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张燕  崔福义 《环境工程》2002,20(4):61-63
进行了将流动电流混凝投药自动控制系统应用于 4种受污染水源水的试验 ,研究了该系统检测灵敏度受污染物的影响情况。试验结果表明污染物的存在使流动电流的检测灵敏度降低 ,污染物的组成成分和浓度等都是影响灵敏度的主要因素 ,但是流动电流与投药量的相关性仍然存在。在CODMn不超过 10mg L或油类物质浓度 <2~ 10mg L ,时 ,污染物的影响程度较小 ,将流动电流混凝投药控制技术应用于此条件下的受污染水源水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2.
研究报告三峡工程建筑废水排放对长江水质影响的模拟侯国祥 叶 闽 翁立达等 (1-1)……………………………………………………流动电流混凝投药控制系统在微污染水源水中适用性研究张 燕 刘宏远 崔福义 (1-4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培养及其化学特征初探彭 辉 尹 华 梁郁强等 (1-6)……………………………………………………共沉淀富集 -固相光度法快速测定微量汞赵中一 赵丽华 马保军 (1-9)……………………………………………………………三维电极方法降解模拟废水COD机理研究陈 武 李凡…  相似文献   

3.
强化混凝是去除水中消毒副产物的最佳方法之一。文章针对强化混凝技术,从净化微污染水源水的角度出发,通过混凝搅拌试验,评价了联合投加聚丙烯酰胺与聚合氯化铝对原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效果,考察了混凝剂投加量、投加方式等对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联合投加助凝剂和混凝剂有利于水中CODMn及浊度的去除,且可以节省药剂用量,具有进一步试验和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矿井水混凝投药自动化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光脉动检测技术具有检测灵敏度高,稳定性好,不怕器壁粘污和电子漂移等优点,使其可以较好地应用于矿井水处理的混凝投药控制中,生产试验表明,光脉动混凝投药控制系统可以根据水量,水质等参数的变化自动调节混凝剂投加量,提高了水质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单因子流动电流混凝投药自控技术的原理、安装、使用,并对该技术在生产应用的一些问题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6.
水温对混凝过程流动电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究了水温变化对水处理混凝过程流动电流参数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 ,随着温度的上升 ,胶体颗粒的流动电流值负增长 ,胶粒的稳定性增强 ;在相同絮凝剂剂量下胶体流动电流值上升到等电点所需的时间变长 ,甚至达不到等电点 ;最佳投药量增加。因此 ,温度的升高不利于胶粒的凝聚 ,水厂应根据水温的变化对流动电流设定值作出适当的调整  相似文献   

7.
水中天然有机大分子对混凝影响的电动特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以流动电流为特征参数,研究了水处理混凝过程中,天然有机大分子对水中悬浮胶体颗粒,无机盐混凝剂及其相互作用过程所表现出的电动性质特征,探讨了HA和DA影响混凝过程电动特性的条件与机理。结果表明,HA和DA的存在大大降低了无机盐混凝剂对水中悬浮胶粒作用的电动效果,这与二对混凝效果的影响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8.
混凝剂的水溶液形态与流动电流的相关特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混凝剂具有多种溶液形态,每种形态对混凝过程的作用不同,因而对流动电流的影响也不同,本通过实验及理论分析,阐述了一般水处理条件下的流动电流检测器(SCD)对混凝剂的检测原理,分析了水中混凝剂形态改变过程中流动电流的变化特征,探讨了SCD对不同形态混凝剂的响应灵敏度,结果表明,中性条件下铝盐的混凝过程以及三价铁阳离子对流流具有较为灵敏的正增值效果。  相似文献   

9.
UF膜与混凝粉末活性炭联用处理冬季黄河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低温低浊水处理的难题,采用混凝和粉末活性炭预处理超滤系统对冬季黄河水进行了净化研究,通过投加混凝剂Al(2SO)4·318H2O以及粉末活性炭,比较了其对于原水的处理效果和对膜过滤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混凝超滤系统用于处理冬季黄河水在技术上是可行的,混凝剂与粉末活性炭对水中污染物质的去除和膜过滤性能有很大的影响;调整合适的操作参数,其对低温黄河水中的高锰酸盐指数、UV254、NH3-N、铁和浊度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70%、60%、30%、80%和96%以上,出水水质达到《生活饮用水源水质标准》(CJ3020-93)的标准。对于已污染的膜,水反冲洗、水/酸洗、水/碱洗可使膜通量恢复至新膜的38%,82%,89%。  相似文献   

