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识别导致架桥机施工时发生安全事故的关键致因和链路,提出一种融合N-K模型的复杂网络架桥机施工安全事故风险因素分析法。首先,建立2000—2022年期间的架桥机事故案例库,分析事故致因,将架桥机施工安全事故风险因素归纳为4个一级风险因素和24个二级风险因素;然后,以事故类型和二级风险因素为节点,以致因关联为边,建立架桥机施工安全事故致因复杂网络模型,计算风险因素节点的亲近中心度和中介中心度;最后,建立N-K模型耦合分析一级风险因素,利用耦合交互信息值优化复杂网络风险因素节点的中心度,通过风险因素可达性分析和全局主路径分析,分别得到导致架桥机事故的7个关键致因和7条关键链路。结果表明:施工单位管理不到位、安全生产检查不充分2项管理因素的亲近中心度和中介中心度值较高。监理单位失职→施工单位管理不到位→安全生产检查不充分关键链路风险最大,针对这些关键风险因素和链路在架桥机施工过程中应重点管控。采用融合N-K模型的复杂网络分析得到的架桥机施工安全关键致因和链路与事故调查结论一致,准确实现了架桥机施工安全事故风险辨识。  相似文献   

2.
为定量分析海上交通安全风险因素间的影响关系,识别导致海上交通事故的关键因素,分别从单因素、双因素和多因素的角度分析了人、船、环境、管理等风险因素间的耦合关系,运用N-K模型构建了海上交通安全风险耦合度量模型,结合中国海事局、德国联邦海事事故调查局、英国船舶事故调查局和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等海事调查机构公布的710起海上交通事故,利用所构建的模型计算出不同风险耦合的发生概率和风险值。结果表明:风险耦合因素越多,海上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越高;人的因素是引发海上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新能源汽车燃爆事故涉及人、车、充电设备(桩)和环境等多风险因素。从系统层面确定最大风险耦合形式及关键风险因素对提升我国新能源汽车安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收集整理我国2016—2020年发生的191起新能源汽车燃爆事故案例,运用N-K模型计算风险耦合值;利用社会网络分析(Social Network Analysis, SNA)将风险因素作用关系可视化,分析风险因素网络中各节点中心度及可达性;结合N-K模型和SNA对风险节点的出度进行修正,确定新能源汽车燃爆事故中的关键风险因素,并据此提出安全防控策略。结果表明:多风险因素耦合导致事故发生的概率较大;控制车-环两因素风险耦合可有效避免燃爆事故发生;高温、低温、浸水、路面异物碰撞和电池管理系统故障是需要重点防范的关键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在事故预防过程中为研究煤矿顶板事故安全风险的变化情况,对影响煤矿顶板事故中的人因因素、设备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等进行风险耦合研究。通过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的事故查询系统,检索得到2006~2016年所发生的188起典型煤矿顶板事故,从单因素、双因素和多因素角度分析,构建基于复杂网络的N-K模型,计算出不同风险因素之间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耦合因素的增加,会导致风险增加;人的因素参与耦合会导致事故风险加大,是煤矿顶板事故的重要原因;预防和控制人—机因素参与耦合可以为本质安全化的煤矿顶板事故预防措施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6.
为量化洁净室高处坠落致因因素耦合关系,利用N-K模型构筑洁净室高处作业安全风险耦合度量模型;进一步搭建洁净室高处作业风险因素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优化经典N-K模型,从而获取各个风险因素的权重及其相应风险值,识别造成洁净室高处坠落事故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耦合风险值与耦合风险因素数量成正比;耦合风险因素数量相同时,各准则层风险因素影响程度依次为人员因素、安全管理因素、材料及设备因素、环境因素,即主观因素耦合风险大于客观因素耦合风险.耦合风险分析与近些年洁净室高处坠落事故案例相符合,关键致因因素及耦合情况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地铁施工安全风险管理中的风险概率变化情况,对影响地铁施工安全的人为、设备、管理和环境等因素进行风险耦合分析,构建基于复杂网络的N-K模型,计算不同风险耦合情况发生的概率和风险值。结果表明,多因素风险耦合会增加事故发生的概率,主观因素(人为因素和管理因素)风险完全耦合比不完全耦合造成的风险大;主观因素与环境因素完全耦合最容易引起安全事故。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地铁隧道施工安全风险因素作用机制,科学预防施工安全事故,引入N-K模型演化分析地铁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耦合。在施工安全风险因素定义和耦合机制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耦合层次网络模型构建耦合交互场景,并按耦合数量进行组合分类;建立基于N-K模型的耦合效应度量模型,进行耦合信息交互、耦合效应量化计算;以我国近20年发生的231起地铁隧道施工典型事故为例,验证该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结果表明:安全事故的发生与风险耦合值成正比,耦合因素越多则风险值越大;人-管耦合风险值最大,管-环耦合风险值最小;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的耦合更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为预防和控制地铁盾构掘进施工过程中的关键安全风险,并精准判断哪些风险耦合情境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显著情境,提出改进N-K模型研究地铁盾构掘进安全风险耦合;综合运用文献研究、事故案例、专家访谈等方法,辨识地铁盾构掘进的关键安全风险因素;基于N-K模型提出新的地铁盾构掘进安全风险耦合评估模型,并选用安全事故案例验证该模型的适用性。结果表明:辨识得到地铁盾构掘进关键安全风险因素清单,包括4类一级风险因素,21个二级风险因素;地铁盾构掘进施工安全风险随着耦合因素种类的增加而变大,4因素风险耦合值最高,3因素风险耦合值次之,双因素风险耦合值最低,作业人员安全意识薄弱和机械故障参与作用的耦合情境更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相似文献   

