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一前言河流的自净作用(自然净化作用),从广义上来说是指受到污染的河流在自然过程中,水中的污染物质浓度降低的现象。从净化机制来看,可分为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统称为广义自净作用。河水中有机污染物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而进行的生物化学的分解作用往往称为狭义上的自净作用。河流的自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在这一限度内利用河流的自然净化能力,对处理有机污染是经济的。所以通过研究河流的自净规律,掌握其自净能力,为控制、解决污染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大的工程价值。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 利用生物化学作用进行河流的自净作用,利用微生物(特别是细菌)对河流的自净作用,今天已没有什么异议了。可是关于细菌的活动是在河流中何处进行的?明确的测定不用说,理论研究也很少。多是假设由“河水中(浮游的)和河床上(附着的)微生物”的作用,特别是以哪个作用为主?未作为问题研究。 作者以前关于河流自净作用的微生物是作为在河流中浮游下流的微生物,曾发表了考虑同类微生物繁殖公式的论文。这是在以前的自净作用理论中内在的分析,或者笼统的说应该  相似文献   

3.
<正> 一、前言本研究是在污染源及河流水质调查的基础上,提出沈阳“西部污水”系统水质污染负荷量;通过河流的自净作用的研究,提出环境允许污染负荷量与环境标准值,从而确定“西部污水”的污染负荷削减量;依据总量控制的原则及经济技术的可能性,进行污染负荷量的合理分担,从而提出“西部污水”综合防治最优化方案。本研究工作程序可概括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4.
排污权交易是一种成本低廉、效果显著的水质管理机制,但由于水体污染物本身的理化特性及河流自净作用,交易的公平性面临巨大挑战,严重影响排污权交易机制的效率及水质目标的实现,而交易率是解决这一挑战的有效途径.基于SWAT模型开展大沽河流域水文和水质模拟,获得了入海口 NH3-N(氨氮)负荷对不同污染源的响应;分析了交易率的空...  相似文献   

5.
黄河河流生命需水量浅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河流健康意义、黄河健康现状的分析,提出了黄河河流生命需水量的概念。在一定的水量和流量范围内,河流自身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和抵御破坏的能力,随着水量(流量)的下降,其抵御破坏的能力也逐渐下降。文章强调“一旦河流水量(流量)低于其生命需水量,河流系统就不能自控而产生恶变或崩溃”,强调“河流抵御洪水能力的极端重要性”和“洪水对恢复河道过流能力的特殊意义”,强调“依靠河流自身的抵抗能力已难以恢复其生命活力,必须借助外力”,强调“人类必须无条件设法满足此水量”。目前,围绕河流生命各方面需水量的确定和维护河流生命的技术措施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6.
河流生态基流量整合计算模型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针对北方地区流域水域生态系统人工化明显和河流断流的现状,提出了河流生态基流量的概念,并分析了其内涵.河流生态基流量包括河道生态基流量、河口生态基流量和湿地生态基流量.河流生态基流量计算应考虑流域内不同水系、不同河段生态环境的差异性和时空变化规律.通过改进生态环境需水量的计算方法,分析河流的空间结构特征、各河段的相互关系以及流域的水特征,提出了整合计算模型.整合计算模型分为2类:不同水系和同一水系的整合.同一水系整合计算模型又分为:河流生态基流量整合模型、河流与湿地生态基流量的整合以及河道生态基流量的整合模型.其中最为复杂的河道生态基流量的整合模型共分为6种形式:简单式、汇流式、分流式、组合式、交叉式和河口式.研究结果表明:各子系统的生态基流量是河流生态基流量整合计算的基础;河流生态基流量保证系数是计算的重要参数,其值在确定基数的基础上,通过恢复模式和空间优化配置这2个影响因子进行调整而得到,取值范围为[0,1];整合计算模型需要明确消耗性生态基流量和非消耗性生态基流量,消耗性生态基流量不受保证系数的影响,非消耗性生态基流量因保证系数取值的不同而变化.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三江源区河流流量变化及其可能成因,在1956—2012年水文气象资料基础上,借助Mann-Kendall趋势检验、流量历时曲线等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该区域流量的年际和年内变化,并通过双累积曲线、相关分析和贡献率分析等方法对影响流量变化的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①近57 a来澜沧江源区和长江源区的年均流量均呈增加趋势,变率分别为0.47和2.12 m3/(s·a),黄河干流流量轻微减少〔-0.60 m3/(s·a)〕,部分支流流量有所增加;河流流量的年内分布有从双峰型向单峰型过渡的趋势.黄河源区高流量和低流量都减少,长江源区高流量和低流量均增加,而澜沧江源区高流量减小、低流量增加.②气温和降水的共同作用导致河流流量的年内分布呈双峰型或单峰型的特点,降水为主导因素,秋季降水量减少导致部分河段流量分布从双峰型向单峰型过渡.③河流流量和降水量的变化基本保持一致.黄河源区和澜沧江源区流量主要受东亚季风和西风控制,而长江源区流量主要受到青藏高原季风和东亚季风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以来,三江源区0 ℃等温层高度(16.28 m/a,P<0.001)和>0 ℃年积温(7.30 ℃/a,P<0.01)均呈显著增加趋势.在区域快速增温背景下,冰川和积雪消融给河流流量造成的短期增加效应不可持续,由此对水源涵养功能构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8.
一 利用自净作用的意义 众所周知,大自然具有很强的自净能力。正由于如此,以致本国在无废水处理的时期,一些接纳污水的河流和湖泊,仍能保持水质洁净。 如今,一些河流和湖泊受到污染,富营养化情况严重,是其内流进了超出它自身净化能力的污染物和营养成分。为使受污染水域恢复往日状况,单依靠一些设施人为地净化,欲恢复常态是不易的。  相似文献   

