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2.
为解决地铁施工灾后有限重建方案的多属性决策问题,以技术先进性、工程造价、工期、对周围居民的生活的影响及环境保护措施可靠性作为决策属性指标,采用考虑决策者参照依赖、损失规避和敏感性递减等心理行为特征的多属性决策分析方法—前景理论,以综合前景值的大小作为评价指标,进行重建方案的选择,计算结果与工程实际较吻合。该研究方法可用于灾后重建方案的决策问题,为决策者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
科学识别旧工业建筑再生利用的关键制约因素,对促进旧工业建筑再生利用实施及城市可持续更新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通过扎根理论总结11个影响西安市旧工业建筑再生利用的制约因素;然后,采用Fuzzy Decision-Making and Trial Evaluation Laboratory(DEMATEL)方法对制约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进而确定影响旧工业建筑再生利用的关键制约因素。结果显示,相应的法律法规缺乏、支持政策不足、旧工业建筑信息不齐全和利益相关者认识不足是西安市旧工业建筑再生利用的关键制约因素。这表明政府在旧工业建筑再生利用发展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因此,建议优先采取措施使政府对旧工业建筑再生利用加大重视力度并予以支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逐步推动旧工业建筑的再生利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影响下的城市生态安全水平的动态变化,选择中部快速城市化地区的郑州市为研究区域,研究时间为1992—2009年。在分析郑州市主要生态安全问题的基础上,以GIS和RS为平台,基于PSR(压力-状态-响应)模型,选择能够反映郑州市生态安全状况的人文社会环境压力指标、自然生态环境状态指标、人文环境响应指标,拟定了具有区域特色的郑州市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模型计算了研究区1992年、2001年、2009年的区域生态安全指数,进一步分析了研究区的生态安全状况。结果表明:1)郑州市生态安全总体水平不高,以临界安全等级为主,较安全状态区域所占比重不大;2)从时间动态上看,近17年来郑州市生态安全指数中未发生变化类、增加类、减小类面积所占比例分别为72.72%、12.25%、15.53%,生态安全指数增加类的面积小于减小类的面积,表明郑州市的生态安全整体水平在往不安全的方向发展;3)从空间分布上看,近17年来区域生态安全水平变化的空间差异较为明显,金水区、管城区、中原区、惠济区的周边,以及市区和中牟县北部沿黄滩涂生态安全指数以减小类型为主,而二七区、荥阳市西南部山区及其北部沿黄部分区域生态安全指数以增加类型为主。研究表明,评价模型能够实现像元、区域、整体不同尺度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针对我国高速公路运营安全特点,在对事故资料、道路设计资料的收集与分析的基础上,将事故黑点和事故多发路段类型划分为撞固定物、追尾及其组合不同类型。结合现场交通运行环境与运行状态调查,分析事故黑点和事故多发路段的成因,提出安全改善对策研究的基本原则,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安全改善对策研究,建立高速公路事故黑点和事故多发路段安全改善工程对策集。在决策方法研究中,总结常用安全改善对策的可能效果,提出高速公路安全改善项目方案决策的原则,研究了安全改善对策选择的效用决策方法,并进行了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7.
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疏散方案决策是1个多准则决策问题,传统方法难以将决策者的偏好与风险倾向纳入考虑,因此引入累积前景理论与集对分析,得到1种结合累积前景理论与集对分析的决策方法。该方法考虑决策者面对风险时的态度,计算出方案的累积前景值;引入集对分析,通过时间权重与准则权重将前景值与集对势联系起来,计算出方案综合集对势,并利用其大小对备选方案进行排序;最后通过实例计算以及对权重的扰动分析,验证了方法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旧工业建筑再生利用项目施工过程中存在诸多安全隐患的问题,首先,结合此类项目遗留工业垃圾冗杂、施工场地狭窄、部分构件拆换、大型机械使用受限的施工特点从4MTE角度构建施工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在考虑指标赋权的主客观综合性与评价工作的未确知性后,建立了基于结构熵权法与未确知测度理论的旧工业建筑再生利用项目施工安全评价模型,并通过工程实例验证该模型,得出的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最后,结合未确知测度单因素指标测度函数的特点,提出了施工安全管理改进策略的制定方法。 相似文献
9.
基于环境会计视角的分散式污水再生利用工程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分散式污水再生利用工程的快速发展,提出了基于环境会计视角的分散式污水再生利用工程综合评价体系及模型,通过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西安某高校分散式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该类项目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又可改善环境,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11.
桥梁工程规划设计阶段施工安全风险评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有相当大比例的工程事故原因可以追溯到规划设计的不当。将工程的规划设计纳入施工安全管理全过程,就是将事故防控的"关口前移"和"源头管理"的创新思路。本研究以桥梁工程领域为例,探讨了我国在规划设计阶段进行施工安全风险评估的发展思路,包括:完善基础理论、将工程实践和立法推动相结合、从在建工程的施工安全现状反推其规划设计等,为提升我国工程建设施工安全提供借鉴。崇启大桥及泰州大桥工程实践表明,安全是可"构建"的,通过施工风险评估,能够改善规划设计,降低施工安全的风险,从而减少施工过程人员的伤亡或健康危害。 相似文献
12.