10.
为系统分析复杂社会技术系统背景下建筑工程塔吊安全影响因素,理解系统主要维度和内部作用机理,建立塔吊安全管理模型,本文界定了塔吊安全系统的要素和特征;在此基础上,全面识别了56项塔吊安全影响因素;然后,通过因子分析方法提取了塔吊安全系统的9个主要维度;最后,利用ISM方法分析了塔吊安全系统主要维度的层次结构与影响路径,建立了塔吊安全管理层次模型,包含政府与组织管理、现场管理、工作条件、人员与设备安全等层次。分析表明,系统性的塔吊安全管理应当以确保人员操作安全和设备本质安全为核心,并在政府、企业和项目层面落实各项管理措施,创造良好的作业条件。  相似文献   

11.
为了分析机坪管制系统风险因素的耦合性,将决策实验室分析(DEMATEL)模型与N-K模型相结合形成新的风险因素耦合分析模型。首先,利用N-K模型对2017—2019年机坪管制运行不安全事件进行耦合分析,计算不同耦合方式的耦合值;然后,利用DEMATEL模型计算安全风险因素的影响度和被影响度,确定要素的中心度排序,通过DEMATEL模型得到的综合影响矩阵计算可达矩阵,用来分析风险因素的可达性,最后,利用风险因素耦合值对各风险节点的中心度进行修正,获得关键的风险因素。基于实际运行数据,通过DEMATEL/N-K模型分析机坪管制系统的关键风险因素。结果表明,人为因素和机械因素之间的耦合程度明显更高,即更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其中地面保障人员操作出错或未有效观察航空器造成航空器或地面保障设备故障是重点防控的对象。此外,在夜晚或雨天等视线条件下工作,更容易发生不安全事件,应当采取措施控制此类风险。  相似文献   

12.
李怡  王婉青  吕淑然 《安全》2020,(2):42-47,54
为了弥补传统N-K模型需要大量统计数据支撑才能应用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改进N-K模型。该模型能在缺少统计数据的情况下,结合层次分析法将事故发生概率替代为风险因素的频度进行风险耦合度计算。将此方法应用于公共建筑火灾风险耦合的研究中,结果表明:耦合风险因素越多,风险值越大;耦合风险因素相同时,建筑因素比设备因素更易造成火灾事故,人员因素比管理因素更易造成火灾事故;主观因素耦合风险比客观因素耦合风险大。分析结果与近些年发生的公共建筑火灾事故比较,关键致因风险及耦合情况与实际总体状况一致,证明了改进N-K模型具有一定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为分析多因素耦合作用对城市燃气管道失效可能性的影响,构建了基于复杂网络的N-K模型;应用轨迹交叉理论分析管道失效可能性因素的耦合作用机理;基于N-K模型对2011—2014年所发生的1 127起城市燃气管道事故进行耦合分析,计算不同耦合方式发生的概率和耦合值。结果表明:多因素耦合过程中,参与耦合的因素越多,管道失效的概率越大,但耦合发生的频率却随耦合因素的增加逐渐减少;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参与耦合时,管道失效的概率较大。  相似文献   

