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47团场自建场以来,在经济发展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同时必须看到自然对发展的限制与惩罚。从环境学出发,作者对该场的经济与环境发展规划进行了讨论,分析了农业生态环境的有利和不利条件,提出了发展经济与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一、应着力研究发展与环境相互协调的一面用环境经济观点看问题,现代社会中,环境实质上是一切资源的总和。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由对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消费带来的自然破坏和工业“三废”污染。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要依赖技术进步,依赖现代化管理。要牢固树立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的观念。因此,在环境法制中,必须着力研究发展与环境相互协调的一面,并通  相似文献   

3.
由中国环境管理、经济与法学学会和广州市环境科学学会联合主办的全国“首次国外环境经济讨论会”于一九八二年十二月十八日至二十二日在广州市举行。与会代表充分交流了国外环境经济研究成果与工作经验,并就“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环境资源是否具有价值”和“环境经济学的应用”等方面问题进行了深入认真的讨论。大家认为,国外在环境经济学方面的成功经验,我们可以  相似文献   

4.
环境经济政策是宏现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首先阐述了制定环境经济政策的必要性和环境经济政策的功能,然后分析了环境经济政策体系的组成,最后对我国的环境经济政策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李清源 《青海环境》2009,19(4):186-189
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欠发达地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谋求环境和经济共赢是其实现科学发展的首要问题。文章从正确认识环境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坚持以保护环境优化经济增长、以科学发展主导环境变化三个方面分析阐述了欠发达的西部民族地区实现环境与经济共赢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6.
我国环境经济政策现状与发展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述了我国环境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以及实施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并结合《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中关于环境经济政策的最新要求,提出了进一步推进和完善我国环境经济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关于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五大提出在我国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这是具有战略眼光的正确选择。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其中最主要的是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然而,无论过去、现在和未来,在发展的进程中,环境与经济都常常会出现矛盾。要正确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就必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认识和掌握环境与经济矛盾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规律,寻求和探索解决矛盾的途径和办法,以达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目的,这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始终注意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在现实社会的生产和生活中,环…  相似文献   

8.
如何解决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矛盾?国家要拿出多少资金来控制环境污染?需要什么样的经济条件,选择何种技术措施来防治和保护环境最为经济合理?采用什么经济手段能有效地管理好环境,使之不再受到破坏和污染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认为必须通过学习和研究环境经济学来解决。  相似文献   

9.
研究环境保护必须要研究经济建设,两者不可分隔。我们要按照三个转变 ”的思想,主动把环境保护与经济挂钩,使环境保护渗透到各项经济工作中去,遏制不考虑生态环境的随意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党的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提出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宏伟纲领,首要任务是把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推向前进。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加强经济科学和管理科学的研究和应用,是经济振兴、实现这一历史任务的重要环节。环境经济学,作为一门经济与科学技术、经济与管理相结合的新兴边缘科学和应用科学,也应该和各门相关学科紧密配合、协作攻关,努力开创自己的新局面,作出新贡献。一列宁曾说:“现代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问题,都同经济学问题有着最直接的关系环境问题当然也不例外。原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负责同志,在我国环境  相似文献   

11.
广东省环境经济政策评估分析:2015—2016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把握广东省作为一个经济大省的环境经济政策整体绩效,本文以广东省2015—2016年执行的环境经济政策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内容分析法、政策量化赋值法和统计分析法等方法从完整性、明确性、可执行性、协调性、成果性五个维度对环境经济政策进行了绩效评估分析。综合指标分析结果与实际数据分析,我们发现广东省环境经济政策走在国家前列且正在不断完善,目前更侧重于公共财政政策与排放权交易、绿色贸易及市场政策,最后我们针对广东省环境经济政策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展望。  相似文献   

12.
在海洋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海洋资源环境对海洋经济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基于此,本研究构建了河北省海洋资源环境与海洋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均方差赋权法和综合评价法,对1984年、1993年、2000年、2003年、2007年、2010年和2015年河北省海洋资源环境和海洋经济协调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河北省海洋资源环境与海洋经济发展整体上协调性相对较差;1984年属于严重失调类经济受损型,1993年属濒临失调类经济受损型,2000—2003年属于资源环境/经济同步型,2003年以后属于轻度失调类资源环境受损型。  相似文献   

13.
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的缘起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我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不断深入,理论和实践界越来越重视在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允许范围内推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回顾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关研究的缘起与理论演变,从理论层面上对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关问题进行系统梳理,理清脉络,这是正确制定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14.
论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及其模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持续性术语出现在环境和发展领域是初80年代.但对于经济环境协调发展不论从概念还是涵义上都较为模糊,从而也难以对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模式做出深入分析。本文在系统阐明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内在涵义的基础上提出协调发展模式的相对性、约束性和均衡性特征,并从环境容量角度讨论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模式。一、经济与环境持续协调的发展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将持续发展定义为一种满足现一代需要而不危及将来一代需求的发展模式。它认为持续性发展包括两种基本思想:一是经济发展,二是生态环境的持续性。即经济生态系统的结…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环境教育的发展与方向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黄宇 《环境教育》2003,(2):8-16
一般认为,中国的环境教育起步于1973年,迄今已有30年的历史。30年来,中国的环境教育沿着自己独特的轨迹发展,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环境教育体系”,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功不可没。从整体上看,中国环境教育和环境保护同时起步,共同发展,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在30年中共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回顾:中国环境教育三十年1.环境教育的萌芽和起步阶段1973—1983)与西方工业国家比较,中国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是迟缓的,在1972年以前对已…  相似文献   

16.
在环境司法领域,环境利益与经济利益冲突事件频发。环境侵权行为的复杂性、法规滞后性等,使法律形式主义的弊端在环境司法中日益凸显。笔者认为,两利益虽不存在某种绝对、排他的价值位阶,但在具体案件中可以对两种利益进行利益衡量。基本的社会共识与制度共识是对其进行异质利益衡量的价值基础,法官可以以补偿性生态恢复作为环境侵权案件的裁判目的,根据目的原则、效率原则与公平原则选择合理的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17.
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相互关系研究的历史非常久远。从李嘉图等人的经济稳定状态到马歇尔、熊彼特等人的技术市场决定论再到麦多斯等人的增长的极限,经济学家们的相关研究的进步之处,更多地表现在研究手段的改进,而研究结论却惊人地相似。当前,技术乐观派和技术消极派的争论相当激烈,国际间环境政策的协调也在有组织地进行。与此同时,各国经济增长的前进步伐却在加速。  相似文献   

18.
2003年春天,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广东,提出了树立新的发展观的命题。2005年2月19日,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又提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我们的社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主要靠什么呢?笔者认为,主要靠国民素质的提高,其中环境素质的提高又是其中主要的要素。要提高国民的环境素质,就必须大力发展环境文化。要推动环境文化的发展,就必须繁荣环境出版业。一、环境出版物在环境…  相似文献   

19.
李剑  曹凤中 《四川环境》1992,11(3):14-16
环境污染是由于人类为了经济发展不按科学客观规律办事而造成的,环境问题的解决也必须依靠经济的发展。当前,我国人均收入不足300美元,而发达国家环境问题初步解决时,人均收入基本上达到1万美元。在这种情况下,解决我国环境问题,一  相似文献   

20.
<正>核心提示:北京大学经济与人类发展中心研究员朱留财从环境政治经济视角分析低碳经济发展路径问题,认为发达国家率先提出低碳经济等概念的背后隐含着重大的利益图谋,突破气候变化公约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引导建立利己的全球环境政治经济新秩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