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编读往来     
<正>定位下移引领企业编辑部各位老师:由于我长期从事着"普度众生"的安全管理工作,对安全管理有着特别的关注和热爱。特别是多年来,我把这本杂志看成是"我们的杂志",很多文章使我们读后有"雨过花红,云开月朗"之感。  相似文献   

2.
我是一名从事宣传工作的老同志。最近,偶然接触到了《江苏安全生产》杂志(2008年第6期),通阅这本杂志,我的感觉是喜忧参半。  相似文献   

3.
读者来信     
<正>编辑同志您好:《现代职业安全》作为一本实用性较强的杂志,是安全科技工作者和安全管理工作人员喜爱的一本读物。我是贵刊的一名忠实读者,赞扬的话就不多说了,下面仅谈谈对贵杂志的一点建议。我建议贵刊能不能增加一些有关"隐患排查"的案例,比如,每期利用若干版面来刊登一些企业排查出的隐患插图,并配以文字说明,分析插图中存在的问题,以供同行参考,如果可能,最好能够将隐患整改前和隐患整改后的插图进行对比,这样可以更加形象、直观地反映存在的隐患,以让广大的安全工作者从案例中受到启发,更好地将学到、看到、领会到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真正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提高管理人员隐患排查能力。  相似文献   

4.
笔者最近到某民营企业看朋友,朋友请我给"代言":为了加强企业生产安全管理, 请老板给安全管理人员订一份安全生产杂志。 《安全生产法》规定了企业对员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的责任,同时也规定了员工接受安全生产教育的权利。从普遍反映的情况看,许多企业安全教育的力度都不能令人满意。最突出的反映是缺少安全生产教育的资料,也缺乏安全管理人员学习提高的"老  相似文献   

5.
笔者最近到某民营企业看朋友,朋友请我给"代言":为了加强企业生产安全管理,请老板给安全管理人员订一份安全生产杂志.  相似文献   

6.
《安全》2013,(12):61
<正>《安全》杂志1980年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11-2411/X,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2-3631)是由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和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以职业安全与健康为报道方向的科技期刊。杂志读者为政府、企业、科研等企事业单位中从事安全科学与职业安全健康工作的科研和管理人员。《安全》杂志报道宗旨是以安全生产、安全生活、安全文化为视角宣传安全科学、传播安全文化、启迪人们的安全意识.规范人们的安全行为。是一本集指导性、资料性、服务性于一体的安全技术杂志。《安全》杂志为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  相似文献   

7.
《安全》2013,(1):19
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与行业发展司指导,四川华西集团有限公司主办的《建筑安全》杂志,其主要职能是传达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政策、法规、标准和规范;交流安全生产的先进技术和经验;探索建筑业安全生产的规律和措施;研究建筑安全理论;推动施工安全技术及先进安全防护产品、设施的应用;剖析事故发生的原因;传递国内、外建设信息等。本刊是宣传党和国家关于建筑安全生产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理论喉舌,是展示我国建筑安全生产工作和科技成果的窗口,亦是我国建筑业各级领导、企业经理、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广大职工做好施工安全工作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8.
2002年在北京举办的中国国际安全生产论坛,无论是大会组织工作还是会场氛围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参加过许多次国际会议,而这次是组织得最好的一次。此外,专家们对中国安全卫生工作的努力是显而易见的,在所有部门和各个部委你都可以看到这种努力。例如,《现代职业安全》这本杂志,它的质量非常高。我用  相似文献   

9.
<正>笔者认为,一个优秀的管理人员必定是一个善于为员工创造愿景的工作者,而作为一名安全管理人员,则要为企业创造安全愿景,成为企业安全愿景的创造者,明确企业的安全目标和安全使命,并结合企业的特点和实际,反映员工的共  相似文献   

10.
《劳动保护》杂志已届60华诞。在这60年中,《劳动保护》杂志坚持"尊重、热爱、保护生命"的办刊宗旨,秉承坚持、执着、认真的理念,与我国安全生产事业共同发展,影响了几代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劳动保护》杂志在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国家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的关心支持下,在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劳动保护》杂志社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劳动保护》杂志脱颖而出,走出了一条有自己特色的  相似文献   

11.
根据不同产业就业人数,估算我国企业所需的安全管理人员和安全工程师数量;从学历角度分析注册安全工程师与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的差距;考察和研讨不同省(市)安全生产工作特点及对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需求;认为注册助理安全工程师准入门槛较低,更贴近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的实际水平。笔者认为,推行注册助理安全工程师制度,地方可以根据需要培养安全生产管理和技术人员;将注册助理安全工程师定位于企业日常安全生产管理和技术工作,相当于企业基层或中层安全管理岗位。该制度的建立将成为安全生产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的一种新思维、新手段。  相似文献   

