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代环境法的全球化和趋同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市场和国际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各国环境法之间以及国内环境法与国际环境法之间的协调日益增强,国内环境法因越来越多地吸收国际环境法规范而出现了国内环境法国际化的现象,国际环境条约因越来越多地吸收传统上由国内环境法规调整的内容而出现了国际环境法国内化的现象,各国环境法因相互之间的交流和合作的日趋加强而出现了相互协调的现象。本文将上述现象,简称为当代环境法的全球化和趋同化。在可持续发展时期环境法的全球化、趋同化趋势,有着深刻的世界历史背景。目前,许多有关人类共同未来和共同利益的重大问题都已超越国…  相似文献   

2.
环境信息国际交流制度,已成为国际环境法的一项基本法律制度,其内容涉及各国和国际组织在这项交流中的地位,作用及机构,权利和义务,交流范围和形式,这项制度对有效保护人类环境发挥了多方面积极作用,在尊重各国主权,合作取得和共同享有,支持发展中国家参与交流原则基础上,这项制度将日益丰富,多样,完善。  相似文献   

3.
当代环境法存在着这样一种发展趋势:从纵向关系看,它与过去的、将来的环境法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不同时期的环境法呈现出一种连贯性;从横向关系看,它涉及的环境、资源问题及与之相关的跨领域问题越来越多,调整这些问题的方式方法越来越协调,我们把这种现象简称为环境法的系统化、综合化趋势。目前环境法学界所说的环境法的系统化、综合化趋势有  相似文献   

4.
李蕾 《世界环境》2013,(1):48-51
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全球环境、人口、资源等问题的日益尖锐化,环境安全逐渐成为国际关系的重要方面.世界各国为了解决全球环境问题,加强了在国际环境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广泛开展环境外交. 作为重要的第三方力量,环保民间组织利用其非官方性、非营利的特点,从民间角度灵活地参与国际环境事务,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环保民间组织在环境国际合作领域中的独特作用,将有利于我国在国际上树立富有建设性、负责任的环境大国形象,也有利于促进我国国内环境保护的发展,提高环境质量,解决危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推动历史性转变,探索中国环境保护新道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全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王曦  郭祥 《环境保护》2021,49(6):58-61
新政治经济学的“囚徒困境”模型说明,由于缺乏交流和信任,个体理性会导致集体的非理性。当前国际环境保护事业就处于这种“囚徒困境”之中,各国亟待找到摆脱困境的出路。摆脱全球环境治理困境的关键在于理念的更新,使各国认识到在各国所追求的国家利益之外,还存在着一个各自国家利益与其他国家利益的共同点或各国国家利益的“最大公约数”,从而愿意改进现行的国际环保规则。以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为内涵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出了各国国家利益的“汇合点”,为各国在全球环境治理中的合作和国际环境法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6.
<正> 李鹏副总理在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的讲话强调:“要健全环境保护的法制,光说环境保护重要还不行,还要靠法去制约。国外环境保护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运用法律手段来管理环境。”作为上层建筑的环境法,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调整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之间关系的法律杠杆,是促进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步发展的法律保证;它是加强环境管理的主要手段,是推动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它是人民群众同一切染污和破坏环境的现象和行为作斗争的法律武器,是解决各种环境纠纷、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法律依据。环境法的重  相似文献   

7.
本文所称的环境法的道德化是一种简称,并不是指取消环境法与环境道德的界限,将两者合二为一,而是指当代环境法存在着一种借助环境道德解决认识问题,并将一些环境道德规范法定化的趋势。主要表现是:环境伦理、生态道德逐渐进入环境法的认识论,环境道德规范不断被法定化,环境法律规范不断被道德化。环境道德是一定社会调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道德规范的总和,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行为准  相似文献   

8.
现代意义的中国环境法的发展与国际环境保护活动具有内在的联系.一方面,包括联合国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联合国里约环境与发展会议和约翰内斯堡第二届地球首脑会议在内的重大国际环保活动或重要国际环境会议,无不对中国环境法的发展进程产生了直接的、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中国作为一个环境大国,其环境法的发展与成就对推进国际环境保护事业的全面发展也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国际环境法随着全球环境危机的出现,在近30年里得以迅猛发展,已形成了一系列有关国际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和具体制度。国际环境法以保护人类共同利益为目标,要求各国约束自己的行为,避免在经济、社会活动中产生对全球有害的环境影响,并因此对各国的主权权利提出了挑战。本文拟从国际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具体制度及法律责任三个层面对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正环境保护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早在1972年联合国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上,国际社会已达成这一共识。距离这次大会的召开已经过去近半个世纪,环境与发展仍然是全球和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挑战,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所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世界各国必须加强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合作,共同应对全球和区域环境问题,促进可持续发展,共同呵护地球家园。  相似文献   

