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态足迹是评价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定量方法,也是一种用来度量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压力和影响的新途径.扬州市生态足迹计算的结果显示,2010年为2.823 hm2/人,是本地区生态承载力的5.39倍.扬州市生态赤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并主要通过资源输入进行弥补.经济发展的生态转型和城镇建设的低碳化是抑制生态足迹过快增长的关键,实施区域生态保护有助于提高生态承载力.  相似文献   

2.
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结合CA Markov预测模型,对安宁河流域2000—2018年的土地生态安全进行动态评价及预测。结果表明:安宁河流域土地生态安全指数由北向南递增,垂直差异显著;研究期内预警和风险总占比由27.72%下降至23.84%,良好和安全面积总占比由46.11%上升至51.49%;2000—2018年安宁河流域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呈上升趋势,土地生态发展态势良好;预测结果显示,流域土地生态安全状况将持续好转。安宁河流域土地生态安全虽然总体水平有较大提高,但仍须加强对生态环境的治理力度,推进土地生态安全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用改进的生态足迹因子对长沙市2002—2016年的生态足迹及其脱钩状态进行定量评价,并构建灰色GM(1,1)模型对长沙市生态状况进行预测。结果表明:长沙市生态足迹由期初的8.63×106hm2逐年增加到期末的1.16×107hm2,同期可利用生态承载力由1.99×106hm2逐年增加到2.03×106hm2,生态赤字由-6.65×106 hm2先升后降至-9.58×106hm2;灰色GM(1,1)模型预测得到2030年生态赤字将上升到-1 368.03 hm2。  相似文献   

4.
淮安市城市生态足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介绍生态足迹的计算模型的基础上,计算了淮安市2006年的生态足迹。结果表明,2006年淮安市人均生态足迹是2.53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仅为0.82hm^2,人均生态赤字则为1.71hm^2,反映了淮安市的生产、生活强度超过了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5.
根据1990—2006年监测资料,对海河干流(市区段)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现状和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采用地积累指数和Hakanson危害指数对海河干流(市区段)沉积物重金属富集现状和对水生生物危害进行评估。结果显示:海河干流(市区段)表层沉积物除Zn外,均呈现污染下降趋势。海河干流(市区段)沉积物中重金属对生物潜在危害顺序为Cd〉Hg〉As〉Cu〉Pb〉Cr〉Zn,各项指标对生物潜在危害性上游大于下游。  相似文献   

6.
松花江流域生物完整性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大型底栖动物生物完整性指数(B-IBI)法对松花江流域的水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2015年松花江流域各点位水生态环境质量17.24%为优、10.34%为良好、24.14%为一般、41.38%为较差、6.90%为很差。与2012年松花江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的比较和趋势分析表明,松花江干流下游、第二松花江、松花江支流的水生态质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善,松花江干流下游改善尤为显著,松花江干流上游生态质量基本保持不变,嫩江水生态质量有下降迹象。流域总体水生态环境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总物种数和清洁指示类群EPT丰度均有增加。  相似文献   

7.
生态足迹是分析地区和国家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指标。本文运用传统生态足迹法对2000年到2012年中国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从2000年到2012年人均生态足迹呈上升趋势,其中能源项目增长尤为显著。这说明中国的高速发展,伴随着越来越大的能源消耗,从而使得经济发展和自然环境的矛盾越加突出。比较近年来中国人均生态足迹和全球生态足迹标杆的数据可知中国的生态赤字越来越大,对能源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环境的污染,资源的浪费,土地的流失和大面积占用,对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十分不利。所以针对生态足迹的影响因素,应尽快提出解决中国生态问题的方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从资源、环境、生态(绿色生态)和社会经济4个维度,运用SPSS的相关性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筛选评价指标构建符合区域特征、科学合理的雄安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对2014—2018年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年均增长率为8.32%。由于2016—2017年新区加大了资源与环境保护力度,提升了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速度,2018年新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比2016年、2017年分别提高26.24%、15.19%。从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水环境的保护利用等方面,提出了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提升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9.
针对黑龙江省水资源生态环境现状,构建以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为子系统的水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粒子群算法(PSO)优化投影寻踪评价模型(PPE),对黑龙江省水资源生态安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2003—2016年水资源生态安全整体呈现上升趋势。水资源污染指数和工业万元产值耗水量等指标状态的极大改善,使得2009、2013年水资源生态安全程度分别较前一年增加67.16%和98.76%。2003—2016年水资源、生态环境系统发展波动较大,前者略有降低,后者上升,社会经济系统(权重为0.426 5)发展最为迅速且对水资源生态安全影响最显著。对水资源生态安全影响最显著的指标有人均湿地面积、农业万元产值耗水量、水资源污染指数、工业用水比例、工业万元产值耗水量。该评价结果可为当地政府及环保部门制定政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汉丹江(陕西段)水质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2008—2012年陕西省境内汉江、丹江干流14个断面的水质监测数据,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平均综合污染指数法和秩相关系数法等对该段水体的水质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汉丹江(陕西段)断面水质以Ⅱ类、Ⅲ类为主,水质总体为优;水质综合污染状况呈下降趋势,其中汉江下降趋势显著;水质综合污染状况空间差异和区域分布特征明显,城区段污染大于郊区,各行政区段河流下游污染大于上游。流域水质主要受有机污染和营养盐因子影响,水体污染源主要来自城镇生活源和农业面源,工业源占比不大且排放行业较为集中。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渭河陕西段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特征,采用ICP-MS分析了13个采样断面表层沉积物中As、Cd、Cr、Cu、Mn、Ni、Pb和Zn 8种重金属的含量,并对其来源和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渭河陕西段8种重金属的平均含量顺序依次为Mn > Zn > Cr > Cu > Ni > Pb > As > Cd;除Ni外的其余7种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均超过陕西省A层土壤背景值。各断面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介于111.4~7 043.7,其中23.1%的断面有极强生态风险,46.2%的断面为中等生态风险,其余为轻微生态风险。Cd污染最为严重,对各断面的潜在生态风险介于较强生态风险与极强生态风险之间,对RI的贡献平均为85.2%;其余7种重金属在所有断面均属于轻微生态危害。渭河陕西段表层沉积物As、Cd、Cu和Zn主要为工业与农业来源;Cr和Ni主要为自然来源;Pb和Mn与城市污水和交通污染来源有关。  相似文献   

