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阐述英国及中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状况,并结合中国的实际,借鉴英国的环境教育经验,提出中国学校环境教育进一步发展的实质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世界自然保护香港基金会,于今年五月底六月上旬,邀请了中国国家环保局、中国国家教委、英国、马来西亚自然基金会在香港米埔举办初中环境教育研讨会.在研讨会上,中国国家环保局任耐安同志介绍了《中国的环保事业》、《中国的环境教育》、《中国环保部门在环境教育中作用》的议题;沈健同志作了《中国环境教育成功经验的介绍》.中国国家教委李树海着重介绍教育部门如何抓好环境教育工作一些理论和经验的介绍.英国、马来西亚也分别在研讨会上,介绍本国开展环境教育的成绩和经验.  相似文献   

3.
金兰 《世界环境》2006,(3):90-90
为推进中国的环境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中国中小学绿色教育行动”(Environmental Educators' Initiative.简称EEl)的合作三方:中国教育部、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和英国石油(BP)公司在北京联合举办了“合作,促进中国可持续发展环境教育案例分享暨经验交流会”。来自相关政府部门、国内著名高校和NGO,以及国内外知名企业的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4.
20世纪60年代,环境教育首次由英国教育学者提出后,在科学研究范式即实证主义指导下取得了很大发展。西方环境教育研究者认为,环境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着的种种中突和矛盾,是由科学研究范式即实证主义的缺陷造成的。促进环境教育方法论从实证主义到解释主义和批  相似文献   

5.
正环境教育基金会年会2016年9月15日-16日,环保部宣教中心副主任何家振、项目主管吴静作为中国代表赴印度出席了国际环境教育基金会(FEE)2016年年会。75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齐聚位于印度西部的艾哈迈达巴德市,共商了FEE的未来发展战略计划和目标,分享了FEE环境教育项目(生态学校、环境小记者、蓝旗、绿钥匙和森林学习)在各成员国的发展现状。会议选举出新一届FEE主席和理事会成员。现任FEE副主席、来自英国的Lesley Jones女士当选新任  相似文献   

6.
保护环境,不外乎三大途径:一是污染治理,即对已经造成严重污染的江海河湖等进行治理;二是生态建设,针对以往过度开发所造成的危害,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如退耕还林等,进行“亡羊补牢”。三是教育,即在全民中特别是在青少年儿童中开展环境教育,以帮助人们获得对环境的完整认识,并使他们对环境采取更为理性的、更适合社会需要的行动。本文侧重对我国开展环境教育的情况做一简单回顾。我国环境教育发展的简单回顾相对于美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环境教育开展较晚。中国的环境专业教育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197…  相似文献   

7.
周宗莲是近代中国著名的水利学家、教育家,早年留学英国专习水利、考察英国高等工程教育。通过其研究发现,抗战之前英国已构建灵活完善的教育制度,而高等工程教育学理短实习长,讲义教材紧密联系实际,注重学生专业基础与实践经验养成,专业考试制度严格,学校、企业与工程学会等合作共同培养人才的独特教育模式,对我国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一、工程学理应紧密联系中国工程实际,学以致用;二、与工程学会等合作办学,以提升整体教育水平;三、工程学理方式多样化,精细化培养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8.
英国水行业代表团于2003年9月21日至26日访问中国。访问期间召开了两次中英水务监管机制研讨会,目的是推动中英两国在公用事业市场化中的合作进程。9月26日英国环境及农业环境部长Eliot Monley议员在威斯汀酒店举行了小型记者访谈会。  相似文献   

9.
杨月 《环境》2009,(2):88-90
2004年12月,年仅10岁的英国女孩缇丽在印尼海啸中凭借所学的环境知识,预测出海啸将吞没整个海滩,并提前疏散了海滩上的游客,从而挽救了100多名游客的生命。这个事件被报道后整个世界为之惊异,英国的环境教育水平也令人为之称道。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 一问题越来越引起人类的关注,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是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是人与环境的自然协调,加强中小学生的环境教育,是提高人们环境意识的基础。多年来,我国在中小学环境教育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前段时间,笔者有机会参加了有关环境教育的培训,听取了有关专家关于国外环境教育的介绍,现将有关情况简要汇总,供各地开展环境教育参考。有明确的环境教育目标 如英国教育部门在课程指导书中,对环境教育提出了具体的目标,有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态度行为目标。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环境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