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鄂尔多斯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必要性,并以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考核指标为依据,分析了鄂尔多斯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可行性,以及创建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2.
自1997年国家开始颁发"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荣誉称号以来,全国共有包括张家港、昆山、海口、青岛、杭州、广州等在内的92个城市获此殊荣,有122个城市和10个直辖市政府向环境保护部递交了创建申请,还有大量城市正在积极开展创建前期工作。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意义,创建过程中应注意问题,已成为我们首要关心的问题。本文将结合作者从事洛阳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实际,对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工作做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3.
按照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资料整编要求以及对环保模范城市持续改进的工作需要,本着方便查阅、体现过程、节约环保、突出特色的原则,研究构思了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动态管理系统,以期为申请创建的城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了推进市中心区开展创建环保模范城区工作,上海市环保局根据市中心区的特点,制定了严于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考核指标的市级环境保护模范城区考核试行指标。 基本条件: 1.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应当获全市优秀; 2.应当是国家或上海市卫生城区; 3.环境保护投资指数>2%。  相似文献   

5.
借助环境绩效评估,忻州市已成功创建山西省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但是,要成功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忻州市政府环境绩效评估现有的理念和方法还需要改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6.
规范     
海门跻身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日前正式命名江苏南通所属海门市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1997年国家环保总局开展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活动,目的是要树立一批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城市典范。创建工作以改善环境质量和促进经  相似文献   

7.
黔江区于2005年成功创建重庆市市级环保模范城区,自2008年开始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区以来,全区坚持以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区为统揽,着力提升城市品质、改善环境质量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一是区委政府高度重视环保工作。每年都召开相关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对创国模、总量减排、企业污染治理、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和农村环境保  相似文献   

8.
去年底,汕头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和双达标工作考核会议上传来喜讯,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和双达标考核组原则同意广东省人民政府对汕头市双达标工作的考核意见,同意通过核查。同时认为汕头市基本达到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各项考核要求,一致同意向国家环保总局推荐汕头市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相似文献   

9.
黔江区于2005年成功创建重庆市市级环保模范城区,自2008年开始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区以来,全区坚持以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区为统揽,着力提升城市品质、改善环境质量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一是区委政府高度重视环保工作.每年都召开相关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对创国模、总量减排、企业污染治理、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和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进行部署和调研;落实环保目标责任制,形成了"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负责、环保督查、企业治理、公众参与"的环保工作新机制;区委二届八次全委会出台《关于做好当前民生工作的决定》,将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区纳入10大民生工程;区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区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区工作情况的报告》.  相似文献   

10.
2006年12月铁岭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正式开始,按照创建模范城市指标要求,铁岭市全面展开各项工作。2012年年底通过省级创建模范城市验收,短短五年间,通过创建,铁岭城市面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成果著然,达到了创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根据“十五”、“十一五”期间“创模”指标体系,分析了各阶段指标体系差异和变化,而最新的指标体系能更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同时,“创模”指标的变化趋势分析表明,“创模”指标的发展必然是反映当时的环保工作重点,“创模”的基本条件门槛会不断提升,“创模”指标的内涵会不断丰富,以确保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先进性和示范性。  相似文献   

12.
对佛山水道概况、水污染现状进行了介绍,并简述了国内外流行的固定增氧方式,提出了佛山水道主河道及内河涌增氧应用设想。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assesses the effectiveness of using the Delphi method in constructing an implementation plan for university sustainability policies using the case study of Dalhousie University. The objectives of the case study were twofold. First, the study endeavored to develop ideas as to the most desirable and feasible ways in which to incorporate the sustainability policy into the activities and structure of the university. Second, the study sought to assess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Delphi technique for consulting with stakeholders in the development of an implementation plan, as this tool had not been used in this specific context before.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实地考察美国人口最多的加利福尼亚洲的三个政府环保管理部门———加州环保署、南加州水质控制局、南加州空气质量控制局的环境信息化建设的情况 ,总结了加州环境信息系统建设的特点。在此基础之上 ,结合中国城市一级环保局的实际情况 ,对中国城市环境信息系统的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以供读者思考。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沈阳市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成绩 ,提出积极推进生态城市建设中要切实注重的几个问题———进一步完善森林城市生态规划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建设节水型社会 ,保护地下水 ,使人民群众喝上安全合格的水 ,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方案》是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主要技术依据,应能反映环保设施和措施的运行及其效果,并按一定格式完成。以《某药厂口服制剂技改项目竣工验收监测报告》编写过程为实例,对其方式、方法、内容和重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能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内容框架实践与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规划环评是环评领域一个新方向。虽然环评法已经实施,但目前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对编制的规划如何按照规划环评导则组织规划环评以及对规划环评思路和内容框架尚没有具体的研究。本文从实践出发并结合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的角度,以浙江省2010年电力发展规划及2020年展望的能源类规划环评为案例,对能源类规划环评的内容框架作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重庆市主城排水系统的污水处理方案从以自然汇水区为主的排水和处理方案转为集中截流处理。本文利用MIKE模型,对重庆市主城排水系统项目的各方案进行了比较,结合模型的解析结果,提出应结合三峡成库时间,采用分阶段逐步提高的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19.
结合石化企业装置生产特点,分析装置级突发事故应急预案编制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并对应急预案编制的思路和处置对策进行了深入地探讨.  相似文献   

20.
The challenge of making central requirements work at local levels is a common problem for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throughout the world. Countries can learn from one another's approaches, but must understand the local context in which they are set. This paper compares the features of the China and US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systems that need be understood by those working between the systems. Key features include: (1) common values which shape the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choices in both countries, but which may have different practical meanings in each country; (2) America's common law-based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system, and China's civil law system, which involves plan(s) as well as law; (3) America's Federal central-local system, and China's unitary central local system. This paper concludes by suggesting areas in which further comparative understanding may be of value, including: (1)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role of plan and law in China's governance system; (2) comparing the American Federal-state agreement system for implementation of environmental law with the China central-local system of target responsibility agreements for plan implementation; (3) improving understanding of nongovernmental resources needed to assure compliance with environmental laws and plans; (4) identifying institutions that can coordinate central-local and cross-border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