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史海拾贝     
《劳动保护》2009,(10):75-78
新中国成立60周年,我国的劳动保护、安全生产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但这条路并不是直线发展的。不论是人们的理念,还是体制和机制、法制建设、队伍建设等等,都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变化,跌宕起伏。本期,我们从《劳动保护》杂志的前身《劳动保护通讯》中,选取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一些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事件,让我们回顾党和国家历来对劳动保护、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1959年9月26日,全国劳动保护展览会在北京新落成的劳动保护展览馆开幕,朱德同志为展览馆题名。  相似文献   

2.
从1953年到2013年,《劳动保护》杂志已经走过了60年,这本杂志始终体现了对劳动者劳动安全保护的关注和关爱!作为《劳动保护》杂志的一名普通作者和基层法官,我对《劳动保护》杂志创刊60年表示祝贺! 我与《劳动保护》杂志的初次接触始于1998年.1998年11月20日,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农民常伟在建筑工地打工时因工致残,历经3年漫漫索赔路,终于讨回了公道.被告某建筑公司被判决赔偿原告各项损失16万3 321.62元.作为这起案子的第一个承办法官,我感觉到这起案子从仲裁到诉讼,常伟虽然最终成功维权,但南于法律知识欠缺而走了很多弯路.国家劳动法规和安全生产法规对劳动者的保护是比较完善的,但由于企业、劳动者法律知识的欠缺,在工伤职工的权益维护上还需要大力普及法律知识.  相似文献   

3.
1984年我大学毕业,分配到原劳动部,从事劳动保护工作.近30年来,始终与《劳动保护》杂志保持密切联系,既是工作需要,也是缘分使然. 我没学过劳动保护专业,刚工作时单位阅览室这方面的书籍刊物不多,翻阅最多的要算《劳动保护》杂志,其全面性、政策性、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适合各类读者,尤其像我这样的初学者.在她的引导下,结合学习日本学者青岛贤司的《安全管理学》《安全工程学》《安全教育学》,我顺利地度过了劳动保护专业启蒙教育阶段.渐渐地,《劳动保护》杂志成为我每期必看的杂志和工作中必备的参考书,她不仅是我专业学习的引路人,而且是我工作中的亲密导师.  相似文献   

4.
"1959年,我在北京经济学院(现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读书时,就知道《劳动保护》这本杂志了."谈起和《劳动保护》杂志的渊源,原国家经贸委安全科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前身)主任孙连捷,一直追溯到自己的大学时期.他说,在北京经济学院劳动保护系安全工程专业就读时,老师在介绍我国劳动保护发展史时,就说起《劳动保护》杂志在这一领域比较有权威性. 1963年,孙连捷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原劳动部劳动保护监察局工作,与《劳动保护》杂志有了更密切的联系.让他记忆犹新的是,1963年他在《劳动保护》杂志上发表的第一篇署名文章——《防止乙炔发生器爆炸事故》,文中除了分析乙炔发生器爆炸事故的原因,还介绍了安全操作的注意事项及防爆措施,受到企业的欢迎.孙连捷介绍说,当时非常流行一种浮筒式乙炔发生器,它的结构及工作原理都比较简单,但是剧烈反应时,容易发生爆炸事故.他就针对这种情况,撰写了这篇文章.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劳动保护》杂志创刊40周年。值此喜庆之际,我作为特约通讯员,向《劳动保护》杂志创刊40周年表示热烈的祝贺!并祝愿《劳动保护》越办越好,在安全生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我是从事安全宣传教育的,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要想胜任本职工作,搞好煤矿安全宣传教育,离不开《劳动保护》杂志。可以这样说,劳动保护杂志需要我们通讯员,我们通讯员需要劳动保护杂志。 多年的工作告诉我,《劳动保护》杂志是一家办得颇有特色、深受广大读者欢迎和好评的刊物。 其一是指导性强。劳动保护杂志发表的评论、专论、短评、政策、法规、文件等,都为我局指…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劳动保护》杂志创刊40周年。40年来,这个杂志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为宪法有关劳动保护规定的实施,为保护生产力的发展,执着地不懈地努力,由此得到的全国广大劳动者和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干部的爱戴,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为此,我由衷地表示祝贺。 《劳动保护》杂志创刊40年来,始终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心和指导.1953年,她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李立三、赖若愚等同志的倡导与扶持下诞生.而后,经常受到邹家华、田纪云、马文瑞、康克清、张劲夫、袁宝华等同志的关心。劳动部李伯勇部长对《劳动保护》杂志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多…  相似文献   

