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锕系核素~(232)Th、~(235)U、~(238)U和~(244)Pu对太阳系年代学和银河系“宇宙年代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太阳系中锕系元素的平均丰度取决于太阳系形成之前银河系中r过程核合成的性质。1970年以前,一般假定陨石中锕系元素的化学分馏不明显,特别是球粒陨石,在全岩范围内其难熔亲石元素的分馏较小。然而现在证明这种假设是错误的,现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 一、引言玻璃陨石在我国称雷公墨。在国外文献中称 tek-tite,该词由 F.E.Suess(1900)所创用,源出于希腊词,是“熔融”的意思,也有人称 tektite 为熔融石,但在习惯上,研究者们称它为玻璃陨石。玻璃陨石是一种天然玻璃,通常呈黑色或棕褐色,少数呈绿色和灰色。它们的外形多种多样,主要  相似文献   

3.
<正> 1 引言 矿物中微量~(238)U在漫长的地质时期发生自发裂变,产生的辐射损伤(即潜伏径迹)的痕迹就是自发裂变径迹。选用适当的化学试剂蚀刻扩大,就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进行观测。矿物中的~(235)U用一定的热中子通量进行辐射,会产生诱发裂变径迹。径迹密度与矿物的铀含量、年龄以及辐照的热中子通量呈函数关系,因此  相似文献   

4.
用裂变径迹法对江苏新沂、泗洪等地第四纪下更新世王圩组地层中的微玻璃陨石进行了年龄测定,实验采用外探测器法,年龄计算中对微玻璃陨石和白云母的蚀刻效率进行了校正,两个样品六个颗粒测定的结果分别为:0.64、0.70、0.51、0.65、0.68和0.49Ma,平均(0.61±0.09)Ma。对微玻璃陨石的成因和裂变径迹年龄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用裂变径迹分析法能够获得岩石热历史的详细资料。内德林格里斯陨石坑的构造(德国南部)可以有效地说明裂变径迹年龄分析法的这种应用。大约一千五百万年以前,古生代的结晶基底和中生代复盖的沉积物,由于受到巨大的陨石冲击作用形成了里斯陨石坑。冲击期间以及冲击以后的高温(和高压)使矿物中的裂变径迹衰减,此外,也产  相似文献   

6.
<正> 裂变径迹方法是近十多年内发展起来的新技术,目前它正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领域,因而引起许多科学家的重视和关注。1974年美国首次建立了裂变径迹玻璃系列。至今,世界各国的径迹实验室均向美国购买这种标准玻璃,由于价格很贵加上不便购买,这就给径迹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很多困难。美国目前使用的主要是标准铀玻璃,其铀含量分别为:SRM  相似文献   

7.
裂变径迹法在矿物和天然玻璃研究中的应用 裂变径迹法适用于含铀量较高的对象,能够在测定的时间内产生足够高的裂变径迹数。对于计数来说,以每平方厘米10个径迹作为下限,每平方厘米10~7个径迹作为上限。因为要求这些径迹在光学显微镜内仍能互相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已知最还原的EH、EL群球粒陨石和AUb群无球位陨石的岩石矿物学对比研究,揭示了EH、EL群陨石母体之间在矿物模式组成和矿物化学组成上的异同性,并提出了EH群陨石母体相对于巴群形成于一个更加还原的星云条件的观点及论据。通过对不同岩石类型陨石样品的对比,还揭示了EH和EL群陨石母体的热变质过程伴随有还原反应的特点,并指出EL群陨石母体相对于EH群陨石具有较缓慢的冷却达率和更开放的体系特征。通过对AUb群陨石的研究,揭示了其矿物化学组成上的不均一性及其与EH和EL群陨石的明显差异,表明该群陨石至少有二个独立的母体,且还原程度分别接近或略低于EH和EL群陨石母体。  相似文献   

9.
<正> 径迹,指的是带电粒子(如α、裂变碎片等)通过某些绝缘固体材料时留下的辐射损伤痕迹。这是西尔克等在1959年发现的。1962年,又经过普赖斯等用化学蚀刻法处理,就发展成得到广泛应用的径迹探测技术。径迹种类很多,用途也多种多样。其中裂变径迹技术是一种高灵敏度的测铀方法。二十多年来,它被广泛地应用于核物理、地质学、环境科学和考古学等许多学科领域。迄今为止,其应用长盛不衰,预计将来也会有增无减。  相似文献   

10.
<正> 一、前言 二十多年前,赵景德等首次报道了在菲律宾群岛伊莎贝尔的熔融石中发现有Ni—Fe球粒。这一报道告诫人们,不要过于匆忙地作出明确的结论,尽管以往一般把这些看作是陨石成因。之后,类似的球粒在少数其他熔融石和毛里塔尼亚奥也鲁罗陨石坑的冲击玻璃中也有发现。如果这些球粒确为陨石起源,那末测定  相似文献   

