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思桦 《环境教育》2013,(12):73-74
本文重点分析了东北三省陆海联运体系格局,东部高速公路对丹东港货源影响以及丹东港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在基础地理数据、传统统计数据、新兴开放数据的支持下,运用主成分分析得到各港口能级指数,利用港口—腹地间两两时间距离,基于场强模型对辽宁沿海港口的吸引范围进行了划分。结果表明:能级指数较好地反映了港口的综合实力;基于互联网地图服务的可达性测度具有可靠、及时、灵活的特点;场强模型能较好地刻画出辽宁沿海港口腹地的空间格局;大连港腹地包括大连市及其东北地区北部,营口港腹地以沈阳经济区为主,丹东港腹地主要位于辽宁省和吉林省东部,锦州港腹地包括辽西地区和赤峰,盘锦港腹地位于营口港和锦州港的腹地之间,葫芦岛港腹地最小;辽宁沿海各港口之间竞争激烈,大连港和营口港、丹东港之间的交叉腹地范围广,港口资源亟待整合。  相似文献   

3.
中国省际旅游效率评价及其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效率的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对2007-2010年中国旅游效率的时空差异进行分析,并对旅游效率的指标敏感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7-2010年中国的旅游效率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东部最高、中部最低、东北和西部介于两者之间,其中东西部呈下降趋势,而中部和东北呈上升趋势;受东部和东北的旅游效率变化影响,中国旅游效率呈发散趋势,即省市之间的差距逐渐增大;旅游业从业人员数和交通便利条件是影响旅游效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跨海通道作为一种新型快捷的交通方式,其建设对端点地区的交通运输和经济发展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以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南北端点两大半岛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和辽中南城市群为研究区域,采用断裂点和城市引力模型方法计算分析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对两大半岛城市群城市间经济联系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影响下,两大半岛城市群城市间经济联系强度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5.
边际效应理论及其增值效应是现代生态科学很重要的一个原理.我国是典型的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国家,长期的区域非均衡战略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四大区域板块.面对着东部的开放崛起,西部大开发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造,"谨防中部凹陷,促进中部崛起"作为一个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命题,被提到了国家层面上.中部板块由于地理区位与经济发展水平均居于我国的中间位置,因此具有明显的过渡性.作者试图通过运用生态学上的边际效应理论,分析中部区域板块内部以及板块之间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机制,来促进中部区域板块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东北大平原商品粮基地的农业资源开发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北大平原商品粮基地的农业资源开发对策武志杰(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沈阳110015)晁岳侠,曾丽娟,王萍(黑龙江省八五三农场)东北大平原覆盖黑龙江、吉林、辽宁(不含朝阳区)和内蒙古呼盟,主要由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中平原等七个类型区组成。土...  相似文献   

7.
以我国328个地区为研究对象,运用重心模型、空间自相关、泰尔指数探讨了2010—2016年建设用地供应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供应量东部与东北下降,西部上升,供应重心向西南方向移动。②土地供应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但二元分异格局减弱。③除东北外,其他3个地带的内部异质性增强,地带间差异向地带内异质性转变明显。④土地供应热点区由东部向中西部转移,冷点区由西部向东北转移明显,南热北冷格局增强。⑤组内差异引致总体差异扩大,组内差异由东部内部差异转变为西部内部差异。  相似文献   

8.
7月7日至13日,由国家环保部东北督查中心副主任刘阳明带队的国家减排核查组就上半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情况来我省进行检查。在听取王国才厅长代表省政府做  相似文献   

