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孜州系四川省所辖,地处川西,东连雅安地区,南与凉山州、云南省交界,西隔金沙江与西藏自治区相望,北与阿坝州、青海省相邻。地理位置为东经97°22’~102°29’,北纬27°58’~34°20’,幅员面积15.3万km2。甘孜州属于青藏高原的东南缘,位于青藏高原向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过渡的地带,大地貌属横断山系的川西高山高原区,是青藏高原的一部分。具有地势高亢、北高南低、中部突起、东南缘深切、山川平行相间、现代冰川发育、地域差异显著等特征。境内地表平均海拔3500m以上,最高山峰贡嘎山7556m,其山麓大渡河边仅有1000m,高差达60…  相似文献   

2.
甘孜州系四川省所辖,地处川西,东连雅安地区,南与凉山州、云南省交界,西隔金沙江与西藏自治区相望,北与阿坝州、青海省相邻。地理位置为东经97°22'~102°29',北纬27°58'~34°20',幅员面积15.3万KM2。甘孜州属于青藏高原的东南缘,位于青藏高原向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过渡的地带,大地貌属横断山系北段的川西高山高原区,是青藏高原的一部分。具有地势高亢、北高南低、中部突起、东南缘深切、山川平行相间、现代冰川发育、地域差异显著等特征。全州地貌分为丘状高原、山原和高山峡谷三种类型。境内山脉、河流总的特点为“三江…  相似文献   

3.
<正>邮编:626000联系地址: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县呷巴乡立启村联系人:登巴大吉丁晓涛电话:0836-2839119传真:0836-2839119http://blog.sina.com.cn/greenkham E-mail:2839119@qq.com gzdingxiaotao@vip.sina.com2004年4月6日,甘孜州第一个民间环保组织——绿色康巴协会在康定成立。绿色康巴协会是一个致力于雪域高原、江河源头——康巴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的传播、关注青藏高原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国内外在流域水电开发生态补偿方面的实践经验,以四川省金沙江支流硕曲河为案例,提出了该流域水电开发生态补偿的框架构想与思路,对四川甘孜州流域水电开发生态补偿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甘孜州着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第一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孜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四川省西部,与云南、青海、西藏三省区交界,幅员面积15.3万平方公里.辖18县,326个乡(镇)、2412个村,人口92万,是我国藏区、林区和牧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上自然生态最完整、气候垂直带谱最齐全、动植物资源分布最多的地区之一,素有"世界园艺之母"的美誉.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的发展,甘孜州区域内矿山开发呈逐年上升趋势,矿产资源开发成为甘孜州经济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矿山开采在提高当地经济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对高原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本文介绍了甘孜州矿山资源开采中存在的环境问题和主要原因,并对矿山开采的环境治理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重庆市位于中国西部、长江上游及三峡库区的腹心地带,是全国重要生态功能区和长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也是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全国统筹城乡环境保护试点城市,正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和生态文明示范区。近年来,重庆市以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以下简称创模)  相似文献   

8.
<正>工程概况与环境影响工程概况金沙江属于长江上游河段,从攀枝花到宜宾为其下游河段,全长782千米,落差729米。金沙江下游河段水电开发任务是发电、航运、防洪、灌溉和水土保持,自下而上分向家坝、溪洛渡、白鹤滩和乌东德4级开发,规划总装机容量达38500兆瓦,多年平均年发电量1753.6亿千瓦时。  相似文献   

9.
汪劲 《环境保护》2023,(16):18-22
青藏高原的特殊生态地位、价值和保护任务决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以下简称《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的立法定位。该法将生态保护作为区域发展的基本前提和刚性约束,确立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基本原则;在衔接好环境保护法和其他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适用的基础上,针对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独特性和脆弱性,确立了生态安全布局、生态保护修复和生态风险防控基本制度;为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修复,实行了系统保护、协同保护、特殊保护等特别制度措施。该法是科学立法方法的具体体现,为今后制(修)订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和开展生态环境法典编纂工作提供了科学立法的范本。  相似文献   

