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古建筑绝大多数以木材为主要材料,以木构架为主要结构形式,多采用松、柏、杉、楠等,其耐火等级低。古建筑中的各种木材构件,具有特别良好的燃烧和传播火焰的条件。古建筑起火后,犹如架满了干柴的炉膛,而屋顶严实紧密,在发生火灾时,屋顶内部的烟热不易散发,温度容易积聚,迅速导致“轰燃”。古建筑的梁、柱、椽等构件,表面积大,  相似文献   

2.
我国古建筑绝大多数以木材为主要材料,以木构架为主要结构形式,且多采用松、柏、杉、楠等,所以其耐火等级很低,具有特别良好的燃烧和传播火焰的条件。在发生火灾时,整个建筑犹如架满了干柴的炉膛,屋顶的严实紧密使内部的烟热不易散发,温度在内部积聚,迅速导致建筑物轰然崩塌。  相似文献   

3.
为提供古建筑火灾数值模拟及风险评估的基础理论,从自然老化角度入手,选取经过长久自然老化的建筑服役木材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扫描电镜(SEM)及热物性试验对比分析自然老化木材与参照木材的外观形态及热传导特征;采用差示扫描量热DSC法,研究自然老化木材在燃烧过程中热释放的阶段特性,分析不同升温速率对老化木材热行为影响特征;基于...  相似文献   

4.
古建筑的消防安全工作作为古建筑保护工作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深入开展的消防科学的研究工作.目前在我国,缺少关于古建筑防火安全方面的规范,通常使用的处方式规范一般不适用于古建筑.性能化方法能够提供更加灵活和符合实际的解决方案.并且这可能是唯一可行的使古建筑达到可接受风险水平的方法.以布达拉宫东大殿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性能化防火分析方法在古建筑防火保护中的应用.以对古建筑进行早期探测报警为目标进行了消防设施设置.应用FDS软件进行了模拟研究,根据模拟结果进行分析,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论并应用于消防设施设置.通过对探测器响应时间分析,探测器的设置合理,能够在第一时间报警,并且实现了消防安全设计的科学化、合理化和成本效益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5.
文物古建筑是中华民族的珍贵财富,保护其免遭火灾毁坏是各级消防主管部门的重要任务.由于古建筑结构复杂、用材特殊,而且一般建在远离城镇的偏远地区,所以其火灾特点与常规建筑有很大不同,尤其是火灾动力学演化过程.另外,消防系统安装和使用也不应破坏古建筑风貌.因此制定古建筑防火对策时,应充分考虑其火灾特点,并在消防技术、消防管理等诸方面采取灵活的、有针对性的措施.本文以桂林的古建筑为例,分析了我国古建筑的火灾特点,并对古建筑消防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铁路列车运行对周围建筑产生振动影响,古建筑对振动更为敏感。为比较不同控制点位置及方向的振动响应,以某历史城墙为保护目标,基于《古建筑防工业振动技术规范》分析铁路振动对城墙的影响,得出水平方向振动速度对古建筑更不利,古建筑顶部水平振动大于底部水平振动;铁路引起的古建筑的水平振动中,垂直于铁路线方向是主要贡献量,并显著大于平行于铁路线方向。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建筑防火保护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析我国古建筑的结构特点及其发生火灾的原因,给出部分古建筑火灾的实例,提出我国古建筑防火保护策略的评价方法。针对我国古建筑主要是木结构和木石结构的建筑特点,笔者提出:采用防火涂料或/和阻燃液对古建筑中的木结构进行防火保护,以延缓或阻止火势的蔓延,为施救和人员逃生赢得时间;而采用厚型无机防火涂料或隧道防火涂料来保护古建筑的石结构,可以避免火灾时因石结构强度的破坏而导致建筑物坍塌。  相似文献   

