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采用改进聚乙烯醇法制成的固定化活性污泥颗粒填充生物滴滤池,考察在不同的进气流量和进气浓度时,生物滴滤塔对乙硫醇恶臭气体的净化效率、抗冲击负荷能力以及连续运行稳定性.结果表明,当气体流量低于0.1 m3/h时,生物滴滤塔对乙硫醇的净化效率可达99.9%以上.当气体流量为0.2 m3/h时,净化效率只有60%.当进气流量为0.05 m3/h及0.1 m3/h时,乙硫醇的净化效率不随进气浓度的变化而变化,当气体流量为0.15 m3/h时,乙硫醇净化效率随着进气浓度的提高先降低后增加,出气浓度随进气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生物滴滤塔对气体浓度变化造成的冲击负荷有较强的缓冲能力,连续运行情况稳定.  相似文献   

2.
周炜煌 《环境科技》2009,22(4):28-33
生物滴滤塔处理舍NH3与H2S臭气最佳的生态条件为:在温度为25℃、营养盐喷淋量为8.0L/h、气体通气量为0.4m^3/h,NH3进气质量浓度为435.74~802.32mg/m^3 H2S进气质量浓度为723.44~952.18mg/m^3,pH值在7.0—8.0之间的条件下.去除效率可达90%以上。填料高度与气体的净化效率存在一定的关系,H2S进气质量浓度在670.20—960.88mg/m^3时.下层填料净化效率可达50%~60%;下、中两层填料的净化效率则可达90%以上,在下半部分填料层就能去除大部分气体污染物。  相似文献   

3.
对VOCs净化时,生物滤塔工艺具有能耗低、污染小、操作简便、处理效果优良及环境友善等优点,其处理效果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本文介绍了生物滤塔工艺净化VOCs的过程和原理,在此基础上,结合目前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总结分析了生物滤塔工艺对VOCs挥发的影响因素,包括挥发性有机废气性质、生物填料、气/液流量、微生物、p H值和温度,应综合考虑这些因素,选择合适的设计和操作条件,以达到最佳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4.
生物滴滤塔净化含低浓度苯乙烯废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菌丝体热解炭作为填料,采用两座相同实验室规模的生物滴滤塔,分别填装热解炭-木屑混合填料和木屑单一填料,并联操作,进行微生物净化含苯乙烯废气的实验,研究并对比了两座生物滴滤塔的净化性能.结果表明,由于热解炭具有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等特点,热解炭-木屑混合作为生物滴滤塔填料,比单一的木屑填料挂膜速度快,净化效果好,停运恢复能力强.适宜操作条件为:入口气体浓度50~ 450mg·m-3,停留时间21.6~43.2 s,气液比110.7 ~55.3,净化效率92% ~ 100%,最大去除负荷可达153.1 g·m-3· h-1.整个实验过程中,系统的压降始终维持在0~255 Pa,动力消耗小.研究发现,循环液中氨氮(NH4+-N)浓度只需能够保证微生物正常的生命活动即可,不宜过量或不足.生物滴滤塔循环液的紫外吸光度(UV254)与苯乙烯去除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通过测定循环液UV254,了解生物滴滤塔的运行状况.  相似文献   

5.
利用紫外预处理加强氯苯的生物滴滤净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试验采用主波长为185nm的低压汞灯为紫外光源、醚型聚氨酯海绵(PU-foam)为填料的紫外-生物滴滤塔联合装置净化氯苯废气.进气氯苯浓度为600mg·m-3、停留时间分别为92、69和46s时,联合装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99%、95%和80%;最大去除负荷达到59.6g·(m3·h)-1;联合装置和单独生物滴滤塔生物膜形成时间分别为20d和27d;联合装置的抗冲击能力较好,停留时间缩短至30s,联合装置去除效率可达75%以上,高于单独生物滴滤塔的去除效率(25%).对紫外-生物滴滤塔联合装置机制初步探讨表明,紫外氧化氯苯形成了水溶性较好的可生物降解的物质,降低生物滴滤塔氯苯的处理负荷,同时紫外辐照过程中产生的O3能有效地控制生物滴滤塔内微生物的过量生长,从而维持整个装置的最佳运行状态.  相似文献   