12.
为掌握“十三五”期间湖南省资江流域锑污染的总体情况和变化趋势,采用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对2016—2020年该流域水质锑变化特征进行研究,同时分析锑污染时间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十三五”期间,资江流域锑污染整体有较明显改善,尤其资江干流下游益阳市内的锑污染明显减轻,由2016年的超标率100%到2020年全部实现达标,各断面锑的质量浓度最大降幅达55.5%。资江支流中,2020年邵水断面锑质量浓度年均值较2018年下降了13.1%。资江流域的娄底、邵阳和益阳市均采取了一系列锑污染防治措施,使得资江流域锑污染整体有较明显改善。但资江支流中邵水和平溪江污染最重断面锑质量浓度年均值仍有超标,建议“十四五”期间加强流域内涉锑企业和历史遗留污染的治理,力争尽早实现资江全流域水质的全面达标。  相似文献   

13.
岷江流域水质状况评价及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岷江断面水质监测数据,利用内梅罗污染指数法进行水质评价,分析了2009—2013年岷江干流水质情况及其变化趋势。阐述了2013年岷江流域水质空间分布、月季变化情况。提出了流域水质污染防治建议。结果表明,岷江干流上游水质较好、中游较差、下游略有好转,体泉河等部分岷江支流水质较差。2013年全年来看,4—5月份水质较差,7—10月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4.
基于RSEI模型的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1988-2018年祁连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的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利用绿度、湿度、热度和干度指标计算获得遥感生态指数(RSEI),并应用RSEI对保护区近30年的生态环境质量作评价.结果表明:近30年来该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整体呈好转趋势,RSEI上升0.016,可1998-2018年生态环境质量有所下降;生态环...  相似文献   

15.
以2005年和2009年美国陆地卫星(Landsat TM)影像为基本数据源,利用遥感与GIS技术对山东省生态环境状况进行了监测,并依据《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T 192-2006),对山东省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及动态变化趋势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山东省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处于一般水平;2005—2009年山东省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基本稳定,局部地区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6.
近十年京杭运河苏州段底泥重金属生态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Hakonson生态风险指数法对京杭运河苏州段近十年来底泥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对其空间分布和时间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京杭运河苏州段重金属为低生态风险等级,汞和镉为主要的生态风险因子,城区老运河段重金属生态风险指数最高。近十年来,京杭运河苏州段底泥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呈下降趋势,重金属污染得到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渭河甘肃段,等标污染负荷比占93.94%的33家主要污染源,共制定了127个点源治理方案,同时制定了流域综合治理方案,并对重点污染物COD削减率由低到高的治理方案进行了评价研究。  相似文献   

18.
渭河干流(宝鸡段)表层沉积物Cu、Zn、Pb污染特征与评价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对渭河干流(宝鸡段)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Cu、Zn、Pb含量进行了调查,用潜在生态危害系数法对其污染水平进行了评价,并与松花江(吉林市段)、淮河(江苏段)、长江(下游)、苏州河、珠江(广州段)5条河流表层沉积物中Cu、Zn、Pb的含量做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3种重金属元素平均含量均超出相应的土壤背景值,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富集;生态危害系数均〈40,属轻微生态危害。重金属含量水平在国内诸河中处于中间位置。  相似文献   

19.
运用综合污染指数法探讨滹沱河忻州段水质时空变化规律及关键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在时间序列上,劣Ⅴ类河长比例总体呈先波动(1993—2003年),再波动上升(2004—2008年),最后快速下降趋势(2009—2011年);综合污染指数从高到低依次为丰水期2.15、平水期1.75、枯水期1.28,4项水质指标综合污染指数从高到低依次为DO、CODMn、挥发酚、氨氮。空间上,界河铺-济胜桥段指数最高,水质最差,出境段面南庄水质最好,下茹越、西留属、崞阳桥断面介于上述两者之间。为此,将滹沱河分为污染控制区、综合改善区与生态恢复区进行分段管理。工业废水排放量、污水处理能力、GDP、人口数量是水质的主要影响因子,相关系数分别为0.882、0.905、0.919和0.809。  相似文献   

20.
以2016—2020年古泊善后河国家和省级地表水监测网水质例行监测数据为依据,采用水质指数法(WQI)对古泊善后河水质污染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基于水质评价结果,选取影响最大的两项指标CODMn和TP,于2020年10月对古泊善后河开展加密监测,调查分析污染来源。结果表明,2016—2020年古泊善后河水质波动变化较大,汛期降雨对水质下降影响明显,CODMn、TP、CODCr、氟化物和BOD5是影响古泊善后河水质的主要指标;加密监测期间,古泊善后河干流水质CODMn和TP指标浓度分别升高28.9%、38.3%,其中宿迁段升幅显著高于连云港段;支流水质超Ⅲ类比例为22.9%,劣Ⅴ比例为6.3%;部分乡镇生活污水直排和持续降雨将农田中高浓度污染物冲刷进河流支浜,是导致水质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