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环境教育》2013,(6):75-75
北京大学自然保护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和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从2009年开始,在雪豹的主要栖息地之一——青藏高原的腹地三江源地区,开展了针对雪豹的保护生物学研究和社区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期我们将和大家分享他们的部分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
青海省是我国野生动物重点分布区之一,共有鸟类290种,兽类110种,分别占全国鸟兽种类的1/4和1/6。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有67种(类),其中野驴、野牦牛、白唇鹿、雪豹、藏羚、盘羊,黑颈鹤,黑鹳、藏马鸡等是闻名世界的青藏高原特有珍稀动物。资源动物蕴藏总量名列全国前茅,是青海省一项宝贵的自然财富。  相似文献   

3.
大熊猫、鼠兔、普氏原羚、雪豹:她用保护的眼光带动科学研究;吉沙、措池、天珠王:让她发现了"社区环保潜力";熊猫蜂蜜:既保护熊猫,更"保护"公众……2013年6月30日,接到吕植老师的微信,她说她在玉树,要在那工作到7月底。问她是不是为了雪豹的事,她简短地回复说:"三江源"。三江源,一个让人容易浮想联翩的词汇,从广阔的地理概念来说,它可以泛指长江、黄河、澜沧江所共同笼络到的所有片区,青海、云南、西藏的不少地区都可以用其来自认;也可以泛指青海的玉树地  相似文献   

4.
九峰山地区天然植被保存完整,动植物资源颇为丰富。该区有维管束植物82科302属596种;陆栖脊椎动物134种,其中兽类25种、鸟类100种(另有2亚种)、两栖和爬行类7种、鱼类2种。蒙古扁桃和黄芪为国家三类保护植物,青羊和雪豹为国家二类保护兽类,金雕等13种鸟为国家二类保护鸟类;另外还有其它用途的经济动、植物。  相似文献   

5.
今年9月13日,由新疆保育基金会理事、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所马鸣研究员主持并率领的新疆雪豹研究小组,在天山中蒙边界进行了"中国新疆雪豹栖息地调查行动"。到11月中旬为止,研究小组仅在天山托尔木峰地区发现了一个可以维持的雪豹种群,总数只有50只左右。"雪山之神"正濒临灭绝。  相似文献   

6.
九峰山地区的生物资源及其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峰山地区天然植被保存完整,支票物资源颇为丰富。该区有维管束植物82科302属596种,陆栖脊椎动物134种,其中兽类25种,鸟类100种(另有2亚种)、两栖和爬行类7种、鱼类2种。蒙古扁桃和黄芪为国家三类保护植物,青羊和雪豹为国家二类保护兽类,金雕等13处鸟为国家二类保护鸟类,另处还有其它用途的经济动、植物。  相似文献   

7.
正自然蕴含的信息丰富且生动,孩子是充满灵性的,他们天生就能与自然界中的动植物"交流"。熊猫丫丫与女儿美美正经历着"母女别离"之痛,金丝猴淘淘不畏苍鹰凶猛勇救妹妹赢回父爱,雪豹达娃为了子女生活不惜生命奉献雪地,丹顶鹤以其苦中苦练就一身"舞艺"······大自然题材电影《我们诞生在中国》,以"动物世界"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让喜欢和不喜欢动物的孩子心生感知、受到教育,增进与动物亦或自然和谐共生的情感,可谓是一堂学大  相似文献   

8.
从经济学角度看,自然遗产保护中必然涉及产权问题,建立合理的自然遗产产权制度是自然遗产保护的关键。我国目前的自然遗产产权制度暴露出许多弊端,如所有权基础上的自然遗产管理混乱,自然遗产经营权配置不合理,以及欠缺对自然遗产相邻权的规定等。这些产权制度方面暴露的问题,对于自然遗产的保护无疑是不利的。通过对自然遗产保护中产权问题的探析和国外在自然遗产保护方面经验的借鉴,对我国自然遗产保护产权权利束中的所有权、经营权和相邻权的完善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环境教育》2013,(4):72-73
我的名片中文学名:雪豹英文名:Snow leopard,Ounce别称:草豹、艾叶豹、荷叶豹、大马热纲:哺乳纲科:猫科数量:乐观估计,全世界的雪豹在野外仅存约4510~7350只性格:喜爱有固定的家,爱独居,晨曦活动最喜爱的食物:顶级食肉动物之一,非肉不吃,无肉不欢  相似文献   

10.
第二次全国自然保护工作会议日前在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落下帷幕。会议总结了勺\五”以来自然保护工作,分析了自然保护的形势和任务,提出了“九五”自然保护目标和基本思路及主要工作,会议还审议了《国家环保局关于加强自然保护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务委员宋健给会议发来贺信,国家环保局局长解振华主持了开幕式,并在会议结束时作了总结讲话。国家环保局副局长王玉庆作了工作报告。会议认为,“八五”以来我国自然保护工作发展势头良好。在自然保护立法,自然资源开发中的生态保护,乡镇企业污染防治,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生态示范区…  相似文献   