6.
生物滴滤塔处理正丁醇废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实验分别采用清水吸收法和生物滴滤法处理模拟正丁醇废气,结果表明,在实验工况条件下,清水吸收的净化效率随进口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净化效率可达99%,最佳液气比为2.1L/m3;生物滴滤塔的净化效率随着进气流量、液体流量和进气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当进气流量<1.0m3/h时,其对降解效率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针对生物滴滤塔系统脱硝效率偏低的问题,在原实验室装置基础上,对滴滤塔系统进行改进,并模拟燃煤烟气的特性,考察了重金属离子、氧气含量以及强化剂对净化效果的影响,并探究了生物滴滤塔系统对锅炉非稳定运行工况的适应性。结果显示:烟气内的重金属离子对微生物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中As离子和Pb离子对体系微生物组成的毒性影响最大,Zn离子的影响最小;氧气含量对脱硝效率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系统含氧量越低,脱硝效率降低幅度越大;强化剂组合结果表明,亚硝酸钠+Fe(II)EDTA的组合,强化效果最为明显;生物滴滤塔脱硝系统对锅炉非稳定运行工况适应能力较差,系统停运再启动,停运1周之内,系统经过10 d可以恢复至原来的性能,如果停运12 d以上,系统恢复则长达30 d。根据研究结果,为中试研究提出优化及研究方向建议。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社会对污水处理厂的除臭要求变得越来越高,因此广州市大坦沙污水处理厂采用了等离子杀菌除臭法、生物土壤除臭法、生物滴滤法对厂外泵站和厂内构筑物实施除臭工程。通过介绍以上三种除臭工艺的原理,分析除臭工艺的适用性,总结运行管理除臭系统的一些经验,为类似工程的实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生物滴滤塔反硝化净化NO 废气的启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低浓度NO 废气作为气相氮源、硝酸钠作为液相氮源,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反应器(SBR)中的NO 反硝化菌驯化成熟的基础上,研究了生物滴滤塔的启动过程.结果表明,在室温、NO 进气浓度(160mg/m3)、停留时间(EBRT)113s 的条件下,接种驯化成熟种污泥的生物滴滤塔在9d 内完成挂膜.硝酸盐是影响驯化过程中NO 净化效果和N2O 产生量的重要因素,添加适量硝酸盐有助于NO 反硝化菌的正常生长,提高NO 净化效率;但硝酸盐过多时会导致中间产物N2O 的累积.在滴滤塔挂膜启动期间,循环液吸光度、填料层压力损失与NO 净化效率呈正相关性,可作为衡量生物滴滤塔挂膜启动完成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间歇喷淋营养液对生物滴滤塔净化甲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间歇喷淋营养液对生物滴滤塔的影响,以净化甲苯为研究对象,应用FX1N-14MR-001型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实现生物滴滤塔的间歇喷淋营养液操作,研究了环境温度、ρ(TN)、营养液喷淋密度和喷/停时间对净化甲苯能力的影响,并对机理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当生物滴滤塔系统的气体停留时间为40.70s时,营养液最佳喷淋密度为4.5L/(m2·min),最佳喷/停时间为2min/4min. 当甲苯系统进口负荷小于88.29g/(m3·h)时,甲苯的去除率可达95.0%以上;当进口负荷为186.04g/(m3·h)时,甲苯的去除率为87.6%,系统对甲苯的最大去除能力由连续喷淋时的169.63g/(m3·h)升至248.85g/(m3·h).   相似文献   

11.
低温等离子体处理恶臭废气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用低温等离子处理恶臭气是一门新兴的技术。通过对典型的恶臭物质硫化氢、乙硫醇、苯、甲苯等恶臭物质的低温等离子脱除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电晕放电形式的低温等离子体处理恶臭废气是可行的,停留时间越长、电压越高脱除效果越好,当停留时间>9s,电压>20kV时恶臭物质的去除率基本>90%,进一步延长停留时间和升高电压,去除效率并不会大幅度提高。低浓度的烷烃背景气体对恶臭的脱除效率基本无影响,高浓度的烷烃背景气体使恶臭物的脱除效率下降,较高浓度氢气的存在也会降低恶臭物的脱除效率,而氧气浓度的提高可以显著提高硫化氢脱除率。  相似文献   

12.
微生物菌剂对油脂废水除臭的工艺条件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微生物菌剂对某油脂工业的油脂废水进行除臭处理,通过研究微生物接种量、反应时间、pH值、培养温度等环境因素对高嗅阈值的油脂废水除臭效果的影响,确定出最佳运行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菌体接种量为1.0%,pH 8.0,温度为35℃的条件下,除臭效果最好,处理后的嗅阈值仅为16,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GB14554-1993)。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利用生物滴滤塔对有机垃圾处理机排放的恶臭气体进行了脱臭研究。考察了生物滴滤塔的启动情况:装置启动7d后,NH_3排放浓度达到城市恶臭气体排放标准,11d后,H_2S排放浓度达到标准;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气体表面负荷、喷淋密度和pH值对净化效率的影响,发现实验条件下的适宜参数是:气体表面负荷≤300m~3/m~2·h,喷淋密度为0.1~0.2m~3/m~2·h,pH值维持在6.0~7.0。研究结果对于有机垃圾生物处理排放恶臭气体的净化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UV/H2O2液相氧化净化烟气中NO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UV/H2O2液相氧化技术净化气体中的NO,通过正交实验和单因素实验,研究了H2O2浓度、温度、初始pH值、NO浓度、光照条件、O2含量和气体流量等因素对NO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UV/H2O2液相氧化体系对NO有良好的净化效果,可以获得80%左右的NO去除率, 温度、H2O2浓度和初始pH值对NO去除率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温度和H2O2浓度对NO去除率影响较大.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 当H2O2浓度为0.2 mol/L、初始pH值为6~7时NO去除率较高;溶液中H2O2浓度过高或过低、溶液过酸或过碱均会抑制·OH的产生而不利于NO的去除;净化NO的最佳反应温度为40 ℃,低于一般湿法脱硝温度(50 ℃);NO的去除率随紫外光辐射强度和O2含量的增加而升高;同时,NO的去除也受气液传质面积和气液传质系数的控制.  相似文献   

