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监测分析大气有机污染物的气相色谱柱闫吉昌,张兰英,尚庆坤,马秀荣大气中有毒的有机污染物排放占很大比重,现代医学已经证明它们是致癌的主要因素,因此监测分析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已被世界各国所重视。气相色谱法是分析环境中有机污染物应用最广泛的方法,我国已在1...  相似文献   

2.
环境纳米污染物与微界面水质过程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环境纳米污染物的分类概念 .环境中对生态和人体有危害的污染物大多处于纳米级尺度 ,并因此而具有许多与污染行为有关的特征 .它们在微界面上的强烈吸附及各种反应就是突出的表现 .文中讨论了它们特殊的共同特征和环境微界面上的行为 ,举出其形态分布、光化学降解、生物膜作用、污染控制技术等方面的例子加以阐述 .纳米污染物界面形貌的观测是近代仪器的重要发展 .纳米污染物与微界面的相互作用构成它们环境污染效应的核心机理 ,也是环境科学与技术研究的重要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随着工业污水及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环境水中有机污染物正与日俱增。而这些有机污染物中的许多种是有毒有害有三致危害的。因而对这些有机污染物的分析监测已成为环境水质评价的重要内容。但是,由于环境体系的复杂,有机污染物种类  相似文献   

4.
铁内电解法处理硝基苯类废水的机理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硝基苯类化合物是广泛应用的化工原料 ,目前它们已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并危及人体的健康。利用内电解法处理环境污染物的方法目前倍受青睐 ,本文介绍了内电解法处理硝基苯类废水的作用机理、硝基苯类化合物的转化途径 ,概述了内电解法去污的影响因素 ,探讨了其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5.
1.前言当前环境酸化已认为是当今世界上最严重环境问题之一。很明显在欧洲及北美东部等高度工业化地区,化学气候与地表水和陆地生态系统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为向大气层排放大量的硫、氮氧化物是环境酸化的主要原因。因为,这些化合物以及它们形成的二次空气污染物,在空气中平均滞留时间只不过几天,带来的最明显影响也只波及主要扩  相似文献   

6.
存在于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具有与工业样品不同的特性,它们的来源广泛,种类繁多,而且是痕迹量的.因此,对工业分析来说是不太重要的痕量测定,在环境监测中则十分重要.由于这种测定有一定的困难,如在痕量有机污染物的分析中,没有一个可供利用的分析全部化合物的分离流程图,有时有些化合物已产生了一定的生理或生物化学效应,而它的化学本质却是不知道的,在分析这样的污染物时,可以考虑的有机物的数目几乎是无限的.因此,在我  相似文献   

7.
重金属污染与人体健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环境中与人类健康关系较密切的重金属有Hg、Cd、Zn、Cu、Cr、Pb等,它们在工业生产中,涉及到的行业多、用途广,但对人体容易产生危害。此外,重金属污染物进入环境后,不象有机污染物那样较易分解,而是长期残留于环境中,一旦进入人体,也不会在体内发生分解和变化。因此,对于重金属污染物对人体毒害,应当予以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污染是水源贫化和变劣的一个主要原因。污染物有几种分类法。按它们一般的形态,可分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一次污染物的来源是多部门的物质生产。由于复杂的经济领域的多种原因,物质生产利用自然资源的效率很低,把98~99%的资源以二次原料、固体和液体废弃物、大气排放物等形式排入环境中,特别是排入水体中。被生活污水污染的水体也属一次污染物。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室内空气污染逐渐成为人们关心的环境问题之一。室内空气污染物包括悬浮固体污染物和气体污染物,其中可吸入颗粒物对人体呼吸系统有极大危害;气体污染物主要包括有机气体污染物、无机气体污染物和放射性气体污染物,它们可以引起病态建筑综合症(SBS)、化学物质过敏症等相关病症。本文分析了各种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并据此提出室内空气污染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0.
大气环境中氮,硫污染物的循环,正在自然系统改变。人为活动已明显冲击了氮、硫元素的循环过程,它们可能对生物多样性,局地气侯变暖,土壤,水体,人体健康等逐渐带来严重影响。氮、硫污染物亦是大气酸沉降的主要来源。通过对甘肃平凉市大气湿沉降中氮、硫污染物特征分析,掌握氮、硫污染物动态变化,分析它们在大气湿沉降中的化学变化及污染循环特征,为做好节能减排工作提供理论依据。使氮、硫元素的循环趋于平衡,防止酸沉降在我市发生,进一步提高我市环境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11.
水中12种邻苯二甲酸酯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邻苯二甲酸酯(Phthalate Ester)系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学物质,主要用做塑料的增塑剂,特别是在聚氯乙烯制品中。随着塑料工业的发展和塑料制品的广泛应用,这类化合物已大量地进入环境,极为普遍地存在于土壤、底泥、水体、生物、空气及大气沉降物等环境样品之中。这类化合物的急性毒性虽然不高(小鼠的口服LD_(50)值为800-1600mg/kg),但动物实验表明它们具有致突(mutagenic)和致畸(teratogenic)活性,某些邻苯二甲酸酯,如DEHP表现出了致癌活性;同时邻苯二甲酸酯对一些水生物具有毒性。因此它们已成为环境科学家所关注的一类重要的有机环境污染物,其中六种邻  相似文献   

