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2 毫秒
1.
<正>5月1日,中央气象台高温中暑气象预报服务工作全面启动。同时针对高温天气,及时发布天气预报、气象指数和预警,推进高温中暑气象等级预报服务工作。6月17日,中央气象台发布了我国今年第一次高温预警。7月1日以来,我国不少地方持续受高温天气的挑战,最高气温达3738℃,甚至39℃,中  相似文献   

2.
一、高温作业中暑的病理现象 盛夏酷暑,高温条件下劳动、工作的人员,由于体力透支较大,极及造成中暑现象。在高温季节里或高温环境中劳动和工作,能引起一系列人体生理变化,皮肤血管扩张、皮肤温度升高,心脏输出血量增加。这些变化中以加强散热,但如还不能满足机体散热的需要时,体内将有热量蓄积,可能引起人的中暑。  相似文献   

3.
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除了高温、烈日曝晒外,工作强度过大、时间过长、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等均是发生中暑的常见诱因。先兆中暑症状 高温环境下,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  相似文献   

4.
祝您安康     
高温作业防中暑在高温季节里或高温环境中劳动和工作,易发生中暑。现代医学研究证明,中暑是中枢神经调节失常的结果。具体地讲,就是当外界温度过高(大多数超过38℃),人体通过辐射和对流散热发生障碍,身体只能靠出汗散热,如果此时汗的蒸发亦受影响,散热有困难,...  相似文献   

5.
轧钢车间是典型的高温车间,为了提高防暑降温工作的针对性,以取得更佳的效果,每年在夏季到来之前,我们都要对车间的生产环境的气象特点、工人的健康状况、易发生中暑的工种及原因等,──进行调查研究,进而采取相应措施。几年来的调查统计结果表明,我们轧钢车间防暑降温工作的重点,应针对以下情况: 1.轧钢工人中暑者以20~25岁的年青人为多。因他们接触高温作业时间短,热适应差,加之青年人好玩,不注意休息。 2.诸工种中暑者中,以轧钢工为多。因其接触热源时间长、岗位辐射热强、体力劳动强度较大。 3.有中暑史者易再次中暑。可能是这些人的体…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夏季高温天气导致的劳动者中暑甚至死亡事件时有发生。目前全国各地已进入高温酷暑季节,为切实做好防暑降温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高温中暑事件,保障劳动者安全健康,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关于做好夏季防暑降温工作的通知》予以部署。《通知》指出,防暑降温工作季节性强,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提前谋划,在高温天气来临前对本地区防暑降温工作作出周密安排,明确工作任务,落实工作责任,抓好组织实施。要加大对防暑  相似文献   

7.
每年夏天温度急剧窜升的时候,就是中暑的高发期,特别是在高温、湿度大并且通风不良的环境下从事大强度体力工作的人员发生中暑的危险性最大。而发生中暑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使病情恶化,将有可能导致死亡。本期将介绍导致职业中暑的基本原因及预防和应急处理的基本常识。  相似文献   

8.
《江苏劳动保护》2007,(8):38-38
为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有效预防和控制中暑事件发生,若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高温天气下(曰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露天工作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不含33℃),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的津贴,称为高温津贴。  相似文献   

9.
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除了高温、烈日暴晒外,工作强度过大、时间过长、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等均为常见的诱因。  相似文献   

10.
正中暑是高温环境下,机体体温调节机能障碍或水盐代谢紊乱导致的疾病。本文主要介绍导致中暑的致病因素、易发生职业中暑的作业、中暑的表现、职业中暑诊断要点、职业中暑的预防、中暑的紧急救护知识等内容。  相似文献   

11.
正热射病,又称中暑,是指因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量过度积蓄,从而引发神经器官受损。热射病在中暑的分级中就是重症中暑,是一种致命性疾病,病死率高。该病通常发生在夏季高温同时伴有高湿的天气。  相似文献   