11.
各省动态     
《绿色视野》2010,(9):5-5
广西壮族自治区近年在一些偏远地区相继建立14个自然保护小区,既填补了自然保护区网络空缺,又最大限度保护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通过中国——欧盟生物多样性项目广西西南石灰岩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的实施,促成了广西首批自然保护小区建立。广西分别在德保、靖西、那坡等县建立自然保护小区,保护大壁虎、苏铁、猕猴等珍贵物种。  相似文献   

12.
自然保护立法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保护立法与污染防治立法相并列,共同组成完整的环境保护立法体系。进行自然保护立法,涉及到一系列管理实践与立法协调的问题.本文对自然保护立法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国家有必要抓紧制定专门的自然保护法,为保护和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提供根本保障。一、我国自然保护立法的现状和问题自然保护立法作为整个环境法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目前主要反映在下列法律和法规中;(-)《宪法》中对自然保护做了规定我国《宪法》第26条第1款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它公害。”第9条第2款、第22条…  相似文献   

13.
自然保护是指保护并合理利用森林、草原、野生动植物及其生存环境即生态环境。它是环境保护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的不断深化,自然保护工作的要求也愈来愈高。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的自然保护管理体制虽经近年来的调整,仍不能适应要求愈来愈高的自然保护工作的需要.有时甚至起了消极的阻碍作用。为此,本文在陈明目前自然保护管理体制状况及其弊端的同时,提出一些调整体制、理顺关系的建议、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4.
于晶晶 《四川环境》2021,(2):220-224
2019年6月《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的颁布,指出自然保护地建设应“探索全民共享机制”,突出了公众参与制度的重要意义。在我国自然保护地建设过程中,公众参与制度虽然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关注,但仍面临诸多实践困境。通过分析现阶段自然保护地的立法和实践现状,探析公众参与制度在自然保护地建设中的适用路径和困境阻碍,对公众参与制度的立法表达、管理体系和保障机制等方面提出建议,从而进一步完善自然保护地中的公众参与制度,为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制度支撑。  相似文献   

15.
在1988年以前,苏联自然保护的管理体制基本上属于分管型,即许多政府机构依据不同的权限,在不同程度上实施对自然保护的管理。在苏联最高苏维埃、民族院和联盟院各有一个自然保护委员会,但在苏联部长会议中,却没有一个专门负责自然保护管理的机构,对自然保护的管理分散在各部、委进行。如国家计委内有一个自然保护局,负责自然保护的规划、计划工作;国家科委内有一个自然保  相似文献   

16.
自然与文化遗产是祖先留下的自然景观、独特资源以及物质和精神产品中的精华部分,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目前我国的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与发达国家之间还存在明显差距。当前我国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的迫切任务是建立一个具有统一协调功能的组织机构,完善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的法规制定和法律监管制度,并建立合理的运营机制。只有系统性地解决了以上问题,才能使我国的自然与文化遗产的保护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9月15至17日,首届"长白山国际生态论坛"在吉林省长白山举行。来自全球15个国家和地区自然保护管理和研究方面的专家、学者,共同就加强自然保护国际合作、携手共建生态文明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此次长白山生态论坛主题为:加强自然保护,传承生态文明。经过两天的交流讨论,与会代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逐步完善。在生态系统与重要自然资源保护方面,形成了由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自然文化遗产、湿地公园、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海洋特别保护区、特别保护海岛等组成的保护地体系。在生态空间保护方面,率先在国际上提出和实施生态保护红线,构建了以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脆弱区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区为主体的生态保护红线技术体系,成为我国新世纪一项重大生态保护工程,并开展了生态功能区划、主体功能区划。在保护机制上,于2015年启动了国家公园体制,并开展试点示范。本文从以上三个方面概要分析了我国自然保护地的发展历程和发展成效。  相似文献   

19.
地方环保部门开展自然保护工作必须的资金多年来一直不能解决。本文对环保部门开辟自然保护资金渠道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古代,先贤哲人关于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论述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充满了对自然界的看法和自然环境的关怀,警示世人要顺应自然、尊重自然、敬畏自然和保护自然,与自然保持和谐,这些朴素的生态环境保护思想代代相传,与现代生态文明交映生辉,与世界生态文明相互融合,在千百年来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中起着积极的先导作用。在齐国这块广褒而古老的大地上形成了以“开放、务实、包容”为特征的齐文化,其中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保护思想源远流长,历久弥珍,加强学习和借鉴对于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将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