9.
万利  王震洪 《四川环境》2005,24(3):19-21,34
坡耕地严重的水土流失对山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滇东北山区因其人口众多,大面积的坡耕地水土流失十分严重,而长期处于贫困。本文针对滇东北山区基本现状而进行的坡耕地生态环境治理的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环境保护在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的监督与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11.
东北Shi蛄是世界淡水螯虾的一种,在我国仅产于黑龙江流域,是风味独特的水产珍品,但未被人们重视。本文根据近年来的部分研究成果,初步报道了东北Shi蛄资源现状生物学,特性及其经济价值,并提出开发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12.
滇东北山原区是云南省的区域性贫困区.该区以山地为主.自然条件垂直差异大、土地资源质量较差、管理上存在问题多.本文以会泽县为例,对该区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东北蝲蛄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蛄是世界淡水鳌虾的一种,在我国仅产于黑龙江流域,是风味独特的水产珍品,但未被人们重视。本文根据近年来的部分研究成果,初步报道了东北蛄资源现状生物学、特性及其经济价值,并提出开发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14.
2013年秦皇岛连续两次降水过程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自动站资料及卫星资料,从大尺度环流背景和水汽、动力、热力条件出发,对2013年8月底东北冷涡影响下秦皇岛两次降水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处在东北冷涡发展的不同阶段,中低层温度场配置不同,两次过程降水特点极不相同。8月27日降水是一次连续的区域性降水过程,以层状云降水为主,降水均匀连续,8月31日至9月2日是冷涡后部西北气流影响下的数日局地性对流降水,具有很强的突发性。  相似文献   

15.
2010年适逢农历虎年,威猛的老虎形象已经充斥于大街小巷。然而对于生活于吉林省珲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与东北虎有亲密接触的农民来说,这实在不能算一个好年。珲春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于2001年,是我国第一个以东北虎、远东豹及其栖息地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成立后,东北虎在保护区内的活动与日俱增,这对保护区是件好事;然而,发生在保护区内的东北虎频繁捕食家畜事件令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头痛不已。一头接一头的大型家畜被东北虎捕食,不仅给当地农民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对其心理上的伤害也是难以形容的。  相似文献   

16.
自2003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实施以来,东北地区进入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和体制机制全面转型期。建立了东北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技术支持下的层次分析法构建可持续发展综合测度模型,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方面测度东北地区可持续发展态势。评价结果显示:①自东北振兴战略实施以来,东北地区可持续发展水平逐渐提升;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态势上升显著,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保持相对稳定态势,但波动较大,资源环境并未得到根本好转。因此,从制度建设、区域协作、循环经济、结构调整等方面提出东北地区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7.
点击 松花江     
松花江,象征北国风采的河流,它发源于皑皑的长白山。松花江是满语“松阿里乌拉”的转译,就是“天河”的意思。把松花江比作从九天落到地上的天河,概括了它的宽广绵长、富饶美丽和神奇风光。长白山天池上那一泓泓冰清玉洁的湖水,目送着蜿蜒的松花江走下长白山,浩浩荡荡,一泻千里,抚慰着辽阔的黑土地,培育着几万万东北人民的根。  相似文献   

18.
《环境教育》2013,(6):98-98
大连港建于1899年,位于辽东半岛南端,港阔水深,是中国东北及内蒙经济区通往世界最近的出海口。目前大连港同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300多个港口建立了经贸航运关系,有近百条通往世界各地的集装箱班轮航线,是我国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大连港的运营生产主要体现在港口物流过程中生产作业活动和相关辅助作业活动,包括:港口货物装卸、储存、集疏运等生产作业和对靠泊船舶服务、码头设施、装卸设备、流动机械、  相似文献   

19.
滇东北原区是云南省的区域性贫困区。该区以山地为主,自然条件垂直差异大,土地资源质量较差、管理上存在问题多,本文以会泽县为例,对该区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基于对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和城镇化发展效应的内涵剖析,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评价、耦合协调、面板向量自回归和空间杜宾模型测度了2005—2020年31个省区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与城镇化发展效应的交互影响和空间联动效应。结果表明:(1)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指数由0.179增至0.740,表现为“中部>东部>东北>西部”;城镇化效应指数由0.134增至0.833,表现为“东部>中部>东北>西部”;(2)耦合协调度由0.394增至0.886,从轻度失调向良好耦合协调转变,表现为“中部>东部>东北>西部”;(3)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对自身和城镇化发展效应的解释力分别为60.9%和15.6%,城镇化效应对自身和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解释力分别为84.4%和39.1%;(4)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空间回归系数为0.148,城镇化发展对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直接效应为0.221%,空间溢出效应为0.071%;城镇化发展效应对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解释力更大,二者之间存在良好的时序耦合协调性;城镇化发展效应对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二者之间具有不对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