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化,是人类最常用的词语之一,在一定意义上说,恐怕也是被使用得“最滥”的词语之一。据统计,“文化”的定义多达160个以上,也算是人类文化的一个“奇迹”吧。许多事物后面都可以挂上个“文化”,不分大小,不分虚实,都有文化:大到国家民族,小到吃喝拉撒;从中华文化、传统文化,到工业文化、农业文化,再到茶文化、酒文化,几乎整个世界都是文化。  相似文献   

2.
柯娇 《防灾博览》2002,(1):44-44
2002年,农历壬年,属马,俗称马年。马是人类无言的朋友。马是一支歌,一支飞奔的歌,马是一首诗,一首豪放的诗。马年说马,便有了神笔马良的灵性,便有了伯乐相马的慧眼,便有了“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洛阳花”的快感和意境。马是一种文化。 马,大多生长在我国雄性的北方,中国古代,从春秋战国到唐宋元明清,骠悍的骏马,在长城内外写下了华夏马文化的辉煌篇章。在生产力落后的封建社会,马,可谓是“第一生产力”和“第一战斗力”。属于马的轶闻趣事,构成了中国皇帝成功的半部典籍。神马添翼、  相似文献   

3.
金磊 《灾害学》1996,11(3):84-88
安全文化是随着社会的繁荣、城乡的发展及科技进步,从工业文明、社会文化衍生而来。本文从国内外事故灾害频发的特点出发,探讨国内提出安全防灾文化建设的概念,并着重分析了拓展安全防灾文化建设的大思路。  相似文献   

4.
刘平 《防灾博览》2012,(2):74-83
2009年的秋天,怀揣着对欧洲的好奇和向往,我们一行26人来到了德国、法国、奥地利、荷兰、比利时等国,领略欧洲美丽的风景,欣赏欧洲建筑的魅力. 作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德国对我来说充满了谜.她既有希特勒那种疯狂的天才、铁的纪律、钢的意志,同时还有《父与子》这样温馨充满爱心的杰作;既有黑格尔、马克思这种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还有贝多芬、歌德的浪漫主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也许还记得那场发生在1994年的洛杉矶大地震,但商业意识极强的美国人不但记得,还把它拍摄成电影大片《洛杉矶大地震》,在满足娱乐的同时,给公众带来科学教育。科技发达的美国非常重视地学文化资源的开发。近年来,好莱坞拍出不少以地学  相似文献   

6.
王秉  吴超 《灾害学》2016,(4):185-190
为丰富安全科学理论,促进安全文化学研究发展,从符号学和安全文化学角度,提出安全文化符号学的定义,并分析其内涵。基于此,分析安全文化符号学的理论基础,阐述安全文化符号学的学科内容,并基于时间维与理论维等5个维度构建安全文化符号学方法论的多维结构体系。结果表明:安全文化符号学是安全文化学的具体表达,其作为安全文化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研究内容丰富,学科理论基础牢固,且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杨军  宋峰 《灾害学》2001,16(4):27-32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有其明显的自然属性,而地震灾害则具有明显的社会属性。地震灾害是相对于人类活动而言的。本文借用胡焕庸线,将中国大陆分成东区和西区两个区,并初步探讨了人口稠密和经济发达的中国东部地区的防震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8.
灾害伦理文化对灾害管理制度的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灾害伦理文化通过对灾害涉及的伦理问题进行研究,能够对灾害管理制度的发展和完善起到促进作用.这一作用是通过灾害伦理文化具有的评价功能实现的.而这一评价功能主要是通过确立灾害管理制度的价值尺度、对于制度安排的具体评价和对于制度安排效果的评价等三方面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我国古代一些有远见的政治人物,很早就注意到了防灾减灾与治理国家的密切关系。早在春秋时期,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曾向丞相管仲请教治国之道,管仲回答说:"故善为国者,必先除其五害,人乃终身无患害而孝慈焉。"  相似文献   