9.
太子河流域水库建设对河流水文情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库建设所导致的河流水文情势变化是造成河流生态系统退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河流水文指标生态学意义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反映基流量、断流、高流量及涨退水率等特征的指标体系,提出了各类指标的计算方法.利用太子河53 a的日流量数据,计算并分析了水库建设前后水文指标的变异,反映水库建设对河流水文情势乃至生态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太子河流域水库建设改变了河流的基流过程,减少了汛期基流,增加了汛前基流;②增加了辽阳河段断流的频率和历时;③减少了汛期洪水的发生次数,增加了汛后中小型脉冲流频率和历时.太子河水库建设导致了显著的水文变化,具有负面生态效应.   相似文献   

10.
官厅水库水环境自净作用的主要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任何水环境的自净作用,都包括三个主要过程:物理过程、化学过程和生物过程。它们几同乎时同地发生、并且相互影响。由于水环境所处地理位置的差异,使水环境的地球化学和生物的影响有各自的独特之处。官厅水库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地球化学作用的特点,使官厅水库及其流域的自净作用不同于其它的水环境。  相似文献   

11.
保障和管理河湖生态流量是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管控的基本要求,是实施长江大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以瀼渡河为例,提出了针对无实测流量的河流推算生态流量的方法.首先,利用SWAT水文模型模拟得到1990—2019年30年逐月流量过程,表明该河流流量由上游至下游逐渐增大,且具有明显的汛期和非汛期特征;其次,采用蒙大拿法、最...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河流生态系统中流量变化的生态效应,应用基于RVA的生态流量估算方法,计算了绥江干流各月的生态流量,发现枯水月份流量变化更易引发生态风险。据此以水文连接度的概念,描述了河流生态系统结构及功能的衰退与恢复过程,并提出了基于河流流量变化的水资源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3.
吉林省主要河流指定标准功能可达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吉林省地方标准规定的河流水域功能类别和1995年水质监测结果,采用水质单项标准指数法,对吉林省主要河流34个国控和省控监测断面的单项指标、全指标、有机污染型指标和重金属污染型指标进行了功能评价。结果表明,仅有6个监测断面满足指定的标准功能要求,符合率仅为17.6%,主要超标污染物是CODMn和挥发酚。以COD为控制指标,根据逆推法的河流水环境容量模式,计算了污水达标排放情况下的污水允许排放量,从而对河流控制断面指定的标准功能进行了可达性分析。结果表明,污水达标排放时,河流流量较大、污径比较小的河流可达到指定标准功能要求;而枯水期流量较小、污径比较大的河流很难达到,应实施重点污染物的排放总量控制制度。  相似文献   

14.
高伟  陈岩  严长安  刘永 《环境工程》2022,40(6):55-62
针对高强度复杂人类干扰河流磷来源难以定量解析的问题,构建基于流量与污染物浓度关系模式的污染源解析模型,定量分析多干扰类型河流磷的点源和非点源负荷与时间贡献。以滇池流域的源头河流、水库干扰河流、水库-调水复合干扰河流等为例,采用LAM源解析模型建立了河流磷浓度与流量的响应关系,分析了主要河流磷的源贡献结构与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18年非点源是滇池主要入湖河流磷的主要贡献源,非点源负荷占比为53%~100%,汛期与全年差异较小;从污染源主导时间看,点源是宝象河和盘龙江大花桥-德胜桥段时间占比最高的污染源,表明低流量期间点源控制对改善水质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多种人为干扰类型河流的磷污染源解析提供方法借鉴与指导。  相似文献   