12.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范围和服务的对象是企业生产现场的职工和班组的安全作业.因此,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只有多深入生产现场,才能摸清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和职工的思想动态、操作技能,发现不安全因素,提出有效整改措施、纠正"4违"行为,从而取得指导、促进企业安全生产的发言权和主动权.笔者根据20多年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认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在生产作业现场进行安全检查时,应注意坚持做到、做好"3有、3看、3记、3教"工作.  相似文献   

13.
笔者近几年在安全中介机构工作中发现,很多需安全许可的"三高危"企业,属于中小型企业,特别是一些小型露天采石场、规模较小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企业管理仍保留着业主个人管理或"家族式"管理模式,职工人数较少且素质低,除了有个别生产技术人员外,极少有管理人员,更谈不上有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了。而如果用法律强制规定这些小型高危企业配备注册安全工  相似文献   

14.
行走安全路     
<正>我接触安全领域之前,对安全的认识还停留在"高高兴兴上班来,平平安安回家去"企业宣传标语上,但安全生产宣传报道工作使我和安全有了更多的交集。2010年7月6日,是我来《劳动保护》杂志社工作的第一天,从这一天开始,我加入了《现代职业安全》杂志的团队,终于如愿以偿成为一名记者。在此之前  相似文献   

15.
永远的留恋     
今年8月,是《劳动保护》杂志50岁的生日?在全国的劳动保护工作者为她祝福,为她举杯祝贺的日子里,回忆着和编辑部的同事在一起工作近20年的日日月月,心中充满了对这本杂志的眷恋..回想我任主编那几年的工作,有些事情至今不忘?保证杂志质量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1994年6月,我担当起了编辑部主要领导职务的重任?我深深懂得,在当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阶段,对劳动保护?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对我们这本杂志提出了新要求?在市场激烈竞争的形势下,我们的工作必须符合优胜劣汰?以质取胜的市场竞争规则,把工作的重点放在提高刊物的…  相似文献   

16.
近日,某石油化工企业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安全检查,抽调基层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参与检查。安监科长在带队出发前,发现了几名新面孔,当他得知这几位新面孔是基层临时抽调人员,不是安全管理人员,也没有安全检查经验。他当即决定"打发"了几位新面孔,并要求基层单位重新安排专业安全管理人员参与检查。安全检查是企业的常规和例行工作,是对企业生产过程中影响正常生产的各种物与人的因素如机械、设备、流程、人员等,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和研究,发现不安全因素,以求消  相似文献   

17.
一位车间书记向我抱怨, "现在的检修工真是麻烦,越来越胆小了,我叫他们去补一个设备,他们还不动,说监护人不在绝不动火,我说我在我负责,他们还说你能负得起责吗,你对现场不熟悉,不清楚哪里有哪些危险."作为一个安全管理人员的我听后,心中暗自庆幸,这几年的安全教育工作终于显现成效了,职工的自我防护意识终于有了大幅提高.科学的安全管理要让企业的员工明白敬畏,知道害怕,才会主动识别危害,控制风险.在企业中,员工的勇敢往往会断送了个人和企业的前程, "员工一定要怕死."  相似文献   

18.
我从事安全管理工作时间不长,但对各级安全生产大检查的作用却深以为然。我认为各级安全生产大检查,既是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展示工作绩效的机会,更是企业安全管理职能部门借以落实安全措施的强劲外力。由于安全管理工作不直接生产产品,不直接出效益,有些企业领导对安全管理工作的特点、作用认识不够,安全管理工作业绩得不到应有的认可,造成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待遇偏低,情绪不高。通过各级尤其是上级安全生产大检查,企业领导在陪同检查的过程中,会对本企业安全管理状况、水平有个直观了解,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成效通过检查展现了出来。如果得到上…  相似文献   

19.
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有专职和兼职之分。企业到底应当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还是配备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取决于企业的行业类别、安全风险、生产规模和劳动定员等诸多因素。不管是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还是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都是企业安全生产的“守护神”,他们为企业的安全与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20.
现有的企业安全管理主要依靠管理人员监督管理,对员工行为的规范化管理效果有限。针对常见的员工不安全行为,提出建立员工行为安全管理系统促使员工行为规范化,并将其分为4个部分:违规提示系统,危险警报系统,辅助提示系统,紧急制动系统,辅以"自我观察法"作为配套管理措施,将员工意识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以期能够减少由不安全行为引发的事故,促进企业安全文化的逐步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