11.
<正> 1 前言顽火辉石球粒陨石的独特的还原矿物组合(包括陨硫钙矿、硫镁矿、陨硫铁、陨硫铁铜钾矿、陨硫铬铁矿等)和矿物化学组成特征(含Si铁纹石、富FeO硅酸盐等)表明,它们  相似文献   

12.
黄土中微玻璃陨石和微玻璃球的发现与意义(摘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正> 1 引言玻璃陨石是地外物体撞击地球时形成的玻璃物质。微玻璃陨石是指在地层或沉积物中找到的微细玻璃陨石,其粒径常小于1mm。无论就数量还是就重量而言,微玻璃陨石都远远大于狭义的玻璃陨石(粒径>1mm),它更能反映玻璃陨石群和地外物体撞击事件的原貌。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了用裂变径迹(FT)数据重建上冲带上升历史的一种试验性方法。由于完全可以证实,在山脉演化过程中热梯度随时间和深度变化而发生显著的变化,故我们采用一种与时间有关的热模式来推导所采岩石样品的温度/时间历史,只要给出诸如上冲地块厚度(T_t)、侵蚀速度(V(t))这类参数的话。这些参数可以在大量试验(“蒙特卡洛”模拟)的可供接受的范围内随机选取。我们将这个方法应用于科西嘉岛。那是阿尔卑斯上冲带的很好实例。最令人惊讶的结果是,同样一组FT数据,可以用变化范围很大的不同的侵蚀历史来解释。因此,为了给出合理的结果,就需要更多的地质限制条件。就科西嘉岛的情况来说,只要有关于最小的侵蚀厚度及侵蚀阶段的相对范围的资料,就可以对上冲以来的侵蚀/上升历史提出充分的限制条件。  相似文献   

14.
<正> 1 吉林陨石的冲击压缩线与状态方程根据陨石与天体化学的研究成果,IAB铁陨石和H群普通球粒陨石很可能是形成地球的初始物质。也就是说,地核很可能是由铁质小行星(M型小行星)吸积形成的,即铁质小行星吸积石质小行星(O、S、E、C型小行星)  相似文献   

15.
<正> 冲击作用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一种特殊物理化学过程,冲击波通过固体物质可在瞬间产生极高的压力和温度,引发非平衡的物理化学作用,导致固体物质中不同区域发生不同程度的强拉伸、高压、高温及淬火等效应。研究矿物和岩石在冲击波作用下发生的结构、构造、化学组成、重结晶固化特征以及物理化学性质变化是许多学科关心的问题。作为天然的冲击过  相似文献   

16.
<正> ~(187)Re是具有10~(-11)年~(-1)数量级衰变常数的长寿命放射性核素之一,通过β-衰变生成锇的稳定同位素~(187)Os。因此,如同~(87)Rb-~(87)Sr,或~(40)K-~(40)Ar体系一样,~(187)Re-~(187)Os体系是一种有前途的宇宙记时计。Re-Os体系的某些特殊性质,使得它在确定太阳系形成的早期历史和估算银河系年龄时受到特别重视。  相似文献   

17.
<正> 顽火辉石球粒陨石是一个具有异常化学和矿物组成的小陨石群,由于它们形成于异常的母体环境而表现出许多明显不同于其他球粒陨石群的特殊性质,例如,对它们的母体物质来源、形成区域、氧化还原条件、吸积温度、变质作用以及母体数目、与球粒陨石和无球粒陨石之间的成因联系等等,一直争论不休。  相似文献   

18.
<正> 了解原始地壳、地幔和地核的物质组成及其演化过程,不但对地球的演化历史,两且对整个太阳系及其行星的形成、物质状态、演化过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生物大分子(DNA及蛋白质)加和物的质谱分析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耀庭 《环境科学》1995,16(6):79-82
本文论述了质谱在生物大分子(DNA及蛋白质)加合物研究中的应用。讨论了烷基加合物、PAH加合物、胺类加合物、蛋白加合物等方面的应用结果及特点,同时评述了质谱法的新进展电喷雾电离质谱技术(ESIMS)在鉴别蛋白质加合物方面的某些成功例子,结果表明ESIMS在生物大分子加合物的研究方面将会带来更多的新结果。  相似文献   

20.
大量研究已确证陨石是保留原始成分和结构特征最多的太阳星云凝聚物,而小行星带又是陨石的源区。因此,本研究在对陨石的化学成分、矿物学和岩石学特征,以及目前对太阳星云压力密度的计算和蒸发-凝聚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陨石的凝聚成因,从而为建立小行星区乃至整个类地行星区的星云凝聚模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