14.
为提升油库安全风险管理水平,基于风险因素间关联关系对风险因素重要性的影响,提出从复杂网络角度研究油库安全风险管理并识别关键风险因素的方法。首先,通过识别风险因素并依据因素间的影响关系和影响程度构建油库安全风险加权网络模型;然后,基于风险因素自身的风险水平及其对网络中局部和全局其他因素的影响力,设计风险因素的重要度评价指标;最后,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灰色关联分析(GRA)-理想距离排序(TOPSIS)模型对风险因素重要度进行排序,从而实现关键风险因素的识别。将该方法应用于某油库风险因素识别中。结果表明:人员素质和安全管理风险为该油库关键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的特点以及现有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评价研究现状,从人、机、环、管4个方面分析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路网安全运营的要素及其相互作用关系.在此基础上,基于复杂网络理论构建一个能够描述安全要素耦合作用关系的城市轨道交通路网运营安全层次化网络模型,通过对模型的形式化描述及统计参数分析,采用自底向上、微观和宏观相结合的方法,揭示城市轨道交通路网运营的安全演化机理.最后将上述研究内容和安全熵理论相结合,采用局部和整体相结合的方法,构建城市轨道交通路网运营安全评价模型.研究表明,城市轨道交通路网运营安全正是由安全要素自底向上相互作用涌现出来的一种行为.  相似文献   

16.
基于复杂网络的超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耦合评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工程建造技术和装备在不断更新完善,但施工安全事故仍时常发生.究其原因,建筑施工过程是一个涉及大量人员、机械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系统行为,风险可能在系统中多个节点同时孕育、传递,并演化出不可预料的结果.为加强工程管理对于安全风险的系统性考虑,提出了一种基于复杂网络的超高层建筑工程施工重大安全风险耦合评估方法.首先,基于超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事故案例库构建加权的风险耦合复杂网络模型,并对网络的系统特征进行了分析;其次,通过分析计算单事件的演化路径概率和损失,进行风险事件等级判定;最后,利用事故链分析多事件发生情景下的风险等级,综合评估建设工程的安全风险.将该评估方法应用于案例中,并与传统风险等级评估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本方法对各类风险事件的等级评价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更加符合超高层建筑施工中对风险的认知.  相似文献   

17.
为促进复杂社会技术系统背景下的塔吊安全管理,运用系统思想研究塔吊安全。首先,分析塔吊系统特征,明确塔吊安全系统构成要素;然后,基于RASMUSSEN风险管理理论建立塔吊安全系统层次体系,包含监管机构层、塔吊参与单位层、施工现场管理层、现场人员层、环境与设备层等5个层次;其次,通过文献调研、事故分析和专家访谈,系统地识别56项塔吊安全影响因素,并利用Accimap建模技术建立广义塔吊安全Accimap模型;最后,进一步分析塔吊安全的复杂社会技术系统机制。结果表明:塔吊安全是多层次多维度因素的耦合结果,受层间反馈、退化现象和动态环境影响。塔吊安全管理应遵循竖向整合思想,关注因素交互路径,采取系统性的干预和控制手段。  相似文献   

18.
首次通过解析结构模型对多式联运网络的风险因素结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旨在揭示多式联运网络风险因素之间的复杂层级关系.以多式联运网络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多式联运网络风险内涵,接着从外部和内部因素两方面对多式联运网络风险因素的构成进行辨识,进而构建了多式联运网络风险因素的多级递阶解析结构模型,最终探究了多式联运网络风险因素的结构及层级关系.结果表明,多式联运网络风险影响因素分为5个层次,其中顶层因素指多式联运网络的运行安全,最直接因素包括外部环境和网络节点,关键性因素包括载运工具、联运线路及技术手段,基础性因素包括经济发展状况、政策法律法规及人员能力素质,而深层次因素是组织管理因素.  相似文献   

19.
为识别危险品道路运输系统中的风险因素,从源头上预防运输事故发生,应用N-K模型分析系统耦合风险。首先将风险因素划分为人、机、物、环、管5类;其次根据参与耦合的风险因素数量划分出单、双、3、4和5因素耦合风险;然后采用N-K模型计算各种耦合的耦合风险值;最后以我国2017年上半年发生的220起道路危险品运输事故为例,计算系统耦合风险。结果表明:参与耦合的风险因素越多,耦合风险值越大;人-环耦合风险最大;物-管耦合风险最小;主客观相互耦合风险较大;多种主观因素耦合风险较小。  相似文献   

20.
通过文献研究,对职业健康和安全(OHS)领域可接受风险的影响因素进行归类,界定出8个维度、19个标准和14个变量,并对其逐一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