10.
臭氧氧化水中石油类污染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对石油类污染物严重污染的某市水源地下水进行了臭氧净化技术的静态试验研究,通过臭氧对石油类污染物的氧化作用,结合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油的吸收峰曲线和色-质联机结果的分析,初步研究了臭氧氧化水中石油类污染物的过程和途径。  相似文献   

11.
在水厂现场,以流动电流为主线对净水工艺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流动电流对混凝和滤床过滤的运行工况有类似的决定作用,加药混合之后胶体颗粒的流动电流值不再随后续工艺而有大的变化,因此投加混凝剂保持混凝单元操作的最佳状况,也有利于过滤单元的运行。  相似文献   

12.
以水厂混合污泥为对象,采用流动电流为特征参数分析加药量和pH对污泥沉降性能和脱水性能的影响,探讨流动电流技术在污泥处理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在污泥沉降性能方面,等电点处的投药量和pH值分别为8.9mg/L和7.25,实际最佳投药量和最佳pH为9.0mg/L和6.90.在污泥脱水方面,等电点处的投药量和pH值分别为25.0mg/L和9.25,实际最佳投药量和最佳pH为26.0mg/L和9.0.表明污泥调节的最佳投药量和最佳pH均处于流动电流值稍正的位置,可以用流动电流值作为单因子来控制污泥处理中的加药量,实现污泥加药的连续反馈控制.  相似文献   

13.
利用反硝化滤池耦合生物膜电极反应器(Denitrification filter coupled biofilm-electrode reactor,DF-BER)实现生物深度脱氮过程,考察了不同进水水质条件下,外加不同电流强度对DF-BER的脱氮性能、出水有机物种类和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DF-BER通过降解实际污水中原有难降解有机物来强化系统反硝化效果,电流强度为5mA时,与以模拟污水为进水相比,系统脱氮率提高14.7%.随着外加电流强度的增大,DF-BER的脱氮效果增强,实际污水出水中色氨酸类芳香族蛋白质含量降低,实际污水和模拟污水出水中均出现微生物代谢产物和腐殖酸积累现象.  相似文献   

14.
等离子体改性PVDF中空纤维超滤膜的动电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减轻膜污染以丙烯酸和丙烯酰胺为接枝单体,对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超滤膜用低温等离子体方法进行改性。用流动电位法,测定电解质溶液中膜的流动电位并研究电解质溶液的种类、浓度及pH值的影响,对比改性前后的膜流动电位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流动电位绝对值随着电解质浓度的增大而减小,随着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价态的升高而减小;改性后膜的zeta电位略高于原膜。  相似文献   

15.
阴极电场增强活性炭纤维-臭氧体系去除水中硝基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电流强度、反应液初始pH值、电解质种类及浓度等因素分析,探究了电增强活性炭纤维-臭氧体系对水中硝基苯的去除效果和机制.结果表明,与活性炭纤维-臭氧体系比较,电增强活性炭纤维-臭氧体系对硝基苯的去除效率显著提升.电增强活性炭纤维-臭氧体系中电流强度对体系影响不显著,臭氧浓度对水中硝基苯的去除效率有一定影响,反应初始液的pH值对活性炭纤维催化臭氧体系的影响较大.水中无机盐如硫酸钠、硝酸钠及氯化钠的存在会抑制活性炭纤维催化臭氧.此外,单独臭氧对活性炭纤维有破坏作用,降低了活性炭纤维对反应的促进效果,外加阴极电场时,不仅活性炭纤维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显著提升,而且保证了活性炭纤维结构不被臭氧所破坏.  相似文献   

16.
水中无机阳离子混凝剂的电动检测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在本质特征上定量说明水中无机阳离子混凝剂浓度与胶体稳定性的关系,提出了一种新的研究混凝过程胶体电荷变化的本质参数-流动电流。研究了无机阳离子混凝剂的性质和家度与电动特性参数之间的一般规律及等电点特征,考察了以SC表征混凝剂对水中胶体颗粒物作用的特性与效能,从而提出了一种研究混凝和在线监测水中胶体电荷对于混凝剂投加量变化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利用模拟实验开展了平原地区缓流河道中的水质变化对河道水流速度与来水水质的响应规律研究。结果显示,当流速<0.5m/h时,河道中的各种污染物主要以沉积过程为主。当流速在0.5~1.5m/h时,水体最易受外界有机物输入的影响,容易引起局部水质的恶化。当流速>1.5m/h时,水动力条件有利于河道中的有机物的降解,但促进了底泥磷的释放,并会导致下游河道营养盐的升高。所以在河道改造、城市生态河网建设与管理中,应从区域河网整体着手,也应注意缓流河道中来水水质的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