>为了让世界各地的生态伦理在民宿扎根,杜春平四处搜集世界生态保护伦理案例,装裱上墙或者制作成简易读本,感染每一个住店受众。"山水田园悠闲度日,美学诗意精致生活。"有一对50岁的华为元老级高管,辗转来到黄山脚下西溪南小山村时被美呆了,遂停下脚步安了家。此后他们下地躬耕创办民宿,融进现代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把无数人向往的诗和远方,过成了每一个日常。难能可贵的是,为使千年古村可持续发展,昔日金领华丽转身为新乡贤,为古村生态环境质量提升不遗余力。  相似文献   

11.
在好莱坞大片《阿凡达》中,当地土著居民住在美丽的大森林中,过着与世隔绝的桃花源生活,外出时乘着一种奇怪的大鸟,令各国观众惊羡不已。其实在我国云南东南部的原始森林里,就有这样一个十分相似的莽人部落。他们世代靠采摘野果和狩猎为生,有着浓厚的有衣共穿,有食同享的原始共产主义遗风,平时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由于很少有人能深入大山腹地对其进行专门研究,多年来他们一直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未被认知的民族。直到2009年,这个只有681人的小部落才被划入布朗族,他们的绿色生活,令人大开眼界!  相似文献   

12.
人一生都有很多谜,谁都想解开我也有谜,对人生、对自然……为解谜,有了这套《徽州人家》系列人物画谜,既困惑,又诱人……谜,既美丽,又无奈……谜,是渴望,是探索。为了解开一个谜@束俊$中国美术家协会  相似文献   

13.
王新同 《绿色视野》2010,(12):26-29
天鹅种类世界上仅余6种。一个叫刘武的广西人为了保护这一珍稀物种,不惜举债600万,冒着巨大风险在野外大规模放养。如今他培育出的天鹅,已远远超过青海湖鸟岛的天鹅数量,现在每年都有几十万游客,从不同国家慕名赶到这里与鸟亲密接触。在欧洲观鸟网站上,他成了红得发紫的明星。美国《探索频道》更是称赞他“创造了时间奇迹”。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何做出如此惊人之举?  相似文献   

14.
“圣诞节将至,为了保护地球资源与环境,请自觉减少购买纸质传统贺卡。你可在大面值人民币上写上贺词寄给我。感谢你对环保事业的支持,预祝你圣诞快乐!”相信不少人都收到过这  相似文献   

15.
不再刻意     
记得有一次记者在采访一位环保爱好者时,记者问他什么才叫真正拥有了环保意识?那人的回答发人深省:“环保就是当你手中拿着一块废纸,刚想随便扔掉时,忽然意识到应该把它扔到垃圾桶中。而真正的环保意识就是在你的潜意识里,从没想到过要扔到其他位置。当一个人无须刻意去做环保的时候,他也就真正有了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16.
雪里蕻,在我们江淮老家一带被称作雪菜、腊菜。初冬,又到了雪菜大量上市的时节。寻常百姓家每当其上市时都会买一些回家,洗净晾软,用食盐腌制,作为冬日里餐桌上少不了的一道家常菜。虽然我吃过东西南北很多菜系,也吃过数不清的西餐,可是对难登大雅之堂的雪菜却始终不厌不弃。无论走到哪儿,只要是自己生火做饭,这都是我的一个至爱,几乎快形成“雪菜情结”了,农村支教时向农家菜园里憨厚的农民要过,在合肥街头“铁牛”或架子车上买过,在京郊高大骡车上购过,也许是对农民有天生的好感吧,买他们直销的雪菜从未有还价的习惯。有腌菜经历的人都知…  相似文献   

17.
正社会从来不缺少键盘侠、评论家,我们缺少的是真正行动人。他在长城上捡垃圾,从一个人,到两个,到三个,再到一群人。"一袋袋的垃圾,就是我们的勋章。"他说。他是许宁,自然之友会员、沈阳小组的成员。他征服了高峰,大自然却征服了他。2001年4月,许宁参加了人生第一次的爬山活动。当时他跟着一个户外俱乐部去爬辽宁第一高山,三天里穿越森林,翻过大山,碰上过野兽,经历过迷路和食物  相似文献   

18.
7月初,马来西亚的一家由当地环保组织建立的网站以网络签名的形式,呼吁联合国采取行动,保护马来西亚柔佛州森林公园,进而保护当地传说中的柔佛野人。1969年,在柔佛州桂领地区,一位当地警察向媒体宣称,他看到了一个20英尺长、半英尺宽的大脚印;而当地另一名退休的副警区主任,则宣称自己看到了一个足有四层楼高的野人。不久,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马来西亚华裔则对一家媒体宣称,自己因工作关系曾在柔佛州的原始森林中生活了六年,五次亲眼看见柔佛野人,并与柔佛野人一起吃过一次饭。实际上,在柔佛州土著居民中,有关野人的传说非常古老。当地有一个…  相似文献   

19.
正我们总是被灌输:要好好工作、要加倍努力、要成就更多,只有这样才能有好日子过,才能开心快乐幸福。但真的是这样吗?哈佛大学在1938年开展了一个名叫The GrantGlueck Study的研究,这个研究项目长达76年,至今仍在继续中。这个项目的目的在于,从整个人生的长度来研究到底是什么决定一个人过得幸福与否?开始之初,这佃目的研究人员跟踪记录了724位男性,从少年到老年,年复一年地询问和记载他们的工作、生活和健康状况等。这724位男性是从美国波士顿  相似文献   

20.
雷虎 《绿色视野》2014,(12):63-66
提到我们的传统手工艺时,我们总是一边心怀敬意,一边扼腕痛惜。用来装饰的剪纸、用来娱乐的皮影、用来生活的漆器,它们在华丽千年后,最终成为一个老去的背影。我们看待传统工艺的消逝时,就如同看到物种的消亡,把矛头直指以经济为中心的现代社会。然而,有多少人从传统工艺自身找过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