10.
青藏高原天然草地载畜能力及草畜平衡状况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青藏高原草地植被和牲畜是影响该地区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因素, 因此, 研究此两项因素及 其之间的关系, 对于保护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 论文利用 2003-2004 年青藏高原天然草地产草量观测资料, 经过GPS 定位, 与NOAA/AVHRR 植被指数建 立了天然草地产草量反演模型及不同区域尺度天然草地年最大产草量、载畜量估算模型; 同时, 利 用粮食、油菜、青饲料等农业产量和林地面积等资料, 估算了青藏高原精、粗饲料的载畜能力, 分别 建立了天然草地以及考虑补饲后的草畜平衡监测模型, 分析了青藏高原及其县、地、省等不同区域 天然草地以及区域总体牲畜承载能力和草畜平衡状况。结果表明: 青海和西藏在天然草地和农业等 其它补饲共同承载下, 2003-2004 年年平均最大载畜能力分别为3 140×104、2 865×104 只标准羊单 位, 超载率分别为16%、78%, 两省平均超载率为45%。分地州来看, 两省除青海的果洛州和玉树州 实际牲畜数量没有超过当地的最大承载能力、青海海西州和西藏林芝地区草畜基本平衡以外, 其余 地州均有不同程度的超载, 其中果洛州和玉树州天然草地牲畜超载率分别为- 11%、- 26%, 利于“三 江源”地区天然草地植被的恢复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青海黄南州、海北州、海南州、西宁市、海东地区 和西藏昌都、那曲、阿里地区牲畜超载率为45%~97%, 西藏拉萨市、日喀则、山南地区达115%~ 153%, 这些地区应适当降低牲畜数量或加大补饲力度, 以减轻对当地生态承载的压力。青海牲畜超 载的县主要位于东部, 西藏超载的县主要位于西部和南部大部地区。  相似文献   

11.
《环境科学动态》2012,(4):F0003-F0003
《甘南州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具有坚实的基础和条件,规划总体符合生态文明建设基本要求,具有良好的前瞻性、战略性和可操作性。自从2010年规划启动以来,规划成果直接为国务院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后重建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2011年通过了中央统战部组织的院士专家咨询论证.并通过院士专家向中央提交建议,规划成果被当地政府应用成功申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州。《规划》最终评审通过.成果将在甘南州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州建设以及国家建立青藏高原生态屏障过程中发挥更大的科学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三峡库区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顺克 《重庆环境科学》2003,25(12):111-114
随着三峡工程的逐渐完工,中国最大的人工湿地三峡水库也相应形成。由于位于长江上游主干道的特殊区位以及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三峡水库湿地的生态环境不仅对三峡枢纽的安全运行和库区生态安全、而且对长江中下游地区乃至华北地区生态也将产生直接影响。目前,虽然加强了对长江上游地区的治理,但三峡水库湿地生态仍面临威胁。故应采取综合措施实现湿地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3.
论长江上游水土保持与农业持续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江上游广大山丘区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水土流失严重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水土资源,影响了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从1989年开展实施的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6年来以其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说明:水土保持不仅控制土壤侵蚀,改善生态环境,而且维护了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成为支持长江上游山丘区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工程。  相似文献   