12.
标记化合物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像临床化学这样的领域中,但把它们应用于环境分析中尚属少见,本文将讨论标记化合物的两个定义和它们在环境评价中的应用。第一个定义是标记化合物作为定量分析中的内部参比化合物,第二个定义是在定性分析中把它们作为一定类型化学污染物的指示物。  相似文献   

13.
微塑料广泛存在于环境中,其具有吸附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等环境污染物的能力,同时也会与这些污染物发生各种复杂的相互作用,从而改变它们的环境归趋及毒性效应。本文在对微塑料与有机污染物、重金属以及二元复合污染物的相互作用机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分析了相关影响因素及复合污染物带来的正反两方面效应。微塑料与污染物的相互作用机制主要是分配作用、表面吸附作用,其中表面吸附作用又可细分为疏水作用、静电作用、氢键作用、范德华力作用、络合作用及π-π作用等。这些相互作用主要受到微塑料及污染物自身物化性质及环境因素的影响。微塑料的载体效应使得其自身和其他环境污染物可以进入生物体内从而引发生物效应。但基于目前研究来看,复合污染物除了会引起生物毒性效应外,还具有正面积极作用,有待深入探索。最后,本文指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并对今后的相关研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对未来微塑料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14.
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对生态系统产生了许多不良影响,严重危害了人体健康。衍生化气相色谱分析将高特异性的衍生化方法与气相色谱法相结合,能够准确检测环境中的痕量有毒有机污染物。该文综述了常用的3种衍生化方法,即硅烷化、烷基化和酰化,以及它们在有机污染物的高灵敏度分析方面的应用,重点讨论了每种衍生化方法的优缺点,进一步展望了衍生化气相色谱法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以期为后续有机污染物的痕量和超痕量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环境污染物,一般来讲可分为化学性污染物、物理性污染物和生物性污染物三大类。其中,最主要的是化学性污染物。化学物质种类繁多,目前已知者有五百佘万种,常用者有六万余种,约有一万种需进行致癌性筛选,每年合成的化学物质仍在大量增加。化学性污染物可分为以下四类:第一,工业用化学物质,农药化肥等农用化学物质,日用化工品,药物、食品添加剂等。第二,环境中的有机、无机复合物。即存在于大气、水体、土壤中已查明和未查明的各种化学物  相似文献   

16.
区域环境风险评价及其关键科学问题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随着环境中能够检出的有毒污染物种类不断增多,基于制定环境标准来控制有毒污染物的传统方法正在受到挑战,而环境风险评价研究已成为当前环境领域研究的热点.加强风险评价方法研究,认识区域具有潜在风险的有毒污染物环境暴露与环境效应的关系,探讨风险评价中的关键科学问题,为风险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已显得尤为紧迫.综述和讨论了环境风险评价技术的发展历史和区域生态风险评价存在的科学问题,并对深入开展区域环境风险评价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多种零价金属及其化合物在处理环境污染物中的具体应用,这些金属包括零价铁及其化合物、金属锌、铝、锡、铜、镍、钯、钙、镁等,证明它们可以通过还原降解或者无机矿化将多种污染物去除,并分析了零价金属处理污染物的特点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在遏制主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排放的国际措施实施之后,某些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环境浓度在陆域的局部或区域尺度内已得到降低.主要的大气排放下降可能会导致如土壤和海洋(或第二源强)等的环境受体中污染物  相似文献   

19.
在环境污染研究中,除了对污染元素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外,对污染物的化学状态及其变化进行鉴定也是十分重要的。所谓化学状态,在这里主要是指无机化合物中元素的价态或有机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学环境,它们都直接和化合物的结构相关联。同一种元素当它处在不同的化学状态时,它们有可能  相似文献   

20.
怎样评价进入环境的污染物的生态效应,我们的知识还是很不够的。在某些方面,甚至可以说是还未接触本质方面的东西。例如污染物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网中的降解、代谢产物,它的毒性以及它们的积累程度,很多尚不清楚。污染物的潜在毒性,特别是引起生物和人的致畸、致癌、致突变性,我们的知识也是非常有限的。现在所进行的生物毒性试验,如果从生态毒理学的要求来看,效应的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