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提高地铁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水平,以福州市某一地铁施工现场为例,采用系统布置设计(SLP)方法优化地铁施工场地布局;根据功能分区,将地铁施工场地划分为施工区、机械设备停放区和钢支撑堆放区等共10个单元;分别分析这10个单元之间的物流和非物流关系,并基于分析结果绘制作业位置相关图,按物流与非物流关系1∶1加权,得出作业单元综合关系图,进而提出2个初步优化方案;采用加权因素法评价上述2个方案,得出地铁施工场地布局的最优方案。结果表明:运用系统布置方法优化得出地铁施工场地布局方案,有助于提高施工效率,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
知识长廊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1.施工现场布置与安装机械设备时,要按规程要求严格进行:搭设临时建筑、堆放材料、铺设管道、电气线路及设置防火设施也要遵照安全规程进行。平时要注意保持现场整洁。 2、同时进行土建、吊装、安装的施工,必须听从统一指挥:立体交叉作业时,注意层间是否设置了隔离防护设施,如果没有设置,则不能在同一垂直面的下方工作。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山岭隧道施工场地安全布局水平,以牛栾村隧道施工场地为例,提出一种改进的系统布置设计(SLP)法,布设混凝土拌合站、机械库房、水泥库等13个单元场地,将该方法与贝叶斯网络模型结合,通过对比建筑施工场地布置影响因素,确定山岭隧道施工场地布置的重要因素权重和布设单位间的综合相互关系,形成2种场地布置优化方案,并通过建立数学模型,以安全水平强度、材料流动强度和运输时间为目标函数,结合因素加权法对比优化方案与原方案,确定相对最优场地布置方案。结果表明:改进SLP法得出的最优场地布局方案相比于原方案,改动区域较小,且在安全水平强度、材料流动强度和运输时间上提高12.30%。该方法有助于提高山岭隧道施工效率,增强施工场地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4.
为保障装配式建筑现场安全施工,提高紧急事件发生时现场施工人员安全疏散效率,利用Pathfinder软件进行建模,并结合人员体征、疏散速度和人员比例等进行仿真模拟,分析施工现场主体施工阶段预制构件、机械器具等物品堆放数量、位置规划和现场施工人员数量等因素对疏散时间影响。结果表明:装配式建筑现场施工人员疏散瓶颈区域为室内走廊和疏散楼梯口处;施工场地内物品堆放数量和位置规划对疏散时间影响较大;每层现场施工人员数量达到一定数值时,需采取限制措施。研究结果可为装配式建筑施工现场疏散通道合理规划和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研究危险废弃物物流网络构建的各个不确定因素,构建基于成本和风险最优的危险废弃物物流网络多目标多周期优化模型,然后设计了相应的遗传算法,并通过算例验证了模型及算法的有效性。从不同置信水平导致的优化结果不同可知,由于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导致所设计的物流网络留有一定的容错空间,对设施、设备和人力资源造成浪费。故进行多周期规划,降低网络中各个因素的不确定性,可有效降低成本,减少风险。  相似文献   

6.
施工现场的场容场貌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一个建筑施工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的状况。浙江欣捷建设有限公司在施工现场以样本引路,推动安全防护措施精细化、安全防护装置电气自动化、“四口”防护设施定型化工具化、施工用电规范化标准化,不但使施工现场整洁美观安全,而且选择可周转重复利用的防护设施,为企业节省了成本。  相似文献   

7.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信息定置管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建筑施工现场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的场所,是人流、物流、信息流交汇的地点,管理难度大,发生意外安全事件和安全事故多。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本文针对目前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特点,提出了用安全信息定置管理技术来解决建筑施工安全难题的方法。通过现场直观、形象、通俗易懂的看板和现场的安全信息,使现场操作人员通过视觉很容易地从管理看板上和现场的各种标识上获取有关安全操作的各种信息和管理者的要求和意图,从而实现操作者的自主管理、自我控制,实现安全施工的目的。同时介绍了用定置管理原理的科学定置技术,从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信息管理的收集、加工、设计、应用的方法。建筑施工现场安全信息定置管理技术的推广,将加速建筑安装企业及建筑施工现场的标准化安全管理的实现,真正实现预防为主、自主管理为主、持续改进的安全管理模式。值得在建筑施工现场推广。  相似文献   