10.
德国是灾害多发国家之一,作为欧洲经济、人口大国,面临多种灾害的影响,由此,全社会对防灾减灾工作高度重视,通过普及灾害预防文化,在全社会形成了良好的灾害预防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1.
12.
金磊 《防灾博览》2010,(1):72-79
还是在20年前的1989年,笔者在动笔写作《失误学与人为灾害研究导论》一书时,曾专门研究了发生在公元79年的维苏威火山喷发,以致彻底毁灭庞贝古城的文献。  相似文献   

13.
针对电能表自动化检定系统工作过程中的异常现象,通过对其产生原因和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了采用增加触点检测、温度监测、各工位信息实时集中监控的方法对监控功能进行完善。应用结果表明:改进方法实现了对各检定工位的实时监控,系统异常现象减少,合格率得到了提升,保证了检定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4.
曹飒 《防灾博览》2006,(2):14-15
20世纪80年代,我国劳动保护界的学者和专家提出了安全文化的理念, 提出了劳动保护科学体系的构想,1992 年建立了相应的学科。20世纪末,我国一批学者又提出了安全、减灾、环境科学交叉融合的大安全科学技术体系,针对传统安全理念开展了企业安全文化、大众安全文化、社区安全文化等理论研究。为我国安全科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并不断完善和拓展了我国安全科学技术学科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城市社区应急文化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城市社区是事故灾害应急管理的最基层组织,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中起着基础性的关键作用,具有重要的应急职责和有效减轻灾难破坏性影响的功能.目前,我国社区应急管理还存在很多问题,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没有形成成熟的社区应急文化体系,民众普遍缺乏危机应急意识.分析了对应急文化进行研究的必要性,总结了发达国家应急文化发展的成功经验;研究了应急文化的基本内涵,揭示了应急文化的基本特征,探讨了应急文化的层次结构;最后,从物质文化、技术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5个层面对社区应急文化体系建设进行了探究,初步提出了应急文化体系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16.
Research on diverse cultural contexts has indicated that aid organisations often fail to leverage local, culturally‐grounded resources and capacities in disaster‐affected communities. Case‐study methodology was employed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ocal and external disaster response efforts in American Sāmoa following the earthquake and tsunami on 29 September 2009 in the southern Pacific Ocean, with a specific focus on the role of culture in defining that relationship. Interview and focus group data from 37 participants, along with observational data, suggested that the local response to the event was swift and grounded in Samoan cultural systems and norms. External aid was viewed as helpful in some respects, although, on the whole, it was seen as a disruption to village hierarchies, social networks, and local response efforts. The study discusses the implications for the role of outside aid in diverse cultural contexts, and makes suggestions for improving the ecological fit of post‐disaster interventions.  相似文献   

17.
笔者在拜访前苏联地磁学专家鲍利斯·杨诺夫斯基教授时,正赶上法国古地磁学家特里叶教授也作客于此,交谈了地磁与古地磁的世界发展史。古罗马有许多灾害史,与庞贝古城消失相似的古罗马文化遗址还会不断地被发掘的。根据美国亚利桑那大学考古队负责人索论的考察报告,我们引录(蒋一平译文)并编辑了一段史实作为佐证。 由考古学家和其他科学家组成的23人考古探察队在塞浦路斯南部的库里姆古城挖掘了5个星期,挖出了6米×4米的一块土地,其中有已遭毁坏的一间房屋,屋里有人和动物。大约在16个世纪以前的某个时候,震源在地中海的一次特大地震夷平了近海的边防站,并发生了海啸。据当时的记载,海啸摧毁了埃  相似文献   

18.
IntroductionIntheUNgeneralreportoftheInternationalSymposiumonMetropolisAdministrationheldinTokyo,Japanin1993,the21stsenturywa...  相似文献   

19.
20.
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the effects of the Tumaco earthquake of 1979 shows a smaller number of deaths and injuries than in earthquakes of similar magnitude that have occurred elsewhere, which is probably related to the type of building. Most of the deaths were caused by a tsunami. Proportionally the mortality was higher in the 0 to 4 age group. Among the injured, most of the lesions were minor. Morbidity was higher in the over 45 years age group, and lower among the "under-fives." There was an evident need for a simple "disaster medical record card." Coordination among the different relief agencies could have been bett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