7.
2003年4月,我在东北大学图书馆一楼的期刊室,用电脑检索到了《劳动保护》杂志的名字,那是我与《劳动保护》杂志的初次相遇.《劳动保护》杂志以科学严谨、精确专业的文章,帮助我顺利完成了题为《龙门式起重机吊装作业安全》的毕业论文. 毕业后,我一直从事安全管理工作,《劳动保护》杂志成了常伴左右的良师益友.每逢工作上遇到难题,需要专业解答与指导,我都会第一时间想到《劳动保护》杂志,而她也从未让我失望过. 由于安全员的特殊身份,我格外喜欢杂志中的"安全员手记"栏目.有一天我心血来潮,打算也尝试一下这种把安全管理与小说、散文等文学形式相结合的写作方法.经过两个晚上的冥思苦想,我完成了第一篇作品——《陆老师的牛仔裙》,战战兢兢地投给了时任编辑王文尧.  相似文献   

8.
我的工作离不开《劳动保护》杂志.如果说与杂志的初识算是偶然的话,那么20多年来的相濡以沫、不离不弃,我的青春年华在与《劳动保护》杂志的来往中得到淬炼,这就是一种难得的缘分. 作为一本具有行业指导性质的科技期刊,《劳动保护》杂志始终不渝地坚守在安全生产领域,坚定不移地为国家安全生产工作服务,为保护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呼吁,得到了广大读者的认可和欢迎.《劳动保护》杂志是新中国成立后首创的国家级宣传劳动保护的期刊,她从诞生之日至今已有60年,历经艰难、曲折,为建立和发展新中国的劳动保护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我是半路出家走进安监系统的.从部队转业后,我被安排到了江苏省淮安市安监局. 初次从事安全生产监管工作,难免心中忐忑不安,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领导看出了我的无奈,除给了我很多安全生产资料外,还推荐我看看《劳动保护》杂志.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我用心地看完了搜集到的全部《劳动保护》杂志. 所幸有了这样一个指路者,让我少了许多彷徨.可以说,《劳动保护》杂志是我到安监局后的第一位入门老师.我在上面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尤其是其中的"特别关注"栏目,让我学习到了很多安全监管的知识和方法,为我开展监管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媒体是宣传的喉舌,是激励人们的战鼓,是动员人民奋勇向前的号角.60年来,《劳动保护》始终与中国安全生产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一起发展、一起成长、一起壮大,是中国安全生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国企业安全发展的推进剂和催化剂.  相似文献   

10.
《劳动保护》杂志从创刊到如今,已走过一个甲子的岁月,也与我相伴近八载,现在愈发生机盎然.万物存在自有其理,细想我与《劳动保护》结缘的二三事,可知《劳动保护》走到今天也绝非偶然. 第一次与《劳动保护》较深的接触是在2006年,我接受该杂志记者冯瑾的专题采访.当初冯瑾对我做了采访,我将采访的内容整理成初稿后,交给她,这件事对我来说就算"完成"了.令我没想到的是,冯瑾竟然将稿件《南海胜利号FPSO大修承包商安全管理》(刊发于2007年第8期)润色得非常完美,框架清晰,主题突出,可读性增强.这让我看到了《劳动保护》杂志对质量的执着和对受众群体的关注,也让我体会到,认真加用心,是对专业最好的诠释.  相似文献   

11.
认识《劳动保护》杂志已经16年了,这十几年来,她对我的帮助很大、影响很深,让我感到很温馨.在《劳动保护》杂志创刊60周年之际,我最想说的就是:一路同行,感谢有你! 回顾与《劳动保护》杂志的交往历史,是珍藏于心底的一腔情愫.1997年6月,我在办公室的报刊栏里发现了她,第一次阅读《劳动保护》杂志,一种亲切感便油然而生. 由于平时从事文字工作,再加之个人的爱好,便试着向《劳动保护》杂志投稿,一次、两次、十几次,每次将精心修改的稿件发给杂志后,我便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默默地等待.那种感觉漫长而又渴求,可是每次都如泥牛入海,音信皆无,我开始有些失望.当2000年第6期《劳动保护》杂志上,《让员工成为企业品牌》的文章映入我的眼帘时,顿使我激动不已,看到散发着淡淡墨香的杂志赫然印着自己的名字,我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  相似文献   

12.
2013年8月,时值《劳动保护》杂志创刊60周年.回顾历史,全国人大常委、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张兴凯高度评价了《劳动保护》杂志在推动安全生产科技方面做出的贡献:"《劳动保护》杂志一直紧紧追随安全生产科技创新的脚步,对安全生产领域的新技术、新知识,进行了大量宣传报道.我作为一名一直从事安全科技、教学的工作人员,从《劳动保护》学到了很多安全卫生知识,获得了很多科技创新的灵感."  相似文献   