基于GIS的城市生活垃圾规划管理智能决策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系统进行规划管理是克服治理过程中混乱不协调所带来的问题、提高治理决策有效性的根本方法.提出了基于GIS的城市生活垃圾规划管理智能决策方法.将"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系统"的决策划分为3个层次,在此基础上构建总体规划方案,并将人工智能技术和GIS与总体规划中的模型相集成,给出了该方法的一般性决策模型,对该方法的决策过程和主要创新也进行了详细描述,为构建基于GIS的城市生活垃圾规划管理智能决策系统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针对深基坑施工工程的复杂性及决策者风险态度对多指标决策的影响,构建了融合前景理论的深基坑施工支护最优方案选择模型。首先建立深基坑支护方案优选决策问题的多目标评价指标体系,借鉴TOPSIS思想将正、负理想方案作为决策者参照值,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灰色关联分析法引入前景理论定义了正、负价值函数;通过BWM方法得出各指标的客观权重,根据权重函数得到决策者对客观权重的主观评价,在此基础上计算每个备选方案的综合前景值并排序,获得最优支护方案。最终通过两个工程实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并通过与其他方法比较说明了该模型在准确性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强调了劳动安全卫生设计的重要性,就《废气治理环保项目劳动安全卫生设计专篇》的编写方法进行了说明。指出了环保项目中常见的危险危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5.
阿司匹林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末状废弃活性炭,对环境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提出了不外加活化气体的微波加热一步再生法再生废弃活性炭,使之循环利用。通过试验考察了再生温度、再生时间和物料厚度等因素对再生活性炭吸附性能和得率的影响。在再生温度700℃、再生时间10 min和物料厚度20 mm的优化条件下,亚甲基蓝吸附量为180 mg/g,再生活性炭的得率为40.875%,与常规方法再生药用活性炭相比,降低了再生温度,再生时间缩短了50%左右。此时再生活性炭的比表面积为1 296 m~2/g,平均孔径为3.016nm,适合于吸附亚甲基蓝,总孔体积为0.977 4 m L/g,其中微孔占47.81%,表明微孔和中孔都较为发达。扫描电镜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图分析表明,活性炭孔隙和表面性质得到了有效的再生恢复。微波一步再生法避免了通入活化气体而导致大量粉末活性炭被带走的问题,并且该方法具有速度快、效率高等优势。 相似文献
16.
《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设计教学模式研究与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设计是煤矿安全专业学生重要的实践环节之一,提高课程设计的教学质量对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煤矿安全问题的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针对当前《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设计中存在的不足,分析了课程设计改革的必要性,并根据《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设计的特点与课程的关系,结合多年教学经验,设计了课程设计的教学内容、教学体系、教学方法,提出了《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设计改革的具体措施,构建了《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设计新的教学模式,课程设计教学新模式注重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通过对《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设计的教学改革,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了极大提高,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煤矿安全问题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18.
采用热重分析方法研究了燃煤飞灰负载型碱基吸收剂脱除CO2的再生反应特性,同时介绍了燃煤飞灰负载型碱基吸收剂的制备方法,即向燃煤飞灰中添加KHCO3和黏结剂制备得到CO2干式吸收剂.针对不同升温速率和反应终温对吸收剂再生反应特性的影响规律进行试验分析,采用热分析动力学方法确定了吸收剂再生反应特性参数.结果表明:KHCO3负载于燃煤飞灰后,有利于提高颗粒的比表面积;在氮气气氛下,再生反应表观活化能为24~60 kJ/mol;反应速率和终温是再生反应的重要影响因素;当升温速率为10℃/min时,所需活化能最低,为24.8 kJ/mol,再生性能最好;再生反应的起始温度为100~ 150 ℃,终止温度为225~275℃.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特长公路隧道火灾情况下的应急方案,根据二郎山公路隧道的实际情况,提出了2种控烟方案,并结合不同火源功率,利用FDS对该隧道发生火灾后的温度场、压力场和烟气流动情况等进行了模拟.通过对模拟结果的分析,找到了一种适合于该隧道火灾情况下的控烟方案,即从隧道两侧平行导洞同时向内送新风,从而在平行导洞内形成正压,以便抑制火灾烟气进入平行导洞,为人员等的安全疏散提供便利.最后结合此控烟方式,本着行人与车辆单独疏散的原则提出了具体的火灾排烟和人车疏散方案. 相似文献
20.
针对水电工程智能安全管控体系建设的问题,根据以信息化建造、数字大坝、智能大坝为特征的发展阶段趋势,运用安全系统理论,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及云计算等最新信息技术,提出水电工程智能安全管理的内涵特征、层次结构、基础要素及技术体系,建立基于安全系统理论的水电工程智能安全管控模型。该模型借助数据感知技术,以推动人、机、环境三元融合为目标,形成基于群智数据协同的水电工程智能安全管控体系。以大渡河金川水电站为例,在该模型下实现了安全管理的风险识别、全面感知、智能管控和实时预警,为水电工程智能安全管控和智慧高效决策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