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室内环境污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室内环境污染问题的由来及危害、研究对象及内容 ,并对国内外在室内环境这一新兴学科领域所开展的研究工作进行了综述 ,同时指出了我国进行室内环境污染系统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室内装修的环境污染、危害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装修带来的室内环境空气污染及其危害,研究分析了目前的污染状况,并提出了控制防治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雾霾天气在中国大面积频发,PM_(2.5)已经成为中国大气颗粒物污染的首要污染物。对中国近年来PM_(2.5)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分析了城市大气及室内环境中PM_(2.5)的来源,阐述了PM_(2.5)对大气能见度、人体健康及人们行为方式的影响,介绍了室内外关于PM_(2.5)的相关性指标以及PM_(2.5)控制的最新技术等,最后对相关研究前景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室内环境中热、湿以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分布特征,根据不可逆过程热力学基本原理,考虑交叉耦合扩散效应的影响,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室内环境中同时存在温度梯度、水蒸气浓度梯度和VOCs浓度梯度时的自然对流传热传质现象,展示了流场、温度场和浓度场随浮力比的变化状况,着重讨论了热扩散效应、扩散热效应和质附加扩散效应对无量纲传热努谢尔特数和传质舍伍德数的影响特性.研究表明,多物理场中交叉耦合扩散效应对自然对流传热传质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刘宁锴 《污染防治技术》2003,16(Z2):186-187
氡是室内环境中的关键污染物,由于其无色无味,往往被人们忽视,因此,就氡的性质、来源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新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了识别与分析,提出了需要将建筑节能、室内环境质量影响评价引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并针对绿色概念的实施机制进行了探讨。讨论了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需要重视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室内空气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 对室内环境的污染日渐严重,对人体的健康也造成了危害。本文对此作了介绍,并综述了国内外室内空气污染物的监测、采样、分析手段及治理方法,着重叙述了多孔炭材料在环保中的应用开发。  相似文献   

8.
室内环境中挥发性有机物释放过程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组成结构,将室内环境中释放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建筑装饰材料划分为单层干材料、单层湿材料、多层组合材料等类型,总结了这三种材料的VOCs释放特征、传输过程和数学模型研究现状,分析了模型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指出了模型研究发展的趋势,对应用中模型的选择提出了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不同加热法对地表水中高锰酸盐指数测定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高锰酸盐指数标准测定法进行探讨。以直火加热回流反应代替水溶锅加热反应,快速测定地表水中的高锰酸盐指数。与标准法比较,加热煮沸时间由30min缩短至10min,耗电费用降低48%;避免了室内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0.
模拟室内环境下掺杂TiO_2纳米晶体的光催化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环境测试舱模拟可见光下的室内环境,以甲醛气体的光催化降解为探针反应,评价了通过溶胶-凝胶法分别制备的8种(银Ag、铜Cu、铁Fe、钨W、铈Ce、镧La、硫S和氯C l)掺杂TiO2纳米晶体的光催化活性及对甲醛气体的去除效果。用X射线衍射、激光粒度分析和紫外-可见分光光谱表征了掺杂钠米TiO2的微晶尺寸、晶体结构与光学性能。结果表明,Cu掺杂可以提高TiO2对氧的吸附能力,减少纳米粒子表面光生电子与光生空穴的复合,使TiO2的光吸收带边发生红移且有利于对可见光的吸收,从而使Cu掺杂TiO2在模拟室内环境下光催化甲醛气体的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
模拟室内环境下掺杂TiO2纳米晶体的光催化性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环境测试舱模拟可见光下的室内环境,以甲醛气体的光催化降解为探针反应,评价了通过溶胶-凝胶法分别制备的8种(银Ag、铜Cu、铁Fe、钨W、铈Ce、镧La、硫S和氯C1)掺杂TiO2纳米晶体的光催化活性及对甲醛气体的去除效果.用X射线衍射、激光粒度分析和紫外-可见分光光谱表征了掺杂钠米TiO2的微晶尺寸、晶体结构与光学性能.结果表明,Cu掺杂可以提高TiO2对氧的吸附能力,减少纳米粒子表面光生电子与光生空穴的复合,使TiO2的光吸收带边发生红移且有利于对可见光的吸收,从而使Cu掺杂TiO2在模拟室内环境下光催化甲醛气体的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2.
利用环境测试舱模拟不同光源种类和光照强度下的室内环境,以甲醛溶液的光催化降解为探针反应,分析Ce-TiO2光催化降解甲醛溶液效果与光源的关系。并且采用指数平滑法中的3次指数平滑模型,建立Ce—TiO2光催化降解甲醛溶液效果的预测模型,预测结果表明实测值与预测值误差小,预测值精确度高,这为光催化降解甲醛溶液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车内空气挥发性有机物的检测与限值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汽车已经成为现代人类生活的必需品,汽车车内空气质量问题已日益引起关注.检测了50辆汽车车内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组分与浓度,结果显示,总挥发性有机物质量浓度在690~10 610 μg/m3,均超过<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2001(2006版))限值(500μg/m3).并对车内空气污染物检测指标及限值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有两个关于控制室内空气污染方面的标准,即GB50325--2001《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和GB/T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但在实际工作中,依据那个标准对室内空气污染进行检测,存在着理解和认识上的不统一,往往带来很多争议和麻烦,因此通过对两个标准的对比分析,阐述了个人的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15.
静电除尘技术由于其风阻小、PM_(2.5)净化效率高等特点,在空气污染治理中的应用备受关注。针对民用静电式空气净化装置的高压静电模块产生臭氧的问题,对比了在不同尺寸密封舱中高压静电模块与催化模块耦合前后臭氧浓度水平。依据单空间充分混合假设下的臭氧质量守恒方程和室内臭氧浓度衰减特性,针对有静电式空气净化装置的室内环境建立了可工程实用的臭氧浓度预测模型,并结合密封舱实验对预测模型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高压静电耦合催化模块后能使舱内臭氧浓度维持在安全限值以内。该预测模型能有效预测室内臭氧浓度,对静电式空气净化器设计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电磁辐射对建筑室内环境的影响已经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利用电磁波吸收理论研究了建筑围墙对高频电磁辐射的吸收特性。模拟计算表明,伴随频率的增加,墙体对电磁辐射的吸收呈现振荡趋势并逐渐向一定值趋近;伴随介电材料厚度增加,稳定值点的位置提前。材料介电常数的实部越小吸收稳定值越小;虚部越小,稳定值点的位置越延后。本结果为...  相似文献   

