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结合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实例,参照相应的国家标准,客观阐述了高压输电线路周围电场和磁场的电磁环境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10/220kV高压输电线路周围的电磁场强度值远低于国家标准要求限值,不会对公众生活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
居住区内高压输电线路工频电磁污染分布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获得110kV高压输电线的工频电磁场在居民住宅区内的分布情况,对邻近110kV高压线的典型居民住宅区内的电磁场进行实测,将实测值结合同线路在空旷地带的电磁场场强分布值和理论计算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住宅区的建筑对输电线产生的电场有较大的衰减效应,对磁场基本无影响;建筑物密度与电场场强有较密切的相关性,而与磁场场强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各向异性介质椭球内电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电磁场的多尺度变换理论,重整各向异性介质椭球电磁参数和形体参数,得出了各向异性介质椭球内电场的解析表达式,对所得结果进行了检验。计算了椭球内电场方向与外电场方向的夹角,结果表明,外电场的方向对椭球内电场的影响不大,介电常数张量对椭球内电场的方向和大小有较大的影响。所得结果在目标Rayleigh散射研究领域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开不同形状孔的金属腔体的电磁耦合规律,利用电磁仿真软件FEKO建立了腔体模型和所需的电磁场环境.研究表明:腔体近源端附近电磁波分布呈现明显的反射;开正方孔腔体内电磁场强度剧变发生在频率为700 MHz时,电磁耦合的谐振频率为700 MHz,未发现开长方孔腔体的强电磁耦合现象;在波长与腔体尺寸可比拟时,电磁波在壳体远端有明显的绕射现象;腔体使电磁场的垂直远场分布发生畸变,主要取决于腔体的反射;腔体内的电磁场在z、y方向上相对于孔具有非对称性,腔体对外界电磁场的耦合具有明显的边缘效应.  相似文献   

5.
利用电磁仿真软件FEKO建立了某型电发火弹药模型和所需的电磁场环境,对某型电发火弹药的电磁耦合规律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在弹体内部,引信位置场强与原场相比有所衰减,但是不如内部其他位置明显,而且比较稳定.弹体底部与外界场比较相似,特别在频率较高时更为明显;在弹体外部,不同情况下分别存在着沿z轴和x轴方向强弱交替的电场.  相似文献   

6.
海洋电磁环境及其对水中目标特性应用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简要介绍了国内外海洋环境水下电磁场特性研究情况,分析了研究水下电磁环境的必要性。以实测海洋环境电磁场数据分析结果说明了海洋电磁环境的复杂性,指出为应对电磁特性应用所面对的挑战,海洋水下电磁环境研究应该加强的方向和目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针对大气腐蚀中腐蚀数据复杂多变且不易于分析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小波的相关分析框架,挖掘腐蚀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首先采用小波功率谱确定腐蚀数据的周期波动特征,然后应用小波相干谱分析腐蚀和环境因素的相关强度、超前滞后及正反相关系,最后利用平均小波相干和显著相干百分比筛选出与腐蚀相关程度较高的环境因素.然后以青岛碳钢腐蚀数据为具体对象,挖掘了温度、相对湿度、降雨和污染物对碳钢初期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 在腐蚀初期,碳钢的腐蚀具有很强的日波动特征,温度和相对湿度是导致其波动的主要环境因素;腐蚀在降雨时刻呈现间歇性波动特征,且降雨超前于腐蚀;污染物浓度较低使得其对碳钢的腐蚀影响较弱.结论 基于小波的相关分析框架有效展现了复杂腐蚀数据的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素的关系,为深入理解大气腐蚀规律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各式各样的家电进入寻常百姓家.这些设施和电器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编织了一张张无形的电磁波网.人们置身其中,深受其害,却浑然不觉.有关研究表明,现代人受到的电磁波损害是祖辈们的1.5亿倍.因此,很有必要提醒大家对电磁波污染及其对人们健康的影响多点认识,并以正确的态度加以防范. 什么是电磁污染 电场和磁场的交互变化产生电磁波.电磁波向空中发射或汇汛的现象,叫电磁辐射.过量的电磁辐射就造成了电磁污染.  相似文献   

9.
电磁辐射是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在空间传播方式,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电磁场环境,由于人工电磁辐射源的应用,使得电磁场环境趋于复杂化,但只有超过国家规定的电磁环境质量标准时,才称为电磁环境污染.近来,电磁环境信访投诉事件剧增,人们需正确认识电磁辐射,才能安心工作和生活,电磁类建设项目才能更好地服务人们,才能更高效地促进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0.
范鹏  刘文芳  丁力  刘涛  邵峰  陶牮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37(10):147-149,152
为了解输变电工程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对南阳地区某110 kV输变电工程进行实地监测。结果表明,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和无线电干扰远远低于国家相关标准限值,而且随着距离的递增呈衰减趋势。然而监测往往选在"好天气"的时间进行,不能反映"坏天气"的实际状况。结合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实际工作经验,分析电磁污染和公众参与现状,发现问题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光电化学阴极保护的原理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要介绍了光电化学阴极保护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其影响因素,总结了历年来该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并简要地介绍了笔者课题组在光电化学阴极保护方面的部分工作。最后,对光电化学阴极保护技术进一步的发展以及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海洋环境水下电磁场基本特性及抑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掌握环境水下电磁场的基本特性以及适宜的降噪方法。方法从时域、频域、相关与极化等方面对某海域进行分析,并对得到的大量海洋环境水下电磁场特性进行总结,基于分析结果,研究自适应线谱增强技术在海洋环境水下电磁场抑制方面的应用。结果海洋环境水下电磁场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随机性,利用自适应线谱增强技术,信号强度增加了6 dB。结论通过对环境电磁场基本特性以及抑制方法的研究,可以对舰船测试中环境电磁场的影响程度进行评估,并提高目标的探测能力。  相似文献   