8.
浅谈西安古建筑防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西安古建筑为研究对象,根据建筑结构特征、材料特征、位置及布局特点等建筑自身情况,结合其消防管理及消防设施现状、人员特征、潜在点火源情况和西安气候季节特点,分析了西安古建筑火灾危险特征.从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合理进行建筑防火改造,科学配备消防设施,先进消防技术利用等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古建筑火灾防治管理建议和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古建筑火灾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岩 《安全》2006,27(4):54-56
1古建筑的火灾危险性 古建筑,主要是指历史上各个朝代遗留下来的各种建筑物和构筑物.包括:宫殿、寺观、坛庙、庵堂、拂塔、楼台、亭阁、城池、陵墓、民居、园囿、桥梁、堤坝,以及建筑内部陈列的各种古代雕塑、壁画、文物等.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古建筑修缮阶段火灾监测水平,有效预防火灾事故,提出1种基于YOLO-BP神经网络算法的古建筑修缮阶段火灾监测模型。针对修缮作业对古建筑产生的消防隐患,在施工场地设置监测点,并利用YOLO算法以火源、可燃物为目标进行检测与定位,计算火源与可燃物距离;以火源温度、含氧量、火源与可燃物距离3项指标作为BP神经网络输入层,以火灾概率为输出层,从而进行预测;基于古建筑修缮阶段焊接、切割动火作业阶段的样本数据进行仿真模拟。结果表明:利用模型监测古建筑修缮阶段火灾的准确率达93.9%,验证模型的可靠性;当火源温度在150~2 000 ℃范围内,含氧量不小于19.5%时,动火作业安全距离为10.1 m。  相似文献   

11.
文物古建筑足中华民族的珍贵财富,保护其免遭火灾毁坏是各级消防主管部门的重要任务。由于古建筑结构复杂、用材特殊,而且一般建在远离城镇的偏远地区,所以其火灾特点与常规建筑有很大不同,尤其是火灾动力学演化过程。另外,消防系统安装和使用也不应破坏古建筑风貌。因此制定古建筑防火对策时,应充分考虑其火灾特点,并在消防技术、消防管理等诸方面采取灵活的、有针对性的措施。本文以桂林的古建筑为例,分析了我国古建筑的火灾特点,并对古建筑消防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杜永霞 《安防科技》2006,(8):51-52,34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古建筑分布点多面广,多为木结构,存在很大的火灾危险性,一旦发生火灾,扑救困难,损失大,影响大.保护好中华民族建筑艺术瑰宝,正视古建筑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正确认识古建筑的火灾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的火灾预防措施是消防工作者的责任.  相似文献   

13.
基于物元分析法的古建筑火灾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建筑火灾风险评估是突发事件应对中"关口前移"的体现,以物元分析法为基础提出了古建筑火灾风险评价的物元模型,并对某世界名镇内古建筑进行风险评估。首先,在火灾风险影响因素的事故树分析基础上,选取能够反映古建筑火灾风险特性的51个指标作为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建立古建筑火灾风险评价的物元模型;最后,根据实地调研数据进行标准化赋值,实现对古建筑火灾风险的定量化评价,通过评价方法对比验证了模型有效性和先进性。结果表明,所评价建筑的总体关联度系数为-0.248,四项"优秀"级别指标关联度分别为-0.129、-0.183、-0.211、-0.216,两项"较差"级别指标关联度为0.025、-0.016,表明所评价建筑火灾风险等级的显性结果为"优秀"级别,但隐性结果为"良好+"级别,火灾风险等级潜在提升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4.
提出模糊DEMATEL-ISM的方法,在建立古建筑火灾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归属于4大类风险因素的25个潜在风险因子进行关联性分析,得出因子的因果属性及因子间的逻辑层次结构关系,从而对古建筑火灾风险进行评估。利用模糊DEMATEL-ISM法对华阴市西岳庙灏灵殿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疏散与扑救条件、电器设备隐患的原因度较大,需要对其予以控制;耐火等级、火灾荷载的结果度大,为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疏散与扑救条件、易燃易爆危险品、电器设备隐患、安全责任制、灭火应急预案和演练为古建筑火灾事故的关键风险因子,可为古建筑火灾风险管控工作提供相应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提出切实可行的古建筑火灾防治措施,木结构古建筑特有结构木板壁对火灾蔓延的影响规律值得重点关注。以上海静安寺大雄宝殿为例,利用火灾动力学模拟器(FDS)软件开展火灾数值模拟,研究不同结构木板壁对古建筑室内火灾蔓延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木板壁作为火焰纵向蔓延的主要通道,其上部开口增大,火焰纵向蔓延时间增加,轰燃推迟;木板壁上部开口可加速火灾烟气的水平蔓延速度,不同开口尺寸对大殿后方烟气层沉降速度影响不大;无开口结构时烟气层高度下降至4 m,用时增加20 s。  相似文献   