15.
水电站的大量兴建导致下游河道萎缩退化甚至断流,如何改变水电站运行调度方式,维持下游河道一定的生态流量、保障河流健康成为国内外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在传统水文学方法的基础上融入生物栖息地法思想,以河流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为功能目标,用河道流量反映河流的水文过程,河道水域面积反映河流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创新性地提出考虑河道水文生态特性的生态流量定值方法——水域面积法.以北江上游浈江二级支流罗坝水为例进行分析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枯水年罗坝水生态流量为2.26 m3·s-1,占多年平均流量的25.97%;平水年生态流量分月控制,生态流量过程与建站前流量过程基本一致.根据枯水年的生态流量值和平水年各月份的生态流量值,结合水电站的运行调度规则,换算成一定时期内的径流量来确定该时期内水电站需释放的水量,进而对水电站下游河道的生态功能进行保护和修复.  相似文献   

16.
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在防洪、发电、供水、航运等诸多方面发挥巨大作用的同时,也改变了河流的天然水文情势,导致下游河流流量减少,削弱了河流水体的自净能力,威胁河流生态系统功能和物种多样性.在此背景下,选定松辽流域石头口门水库及其下游饮马河为研究对象, 首先分析了饮马河主要污染组分COD和NH3-N浓度的变化趋势以及前期石头口门水库的生态放流措施对下游河流水环境质量的改善效果,然后基于河流水动力和水质模型,通过目标水质反推水库的生态放流量,从而拟定了一套进一步提升河流水环境质量的水库生态放流方案.最后基于水库均衡分析论证了方案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原有的水库生态放流计划实施后,劣V类水体同比减少54.55%,效果较为明显.为了满足“十四五”水质目标,进一步提升河流水质,除10月和12月以外,其它月份的生态放流量均需要提高,年生态补水量增加1425万m3,能够满足水库的供水、灌溉需求和蓄水计划,方案具有可行性,能够有效缓解河流水体污染,提升水质.  相似文献   

17.
一、引言 河流中某一物质成分在一年中往往只有轻微的变化,而流量的变化以及采样分析的离差,又常常掩盖了这种轻微的变化。现在,国内一般采用年平均浓度或年污染负荷,根据若干次瞬时采样分析所得出的浓度,逐年进行对照,来探索河流水质变化趋势。这种方法没有考虑江河流量的影响。实际上,由于河流对污染物有稀释作用,流量的大小决定其稀释能力,而且河流流量又时刻都在变化,单纯用污染物瞬时浓度的逐年变化来判断水质变化,很难得出真实的变化趋势。因此,Harned等人提出在评价河流的污染趋势时必须考虑流量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海河流域河流生态基流量整合计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海河流域为对象 ,对河流生态基流量整合计算模型进行了实例研究 ,提出了海河流域生态基流量的整合计算的基本原则 ,即 :分阶段恢复原则、恢复模式原则、等级制原则和时空优化配置原则 .海河流域生态环境恢复对象包括 2 4条河段和 12块湿地 .根据河流生态基流量整合计算模型 ,计算得到海河流域的河流生态基流量 :高方案为 2 12 5 2× 10 8m3·a- 1 ,中方案为 13 1 79× 10 8m3·a- 1 ,低方案为 69 3 2× 10 8m3·a- 1 .并计算 3年内不同月份的生态基流量 .在高中低方案中 ,生态基流量的最大值均在 8月份 ,最小值均在 2月份 ,按照从大至小的顺序依次为 :8月份、7月份、9月份、6月份、10月份、5月份、11月份、4月份、3月份、12月份、1月份、2月份 .建议管理部门首先保证低方案的生态基流量 ,充分关注枯水年份和枯水季节的生态基流量 ,加强监测和管理生态敏感性强的河段、湿地和河口  相似文献   

19.
河道的最小控制流量和最大纳污控制量( 简称“双总量”) 是维系河流健康的决定性因子。论 文初步建立了基于水资源合理配置的河流“双总量”控制研究技术框架, 并对唐山市月尺度的“双总 量”控制指标进行核算。通过水资源合理配置, 除个别枯水年份和连续枯水年份外, 唐山市河道的最 小控制流量均可得到满足。在基准年、2010 年和2020 年3 个规划水平年, 唐山市规划河流COD 的 最大纳污控制量分别为16 357.57、12 659.19 和11 572.50t /a; NH3- N 的最大纳污控制量分别为 907.80、660.27 和580.09t /a。在统一水资源配置平台上制定的“双总量”控制指标, 从根本上保障了 竞争用水条件下河流生态需水, 客观确立了规划水平年河道纳污能力的年内分配, 并整体上提高了 河流的最大纳污能力。  相似文献   

20.
选取福建省内22个受人类影响和自然条件改变均较小的水文站控制流域,应用3S技术,对各流域的面积、河长、河流平均坡度、形状系数、植被覆盖率、流域平均坡度、平均高程、年均降水量等地理环境要素进行了定量分析;对22个水文站的年最小月流量及多年平均值、变差系数和年极值比进行了统计分析;应用多元回归模型,建立了多年平均年最小月流量与地理环境要素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福建省河流枯水径流流量年际变化不大,枯水径流流量与流域面积和流域平均坡度显著相关,复相关系数达到 0.994;该模型可用于福建省类似条件无资料地区的枯水径流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