13.
编辑同志: 《劳动保护》杂志对安全管理人员来说,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工作遇到的许多疑难问题,以及政策、观点上难点,都是依靠《劳动保护》杂志解决的;开展日常性的安全教育,许多内容也是来源于《劳动保护》杂志。因此,我们把《劳动保护》杂志看成是自己知心益友。但是,去年和今年,我单位订阅的《劳动保护》杂志有的期就收不到,影响我们的阅读,心里很不是滋味。对这样的问题不知怎么处理,希望告知办法。 中原冶炼厂王铁成王铁成同志: 你那么喜欢我们的杂志,对我们是个宝贵的鼓励。全体编辑同志将再接再厉,更好地办好这个杂志,以期更好…  相似文献   

14.
珍贵的礼物     
从1987年起我开始从事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至2008年10月离开工作岗位,未曾"挪过窝".这期间与许多报刊结交,印象最深、交往最长、友情最真的是《劳动保护》杂志. 2008年10月,一夜间,企业关门停产,我下岗失业.想到即将与交往了20多年的《劳动保护》杂志离别,且这一别今后或许再难相逢,内心不禁涌上无限酸楚.难眠之余,提笔写下了《再见啊!〈劳动保护〉杂志》一文寄了出去,很快得到杂志编辑部的回应:不仅刊发了此文,而且由主编、社长张力娜亲自"操刀"撰写了《基础不可动摇》一文刊发在卷首,就我所碰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呼吁与鼓励!杂志社的真诚让我为之动容.  相似文献   

15.
回忆与祝福     
俞欣 《劳动保护》2003,(8):30-31
《劳动保护》杂志从1953年创办到现在已经整整50年了。50年来,她和共和国的安全生产、劳动保护事业一起,走过了艰辛而光辉的历程。50年中,我也由一个30多岁的年轻人而步入耄耋之年。我虽然早已离休,但每当想起在《劳动保护》杂志工作的岁月,依然感到十分亲切和怀念。  相似文献   

16.
正2016年第4期《劳动保护》发表《警惕安监系统人员调离现象》一文之后,引起安全生产领域的极大关注,无论是各地安监部门人员,还是企业的安技部门人员,纷纷通过易安网或劳动保护杂志微信公众号传媒平台,就当前这一现象背后的主要原因及警示发表评论。  相似文献   

17.
如果说,我的安全小说在《劳动保护》杂志起航,那么我自己则在这里展翅翱翔,一圆文学梦. 自我的小说《保护自己》在《劳动保护》杂志的2005年第1期发表后,我就接二连三地投稿,且都是安全类小说,称得上是痴迷了.这并非心血来潮,皆因我当过矿工,长期在厂矿工作和生活,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并且我亲身经历过因安全意识差或违章,有的工友被砸伤,甚至丢掉了性命.我曾多次参加过伤亡事故处理,听到过工亡家属的哭泣,深感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所以,我希望通过我的笔,以小说的形式,塑造典型形象,潜移默化地进行安全教育,促进安全意识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编辑同志: 我们厂许多同志都爱读《劳动保护》杂志,大家说《劳动保护》内容丰富多彩、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及时宣传党和国家的劳动保护的方针政策,分析典型事故,交流劳动保护、安全生产经验,介绍劳动保护科学知识和技术措施,真是我们不见面的安全顾问。 我们希望《劳动保护》今后多刊登一些安全技术知识。1982年11期封底刊载的“安全标志”就很好,许多同志都很感兴趣。有的说;“过上也看到过这类安全标志,但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象‘当心激光’、‘当心腐蚀’等就不懂,这次看了‘安全标志’和说明,多少年来的谜底解开了。”不见面的安全顾问@董…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劳动保护杂志在宣传党和国家的劳动保护方针政策、反对官僚主义、保护劳动者的安全健康方面,发挥了舆论监督作用,做出了一定的成绩。我前几年曾在这个杂志工作,借《劳动保护》庆祝创刊35周年之际,谈谈心得体会。 做党的耳目 人民的喉舌 1980年劳动保护杂志第6期上,刊登了《农民手纺石棉危害严重》的调查报告,就是一篇发挥了舆论监督作用的典型报道,促进了手纺石棉这一重大社会问题的解决。 1979年6月,我在天津参加的一次会议上,了解到武清县农民手纺石棉危害严重的一些情况。回来汇报后,受到领导…  相似文献   

20.
史海拾贝     
《劳动保护》2009,(9):50-51
建国60周年,我国的安全生产工作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但这条道路并不是直线发展的。不论是人们的观念,还是体制和机制,法制建设,队伍建设等等,都是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变化,跌宕起伏。本期开始,我们从《劳动保护》杂志的前身《劳动保护通讯》中,选取了建国初期10年中从事劳动保护工作的各类人员对当时工作的一些议论,这些我们似曾相识的观点,问题,议论,让我们看到建国初期我国劳动保护、安全生产工作中人们的观念,也自然地联想到我们现在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