12.
《安全》1996,(3)
“绿十字”快餐浅谈夏季中暑的预防与现场急救涂力强(江西新余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安环处)人在烈日下曝晒或在高温环境下作业,尤其在不通风场所里较长时间从事繁重体力劳动,当辐射热和体内产生的热不能及时散发,而蓄积在体内,就易发生中暑。预防中暑主要靠及时散热。人...  相似文献   

13.
高温与人体     
魏红 《劳动保护》1994,(6):43-43
高温与人体夏季,气温升高,人体会出现一系列生理变化,如体温升高、排汗增多、心率加快、血压下降、食欲减退、肌力减退及尿量减少等,往往由此引起工作效率降低,工伤事故增多,甚至发生中暑。在高温环境下工作的人受到的影响则更大。因此,采取相应的防暑降温措施,是...  相似文献   

14.
<正>热射病,又称中暑,是指因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量过度积蓄,从而引发神经器官受损。热射病在中暑的分级中就是重症中暑,是一种致命性疾病,病死率高。该病通常发生在夏季高温同时伴有高湿的天气。  相似文献   

15.
中暑是人们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工作所引起的体温调节障碍、水盐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 1.野外人员中暑的常见原因野外地勘人员发生中暑,以7月份为甚。从一天的时间来看,上午10点钟到下午3点钟这段时间容易发生中暑。夏季室外日光直射下的辐射强度约62.80J(1.5卡)/(cm~2·min),即等于人能耐受的强度。一般来说,气温超过34℃,就可能发生中暑。地勘露天作业人员,出于长时间在炎热的阳光曝晒下工作,不仅受日光直射,而且还受到地面上大量物体的高温二次辐射,同时夏天相对湿度又大,特别是在荆棘丛生的山地  相似文献   

16.
蒋小燕 《安全》2002,23(4):26-26
近年来以高温为主要特征的世界异常气候已成为令世人担忧的一大焦点问题。预计到2030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还将升高,地表的温度上升1.5℃~3.5℃,夏季将一年比一年热。往年,夏季中暑的人群集中在户外活动较多的体力劳动者。1992年,南京高温40℃左右的天气持续了一个多月,很多高龄老人、体弱有病者,因为中暑死亡不在少数。防治中暑是夏季卫生防病工作的一项重要  相似文献   

17.
刘旸 《劳动保护》2012,(8):104-105
积热成疾——中暑 什么是中暑 中暑是指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人的机体发生体温调节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的症状的总称.从病情的差异来区分的话,中暑可以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3类,其中重症中暑又可分为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3型.  相似文献   

18.
《江苏劳动保护》2008,(8):55-55
劳动者在高温季节的三大权益,用人单位不得侵犯:一是停工不能停薪,减工时不能减工资。用人单位应当在高温天气期间,适当调整夏季高温作业劳动和休息制度,减少高温时段作业:用人单位不得因高温停止工作、缩短工作时间扣除或降低劳动者工资。二是高温作业中暑属于工伤。三是高温津贴不得计入最低工资。根据规定最低工资不包括中班、夜班、高温等特殊工作环境、条件下的津贴。  相似文献   

19.
前不久,热浪袭人的广州,两天造成至少39人死亡。年龄最大的是93岁的阿婆;最年轻的是一名20岁的小伙子。其中,一人为菜贩,连续工作7小时后,中暑死亡;一人是一菜市场的扫街工人,47岁男子,持续工作数小时后昏倒在街头,被路人发现后打120,送院后证实中暑死亡。人们在呼吁建立高温天气“黑色预警”机制的同时,却发现我国高温劳动保护条例已经过时。  相似文献   

20.
<正>中暑根据程度不同,中暑分为先兆中暑、轻度中暑和深度中暑。主要由高温、衣着不当、缺水、疲劳过度、活动时间过长、睡眠不好而引起。其主要症状:先兆中暑表现为头晕、头痛、口喝、多汗、恶心、四肢无力、脉搏加快。轻度中暑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精神意识模糊,动作不协调;皮肤湿冷,体温往往在38℃以上,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滚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