14.
青藏高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立法工作。2023年4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以下简称《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已于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将为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提供重要的法治保障。本文分析了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立法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归纳了其法律定位和主要特点,梳理了立法基本思路和框架结构,并对法律主要内容进行了分析解读,以期为更好地贯彻实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四川省甘孜州东部生态地质环境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省甘孜州东部是我国矿产资源富集区和生态地质环境保护的核心区之一,解决区内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矛盾的出路之一在于查清面向矿业活动的生态地质环境质量. 通过生态地质环境质量的历史研究和现状分析,应用目标分析法构建了生态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将其划分为目标层、类指标层和基础指标层,遴选并获取15个基础评价指标的图层信息,应用多源数据实现生态地质环境质量分级. 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生态地质环境质量空间分布为南优北差、西优东差;生态地质环境质量图斑长轴方向主要为北西和北东向;不同级别生态地质环境质量之间的顺次过渡或跳跃式过渡严格受地貌及断裂控制;生态地质环境质量是各要素多期次、综合性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王社坤 《环境保护》2023,(16):29-32
《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以下简称《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实施的首要责任主体是地方政府。基于各地在生态环境状况、经济发展程度、民族文化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性,《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的有效实施有赖于高质量的地方配套立法。地方配套立法应当遵循《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确立的生态保护第一基本理念。细化和补充《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已有规定是地方配套立法的首要任务;在细化和补充时,地方配套立法应当在准确区分中央事权与地方事权的基础上将原则性规定具体化;同时发挥地方立法的规则创制功能,弥补上位法的空白。地方配套立法还应当体现和回应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中各地方的特殊需求。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甘孜州乡镇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情况,本文从州内的地理、水文情况进行分析,对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情况进行评述,提出了水质评价的标准和结果,并对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提出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
甘孜藏族自治州(简称甘孜州)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是一个气候敏感区和环境脆弱区.利用多年气象数据探讨该区气候变化趋势对研究区环境保护、灾害防治和发展规划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1961—?2015年甘孜州11个气象站点的日照时数、气温、降水、相对湿度和风速数据,通过一元线性回归、5 a滑动平均、累计距平、Mann-Kendall(M-K)突变检验和样条函数插值分析方法,研究该地区年际、季度的日照时数时空变化特征以及与其他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平均日照时数在年际和季度尺度上呈减少趋势,减少速率分别为25 h·(10a)?1(年际)、6.4 h·(10a)?1(春季)、6.8 h·(10a)?1(夏季)、6.9 h·(10a)?1(秋季)、6.3 h·(10a)?1(冬季).(2)空间分布上,德格的西部地区日照时数减少最快,而乡城县等极少数地区出现日照时数增加的趋势.(3)年际日照时数在1989年发生突变,在季节尺度上春季、夏季、冬季发生突变的年份分别为1989年、1991年和1994年,秋季突变不明显.(4)日照时数与气温、降水量、相对湿度均呈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2、??0.6、??0.5;日照时数与风速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6.本研究可为甘孜州地区1961—?2015年的气候变化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9.
青藏高原农牧业生态风险时空变化特征与分区防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藏高原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战略资源储备基地,农牧业是青藏高原涵盖范围最广的产业,明晰其生态风险对实现青藏高原农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构建了青藏高原农牧业生态风险评价体系,并以216个县域为评价单元,分析1990—2015年农牧业开发综合生态风险的时空分布及其重心转移规律,并结合区域农牧业开发强度实现农牧业生态风险权衡分区。结果表明:(1)青藏高原综合生态风险总体有上升趋势,呈“东部多核聚集、西部零星散列”的分布格局。(2)风险重心向西北方向移动,风险主趋势方向转为西北—东南走向。(3)青藏高原限制开发区面积占比最大为50.84%,其次为发展预警区与自然恢复区,青藏高原整体农牧业开发强度较高,应在保障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功能的情况下减缓农牧业开发。针对区域特征提出农牧业发展方案,以期为青藏高原地区农牧业开发生态风险防范及发展规划提供科学指引。  相似文献   

20.
全球变化背景下,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受到自然、人为双重影响和威胁,生态风险日益加剧。针对生态风险源、脆弱性以及风险管理能力选取30个评估指标,利用生态风险评估优化模型,综合评估了青藏高原的生态风险,并得出如下结论:青藏高原生态风险总体处于较低水平,以低和极低生态风险为主,共占研究区面积的55.84%;极高风险主要分布在北部高山和极高山地区,中等风险主要分布在高原北部以及高原的西部和西南部地区,中、高生态风险在空间分布上形成一个“C”字形结构;青藏高原生态风险整体受自然主导因子控制,人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协调和降低青藏高原人类活动区域人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今后规避生态风险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