16.
颜太平 《劳动保护》2013,(2):106-107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休闲旅游逐渐成为老百姓的时尚活动,元旦、春节、五一、国庆、双休日等假日期间,选择出门旅游的普通百姓越来越多.景区内客流量的增加,使在古建筑内参观或烧香拜佛时发生火灾的概率也随之增加. 此外,古建筑发生火灾将造成重大损失和影响.因为古建筑大多历史悠久,是省级或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有的甚至还是世界级文化遗产,其人文价值、艺术价值、研究价值无法用金钱衡量,一旦发生火灾被烧毁,其损失将不可估量.因此,加强景区内古建筑火灾的预防成为消防部门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为深入了解古建筑火灾事故致因因素,提高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基于事故致因理论,采用德尔菲法从人员、古建筑消防系统、古建筑防火能力、安全管理与环境五个方面确定18个古建筑火灾致因因素,并建立古建筑火灾事故评价指标体系。同时运用实验室决策分析法(DEMATEL)构建矩阵对古建筑火灾致因因素进行分析。一方面,通过原因度定量结果对古建筑火灾致因因素的属性进行分类,确定其属于火灾原因因素还是结果因素;另一方面,通过中心度指标评价古建筑火灾各个致因因素的重要程度。进而利用解释结构模型(ISM)将致因因素进行层级划分,构建5层3阶的多级递阶模型,分析致因因素间的耦合和交互关系。结果表明,古建筑火灾事故的发生是近邻原因、过渡原因及本质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针对这三方面确定古建筑火灾事故重点管控方向。同时,在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中,应重点关注中心度较大的致因因素。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木材在热流变化时的着火特点并提出着火判据,通过试验研究了木材在线性增长热流条件下的自发着火性能,测定了泡桐、椿木、榆木和刺槐4种木材的点燃时间、木材表面的入射热流以及试样内部的温度.结果表明.当热流增长率大于等于0.199kw/(m~2·s)时,试验的所有木材均可以被点燃,点燃这些木材的临界热流增长率介于0.065~0.103 kw/(m~2·s).建立了木材着火的计算模型,计算得出木材自发着火时的表面温度约为500℃.根据试验和计算的结果提出了-结合表面温度和临界热流增长率的木材自发着火复合判据.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世界上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岁月中,我们的祖先用自己的勤劳与智慧,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其中,文物古建筑更是源远流长、光彩照人,无不凝聚着我国古代能工巧匠们的聪明才智和精湛技能.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份丰厚的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精神价值、文化价值和实用价值.因此,加强古建筑(寺庙)的消防工作,确保古建筑(寺庙)的安全意义非常重大,关系到对历史负责、对文化负责、对祖国负责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一、龙文区锅炉整治前的基本情况 木材加工和食品加工是我区的两大传统行业,现有企业700多家,主要集中分布在蓝田镇、步文镇和朝阳镇.这三个镇有着胶合板和食品加工的历史.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当地村民们就开始兴办木材和食品加工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