11.
耿进 《环境导报》1997,(4):12-14
环境问题的国际化趋势是国际环境法发展的前提,而国家环境权与国际环境合作是国际环境法中不可或缺的两个部分。着重论述了国家环境权的概念和表现形式,国际环境合作的必然趋势以及二者结合的重要性和主要原则。  相似文献   

12.
在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和义务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际始终存在重大分歧。在国际竞争中,国际环境关系从全球环境问题的冲突为主要矛盾转变为环境与贸易的竞赛。国际环境履约的不协调,充分反映了国际环境关系中南北之间、贫富之间的矛盾和对立。未来的国际环境关系将长期处于合作与冲突并存的两个极端中。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主要论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原则,探讨了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实现形式,提出了建立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综合决策机制、加强环境法制建设、实施可持续发展、依靠科技进步、积极推广新技术、增加环境保护的投入和积极开展国际、国内环保合作等措施.  相似文献   

14.
国际环境法是一个新兴研究领域,它主要调整因环境问题而产生的国际法律关系。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环境与发展大会被誉为国际环境法发展史的重要里程碑:它不仅催生各国起草和实施本国有关环境问题的立法,也促使国际环境条约如雨后春笋般大量出现。  相似文献   

15.
拓展国际环境合作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促进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环境合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副局长祝光耀,根据当前国际环境合作的新形势与特点撰写了本文.在文中,他提出坚持在国际合作中共同解决全球环境问题;加强现有国际环境机构间的组织与协调,提高国际环境合作的效率和水平;环境合作与发展合作相结合,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等一系列具有实践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三、环境管理制度运用法律手段进行环境管理的有关制度除了如罚款、损害赔偿之外,各国环境法还就环境保护部门进行行政干预所采取的某些制度及有关经济、财政方面的制度加以规定。 (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环境保护中体现预防为主的一项重要制度。《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  相似文献   

17.
栏目题目作者期次{页码环境管理保护环境,造福人民试论我国城乡环境建设的一体化发展上海钢渣综合利用途径探i寸加强区域环境规划,提高环保管理水一平城市水环境的综合整治加强综合治理,加强监督管理,更富有创造性地搞好环保工作环境法中行政处阴形式的探讨山东农业环境保护战略问题关于环境管理体制的改革大恻环境科研项日的管理模式探讨夕艾国环境法比较(一)降低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投资及;.万地的可能途径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吸的法律保证土海f业废水处理设施效益分析六国环境法比较(二)资源利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开发建设项目的…  相似文献   

18.
由于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召开,当前,环境保护热席卷全球,环境与发展,构成了时代的主旋律。由于环境问题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环境保护已成为国际社会和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热点。发展经济,必须保护环境;保护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已为愈来愈多的人们所接受,成为共同的认识与主张。 1 一年多来上海市环保工作的进展自去年5月份召开上海市环保工作会议以来,我市环境保护工作在市委、市府的领导下,在改革开放大好形势推动下,取得了明显的进展。根据环保“八五”计划的要求和使全市污染  相似文献   

19.
向弘剑 《环境保护》1992,(7):20-20,10
一、域外管辖的提出自1972年人类环境大会以来,国际社会的环境意识逐渐增强.环境问题的国际化,使跨境污染问题成为影响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最终使各国认识到必须依靠全球的通力合作,采取切实行动来解决由跨境污染而产生的纠纷.遗憾的是,在国际公法的法律体系中,习惯法则和国际协议并未能提供广泛的环境保护法的内容,这使得国际环境保护法似乎只是各国国内环境保护制度的总和,任何环境条约的制定都须考虑各国国内环境制度的相关内容.但这也就要求各国必须建立严格的  相似文献   

20.
正2016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澜沧江—湄公河合作首次领导人会议上提出了关于"中方愿与湄公河国家共同设立澜湄环境合作中心,加强技术合作、人才和信息交流,促进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倡议。作为落实倡议的具体举措,2017年11月15日,澜沧江—湄公河环境合作圆桌对话系列会议在京举办。环境保护部国际合作司代表、澜湄国家环境部门代表等出席会议,并在澜沧江—湄公河环境合作圆桌对话上致辞并发言。澜湄国家驻华大使馆代表、环保部相关直属单位、研究机构、地方环保部门、国际组织、企业、媒体等百余人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