17.
建立以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磺酰)亚胺)为富集剂 、Tenax GR为担体,采用热脱附 — 气相色谱(GC)/质谱(MS)法测定10种半挥发性有机物(SVOCs)的方法.通过实验优化了检测方法,并确定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采用该方法对10个典型房间进行检测,发现目前室内环境中SVOCs污染...  相似文献   

18.
长沙市住宅室内环境污染状况及其控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长沙市住宅室内空气品质检测发现室内环境污染比较严重 ,如果不对其采取控制措施 ,将会对人体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通过实验发现 ,人们可以采取有效方法控制室内空气污染 ,获取良好的室内环境。  相似文献   

19.
为探明空调房间气流形式与通风量对室内微生物气溶胶的影响规律,在一个标准气流实验室,使用Andersen六级撞击式空气采样器对空气中的细菌与真菌气溶胶进行采样,分析了其浓度变化特点,及其与大气细颗粒物PM_(2.5)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晴朗天气下,气流室内不同气流形式和通风量对微生物气溶胶浓度的影响不同。总体来说,不管是哪种气流形式,通风量的增加均在一定范围内降低了室内微生物气溶胶及大气细颗粒物浓度,其中细菌气溶胶和PM_(2.5)在通风方式为侧面送风侧面排风时的去除效果最好,且分别在换气次数为3次/h和4次/h时其浓度达到最低,其去除效率分别为88.5%和42%,而真菌气溶胶在侧面送风顶面排风时的去除效果最好,在4次/h浓度最低,去除效率为6%。研究结果可以为探究室内环境空气质量及控制室内微生物污染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包头市儿童卧室的空气中醛酮类化合物的污染水平及影响因素,2014—2015年在包头市四大城区随机选取了100户家庭,对采集的室内空气进行了12种醛酮类化合物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和分析。本次调研是全国性计划"中国室内环境与儿童健康(CCHH)"的第二阶段。调研结果表明,包头市儿童卧室内主要的醛酮类化合物为甲醛、乙醛、丙醛,采暖季平均值分别为227.04、87.73和53.65 μg·m-3,非采暖季分别为189.17、60.43和40.85 μg·m-3,采暖季浓度高于非采暖季,其中甲醛在采暖季和非采暖季超标率分别为100%和87.5%。采暖季和非采暖季中甲醛和乙醛浓度均与换气次数呈负相关。采暖季和非采暖季中室内较高的相对湿度是甲醛、乙醛和丙醛暴露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