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全坤 《环境导报》2003,(20):44-44
位于苏浙皖三省交界、太湖西畔的宜兴市,是我国著名的陶都和环保产业之乡。近年来,该市经济快速发展,综合经济实力在全国2052个参评县(市)中名列第13位,环境保护工作也取得明显成效,陶的古都处处展现绿色文明的新姿。“绿”在加大投入上1996年至今,仅宜兴市财政就投入6.26亿元,用于组织开展一系列大规模的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宜兴市先后关停50家污染严重的“十五小”企业,完成232家水污染企业和1300多家烟尘污染企业的治理任务,顺利通过“一控双达标”专项验收。接着又完成190家粉尘污染企业和37家规模畜禽养殖场的限期治理任务,关闭轧石企业…  相似文献   

2.
绿色搜索     
《环境》2012,(12):52-53
“美丽中国”成为引领中国发展重要路线“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及精神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指出了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政策发布     
两部委联合发文加强水利规划环评 环境保护部、水利部近日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水利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进一步规范和指导水利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有效保护水资源、水生态和水坏境,共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5.
绿色搜索     
《环境》2011,(6):42-43
环境保护部叫停津秦高铁项目继胶济客运专线被环保部叫停使用后,环境保护部近日发出通告,责令天津至秦皇岛客运专线项目停止建设。公开发布的《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决定书》说,经环境保护部华北环境保护督查中心现场调查发现  相似文献   

6.
绿色搜索     
《环境》2011,(4):42-43
全国绿色生态动漫作品展系列活动启动由国家林业局、中国美术家协会共同主办的首届德源杯全国绿色生态动漫作品展,近日在北京正式启动。本次动漫作品展以"倡导绿色生活、共建生态文明"为主题,1  相似文献   

7.
就目前国内的形势而言,逐步发展的现代农业在很大意义上推动了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各地农民收入的快速增加.同时现代农业也改变了传统土地利用的方式和生态环境。由于农业开发建设项目高度依赖生态环境,而且其对环境的影响也是一个长时间作用和积累的过程。因此在现代农业建设项目中,环境影响评价对生态的保护和环境污染的预防和控制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笔者在文章中,从目前农业生产中产生的环境问题、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对策及措施三个方面,对现代农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进行初步探讨,希望给相关部门和其他工作人员对相关项目开展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绿色搜索     
《环境》2011,(10):44-45
9月15日,“国际保护臭氧层日”来临的前一天,从环保部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中心传出消息,我国含氢氯氟烃淘汰整体战略和行业计划获批,批准项目资金共计2.65亿美元,为我国淘汰含氢氯氟烃行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9.
《环境保护》2014,(9):14
正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自实施以来,在从源头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要突破。在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之际,进一步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充分发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作用,从决策源头对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影响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进行评  相似文献   

10.
2012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以下简称《环评法》)颁布10周年.《环评法》是我国第一部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专门法律,它不仅规定了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而且设专章规定了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10年来,在环保部的积极推动下,我国环评尤其是战略环评在制度建设、能力建设、实践探索等方面取得了诸多进展.2012年也是党代会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目标的第五周年.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我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五大建设之一,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效,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当前,站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审视和展望我国的环评工作,对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环评工作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体系及发展重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已形成相对完善、内容充实、可操作性强的制度体系。对于预防新的污染和生态破坏起到了积极作用,促进了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本文介绍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发展的历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体系的主要内容,提出了未来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重点。  相似文献   

12.
正简述了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解,从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试点引出强制绿色保险应该成为我国的一项绿色新政的论点。界定了绿色保险的概念、内涵和职能,论述了现阶段在我国实施政策性强制绿色保险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提出在当前应实行政策性强制绿色保险,待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后,再推行法定绿色保险的建议,并提出相应的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3.
绿色搜索     
《环境》2012,(5):56-58
今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绿色消费你行动了吗?”环境保护部新闻发言人陶德田16日向媒体通报:2012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绿色消费你行动了吗?”这一主题旨在强调绿色消费理念,唤起社会公众转变消费观念和行为,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4.
绿色搜索     
《环境》2012,(10):52-53
环境税有望“十二五”期间开征全国人大常委会日前首次审议环境保护法修正案草案(以下简称草案)。草案明确,我国污染物排放收费制度将进行改革,为今后国家设立环境税留有空间。实际上,国内关于环境税的讨论已逾10年,多个国家政策文件和财政部、环保部相关官员多次提及环境税正在研究制定,并于有望“十二五”期间逐步开征。专家认为,开征环境税首先应理顺整个税收体制的关系,并逐步实现“费改税”,开征独立环境税。  相似文献   

15.
赵海珍 《环境保护》2011,(17):51-52
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是我国港口建设项目最主要的生态恢复措施,可减缓珍稀濒危物种资源的衰退速度,有利于水生生态系统的恢复。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是指采用放流、底播、移植等人工方式向海洋、江河、湖泊、水库等公共水域投放亲体、苗种等活体水生生物的活动。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可以促进种群资源的恢复,改善放流水域生态群落结构,有利  相似文献   

16.
《环境保护》2012,(22):4-5
引入确立(1973—1979年)1973年8月,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召开,确立环境保护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工作方针。同年11月,国务院要求新建工业、科研等项目,必须把三废治理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三同时理念初步形成。1978年12月,中共中央批转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环境保护工作汇报要点》,首次引入环境影响评价理念。1979年5月,国家计委、国家建委联合下发《关于做好基本建设前期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建设项目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相似文献   

17.
白城市是吉林省重要的防风固沙屏障,但是受客观存在的不利因素与多年来人为的不合理开发影响,生态环境仍然较为脆弱.“十三五”期间,立足白城生态环境实际,以提升环境质量为主线,以突出的环境问题为导向,以生态保护与修复为重点,实施河湖连通工程、造林绿化工程、土地整理工程、湿地保护工程、草原治理工程等5大工程.针对关系百姓切身利益的环境问题,以大气、水、土壤为重点,实施蓝天工程、清水工程、土壤恢复治理工程.健全生态制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区域环境质量得到较大提高和生态脆弱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8.
正解决我国的环境危机和建设中国生态文明,必须建立底线思维。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推进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体现了我国以强制性手段实施严格生态保护的政策导向。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需要建立包括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和自然资源利用上线的国家生态保护红线体系,构建基于质量—总量—风险—生态一体化的环境红线管理制度体系,强化环保标准对生态红线的支撑作用,建立健全生态红线的法律保障制度体系,以及各地政府部门的积极落实。  相似文献   

19.
城市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护生态环境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举措,而生态环境保护又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在城市建设中生态环境的保护不容忽视,只有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才能更好地规划城市建设,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本文主要从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出发,探讨加强城市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的举措。  相似文献   

20.
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和重大制度创新,绿色发展为生态保护红线落地提供了坚实保障,对于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了生态保护红线落地的5大关键问题,并从红线思维、空间布局、主体责任、产业准入、权益补偿、生态修复6个维度,提出了绿色发展背景下生态保护红线落地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