8.
为有效预防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事故,解决安全、进度、成本等多目标的动态均衡优化难题,以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引发施工安全事故的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机制,运用系统动力学(SD)方法构建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应对的因果关系图;运用敏感性分析及多目标规划(MOP)方法联合构建SD-MOP模型,分析应对事故的安全投入关键要素并构建及评价其资源投入优化配置方案。选取样本项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提升构件吊装技术水平是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重点;加大构件出厂前安全检查力度,增强构件安全状态识别技术性能,合理规划构件专用运输车使用频率是实现项目安全、进度、成本多目标均衡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为了准确判断施工现场在突降暴雨情况下的安全状态,采用贝叶斯最优最劣法(Bayesian Best Worst Method, BBWM)和云模型方法,提出暴雨灾害下的建筑施工现场风险评价模型,以确定施工现场在遭受暴雨灾害时的风险等级。该模型利用了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ressure-State-Response, PSR)和灾害系统理论,在考虑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稳定性、承灾体脆弱性和减灾能力抵御性4方面的基础上,构建18个风险因素的施工现场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武汉市某施工现场为例进行验证。结果显示,施工现场的减灾能力抵御性处于最重要的地位,做好现场减灾应对措施对灾害有非常重要的帮助;案例项目的评价结果处于一般风险状态,与现场实际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10.
在建筑施工中,如何加强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安全管理,已成为保证施工安全的重要环节。本文从技术角度分析了现场临时用电线路上的通病和应对措施,包括了施工组织设计、线路布置、配电箱、照明等常见部位的用电安全技术要求,以求在易发生触电事故的环节加强技术管理控制,保障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升防灾减灾系统的运行效率,研究应急物流设施选址-分配问题,构建考虑设施可靠性要素的双目标混合整数规划模型,以最小化系统总成本和最大化客户需求覆盖率为目标,确定应急物流中心的选址区位和各节点间各种物资的分配方案;考虑即使是选中开放的设施,也存在一定的中断概率,因此以不同情形表示开放设施中存在中断设施的情况;最后,通过MATLAB实现NSGAII算法,对模型求解,得出灾害发生时应急物流设施需求覆盖率与系统总成本的关系,为灾害发生后救援系统救灾成本和受灾点需求满足程度的权衡优化,提供可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12.
王平江 《安全》2009,30(3):26-27
目前在建筑施工现场中,脚手架作为施工人员登高作业需要以及安全防护设施,在安全生产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意义。据统计分析,建筑施工中发生的重大伤亡事故,其中架子工中发生事故的比率占各工种的首位,占高处坠落事故的44%,而且建筑施工五大伤害中,与脚手架有关的伤害类型如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坍塌,就占了其中的三项,也是施工现场中最易发生的事故类型。  相似文献   

13.
建筑施工企业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行业,《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也将其列为三大安全生产重点行业之一。在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更是重中之重。在建筑施工企业建立和运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全过程中,无论是建立体系时的初评,还是内审和管理评审以及进行外部审核时,施工现场都是重要的审核环节。因此,有必要对施工现场的常用设施、设备的安全要点进行认真的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4.
建筑施工现场变化频繁,流动性大,受不同气候的影响,多工种立体交叉作业,临时设施多,作业面变化大,人员集中生产,存在着许多不安全因素,属事故易发的作业现场.为了预防和杜绝事故的发生,施工现场工程技术人员应根据相关标准、规定、消防等有关要求,结合工程情况、施工特点、作业条件、施工工艺、机械设备、施工期间季节特点以及环境卫生等综合因素,编制全面、具体、操作性强的安全技术措施方案,并且要按照程序和要求进行会审、审批和实施,实施过程中对安全设施要作到认真检查和验收,以指导生产,预知危险,消除事故隐患,保障施工安全,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相似文献   

15.
为识别装配式建筑施工并行作业之间的空间冲突,分析装配式建筑施工项目现场各类作业空间占用需求,利用BIM技术模拟作业空间占用,引入混合轴向包围盒(AABB)与有向包围盒(OBB)算法,建立施工现场并行作业空间冲突检测模型。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可有效预测施工现场并行作业之间的空间冲突,为进一步的空间资源优化与项目安全管理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6.
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安全是整个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为了实现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首先必须加强临时用电的技术管理工作.在施工现场的安全检查中,我们发现不少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组织设计均存在着如设计不合理、不经济、计算不准确等问题,没有起到应有的对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管理的指导作用.因此,笔者根据近20年来的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组织设计及管理实施经验,在此探讨如何编制建筑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组织设计.  相似文献   

17.
建筑施工现场是一个容易发生火灾的场所。由于施工过程中存在大量易燃材料和作业活动,一旦火灾发生,将会给人员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保障建筑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需要从管理制度、风险评估与管控、消防设施配备等方面综合考虑。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加强火灾防范意识和培训,提高现场人员的火灾应急能力;对施工现场的火灾进行风险评估,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有效避免火灾发生;合理配置消防设施,包括灭火器、喷淋系统、消防栓等,确保施工现场的消防设施设备完善,并保持正常使用状态。  相似文献   

18.
国内外许多重大工业事故的发生都与危险设施不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相关.尽管相关法规对于危险设施的安全规划提出要求,但目前我国针对危险设施安全规划方法仍非常缺乏.本文介绍的危险设施土地利用规划方法简便、易行.该方法可以根据考虑危险物质种类、数量和形态、危险设施的厂区布置情况和危险物质生产方式等条件,可对危险设施的土地安全适用性进行判断,为规划许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了优化区域应急救援中心物资储运区布局,提高应急救援工作效率,在分析物资储运区特殊性的基础上,考虑其日常运营阶段和应急救援阶段的不同物流需求,提出了基于改进系统设施布置(Systematic Layout Planning, SLP)方法的两阶段物资储运区布局优化模型,添加虚拟功能区并将交通系统纳入约束条件。然后设计改进的遗传算法对模型求解,最后通过Anylogic进行动态仿真。结果表明,基于改进SLP方法设计的物资储运区最优布局未造成拥堵,功能区作业效率明显提高,验证了该方法的科学合理性和算法的有效性。提出的储运区布局方法能制定科学合理的布局方案,提升应急救援中心各功能区作业效率,对我国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渣油泵属于热油泵,本文以大连石油七厂1000×104t/a常减压蒸馏装置中减压渣油泵的入口管道为例,在平面布置、管道选材、管道设计、应力分析及支吊架设置等方面进行介绍,并通过对应力计算结果分析来进行管道布置的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