15.
漂白粉用于治理石化企业硫化氢恶臭气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采用填料吸收塔对漂白粉用于石化企业硫化氢恶臭的治理进行了初步研究,系统研究了漂白粉投加量、硫化氢浓度、进气流量、吸收氧化温度、液气比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室温下,漂白粉投加量为0.2g/100mL,液气比20L/m^3,进气浓度控制在7800mg/m^3以内,调整适宜的进气量,对硫化氢恶臭的去除率可以达到99%以上。漂白粉吸收氧化硫化氢恶臭气体不仅技术可行,而且费用低廉,操作方便,可以进行深入的研究,进行工业化放大。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上流式反应器,通过实验室气提模拟试验研究了pH,硫化物浓度,进水速率、气提流速,污泥存在等因素对制革脱毛废液中硫化物气提脱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pH主要控制液相中硫化物向H2S的转化,对污泥吸附的硫化物无影响。厌氧酸化可使废液pH降到6以下,此时气提脱硫率可达80%以上。污泥对硫化物的吸附随进水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其吸附量约占硫化物总量的10% ̄15%。降低上升流速Vup和提高气提流速可使脱硫率迅速增加,但后者的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17.
高浓度甲醛废水在高温高pH的条件下,通过投加CaO强化氧化剂,实现了高浓度甲醛废水的甲醛快速降解转化.反应条件和投加药量如下:20 000 mg/L浓度的甲醛废水投加固体NaOH量、CaO量分别为2 kg/m 3高浓度甲醛废水和0.6 kg/m 3高浓度甲醛废水,当反应温度为80℃时,控制废水反应的pH值在9.5~10.0左右,当反应时间为30 min后,通过观察反应后废水的颜色和闻废水是否有甲醛的气味判定是否为反应的终点.当反应后的废水无甲醛气味,颜色为红棕色,即可判断为反应的终点,此时甲醛浓度降低到20 mg/L以下,甲醛的去除率为99.9%以上.  相似文献   

18.
FeSO_4液相催化氧化烟气脱硫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填料塔中进行了FeSO4 液相催化氧化烟气脱硫的实验。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各因素对脱硫率影响大小 ,得到了实验范围内最有利脱硫的条件。进一步研究了空塔气速、吸收温度和SO2 入口浓度对脱硫率的影响 ,确定了适宜操作条件 ,在此条件下连续运行 ,80min内脱硫率逐渐下降 ,之后脱硫率下降趋缓 ,反应进行到 180min时脱硫率达 5 1.2 % ,吸收液 pH与脱硫率变化几乎同步 ,且具有一定的缓冲能力  相似文献   

19.
新型改性磷灰石水处理剂去除废水中铅离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一种颗粒状废水处理剂去除水溶液中Pb2+进行了研究。考察pH值、温度、处理时间、Pb2+浓度、水处理剂的用量、比表面积及颗粒大小等因素对去除Pb2+能力的影响。研究的结果表明:水处理剂去除水溶性Pb2+的主要作用机理为溶解沉淀过程;反应速率在pH2.5~5.5范围内与pH呈负线性相关,与Pb2+浓度呈正相关关系。较低的pH值,较长的处理时间和较高的反应温度可以适当提高水处理剂去除Pb2+能力,最大可达253.2mg/L;水处理剂粒度在1~5mm之间,比较符合生产的要求。比表面积与去除Pb2+能力呈正相关关系,可作为水处理剂去除重金属离子能力强弱的重要评判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20.
NO与Fe2+反应生成络合物[Fe(NO)]2+易被O2氧化解络形成NO2-和NO3-离子,进而被尿素溶液还原生成N2.基于上述反应原理,本文提出脱除烟气中NOx的新方法,即以FeSO4为吸收液、O2为氧化剂、尿素为还原剂的络合-氧化-还原耦合法.考察了尿素初始浓度、吸收液pH值、NOx初始浓度、烟气流量等因素对NOx脱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尿素初始浓度越高、吸收液pH值越低、NOx初始浓度越大、烟气流量越小时,NOx脱除率越高;当尿素初始浓度为1.19mol/L,吸收液pH值为3.2,NOx初始浓度为1493mg/m3以及烟气流量为800mL/min时,反应初期(0~6min)NOx脱除率可达92%以上,且反应1h后脱除率仍可保持在69%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