13.
对脉冲阴极保护技术的起源,发展历史及应用现状进行了介绍。根据学者对Q235钢、40角钢等金属在模拟海水环境下进行的脉冲阴极保护研究,确定了影响脉冲阴极保护效果的主要参数为脉冲周期、占空比、脉冲幅值以及阳极距离等,分析得出了脉冲阴极保护技术的优点以及该技术推广所存在的限制和原因,并与传统直流阴极保护技术的保护效果进行比较,显示出脉冲阴极保护技术用于金属设备防护时的优越性,可使保护电位更均匀,保护距离更长,在同等保护效果下的能耗更低。分析了当前海水环境下船用铝合金的使用特点以及保护现状。结合脉冲阴极保护的特性和优点,根据传统的阴极保护理论以及双电层理论,分析并展望了脉冲阴极保护技术用于海洋环境下船用铝合金防护的可行性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强电磁脉冲环境下计算机设备的防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探讨了强电磁脉冲对计算机设备的损伤机理和破坏作用,介绍了国内外在强电磁脉冲防护领域的研究发展状况,对计算机脉冲防护技术和措施做了详尽的介绍.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建议加强相关领域的研究,并指出今后的研究方向,以提高强电磁脉冲环境下计算机设备的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15.
任勇  成光 《装备环境工程》2019,16(12):93-98
总结了国内外海洋金属腐蚀与防护仿真文献,分析归纳了电偶腐蚀、点蚀和缝隙腐蚀仿真的研究现状,仿真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均得到了验证。然后从涂层、电化学保护(牺牲阳极、外加电流阴极保护)、缓蚀剂、表面处理和改性等方面简要叙述了海洋装备腐蚀保护的研究进展,详细介绍了海洋装备阴极保护仿真的研究进展。最后展望了数值仿真技术在海洋腐蚀与防护领域发展前景,提出了重点发展任务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美国水面舰船电磁脉冲防护标准浅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提高强电磁脉冲的防护能力,必须面对雷电、核电磁脉冲高功率微波的挑战。首先分析了水面舰船电磁脉冲能量的耦合方式和途径,包括"前门"耦合,"后门"耦合,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国外水面舰船,主要是美国水面舰船强电磁脉冲防护的标准及要求,为我国水面舰船的强电磁脉冲防护标准制订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7.
车辆强电磁脉冲条件下的分层防护及验证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提高地面整车装备在强电磁脉冲环境中的生存能力,研究高场强条件下的分层电磁防护技术。方法研究强电磁脉冲干扰的车辆耦合途径,在综合考虑车辆生存能力、功能任务、费效比等因素的前提下,探讨从元器件级、设备分系统级、整车级进行电磁防护的方法,并提出验证方法。结果提出了基于分层的电磁防护措施,探讨了外部射频电磁环境适应性测试和电缆束瞬态传导敏感度测试等验证方法。结论要提高地面整车装备在强电磁脉冲环境中的生存能力,应当继续研究强干扰条件下的分层电磁防护技术,并通过整车试验进行防护效能验证。  相似文献   

18.
对渤海某海水码头处于飞溅与潮差区的钢筋混凝土承重梁进行了阴极保护的工程实践。这项技术的工程应用进一步说明,在这种已经建成的、还在服役的钢筋混凝土构筑物内,阴极保护技术是目前抑制钢筋锈蚀的最有效和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根据国内外水下采油树腐蚀防护技术现状,从采油树腐蚀环境、材料选择、阴极保护及涂层防护方面系统地探究了水下采油树的腐蚀防护技术,对各种技术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分析.材料选择方面,主要对采油树的服役环境、服役要求及材料性能等进行了探究,并对常见水下采油树的材料316L、25Cr7Ni4Mo型双相不锈钢、30CrMo钢及Inconel 625等进行了分析总结.阴极保护方面,主要探究了牺牲阳极在采油树腐蚀与防护方面的应用.涂层防护方面,主要对国内外水下采油树重防腐涂层现状、标准及种类进行了综述分析.腐蚀失效方面,对其失效原因及失效分析原则和程序进行了探究.最后,就采油树的腐蚀防护材料选择、阴极保护、涂层防护及腐蚀失效方面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通过阴极保护管道交流腐蚀案例,总结了交流输电线路等交流设施对埋地管道的干扰规律、阴极保护管道交流腐蚀的特征、发生条件及影响因素等。综述了交流电对管道钢材料活化和钝化体系的电极过程和极化行为的主要影响规律;高阴极保护水平对交流腐蚀的协同加速作用。系统阐述了阴极保护条件下管道发生交流腐蚀的机理及评估准则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梳理了交流干扰腐蚀机理模型中的主要观点和影响因素,同时阐述了交流干扰下阴极保护技术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